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高职高专学生在脱贫攻坚中重要作用的发挥

2022-02-03 13:13刘兴海
辽宁高职学报 2022年1期
关键词:村官专科高校学生

刘兴海,徐 飞,王 崴

1.盘锦职业技术学院,辽宁 盘锦 124000;2.硅湖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昆山 215332

中共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目前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之间的矛盾,所以,脱贫攻坚工作成为了当前国家建设和发展中最重要的工作内容之一。那么如何使得全国六千多万贫困人口稳定脱贫,总体上实现小康,不久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成为了党和人民努力攻克的一道难题和艰巨任务。通过近二十年的不断探索发现,大学生在脱贫攻坚工作中将发挥巨大的促进作用[1]。高职高专学生作为大学生的一员,在脱贫攻坚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自2010年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实现了完整的产业体系建设,各行各业也加大了对具有专业技术型人才的需求和培养。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可知,近年来,国家教育经费投入逐年增加,特别是高等院校的扩大招生直接影响着脱贫攻坚工作的顺利完成。其中,随着专科院校生源所占比例的逐年扩大,越来越多的具有专业素养和专业技能的专科学生投入到社会生产建设中,已经成为了促进社会建设和发展的中坚力量,也直接成为了脱贫攻坚工作的主力军。

一、高等本科院校学生与高等专科院校学生在攻坚脱贫中发挥的同质作用

(一)高校学生招生人数逐年增加,在提供坚实人才基础的前提下,其年龄优势成为了重要因素

2020年是攻坚脱贫的决胜之年,在党的带领下,全国人民将实现全面脱贫。从中共十九大报告我们清楚地认识到,在本世纪中叶建国一百年时,将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在此期间,将会有更多的大学毕业生将工作在社会建设发展的各种岗位,并成为骨干力量,同时他们也是未来发展中防止返贫的不竭力量源泉。结合国家统计局的数据可知,2015年至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的招生人数不断增加(见图1),而高校毕业生年龄主要集中在22~27岁之间,长时间的岗位工作可能性和对政策充分理解与贯彻,非常有利于脱贫攻坚工作的落地和现代化建设的实现。所以我们可以坚定地说在脱贫攻坚和未来现代化建设中,高校学生的年龄优势成为了至关重要的因素。

图1 2015年至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人数

(二)高校学生毕业后投身大学生村官工作成为了脱贫攻坚的重要人才储备

大学生村官工作是中共十七大以来党中央做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主要目的是培养一大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骨干人才、党政干部队伍后备人才、各行各业优秀人才[2]。大学生村官工作是为党和国家培养可靠接班人的战略工程;大学生村官工作是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强基工程;大学生村官工作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人才工程;大学生村官工作是青年学生实现人生抱负的希望工程。

《南史·陈暄传》有“养兵千日,用兵一时”,这句话也恰如其分地阐释了当代高校学生投身于大学生村官工作的必要性。高校学生历经多年的国家教育和培养,本应肩负民族复兴重任,应该目光长远,服从党的指挥,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与个人发展相结合。目前,大学生村官主要分布在中西部经济不发达地区,尤以西藏、新疆、青海最多[3-4]。为了更好地落实高校学生扎根基层,扎根脱贫攻坚一线,国家也制定了一系列相关优惠政策和扶植办法。特别是各高校以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作为教育宣传主阵地,极大地促进了高校学生毕业后投身偏远地区,投身大学生村官工作,实现了人才培养,又能有针对性地服务于实现脱贫攻坚的具体目标,也将在预防返贫等极具挑战的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同时,高校学生掌握了一定的生产技能和人脉关系,特别是在校期间接触过攻坚脱贫任务或相关项目,可以在大学生村官工作岗位上实现高质量的高校合作与帮扶。

(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为脱贫攻坚工作提供理想信念支持

近年来,随着全国性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各学科教育都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和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一直作为我国教育体系中一门重要的学科备受关注。高校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是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更是我国高校教育中一项常抓不懈的政治任务。在攻坚脱贫中,思想政治教育将依然发挥其重要作用,通过高校课程教育,我们可以将个人理想信念、价值的实现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紧密关联,让高校学生主动将脱贫攻坚的历史使命承担在肩,将能够参加到脱贫攻坚等各类任务使命当中,作为高校学生普遍追求的新时尚和新风尚。

同时,高校作为学生党员培养的主要阵地,各高校党委也要侧重于学生党员的教育与培养,紧密结合党的各项重要方针政策,严肃、认真完成学生党员培养与发展,着重加强培养学生党员的理想信念教育,坚定高校学生责任使命感,培养其能够成为当前攻坚脱贫任务的核心力量,更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四)低就业人数背景下,高校学生仍将在脱贫攻坚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

