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PS评分联合T淋巴细胞亚群对恶性血液病化疗粒细胞缺乏期并发血流感染的预测价值*

2021-12-15 08:41贺振新单建芝程沈菊李艳红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21年23期
关键词:血液病亚群粒细胞

武 坤,贺振新,单建芝,程沈菊, 李艳红,罗 珊,聂 波△

1.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医学检验科,云南昆明 650032;2.云南省检验医学重点实验室,云南昆明 650032;3.临床检验诊断省创新团队,云南昆明 650032;4.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液科,云南昆明 650032; 5.云南省血液病研究中心,云南昆明 650032

恶性血液病的发病人数逐年增加,人群分布于各年龄段[1]。从受众人群、疗效、费用等方面综合考虑,化疗是主要治疗手段[2-3]。在原发病和化疗的双重作用下,患者易出现免疫功能低下,感染风险增加[4]。目前,血流感染以培养出病原体作为诊断金标准,但培养过程较长,不利于及时针对性治疗。基于此,预测恶性血液病患者化疗粒细胞缺乏期并发血流感染有重要意义。感染可能性评分(IPS评分)是通过收集患者体温(BT)、心率(HR)、呼吸频率(RR)、白细胞计数(WBC)、C反应蛋白(CRP)、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评分)等进行综合评分,是临床对感染预测和评估的重要指标,尤其对血液相关性感染最为敏感[5]。粒细胞缺乏是恶性血液病患者常见的并发症,此期间更容易发生感染,因此,对IPS评分进行改良,加入中性粒细胞计数(ANC),将改良后的IPS评分定义为mIPS评分[6]。T淋巴细胞亚群可直观反映机体的免疫功能,免疫功能低下使感染风险增加,对血流感染有一定的预测价值[7]。T淋巴细胞亚群联合mIPS评分能够统筹血清学指标和临床指标,理论上可增加对血流感染的预测价值,而目前国内关于IPS评分与恶性血液病感染关系的报道较少。本研究以mIPS评分联合T淋巴细胞亚群对恶性血液病化疗粒细胞缺乏期并发血流感染进行预测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经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选取2018年4月至2020年11月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液科收治的100例首发恶性血液病且行化疗治疗的成年(≥18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符合第3版《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8]对恶性血液病的诊断;(2)符合美国感染性疾病协会中性粒细胞缺乏诊断标准[9],即外周血中性粒细胞绝对计数<0.5×109/L;(3)均符合化疗适应证;(4)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合并其他恶性肿瘤;(2)合并严重心、肺、胃肠道、肾等功能障碍;(3)入院前或入院后48 h内发生感染;(4)近2周内使用过抗菌药物。根据血培养结果将入选患者分为感染组(33例)和非感染组(67例),感染组男15例(45.5%),平均年龄(46.31±8.42)岁;非感染组男32例(47.8%),平均年龄(44.31±9.82)岁。两组患者男性比例、年龄、疾病诊断、既往病史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n(%)]

1.2血流感染诊断标准 参考美国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指南[10]对血流感染进行诊断:BT>38 ℃或BT<36 ℃,伴有寒战、低血压等症状,以外周血培养分离出病原微生物作为金标准。

1.3方法及观察指标 所有患者化疗需要在医生和护理人员监视下进行,由负责该患者的医生进行记录。记录化疗前、粒细胞缺乏期的mIPS评分,包括BT、HR、RR、WBC、CRP、SOFA评分、ANC,参考SCHALK等[6]研究中的数据集合,将ANC减少定义为ANC<1 500/μL,血清学指标均送检后记录。见表2。采用飞利浦流式细胞仪检测化疗前、粒细胞缺乏期血液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4+/CD8+)水平,检测试剂盒购于北京科瑞美科技有限公司,具体操作按照说明书进行。

2 结 果

2.1两组患者mIPS评分比较 两组患者化疗前mIP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粒细胞缺乏期mIPS评分均有明显增加,且感染组高于非感染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mIPS评分比较分)

2.2两组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比较 两组患者化疗前CD3+、CD4+、CD4+/CD8+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粒细胞缺乏期CD3+、CD4+、CD4+/CD8+均出现明显降低,且感染组低于非感染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2.3各项指标预测恶性血液病化疗粒细胞缺乏期并发血流感染的价值 mIPS评分联合T淋巴细胞亚群对恶性血液病化疗粒细胞缺乏期并发血流感染的预测能力最佳(AUC为0.898),mIPS评分、CD3+、CD4+、CD4+/CD8+单项指标的AUC分别为0.820、0.697、0.694、0.748。见表5、图1。

