请给孩子倾听的机会

2017-06-26 12:57徐海芳
好家长 2017年5期
关键词:感受力情感幼儿

文 徐海芳

请给孩子倾听的机会

文 徐海芳

年轻教师在组织集体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容易出现“自我为中心”的情况,尤其在组织音乐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机械的示范、花哨的教学手段让人“眼花缭乱”,貌似很热闹,孩子们玩得很开心。但是,音乐的美和欣赏以及孩子们自己的感受往往很容易被忽视。因此,倾听的重要性就显露出来,让孩子去欣赏就需要安静的氛围,仔细倾听音乐就需要更多的专注和耐心。这些因素的实现需要老师们在音乐活动中重视孩子倾听习惯的培养,有意识给提供孩子倾听的机会。

幼儿音乐教育;音乐感受力;音乐活动

音乐是幼儿情感启迪、情感交流、情感表达的良好手段。《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在艺术领域的目标明确指出:“能初步感受并喜爱环境、生活和艺术中的美;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并能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的体验;能用自己的喜欢方式进行艺术表现活动。”根据这一目标,作为教师就要充分发挥孩子的主动性,让孩子通过自身的主动倾听和欣赏来表达自己对音乐的感受,以达到促进幼儿发展的目的。所谓倾听就是能够专心认真地听,它属于音乐感受力的其中一个重要的内容。音乐感受力是指人们在对音乐作品产生审美知觉的过程中,获得相应的情感体验和审美感受的一种特殊能力,同时,又是从一个人情感的角度和理性的角度去理解、领悟音乐内容的一种独特的心理过程,要想有这样的感受力首先就应该有一个认真倾听的过程。

在日常的音乐集体活动中,很多年轻教师都忽视了倾听的重要性,一味地给孩子灌输根据教学目的设计的每一个环节,让孩子没有一个自己感受的过程,尤其是在很多打击乐活动中,教师安排好了需要幼儿学习的节奏型,机械地练习到能够熟练地配合乐曲的旋律,很少有主动让幼儿自己去倾听乐曲中的节奏,让幼儿自己去总结听到的节奏型,我觉得没有让孩子自己倾听总结节奏就让他们去练习,根本就没有兴趣而言。给孩子一个自己倾听的机会,孩子同样也会回报你无限的惊喜。为了让孩子们更爱音乐、更爱表现音乐,在音乐活动中,还应进行以下几方面的思考:

一、更新教育理念,抓住幼儿的学习特点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提出“以儿童为中心”的现代教育思想,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我们应该明确幼儿是主动学习者,教师是引导者和支持者。幼儿的音乐教育就应该是:让幼儿发现、体验音乐的乐趣,充分发挥音乐的情感教育功能,促进幼儿健全人格的形成。这就突出了倾听的重要性,要正确地处理传授音乐知识、技能与发展幼儿情感之间的关系;遵照《指南》中所指出的那样:“要避免仅仅重视表现技能或艺术活动的结果,而忽视幼儿在活动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和态度倾向。”坚持以幼儿的年龄特征,发展水平和音乐本身的审美特征为依据,重新认识音乐教育,重新认识幼儿的音乐需要,改变幼儿在音乐活动中的被动地位,改变音乐单一的技能训练和表演的功能,从而使音乐教育有一个新的发展和提高。注重倾听,常以旋律动听、节奏明显、情感色彩明朗的音乐活动着手,始终伴随着情感教育,久而久之,必定使其内心情感更丰富、更深刻。他们将来就会用良好的心情去欣赏生活中美好的事物,他们的生活会更精彩,生活质量会更高。

二、拓展音乐教育内容,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

音乐教育内容是实现音乐教育目标的媒介,是将目标转化为幼儿发展的中间环节。培养和提高3—6岁幼儿音乐感受力的前提就是让幼儿大量地接触音乐作品,以激发音乐兴趣,开启音乐视野,丰富音乐经验,抓住时机,强化体验,以音乐激情,以音乐染情,以音乐移情。要想孩子能够准确地传递歌曲中的情绪,首先要让孩子能够理解歌曲,理解歌词所表达的内容,理解就需要在倾听的基础上建立,这一点十分重要。例如“买菜”这个教学活动,歌词内容比较多,在第一次听老师范唱的时候,有个别男孩子在一开始就没有安静下来,因此在回顾歌词的环节,就让老师很“尴尬”,而老师注重培养孩子倾听习惯后,调整了教学环节,在另一个班进行教学的时候,就出现了截然不同的效果。值得注意的是,所选择的音乐教材,要有易有难,每位幼儿都可以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努力和进步。而有一定难度的音乐作品,更能最佳地挖掘幼儿的音乐潜能,因为,每当音乐教育的要求提高,与幼儿的已有水平出现较大落差时,只要教师想方设法让幼儿产生强烈的情感体验,幼儿就不会放弃要求,而是调动更大的潜能“应战”,这时,主客体就在新的水平上达到了统一,达到了入趣、入境、入情的音乐境界。

