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有路“情”为径
——浅谈幼儿园阅读活动情境的创设

2017-06-26 12:57杨蓉
好家长 2017年5期
关键词:艾米丽图画乌鸦

文 杨蓉

“阅读”有路“情”为径
——浅谈幼儿园阅读活动情境的创设

文 杨蓉

情境是人性化的教育环境,是特别适应儿童作为一个完整的人全身心活动其中的教育环境。基于对李吉林老师情境教育理论的学习与思考,我深感幼儿情境学习的重要性。在幼儿园阅读活动中,教师巧妙地运用图画、音乐、表演、语言等手段创设情境,可以顺利打开幼儿的阅读通道,点亮他们的阅读心灯。

幼儿园阅读;情境创设

情境教育创始人李吉林老师指出:情境是人性化的教育环境,是特别适应儿童作为一个完整的人全身心活动其中的教育环境。情境作为一个心理场,一个整体作用于学习者的意识、情境的展现,不仅包含着学习者对某一事物的感知、认识,而且包含着学习者的情感活动、智力活动及语言的表达,包含着教育者、学习者和教学资源的客观场景、主观意象、活动气氛、参与者情绪等。基于对李吉林老师情境教育理论的学习与思考,深感幼儿情境学习的重要性。在幼儿园阅读活动中,要尽可能创设适宜的阅读情境,让幼儿在情境中主动地产生阅读的愿望和兴趣,主动地感受、意会并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那么,如何创设有效的阅读活动情境?

一、以形真神似的图画再现情境

幼儿往往是通过形象去认识世界的,图画是表现形象的主要手段。法国思想家罗兰·巴特认为所有的图画在某种意义上都是叙述。当幼儿阅读诗歌、散文等作品时,抽象的文字是不易被幼儿接受、理解的,这就需要教师借助生动鲜明、栩栩如生的图画形象来传情达意,带幼儿进入作品情境,让幼儿看到画中的情,听到画外的音。

例如大班散文诗《绿色的书》,教师运用了动态出示图画的策略:“我们一起去看看,是谁在读绿色的书?它是怎么读的?”幼儿仿佛置身于枝繁叶茂的绿树身边,他们看呀说呀。教师一一出示小鸟、星星、露珠的图片,还赋予小鸟、星星和露珠生命的活力,鸟嘴能微微“张合”,星星眼睛能“忽闪忽闪”,叶上露珠能“滚来滚去”。教师让幼儿注意画面的细节和动感,发现并用自己的语言来讲述。整个活动过程是那么的有形有趣,又是那么的富有诗情画意。

以形真神似的图画再现情境,可以使幼儿对阅读内容的掌握建立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可以开拓他们的思维领域,丰富他们的想象力,发展他们的思维创造能力,让幼儿的想象和智慧得到启迪和升华,使幼儿更深地进入情境。

二、以动听动情的音乐渲染情境

孩子的心灵是敏感的音乐家的心灵。音乐能开启孩子幼小的心灵,能拨动他们柔软的情弦。教师选择与阅读内容相一致的音乐,能把他们带到特有的意境中,可以激起幼儿的情绪,唤起他们内心的感受。

例如大班阅读活动“爱心女孩”,当背景音乐《童年》悠扬响起时,周围一切显得那样安静和美好,教师带孩子们自然入境,“跟随”艾米丽来到医院,“走进”老人院,让生病的小朋友得到快乐,让老人们仿佛也回到了童年的时光。此时,孩子们在暖暖的音乐声中,沉浸在作品的意境里,渐渐发现爱是美好而快乐的。

再如伴随着“艾米丽爸爸迷失在那海上,妈妈伏在桌上哀恸的哭泣”的画面逐一呈现在幼儿眼前时,背景音乐《泪光》舒缓而至,忧郁绝美催人泪下,深深触动了孩子们的心灵,他们动了真感情,仿佛是自己的爸爸回不来了,有的孩子竟忍不住哭出声。阅读活动所需的情境悄然形成了。

音乐是人类最古老、最具普遍性和感染性的艺术形式之一。它不但能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启迪智慧,同时也能激起心灵的共鸣,激发兴趣。它能通过乐曲进行中力度的强弱、旋律的起伏变化以及节奏的抑扬顿挫,用直感的方式,使人获得比其他艺术形式更为直接、更为丰富、更为生动的感受。音乐不仅渲染了情境,还让孩子们的感情升腾起来。

