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双碳”目标下高职环境专业课程思政建设

2022-02-03 13:13张雨婷杨伟华
辽宁高职学报 2022年1期
关键词:双碳专业课程思政

赵 爽,张雨婷,杨伟华

江苏师范大学 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江苏 徐州 221116

一、研究背景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提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而传统的教学模式更偏重于专业知识技能的培养,忽视思想政治方面的教学建设[1]。高职院校所开设的思政课程主要是对政治思想和理论的教学,课程形式单一、内容生硬枯燥,导致教学效果差强人意。然而青年大学生是接受思政教育的重要群体,在党中央以及教育部的号召下,针对各专业探索出与专业课程有效结合的思政建设体系显得尤为重要[2-3]。在专业课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将专业特点与思政教育紧密联系起来,发挥好两者的协同效应,以促进“思政课程”向“课程思政”逐步转变[4-5]。

环境学科的研究,在五六十年代侧重于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方面,目前已扩大到社会学、经济学、法学等社会科学方面。对环境问题的系统研究,要运用化学、地学、生物学及社会学等多种学科的知识,环境学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面对如今科技日新月异的变化,环境问题越来越受到人类的关注。目前,部分高职院校已经将部分环境专业的基础和导论性课程设立为全校范围内的公共基础课。立足于当下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结合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论,以及中国承诺在2030年之前实现“碳达峰”,在2060年之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6],对环境类课程开展全员学习,有助于提升当代大学生对国家战略的认知和理解,对生态文明建设意识水平的提升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7]。

高职院校环境专业培养的人才毕业后将直接服务于城市污染治理及环境规划建设等方面,是我们国家进行绿色城市、文明城市建设的主力军。这就要求高职院校的环境专业毕业生们积极支持国家政策,利用他们良好的专业素养为城市化建设添砖加瓦。由于传统的“技能本位”思想制约,高职院校往往忽略了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然而目前环境专业课程的授课内容多为专业理论与相关基础知识,其思政建设仍处于初步探索阶段。因此,在国家提出的“双碳”目标下,如何高效促进环境专业课程的思政建设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高职环境专业课程的教学现状与思政建设的难点

(一)课程教学现状

笔者通过随堂听课、线上学习、与学生交流互动等方式发现,在目前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授课基本上以介绍教材专业知识相关内容为主,几乎没有融入思政元素,从而呈现出专业课程与思想政治教育相互脱节的现状,无法达到党中央及教育部提出的课程思政建设目标。环境专业课程思政改革之路漫漫,需要环境类专业教育学者们的共同探索。

(二)课程思政建设难点

1.传统教学模式的深远影响

教学模式的确立以及课程培养大纲的制定是进行课程思政建设的关键。思政教育相较于其他专业知识的传授来说,教育效果并不是立竿见影的,教师只能将思政元素融入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潜移默化地熏陶,逐渐树立起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对学生的思政教育仍局限于专门开设的思想政治课程上,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等,专业课程与思政课程相互独立,缺少融合。对于环境专业课程而言,传统教学模式教师更多关注环境专业知识理论的讲解,如对当代主要环境问题、环境污染及其治理等方面的讲解。部分教师在讲授书本知识的同时,会穿插一些相关教学视频,如土壤微生物降解过程等。这些对课程理论的教学是充足且到位的,但对于目前提出的课程思政教育新要求而言却显得不足。传统教学模式的深远影响是进行课程思政建设的最大障碍,在该现状下,如何找到有效突破点成为关键性问题。

2.教师处于思政建设的初步探索阶段

在日常教学中,高职院校教师更加关注“教书”,往往忽略了“育人”。一方面,目前很多教师还没有深刻地理解到思政教育的重要性以及必要性,甚至会产生在专业课堂上融入思政教育是浪费时间和精力的想法。另一方面,高职院校教师长期从事科研及专业课的教学工作,对思政方面的知识掌握存在些许欠缺,对课程思政环节的设计略显生疏。因此,转变传统教学观念,在专业课教学过程中融入思政元素,从而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对教师们来说是个不小的挑战。在此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一样,同样处于一个学习和进步阶段。如讲授基础课程时,在学生理解碳排放、碳足迹概念的基础上,应设计相关的政策解读和讨论环节,逐步让学生切实地意识到“碳达峰”“碳中和”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进而让学生主动思考如何为达到“双碳”目标而贡献自己的力量。

3.学生对思政学习的重视程度不够

为了深入了解现阶段高校学生们对思政内容学习的态度以及想法,我们通过小程序“问卷星”设置了一系列相关问题,邀请到263位来自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本科生及37位研究生参与问卷的填写,最终成功回收有效答卷254份,结果见图1。

图1 高校学生对思政内容的学习态度调研结果

该调查问卷的数据更加直观地反映出目前学生对思政学习的觉悟有待提升,以及思政内容教学存在的单调枯燥等问题。笔者曾采访了一名大二成绩较好的学生,他直言:“环境专业是一个理工科专业,对于环境类的课程我更想学习的是相关的技术原理和具体操作方法,与思想政治相关性并不大”;另一名大一新生提到:“感觉国家的各项政策离我们很遥远,我们只需要完成好老师布置的作业即可,并没有多余的精力去学习国家政策”。当笔者问到他们是否了解国家的“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时,大部分学生表示“好像刷手机时看到过,但是不清楚具体内容”。因此,笔者认为如何激发学生对思政学习的兴趣并提高“课程思政”认可度是最为关键的问题,只有学生愿意去学习思政的内容,从内心开始关注国家政策,才能彻底解决目前的难题。