三、转换教师角色,快乐地参与其中

在音乐教育中,处理好教师的作用与幼儿的主体地位的关系,以幼儿的自主学习、自发行为为基础,以教师的高度责任感和艺术性为保证,教师不必担心幼儿在音乐活动中情绪会失控,而应在音乐活动中准备丰富的物质材料,创设良好的音乐环境,提供充分感受音乐和表现音乐的机会,鼓励幼儿尽情感受和倾听,大胆表现,无论幼儿的身体上哪一部分在动作,都在说明他们对音乐已经有了某种由衷的感觉,不管幼儿动作的样子如何,都是一种感情自然的表露。在音乐活动“小牙的舞”中,老师需要幼儿在注意倾听的过程中理解音乐的内容和形式,由于幼儿理解能力有限,注意力不容易集中,很容易对欣赏内容产生倦怠,而指导老师把故事情节融入到音乐中,用吃糖的甜蜜和快乐让幼儿理解A段音乐的温馨、宁静与轻松,用小虫子来了让幼儿理解B段音乐紧张、激烈的气氛。用刷牙和小虫子被吓跑了让幼儿重新理解了音乐的欢快与活泼,回到了轻松的A段音乐。同时,吃糖时嘴巴张开闭合的动作、小虫子敲击牙齿的动作和刷牙动作正好暗合了音乐的节奏和节拍的变化,幼儿在情节的引导下,用动作正确演绎了音乐的节奏变化和情绪,在不知不觉中理解了音乐的内容和音乐情绪的变化。教师在活动中,不再是一个执教者,而是和孩子共同欣赏和游戏的同伴,在故事情节变化中伴随着音乐的情绪变化,这样在不知不觉中,孩子进入了故事情境,从而受到音乐的熏陶,加深了对音乐的理解,孩子的倾听就在故事的进行中慢慢得到了培养。

四、创新教学方法,让兴趣更加浓厚

美国康涅狄克州哈特福德大学音乐系主任约翰博士指出:“最自然的方法就是最科学的方法,音乐学习的全过程应该是全体参加者进行艺术活动的过程,成人应该通过充满情绪感染力的唱歌或形体表现等形式引导和激励儿童主动加入音乐活动。”以往音乐教育采用的是灌输式的教育方法,幼儿只能在教师和指挥下千篇一律地唱、舞,限制了幼儿对音乐的表现力和感受力潜能的发挥。我们应彻底地摒弃这一阻碍幼儿发展的教法。在音乐教育中,不拘任何形式,只要能引起幼儿对音乐的兴趣,就是最佳的教育方法。《小鱼的梦》是幼儿园渗透式领域课程的教学内容,歌曲曲调舒缓悠扬,体现了一种相互关心、相互体贴的幸福感,这样优美旋律的歌曲最容易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培养倾听的良好习惯,但是由于执教的老师比较年轻,教学方法用得也很传统,结果不言而喻。教研组成员给了很多有趣的教学方式的建议,如:图谱、猜图游戏、表演等形式的加入,让孩子们更有兴趣参与活动,在第二次的教学活动中,幼儿的兴趣和倾听都达到了很好的效果。幼儿通过自身的音乐感受、音乐表现、音乐创造来充分、自然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体验,展现自己的积极情绪,表现自己的个性特点和丰富的想象力,从而获得相应的快乐和满足。

音乐世界是奇妙无穷的,既有可歌可泣,又有欢乐多情;情感世界是奥妙无穷的,既有无声无息,又有波澜壮阔。给孩子一个倾听的机会吧,帮助幼儿培养良好的倾听习惯,在和孩子一起倾听的时候,你会发现音乐世界的美妙,平常的参与也可以让幼儿获得情感满足,让幼儿在参与音乐活动的过程中获得审美的愉悦,让幼儿在音乐世界里陶冶高尚的情操,在情感世界里健康地发展、成长。

(江苏省南京市浦口区中心幼儿园)

[1]李季湄,冯晓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人民教育出版社

[2]许卓娅.《幼儿园音乐教育与活动设计》,高等教育出版社

[3]陈泽铭.《幼儿园音乐有效教学六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猜你喜欢
感受力情感幼儿
幼儿美术作品选登
如何让幼儿爱上阅读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诗与感受力(创作谈)
诗与感受力(创作谈)
如何培养幼儿的自信心
浅析演员必不可少的创作素质——感受力
情感
诗歌与情感的断想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