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篮球比赛运动伤害与预防机制及实施策略研究

2024-03-14 05:05张小龙
当代体育科技 2024年1期
关键词:篮球比赛篮球运动篮球

张小龙

山西工程科技职业大学 山西晋中 030619

1 研究方法

1.1 文献检索法

对中国知网、万方数据以“高校篮球比赛运动损伤”为关键词进行检索,共检索到相关文献184篇,其中与“高校篮球比赛运动损伤教学与实施策略”相关的论文0篇,多集中在运动损伤常见类型、运动损伤预防和恢复。

1.2 问卷调查法

对山西省25 所高校篮球男女校队队员和高校篮球运动爱好者100名学生及其教练与教学管理者共20名,就山西工程科技职业大学的篮球运动训练和教学情况进行“篮球比赛运动损害和预防机制及实施策略”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120份,回收120份。

1.3 专家访谈法

对山西省25 所高校的20 名篮球校队教练与教学管理者就高校篮球比赛、篮球训练和篮球日常教学中的篮球运动损伤教学实际情况和学生运动损伤预防认知情境进行访谈。

1.4 数理统计法

运用Excel 表格对高校篮球比赛运动损伤发生情况、运动损伤教学设计、教学实施等情况进行统计分析。

2 研究结果

2.1 急停急启动作不规范使用,造成关节损伤发生率高,轻、中度损伤多发,无重度损伤

篮球运动中包含大量运球、停球、急转急停等技术,均需上下肢在躯干力量的带动下高速完成,因此非常容易导致上下肢关节的损伤。此外,在篮球训练与比赛过程中存在大量重复跳跃和落地动作,这些急停急启动作的不当使用是造成高校学生关节损伤的主因。有研究表明,篮球运动员损伤的主要部位集中于脚踝、膝盖和下背部,中度损伤主要部位集中在踝、膝等关节与腰、背部等关键部位,重度损伤的主要发生位置集中在膝、踝及腕关节,占43.33%,导致运动员损失比赛时间,甚至发展成髌腱病等危险疾病[1]。当前高校运动损伤调查结果见表1。根据表1可知,当前高校学生篮球比赛过程中运动损伤发生部位多集中在关节、肩背部,肌肉拉伤等破坏性强的损伤发生率不高。在发生原因上主要是因为在赛前热身不足和赛中危险预防意识缺乏。因此,纠正急停急启动作发生机制的不规范使用,可有效降低关节损伤发生率。

表1 高校篮球运动损伤多发类型及发生率

2.2 运动损伤认知和心理准备意识教育缺失,导致损伤发生率居高不下

运动损伤认知和心理准备意识教育是提升高校学生运动损伤认知水平和提高运动损伤预防能力的关键,应将运动损伤发生机制和常见预防策略纳入高校篮球常规教学和日常训练中,将其作为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2]。但根据专家访谈和问卷调查结果,该情况不容乐观,具体统计结果见表2。

表2 学生运动损伤认知与教育课程开展情况统计表

根据表2 可知,当前高校篮球常规教学及训练未将篮球运动损伤的发生机制和运动损伤预防纳入日常教学和研究中,主要原因包括以下三方面:第一,教育管理者缺乏正确认知,未能足够重视;第二,一线教师未能充分认识到篮球运动损伤的独特性并投入教学、研究等活动,无法形成科学认知和进行专门化教学实践探索;第三,教育理论研究缺乏关照,无法形成研究现象,未能引起普遍重视[3]。

2.3 高校缺乏赛中运动负荷监测评估机制

在篮球比赛中包含站立、步行、慢速跑、快速跑、短距离冲刺跑、低中高强度的滑步跑和各方向跳跃等8种主要旋转与上步动作,即时评估运动员场上体能、动作的稳定性对于实时监测评估运动员的运动负荷,以降低运动损伤发生概率是极为必要的。但根据文献检索结果,当前高校各级篮球比赛尚未建立场上运动员运动负荷监测评估机制,无法对高校篮球比赛中的场上运动员实施实时监测,并科学评估其运动负荷和健康状况,容易造成篮球运动员在比赛过程中出现体力不支、动作不稳定或团队配合缺乏节奏感的现象。