三、“双碳”目标下环境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路径

(一)挖掘课程思政元素,完善顶层设计

自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加大环保力度,提倡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2020年10月29日,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十四五规划和2035愿景目标提出:加快推动绿色低碳发展,降低碳排放强度,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推动传统产业低碳改造升级,坚决遏制高能耗、高排放项目建设,发展壮大绿色低碳产业;支持有条件的地方率先达到碳排放峰值,制定2030年前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在“双碳”目标明确后,低碳生活逐步成为了人们的一种共识[8]。很多企业开始看到碳管理的长期性,同时受到相关部门要求,陆续会配备碳资产管理岗位。在当前形势下,高职院校可以考虑将部分环境专业领域的导论性课程作为面向各专业全体学生的基础课程,以提高广大学生整体的生态文明素养。建设初期,可以在环境专业水平较高、师资充足的部分高职院校先进行试点教学,或者以线上慕课的方式开展[9]。通过教学效果反馈,逐步完善课程设计,并推广到其他高职院校的教学活动中。

对环境专业课程进行思政建设,要避免将思政元素生硬地加入到课堂教学中,不能为了思政教育而思政教育。同时,也不要规定每章每节均要体现思政教育的内容,不能把专业课彻底上成思政课。所以关键是要立足专业特点,充分挖掘专业知识中的思政元素,与当下时政热点和理论政策建立起有效的联系,通过一个个契合点,进行“润物细无声”式的潜移默化的思政教育。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往往注重于知识点的灌输,而较少联系实际政策进行解读。通过改善课程的顶层设计,从根本上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政治观念,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是首要任务[10-11]。表1列出了《环境保护概论》课程中可设计的思政教学案例。

表1 环境保护概论课程思政教学案例

(二)提高教师思政能力,创新教学模式

作为学生的引路人,教师要树立起“三全育人”的观念,落实立德树人的任务。若要对环境专业课程进行系统全面的思政建设,广大教师要坚决摒弃思政教育是多此一举的想法。学校可以对教师的思政教学能力进行考核并加入综合评价指标,督促教师进行思想政治理论的学习,以便于更好地将思政元素融入专业课教学过程。同时,学校应搭建起不同学科教师间课程思政建设的经验交流平台,同时安排思政专业的资深教师提供教学指导和帮助。

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创新是实现思政建设的有效途径[12-13]。传统的教学模式主要是以教师灌输知识点为主,很难充分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加入学生自主学习的环节,根据章节内容结合思政元素:课前让学生搜集相关资料以便在课堂上进行分享交流,预留教学反馈的时间,针对课程涉及到的思政元素,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增强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此外,在实践中融入当下时政热点问题,也可以从课堂之外的角度进行思政建设。对于环境专业的基础类课程,除了相关理论的课堂讲授外,教师可以增加课程实践部分,如鼓励学生积极开展校园或城市环境质量监测,针对“双碳”目标对各专业学生进行相关内容的问卷调查等。通过亲身实践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达到思政教育的目的。

(三)培养学生思政观念,着力立德树人

对环境专业学生进行思政教育取得良好效果的关键在于学生对思政学习的认可与重视程度,只有让学生发自内心的体会到思政学习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才能真正达到立德树人的目的。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要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为实现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维护全球生态安全作出更大贡献”。为积极响应总书记的号召,青年学子应当结合生态文明建设的大政方针以及“双碳”目标,认真学习环境课程的相关专业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环保意识水平与思想政治道德素养。

学校应积极举办多种形式的思政学习活动,如专题讲座、知识竞赛等,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熏陶,将生硬枯燥的政治理论形象生动地展示在学生面前,帮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采取不同的形式以考察学生专业课程的理论水平,例如小组调查活动、课题PPT展示汇报等,取代传统教学过程中将期末卷面成绩作为主要评判标准的模式,以增强相关课程的实践性。此外,在课程思政改革的过程中,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了解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将专业知识与思政教育培养结合起来。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培养时代新人。

综上,为全社会共同努力实现“双碳”目标,同时积极响应党中央提出的立德树人要求,本文对环境专业课程的教学现状进行了简单介绍,而后从教学模式、教师以及学生三方面对专业课程思政建设难点进行了分析。本文提出应该从改善课程设计、提升教师思政教学能力及转变学生思政观念三方面着手推动课程思政改革,培育时代新人。然而目前对环境专业课程的思政建设仍处于起步阶段,需要教育学者们共同探索以促成其体系化建设。

猜你喜欢
双碳专业课程思政
“双碳”目标下中国东北地区天然气市场发展趋势及营销策略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双碳”目标下企业如何应对碳市场带来的挑战与机遇
专访奚国华:中信力争成为国企助力“双碳”目标的旗帜
“双碳”下县城发展新思维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基于“互联网+”的应用经济学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中美综合大学在音乐专业课程上的比较与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