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DTA依赖性假性血小板减少症的不同检测方法比较

2021-12-15 08:41蔡丽秀张蛟鲨包艾平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21年23期
关键词:抗凝剂上机计数

蔡丽秀,张蛟鲨,张 锦,包艾平,付 阳

1.四川省成都市双流区第一人民医院/四川大学华西空港医院医学检验科, 四川成都 610200;2.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实验医学科,四川成都 610041

血小板计数在血栓和出血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有重要价值。国际血液学标准化委员会推荐使用乙二胺四乙酸(EDTA)作为血常规检测的抗凝剂,因其对血细胞的形态和血小板计数影响很小,因此被广泛使用[1]。然而EDTA也有其弊端,有时会导致血小板聚集,因为仪器对聚集的血小板不能确认,造成EDTA依赖性假性血小板减少症(EDTA-PTCP)[2]。这种血小板假性减少现象若没有及时发现并纠正,临床上则可能采取非必要的骨髓穿刺、激素治疗或施行脾脏切除术等治疗方案[3]。因此,工作中能及时发现 EDTA-PTCP患者并准确进行血小板计数复检尤为重要。本研究对成都市双流区人民医院医学检验科工作中发现的18例EDTA-PTCP患者,采用不同血小板计数方法评价其准确性,为实验室寻找快速、准确的EDTA-PTCP复检方法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集2020年5-8月成都市双流区第一人民医院18例EDTA-PTCP患者标本,其中男6例,女12例;年龄2~78岁,平均46岁。分别来自住院部9例(50.0%),门诊4例(22.2%),体检科5例(27.8%)。

1.2纳入标准 (1)血小板计数≤70×109/L;(2)EDTA抗凝标本血小板计数随着时间的推移呈进行性减低;(3)外周血涂片血小板聚集。

1.3仪器与试剂 (1)中国迈瑞(BC-690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及原装试剂;(2)日本Olmpus CX23显微镜;(3)EDTA-K2抗凝真空采血管及无抗凝剂的红色真空管、子弹头(康健医疗用品有限公司,中国江苏);(4)血小板计数溶血剂(凯诺威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中国成都);(5)瑞氏-吉姆萨染液(贝索公司,中国珠海)。

1.4方法

1.4.1手工法 准确采集所有患者末梢血20 μL,擦去管外余血,加至380 μL的血小板计数溶血剂中,充分混匀后室温静置,待完全溶血后再次混匀,充入2个计数池内,静置10~15 min,待血小板下沉后显微镜下计数2个计数池内的血小板数量,取平均值。

1.4.2仪器稀释法 抽取所有患者静脉血2 mL于无抗凝剂的真空管中,立刻吸取40 μL血液加入140 μL的迈瑞BC-690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稀释液中,1~18例标本采用仪器稀释阻抗法测血小板法(PLT-I)上机检测,10~18例标本额外再采用仪器稀释光学法测血小板法(PLT-O)上机检测,记录血小板数量。因仪器稀释法在本实验室为采血稀释后0~5 min内上机检测,所以未进行时间分组。

1.4.3PLT-I 采集所有患者EDTA-K2抗凝全血标本,充分混匀后分别于不同时间点(0~5 min、20 min、1 h、2 h)采用PLT-I检测血小板,记录4个时间点的血小板计数结果。

1.4.4PLT-O 对1.4.3中采集的血液标本于1 h内采用PLT-O检测血小板,记录1 h内PLT-O的血小板计数结果。补充实验:10~18例标本补充了PLT-O的检测时间点,在0~5 min、20 min、1 h、2 h内采用PLT-O检测血小板,记录PLT-O检测的血小板计数结果。对每份标本进行涂片染色,并观察血小板聚集情况。

2 结 果

2.118例标本不同检测方法及不同时间点血小板计数结果比较 随着时间的推移,EDTA-K2抗凝管PLT-I血小板检测数量呈进行性下降,但下降程度与时间存在个体差异,1 h内PLT-O检测血小板计数明显高于PLT-I,见图1。

图1 18例标本不同检测方法及不同时间点血小板计数结果比较

2.2不同检测方法血小板计数的准确率比较 准确率最高的方法是用EDTA-K2抗凝管全血0~5 min内采用PLT-I上机检测,准确率为77.8%;其次是仪器稀释法,准确率为72.0%;EDTA-K2抗凝全血1 h内PLT-O的准确率也较高,为61.0%。EDTA-K2抗凝全血1 h内的准确率PLT-O明显高于PLT-I。见表1。