三、以富有情趣的表演体会情境

李吉林老师认为:“活动是儿童的天性,是他们的素质、个性发展的根基。”创设有效的阅读活动情境,需要以游戏、表演等为根基,引发他们全身心地投入活动。由于角色不再停留在绘本、课件上,幼儿能自己进入或扮演角色,他们对角色必然产生亲切感和浓厚的兴趣。因此,我们教师要善于在阅读活动中,为幼儿提供进入角色或扮演角色的机会和条件,让他们主动地参与,自主进入阅读情境,加深对阅读内容的体验。

例如大班阅读活动“小乌鸦爱妈妈”中,教师和幼儿一起来到“郁郁葱葱的树林里”(场景),发现一棵树上有只老乌鸦无力地躺在鸟窝里。教师用启发性的语言说:“乌鸦妈妈一直关心、爱护着小乌鸦,现在它老了,飞不动了。如果你是小乌鸦,会对乌鸦妈妈说些什么?做些什么?”在特定的场景下,孩子们全部进入了角色,有的亲昵地对乌鸦妈妈说:“乌鸦妈妈我爱你。”有的“叼来虫子(道具)”一口一口喂乌鸦妈妈,有的用小手轻轻地抚摸着它的羽毛……幼儿在逼真的场景中,忘我地以角色的身份,真真切切地体验到关爱妈妈的快乐之情。在生动的表演形式中,孩子既可以听到,又可以看到,且表演具有戏剧味,大大地激发了孩子的阅读情趣,使孩子感到新鲜与亲切,并处在愉悦、忘我的心理状态中,于是,一个个积极地投入到阅读活动里。

四、以情深意浓的语言描绘情境

不是蜜,却可以粘住一切,是什么?是语言。在阅读活动中,教师的语言对幼儿的感知起着重要的支配作用。所以,运用图画、音乐、表演等手段创设情境时,需要教师使用语言描绘,一些不好用直观手段创设情境的阅读内容也需要教师用绘声绘色的语言描绘,把孩子引入情境中,去真切地理解和体会作品的意蕴。

例如在《爱心女孩》中,教师刚才还用欢快的语调述说着小女孩把爱传递给大家时的喜悦之情,随着画面的切换,教师语速忽然放慢,语调低沉下来:“可是,意外发生了!一个狂风暴雨的夜晚,渔民们都打鱼回来,唯独不见艾米莉的爸爸,好多人出海去找他,可是大风大浪让最勇敢的人也退回来了。看见妈妈伤心地哭泣,艾米丽又想到爸爸是那么的爱她,她也深深地爱着爸爸,于是她想去救爸爸……”那低沉缓慢略带伤感的语调,深情动人的语言描绘,一下子抓住了孩子们的心,让他们如临其境,室内显得特别安静,仿佛能闻到空气中弥漫着类似紧张的味道。又如:当艾米丽乘着玩具木筏,终于看到了在大海里迷踪的爸爸。教师以艾米丽的口吻大声喊着:“爸爸,我来啦!”她仿佛就是故事里的艾米丽,虽喊一声,却真真切切地震撼着在场的每一个人。再如教师用激动而急促的语气和幼儿讲:“大风大浪,爸爸听不到艾米丽的呼喊,怎么办?”孩子们的心一下子提到了嗓子眼,或是紧皱眉头,或是咬咬嘴唇,或是握紧拳头……他们焦急地注视着期待着“爸爸”能回头看到自己,情不自禁地把艾米丽的爸爸当作是自己的爸爸。果真,幼儿情感的产生离不开形象的感受。教师饱含真情的语言描绘,使情境更加鲜明,并且带着感情色彩作用于幼儿的情感,让幼儿带着强烈的情感体验,兴致盎然地学习、思考,热烈积极地碰撞、收获,让他们享受阅读,享受教育,享受生命。

情境教学本身不是目的,归根到底是促进幼儿的发展。在阅读活动中,教师正是凭借情境,来点燃孩子心灵的火种。情境本身所富有的鲜明的形象、丰富的美感、生动的体验,伴以教师情感的抒发,又激起了幼儿的情绪,从而他们能主动投入学习活动。实践证明在幼儿园阅读活动中恰如其分地创设情境,可以顺利打开幼儿的阅读通道,点亮他们的阅读心灯。幼儿在情境学习中感知、理解阅读内容,乐在其中,也悟在其中。

(江苏省南通开发区中兴幼儿园)

[1]苏霍姆林斯基.《育人三部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

[2]李吉林.《李吉林文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猜你喜欢
艾米丽图画乌鸦
你穿得真好看
《艾米丽在巴黎》宣布续订
今夕何夕
小乌鸦
乌鸦喝水后传
图画捉迷藏
图画捉迷藏
图画捉迷藏
图画捉迷藏
乌鸦搬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