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泼尼龙琥珀酸钠联合西咪替丁治疗腹型过敏性紫癜患儿的疗效分析

2021-04-18 09:13赵代艳张晓锐苏爱芳
中国合理用药探索 2021年3期
关键词:西咪替丁腹型紫癜

赵代艳,张晓锐,苏爱芳

(漯河市第二人民医院儿科,漯河 462000)

过敏性紫癜(allergic purpura,AP)是儿童常见的血管炎,也称为免疫球蛋白A(immunoglobulin A,IgA)血管炎。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有研究表明可能是IgA为主的免疫沉积、补体激活和嗜中性粒细胞浸润导致白细胞碎裂性血管炎所致[1]。过敏性紫癜的特征性症状是非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关节炎/关节痛、腹痛和肾脏受累。皮肤紫癜通常是对称的,主要存在于下肢和臀部。据报道[2],40%~75%的过敏性紫癜患者有胃肠道疾病,主要发生在儿童。胃肠道的任何部位都可受累,但以小肠受累最为常见。胃肠道症状包括腹痛、恶心、呕吐和胃肠道出血。其中,腹痛为最常见的腹部症状,疼痛部位多位于上腹部或脐周,以绞痛为主,进食后加重,这类患者多有隐匿性消化道出血,大便隐血试验阳性。腹型过敏性紫癜严重时可导致肠套叠、肠梗阻、肠穿孔等威胁患儿生命的急症。治疗过敏性紫癜的药物通常有质子泵抑制剂、胃黏膜保护剂、抗组胺药物等。在临床实践中,常使用短期糖皮质激素来改善症状,但在腹型过敏性紫癜中的使用效果尚存在争议。一是其可能掩盖腹部症状;二是其可导致胃肠道穿孔等严重不良反应[3]。因此,需要更多相关的研究来证实其疗效和安全性。本研究通过使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联合西咪替丁治疗80例腹型过敏性紫癜患儿,以期为临床使用提供参考依据。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9月~2019年9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80例腹型过敏性紫癜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男童27例,女童13例;年龄2~15岁,平均年龄(5.30±1.16)岁;病程2~8天,平均病程(3.52±0.46)天。对照组:男童26例,女童14例;年龄3~15岁,平均年龄(5.47±1.21)岁;病程2~7天,平均病程(3.29±0.41)天。两组患儿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获得本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批准号:H20140023)。

纳入标准:① 符合腹型过敏性紫癜诊断标准者[4]。② 年龄2~14岁者。③ 临床资料完整者。④ 法定监护人签署知情同意书者。

排除标准:① 有胃肠道穿孔、肠套叠、肠梗阻等急腹症,需要手术者。② 有激素使用禁忌症者。③ 近期服用免疫抑制剂、止血剂等药物者。④ 有严重心脑血管疾病、先天性疾病者。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儿均给予常规治疗,如降低血管通透性、抗组胺、抗过敏治疗。对照组给予西咪替丁注射液(广东南国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44024630,规格2 ml∶0.2 g),每次10 mg/kg,qd,用5%葡萄糖注射液或0.9%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稀释后静脉滴注。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注射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Pfizer Manufacturing Belgium NV,国药准字H20170197,规格40 mg),每次5 mg/kg,qd,腹部症状缓解后逐渐减量至停药。若患儿腹痛严重,西咪替丁剂量调整为10 mg/kg,bid;甲泼尼龙调整为10 mg/kg,qd。两组均治疗10天。

1.3 观察指标

记录治疗后第1天、第3天、第7天两组患儿的症状缓解情况。症状缓解是指腹痛患儿腹部无明显压痛或未诉疼痛;大便无明显出血或隐血试验由阳性转为阴性;其他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明显缓解[5]。记录治疗过程中和治疗后两组患儿出现的药物不良反应,包括烦躁、继发性感染等。记录两组患儿的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腹部症状缓解情况

观察组治疗后第1天、第3天、第7天缓解率高于对照组,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腹部症状缓解情况比较n=40,n(%)

2.2 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两组治疗期间和治疗后均未发生兴奋烦躁、继发性感染、血压异常、血脂异常等不良反应。

2.3 住院时间及费用

观察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住院费用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01)。见表2。

表2 两组患儿平均住院时间及平均住院费用比较

3 讨论

过敏性紫癜是一种与IgA为主的免疫物沉积有关的血管炎,累及包括毛细血管、小静脉或小动脉在内的小血管,好发于儿童,每10万名儿童中约有13例发病。过敏性紫癜常累及皮肤,并引起关节炎和胃肠道症状。IgA对消化道症状的发生、发展起到了关键作用,过程大致为[6]:IgA沉积首先引起血小板聚集、脱颗粒,释放炎症介质损伤血管内皮,进而激活溶酶体,使胃肠道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和脆性增加,导致黏膜充血,引发一系列消化道症状。这些症状包括腹部疼痛、恶心、呕吐、黑便和便血;在严重的情况下,可能会发生消化道大出血、肠套叠、肠梗阻或穿孔,约3%的患者会发生蛋白质丢失性胃肠病。常规治疗主要为抗组胺、抗过敏、降低血管通透性、减小血小板脆性等,目前抗炎、抑酸等治疗腹型过敏性紫癜逐渐引起了广泛关注。

甲泼尼龙琥珀酸钠属于中效糖皮质激素,具有抗过敏、抗炎、抑制免疫等作用,通过影响细胞内基因调控机制,减少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等炎症细胞因子的产生,从而抑制腹型过敏性紫癜患者体内的免疫反应[7-9]。本研究中,观察组治疗后第1天、第3天、第7天腹部症状缓解率高于对照组、平均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平均住院费用低于对照组,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说明甲泼尼龙琥珀酸钠联合西咪替丁治疗儿童腹型过敏性紫癜,能提高缓解率、缩短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Wang等[10]发现泼尼松组的腹痛平均持续时间缩短了1.2天,与本研究结果相类似。

本研究中,两组治疗期间和治疗后均未发生兴奋烦躁、继发性感染、血压异常、血脂异常等不良反应。可能的原因有:① 西咪替丁主要作用于壁细胞H2受体,竞争性抑制组胺,不仅能抑制基础胃酸分泌,还能抑制由食物、胃泌素、咖啡因、胰岛素等刺激所诱发的胃酸分泌,降低胃酸和胃酶活性,作用时间持久,从而有效避免了激素导致的胃肠道不良反应[11]。② 短时间使用小剂量激素对患儿的精神、生长发育、骨骼发育等影响甚微。③ 本研究样本量较小,不良反应统计结果较保守。④ 本研究中观察组在患儿腹部症状缓解后,激素减量直至停药,且使用激素时间较短。

综上所述,甲泼尼龙琥珀酸钠联合西咪替丁治疗儿童腹型过敏性紫癜,能提高腹部症状缓解率、缩短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获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达到了预期目的。

猜你喜欢
西咪替丁腹型紫癜
针灸联合疗法治疗腹型肥胖效果的Meta分析
西咪替丁联合依巴斯汀治疗过敏性皮肤病的疗效分析
儿童过敏性紫癜IL-17、HPV-B19检测的临床意义
针灸治疗腹型肥胖的临床研究进展
腹型肥胖或可增加HFpEF患者死亡率
护理干预对小儿腹型过敏性紫癜的护理效果探讨
蒙药治疗干燥综合征伴血小板减少性紫癜1例
西咪替丁联用禁忌
奥美拉唑与西咪替丁在应激性胃溃疡治疗中的临床探讨
激素在过敏性紫癜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