表1 不同检测方法血小板计数的准确率比较(%,n=18)

2.3补充实验中10~18例标本手工法与PLT-O血小板计数结果比较 补充实验中10~18例EDTA-K2抗凝标本PLT-O血小板计数随时间呈进行性下降,随着血小板聚集程度加重,PLT-O准确检测血小板的能力呈下降趋势,见图2。

图2 补充实验中10~18例标本手工法与PLT-O血小板计数结果比较

2.4外周血涂片镜检结果 通过外周血涂片镜检,所有EDTA-K2抗凝全血标本随时间推移均发生血小板聚集,且聚集程度随时间呈加重趋势,见图3。

2.5PLT-O不同时间点准确率比较 补充实验中10~18例标本准确率最高的方法是用EDTA-K2抗凝管采全血后0~5 min内采用PLT-O上机检测,准确率为100.0%,其次为采血后20 min内上机检测及仪器稀释后0~5 min内采用PLT-O检测,准确率均为77.8%,见表2。

图3 EDTA-K2抗凝全血血小板聚集情况(瑞氏-吉姆萨染色,×1 000)

2.6血小板形态 通过外周血涂片镜检发现第2例EDTA-PTCP住院患者血小板形态异常,随着病情恢复,血小板未再发生聚集,形态也恢复正常,其余17例患者血小板形态均正常,见图4。

图4 EDTA-PTCP患者血小板形态(瑞氏-吉姆萨染色×1 000)

表2 PLT-O不同时间点准确率比较(%,n=9)

3 讨 论

EDTA-PTCP似乎与年龄和性别无关,是否与特定的疾病和药物相关也无明确结论,存在于健康受试者和各种疾病患者中[4-6]。本研究中住院患者占50.0%,门诊患者占22.2%,体检者占27.8%,最小年龄为2岁,最大年龄为78岁,存在于各种疾病患者中。但部分EDTA-PTCP患者因血小板还未明显聚集已上机检测,导致无法及时发现,特别是门诊患者。成都市双流区第一人民医院要求30 min内审核报告,从图1可以看出,部分患者采血后30 min内已上机检测,其血小板计数大于100×109/L,这部分患者很难被发现,所以实际发生率可能更高。

目前,EDTA-PTCP的发生机制并不明确,主要有以下原因:(1)与自身抗体相关。自身抗体与血小板上的隐匿性抗原结合,导致血小板发生聚集,这种自身抗体可以是抗血小板抗体,也可以是抗心磷脂抗体。(2)与血小板上的隐匿性抗原相关。EDTA与Ca2+鳌合,导致血小板的结构发生改变,暴露出隐匿性抗原,抗原与抗血小板抗体结合,导致血小板聚集。(3)与血小板膜糖蛋白GPⅡb/Ⅲa相关。GPⅡb/Ⅲa之间存在神秘表位,GPⅡb/Ⅲa需要Ca2+保持其二聚体结构,EDTA与Ca2+鳌合导致其结构发生变化,从而导致表位暴露在GPⅡb上,与抗血小板抗体结合发生聚集。但 EDTA依赖性抗体并不特异,除EDTA-PTCP外,也观察到EDTA依赖性白细胞聚集[11]。尽管目前的研究从不同角度阐述了各自的理论,但尚不能全部解释其发生机制。从图4可以看出,第2例EDTA-PTCP患者血小板形态异常,随着病情的恢复,当血小板未再发生聚集时血小板形态恢复正常,但无法明确是否与用药或者其他治疗相关。