近三年来,高校学生就业困难成为了高校学生毕业进入社会不可回避的一个问题。导致高校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有很多,但最根本的原因是高校学生缺少吃苦耐劳的精神,片面关注于对高收入职业和社会对工作性质和地位的评价,缺少到基层工作的吃苦和奉献精神。同时,高校学生更加重视就业,特别是在部分地区仍持有“铁饭碗”的就业思想,而忽视了创新创业这一高质量就业的新增长点,错过了大量的创新创业机遇,没有充分发挥出高校学生的专业特长和专业优势。特别是在2020年新冠疫情的严重影响和我国部分地区的洪涝灾情的严重影响下,如何提高学生就业率、实现高质量就业更是成为了我们教育工作者一同面对的新挑战[2]。

面对当前的就业情况(见图2),高校学生首先应清晰地认识到就业困难的产生根源,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就业观,将就业创业教育课程内容与自身专业技能充分融合,发挥专业优势,结合就业地区实际情况,加强项目课题的落地应用,加强自身就业创业的能力,以高质量就业创业带动地区脱贫进程。特别是偏远地区,更要做好充分准备工作,有层次地开展脱贫攻坚工作,最终实现全面小康。

图2 2015年至2019年全国就业人数

(五)基于一种良性的第三方测评,发挥高校学生在脱贫攻坚工作中的服务功能

通过对近年高校在脱贫攻坚工作中的积极作用的研究发现,部分省份根据自身条件和高校特点已积极出台了《脱贫攻坚第三方监测评估办法》等相关文件,并与众多高校建立健全了脱贫攻坚的监督考核机制,极大地带动了地区脱贫工作的全面实施,实现了脱贫工作目标明确,脱贫关键点抓得准,实施过程有高校技术支持,脱贫效果能有效评价与反馈[5]。所以,高校可以充分结合脱贫攻坚工作内容,与地区政府或相关部门建立稳定的合作平台,探索高校教育和脱贫攻坚的有效融合路径,开拓建设脱贫工作站,并培训一批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建立完善的第三方评估保障机制等,形成良性循环的第三方测评机制。发挥高校在攻坚脱贫中的积极作用,同时也带动了高校学生加入到脱贫攻坚工作中,将学生的专业技能体现出来,更好地达到脱贫攻坚任务的实现。

(六)大学生社会实践

大学生有服务热情、有强烈的意愿参加到社会生产生活中去开阔视野、增长知识、提升技能。特别是“三全育人”教育的全面推广,各高校已经将社会实践作为重要的教育手段应用于日常学生教育中。从1997年开始的“科教文卫三下乡”到现在以大学生为主体的社会实践“三下乡”[6],就很好地把发展经济、建设小康和脱贫攻坚结合起来,以农村脱贫工作作为服务中心,为农民致富服务;把集中活动与经常性工作结合起来,抓好集中活动,发挥示范作用,做好日常管理,满足农民需要;把公益活动与雪中送炭结合起来,突出工作重点,着重帮助贫困地区;通过“三下乡”活动,引导农民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提高素质,增强致富能力;通过“三下乡”活动,将各部门的业务工作结合起来,服务农民,锻炼队伍,推动部门工作,加强自身建设;培育农村文化市场,制定政策措施,多渠道、多形式,引导扶持农村文化科技卫生事业的繁荣发展。

(七)互联网应用将有利于脱贫攻坚工作的落实

当代大学生对于互联网的应用十分广泛,特别是疫情当下的互联网的应用体验,使所有大学生都对互联网的使用有了一个新的认识。所以,新时代大学生也将会在脱贫攻坚中,充分开发互联网的巨大潜力,再结合高校“互联网+”等各类活动,在此积极的促进作用下,越来越多大学生将更多精力集聚于互联网及相关专业技能和社会活动建设中,开扩脱贫新思路、新方法,更好地将所学的知识与技能转化为实现脱贫的武器和巩固脱贫成果的良好基石,这也为后发展地区全面实现小康提供先进典型和技术项目支持做出巨大贡献。

二、高职高专学生在脱贫攻坚中特有的作用

(一)高职高专学生生源人数的增加,成为脱贫攻坚工作的主力军

2020年的中、高考录取,有很多家长和考生体会到了考上普通高中变难了,想考本科也是愈加困难了,那么这种感觉的产生原因是什么?根据五年普通高校本科和专科招生数的统计,在2018年以前,招生政策倾向于本科,招生数略大于专科招生数,也就是大家常说的本科院校在不断地进行扩招,通过图3可知[2],我们可以直观看出本科院校招生人数逐年扩大。但随着国家政策的变化和对专业技能人才的大量需要,人才培养更加注重对具有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专科学生的培养。自2019年开始,高考招生人数出现了明显变化,在总生源数变化不大的前提下普通本科招生缩减至431.3万人的同时,普通专科招生人数扩大至483.6万。由此可见,2020年的中、高考录取中,越来越多的家长和考生感受到高中难上了、本科难考了。正是因为国家已经开始对普通专科扩大招生所带来的直接影响,这也将直接影响我国未来的社会建设与发展。