表4 两组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比较

表5 各项指标预测恶性血液病化疗粒细胞缺乏期并发血流感染的价值

2.4恶性血液病化疗粒细胞缺乏期并发血流感染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 以血流感染作为因变量,上述因素作为自变量进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自变量以截断值进行二分类赋值,结果显示,mIPS评分为独立危险因素,CD3+、CD4+、CD4+/CD8+为保护因素。见表6、表7。

表6 赋值表

表7 恶性血液病化疗粒细胞缺乏期并发血流感染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

3 讨 论

化疗是治疗恶性血液病患者的主要手段之一[11],但是在实际临床治疗过程中,恶性血液病患者由于原发病的原因,自身免疫力减弱,再加上化疗对整个免疫系统的抑制,使机体抵抗力低下,营养缺乏,很容易发生导管性感染,不仅影响治疗疗效,还降低了患者的生存质量,延长了住院时间,增加了病死率[12-13]。据研究报道,恶性血液病感染患者病死率高达29.4%,其中血流感染约占20%[14]。因此,提前预测恶性血液病感染有利于疾病的治疗,降低患者病死率。

IPS评分是一种对感染可能性预测的评分标准,由国外学者PERES等[15]于2003年提出,用于评估危重症患者感染的可能性,对493例重症患者的统计中,IPS评分<14分,感染风险仅为10%。IPS评分操作简单、评分客观,目前在临床上已得到广泛应用。ZHU等[16]将IPS评分用于急诊、外科术后及部分肿瘤患者感染的预测,尤其是血流感染的预测效果较好。梅俊辉[17]研究中IPS评分预测血液系统肿瘤患者血流感染的截断值为13分,灵敏度为79.75%,特异度为76.89%,对指导相关护理工作有重要意义。鉴于恶性血液病化疗患者的特殊性,即免疫功能抑制、粒细胞减少理论上是必然事件,本研究在原有IPS评分的基础上,参考SCHALK等[6]的研究增加了ANC,将改良后的IPS评分定义为mIPS评分。

本研究中两组患者粒细胞缺乏期mIPS评分与化疗前比较均明显增加,且感染组增加的幅度高于非感染组,表明粒细胞缺乏期mIPS评分对感染的预测有一定临床价值。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4+/CD8+)在粒细胞缺乏期出现明显减低,且感染组低于非感染组,表明化疗会降低机体T淋巴细胞亚群,影响免疫功能,与以往研究中化疗会抑制免疫系统的结果一致[18-19],且粒细胞缺乏期T淋巴细胞亚群占比对感染预测有一定价值。对恶性血液病化疗粒细胞缺乏期并发血流感染mIPS评分联合T淋巴细胞亚群的预测能力最佳(AUC为0.898),高于单项mIPS评分、CD3+、CD4+、CD4+/CD8+的预测价值,其中mIPS评分预测的截断值为9.83分,低于PERES等[15]研究中的截断值(14.00分),可能是因为与其他疾病相比,恶性血液病患者具有明显的病理学特征,这也是mIPS评分严格控制ANC的原因之一。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mIPS评分为独立危险因素,CD3+、CD4+、CD4+/CD8+为保护因素,即mIPS评分>9.83分,感染风险是≤9.83分患者的2.37倍,再次验证其对恶性血液病患者粒细胞缺乏期并发血流感染具有重要预测作用。

mIPS评分机制简单、客观,可进行动态评估,临床使用方便,联合T淋巴细胞亚群对恶性血液病患者粒细胞缺乏期相关血流感染有较好的预测作用。但本研究中感染组病例相对较少,未对引起血流感染的菌种进行细分,后续将加大样本量,采用mIPS评分对具体菌种进行预测分析,为临床指导用药提供依据。

猜你喜欢
血液病亚群粒细胞
肺腺癌中成纤维细胞亚群临床及免疫特征的生物信息学分析①
叙事关怀护理对恶性血液病患者治疗初期的影响
甲状腺切除术后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与术后感染的相关性
罕见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伴嗜碱性粒细胞增多
嗜碱性粒细胞在慢性自发性荨麻疹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长效粒细胞刺激因子预防化疗后粒细胞减少的临床观察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血液病患者的应对策略
多发性硬化症的单核细胞致病亚群
入侵云南草地贪夜蛾的分子鉴定
调查探讨乙型肝炎疫苗预防血液病患者输血后乙型肝炎病毒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