针对EDTA-PTCP目前提出了诸多解决方法,主要分为两类。第一类是不需要二次采血的方法,主要有加入阿米卡星及振荡法等,加入阿米卡星能较好地解聚血小板,但等待解聚的时间较长,且灵敏度和特异度存在个体差异[7-10];抽血后1 h内加入6.5 mg/mL阿米卡星能有效解聚血小板,但文献[11-12]的标本仅有2例,是否存在不能解聚的情况还需进一步研究;振荡法比较简便快速,但不能解聚血小板的概率高,且振荡后破碎红细胞也会对血小板的测定造成干扰[13]。第二类是需要二次采血的方法,主要有手工法、仪器稀释法、抗凝剂替代法等,目前手工法仍是血小板计数的金标法,缺点是操作复杂、耗时长;仪器稀释法准确,但因无抗凝剂的参与,采血稀释过程中容易发生血液凝固导致血小板减低[10];抗凝剂替代法是目前最常用的方法,但多种抗凝剂依赖的患者不能采用此法。根据近来报道,迈瑞血细胞分析仪网织通道检测血小板效果较理想,迈瑞BC-6800和BC-690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PLT-O具有血小板解聚功能[14],血小板聚集标本与反应溶液(解离试剂)在42 ℃的恒温条件下混合,然后在1 400 r/min的高速涡旋中进行搅拌,在剧烈振荡中对血小板聚集的物理结构进行机械破坏,并通过检测系统逐一检测。在这种情况下,血小板聚集迅速有效地解离,血小板使用光学方法被准确计数,通过此方法能较好地解决EDTA-PTCP,但目前的研究并未对PLT-O进行时间分组[15-16]。

本研究在前阶段实验中发现,即使采用PLT-O检测血小板,其计数仍会随着时间呈下降趋势,所以进行了补充实验,在10~18例标本中对PLT-O进行了时间分组,最终发现PLT-O优于PLT-I,而PLT-O中,采血后0~5 min内采用PLT-O上机检测的准确率为100.0%,故针对接受二次采血的非急重症患者,推荐使用此法。未加抗凝剂的仪器稀释后PLT-O虽然准确率为78.0%,10~18例标本中有2例偏差大于12.5%,但均为PLT-O大于手工法,考虑这其中存在随机误差,故对于静脉穿刺较难的婴幼儿和重症患者,采集末梢血仪器稀释后采用PLT-O为一种较好的方法。PLT-O随着标本放置时间延长,准确率呈下降趋势,这似乎与血小板聚集的严重程度相关,当血小板聚集特别严重时PLT-O准确率较低。18例标本1 h内PLT-O准确率为61.0%,但全部标本血小板计数均大于70×109/L,2020年中华医学会内科学会发布的《中国成人血小板减少症诊疗专家共识》指出,腰椎穿刺需要PLT≥40×109/L,肝脏活检需要PLT≥50×109/L,肾活检需要PLT≥100×109/L,牙科手术需要PLT≥(30~50)×109/L,一般大手术需要PLT≥50×109/L。故对于急需手术的患者,采血后1 h内采用PLT-O上机检测血小板仍为较好的一种方法,既为手术争取了时间,也不易导致误诊。

本研究通过镜检发现,部分患者即使采血后立即上机检测同样发生了血小板聚集,而采血后0~5 min内PLT-O准确率为100.0%,PLT-I为77.8%,PLT-O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这一问题,但因为病例有限,是否存在采用此法不能解决的患者还有待进一步收集数据验证。 本研究对迈瑞-690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PLT-O进行时间分组实验,因EDTA-PTCP个体差异较大,用均值和标准差来对比血小板计数不能准确反映出方法的准确性,故本研究最终采用准确率来评估方法的准确性。但本研究最准确的方法仍不能避免二次采血,如何能快速、准确又不需要二次采血的解决这一问题还需继续研究。

综上所述,对于EDTA-PTCP患者,最准确的检测血小板计数的方法为采血后0~5 min内采用PLT-O上机检测,可有效缩短检测时间及减少误诊的方法为1 h内采用PLT-O上机检测。所以本科室针对EDTA-PTCP患者制订了以下复检方案:针对不是急查血小板计数的EDTA-PTCP患者,采血后0~5 min内采用PLT-O上机检测;对于静脉穿刺较难的婴幼儿和重症患者,采集末梢血仪器稀释后采用PLT-O上机检测;对于急查血小板计数的患者,采血后1 h内采用PLT-O上机检测。

猜你喜欢
抗凝剂上机计数
为什么献血过程中不可随意更改献血量?
周金应
“抗凝剂皮下注射腹部定位卡”在预防皮下出血中的应用
古代的计数方法
古代的人们是如何计数的?
上机数控“可疑”的高毛利率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实效探究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实效探究
急性心肌梗死伴抗凝剂相关假性血小板减少症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