图3 2015—2019年普通本科与普通专科招生数

所以,在2020年我国实现全面脱贫后,会有越来越多的普通专科毕业生在每年的7月份加入到社会生产生活中,其中会有更大比例的专科毕业生将直接前往经济欠发达地区或劳动力相对不足地区开始人生的第一份工作。所以,普通专科学生生源数量的快速增长和所占比例的提升,在客观上使得普通专科学生成为了我国脱贫攻坚的主力军,更是全面脱贫成果坚定的守护者。

(二)高职高专学生的生源性质决定其能否更好地深入到脱贫攻坚第一线

通过对部分高等专科学校生源的调研发现,专科学生中有较大比例生源来自于乡镇或个别发展较为滞后的地区[7],这也与当前我国普遍存在的教育资源分布不均等情况有较大关联。所以,受过专科教育的学生在毕业后返乡就业创业或积极考取村官工作成为了主要择业方向,而这些学生就直接成为脱贫攻坚的一线主力军。同时,专科教育的质量好坏更是间接地影响了我国脱贫攻坚任务完成过程中的人才的培养和储备。在未来,专科教育的学生质量好坏,将对我国小康社会建设发挥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三)高职高专院校的教育也有利于脱贫攻坚工作的高效完成

高等专科教育以培养技术型人才为主要目标,而本科教育的培养方向则偏向于理论知识教学的精英教育。自1999年开始,高等教育(包括大学本科、研究生)不断扩大招生人数,社会普遍的认知——必须要考取本科院校获得本科学历,就成为了人才的基础条件,个人价值的实现与社会建设和国家发展主要是由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的人才来推动和实现的。但产业结构调整和供给侧结构的全面改革,越来越多的领域和行业意识到高等专科教育在整个社会结构中也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例如近些年全国各地纷纷建立和转型的具有鲜明教育特色的高等专科院校,体现出当前社会的发展离不开高等专科学校,也正是良好的专科教育,为社会培养了大量的优质技能型人才。这些具有专业技能和素养的人才正不断成为我国各行业的基础工作力量,同时,他们的创新创造能力也在社会进步、脱贫攻坚、小康社会建设中发挥出了巨大作用。

与此同时,高职高专教育中的学生管理工作也可以融入具有鲜明特色的教育当中。教育可以紧密结合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在专业技能和专业素养的培养中加入思想政治教育,也将极大促进脱贫攻坚的决胜和未来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建设。

(四)高职高专院校学生就业心理预期有利于实现脱贫攻坚工作

大量的研究表明,高等专科院校学生的就业心理预期相对较低,其对就业地点和报酬等相关的选择性比较多。特别是当前越来越多的乡镇对受过高等教育人才需求的缺口巨大,高等专科院校学生不断扩招,正成为了弥补人才缺口的主要方法和有效手段。同时,结合专业教育和政策扶植,专科学生能够更好地扎根基层、潜心基层工作,为攻坚脱贫提供了人才保证。刚毕业参加工作的专业毕业生普遍具有良好的专业素养,能够很好地结合自身专业特点,能够高质高效地提升基层乡镇业务水平,特别是提升贫困地区脱贫攻坚的发展实力和潜力,成为实现脱贫奔小康源源不断的内生动力。

(五)不同地区、民族的高等专科学生在脱贫攻坚中的积极作用

高校生源特点存在地域性广、民族多样性的特点[8],这在脱贫攻坚中首先很好地解决了人员配置问题。特别是普通专科院校生源更多是来自发展较缓和部分较落后的少数民族地区,通过学校这个有效纽带,可以使不同区域、不同民族的学生之间联系紧密起来,有助于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更能将各地区连接起来,在充分结合市场资源主导作用下,实现脱贫攻坚和全面小康建设。同时,学生之间的联系也将促成便捷的文化交流模式,有利于实现优势资源互补和具有区域或民族特色的脱贫项目的开发与落实,为实现地区脱贫提供项目支持。也能够为摆脱“代际贫困”[9]提供了良好的物质和思想基础,真正落实脱贫攻坚任务中的“扶志、扶智”相结合。

总之,完成全社会脱贫攻坚任务,实现全面小康不是一时之事,而应该是一代人或是几代人的不懈努力才能实现的目标。高等院校要紧密结合国家的发展需要,不断加强教育脱贫这一重要手段,全面落实人才培养方案。特别是高等专科学校,要紧密结合自身专业特点和学生特点,有的放矢地进行人才培养,在思想政治教育引领下,积极加入脱贫攻坚工作中去,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做好最充分的准备工作。

猜你喜欢
村官专科高校学生
唱村官
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及作用发挥探索
中外医学专业与专科设置对比分析及启示
“95后”女村官的乡村振兴梦
高校学生意外伤害事件应对与处理
让优秀“村官”有奔头
耶鲁高材生的“村官”之路
在联合中释放专科能量
小议高校学生违纪处分制度
论国内本科和专科的异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