3 高校篮球比赛运动损伤预防机制及实施策略构建探讨

3.1 将运动损伤预防与评估内容纳入高校篮球教学,提升学生的预防意识与预防能力

根据文献检索结果,当前高校篮球运动竞赛存在较高的篮球运动损伤的主要原因是高校未将篮球运动损伤预防与风险评估知识纳入常规篮球教学,导致学生在日常的篮球运动训练和比赛过程中对自身的运动能力、关节及肢体核心力量训练缺乏科学认知,无法通过提升运动过程中急停急启动作的灵活性来实现左侧上肢内下侧和外侧、左侧下肢后内侧以及右侧下肢外侧肌群的协调运动,从而难以进行力量、耐力、速度、灵敏、协调、柔韧等身体素质的协调运作。因此,高校篮球教学应将篮球比赛运动损伤常见类型、发生机制纳入常规篮球教学中,设置一定学分并进行考核[4]。

3.2 构建高校篮球竞赛运动员身体运动功能训练的评估机制

高校篮球竞赛需在平衡的对抗状态下,高速完成运球、传球及投篮等技术动作,这不仅需要高校篮球运动员具备良好的身体稳定性和对抗能力,更需要上下肢末端环节的力量得到稳定发挥,特别是要提升在不平衡状态下肢体力量传递的稳定性和身体动作完成的联系能力,提升动作完成质量[5]。因此,在教学和训练过程中要构建高校篮球竞赛运动员身体运动功能训练的评估机制,提升运动员在身体机能、身体调控能力,达到多关节、多平面、多肌群的协调配合。构建高校篮球竞赛运动员身体运动功能训练的评估机制应从以下三方面加强构建:第一,构建包括运动员身体形态评价、运动损伤风险评估、身体素质评价和身体机能评价内容,重点关注运动员的身体机能、身体运动功能的训练,使之达到较高水平。第二,提升学生运动员在训练和赛前、赛中的有氧和无氧运动最高心率、平均心率,运动后心率恢复速度快,可有效促进身体适应赛中激烈的运动状态,从而达到保护身体的目的。第三,打破传统按身体素质划分训练内容的模式,加强比赛过程中高校学生的身体机能整体规律研究,设计包括动作准备、动作模式、快速伸缩复合力量、速度与多方向移动、能量系统、再生恢复训练等规律化内容,建立身体运动功能训练的评价体系,使篮球体能训练更具有针对性和指向性,为高校高水平篮球运动员训练与比赛奠定基础。

3.3 构建高校篮球比赛运动研究体系,科学化、体系化量化评估运动负荷,提升监督水平

篮球运动属于高对抗性、高强度和高节奏转换的团体对抗性运动项目,对运动员的身体素质及比赛过程中对自身运动负荷的感知力与管理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因此,提升篮球比赛运动过程中的研究水平和对运动员身体素质的管理水平,是提升篮球比赛运动参与者运动损伤预防能力的关键。当前主流的运动负荷评估量表是RPE 量化评估运动负荷量表,主要从主观疲劳量评分、自感用力度2个量表进行主观评分,可便捷地评估出运动者的运动强度,快速构建人体对运动负荷刺激反应的主观心理感受。而主观感受往往与运动员的认知能力和自我感知力具有较高依赖性,也具有较大差异。可通过构建高校安全运动研究体系的策略,构建科学化、体系化、适用于高校学生群体的独立量化评估机制,明确学生运动员当前心率、体温、肌肉粘滞性和关节的灵活度等身体状况,对赛前身体状态评估、赛中身体机能监督和赛后运动机能恢复等身体信息数据进行全面分析,精准地判断高校学生运动员当前的身体状态,避免过度训练或超负荷运转,使学生的生理机能处于较好状态,提升高校学生在训练时和比赛中的注意力,提高动作协调性以及肌肉与关节的本体感受性[6]。

4 结论及建议

4.1 结论

根据上述数据分析与文献检索结果,不难看出我国高校篮球比赛运动损伤预防机制研究和教学实施策略尚处于空白状态,无法有效降低大学生在常规训练和比赛过程中的损伤发生率,给学生群体带来了较高的运动风险。当前的运动损伤状况主要集中在以下三方面。

第一,损伤发生等级多为轻度损伤,损伤部位集中于腕、膝、踝关节。

第二,篮球比赛运动风险发生主要因素与教学管理者、一线教师的认知缺失具有较高关联,当前对篮球运动损伤的独特性、发生机制和教学实施策略的教育研究投入和关照度较低,无法进行专门化研究和教学探索。

第三,当前高校篮球运动损伤教学体系构建和教学实施策略探索极度缺乏,亟须加强投入和引起足够关注。

4.2 建议

本次研究的目的是针对高校篮球比赛的运动特征和运动损伤发生的主要因素,探索具有较高适用性的高校篮球运动损伤系统化预防策略和教学策略,为今后的系统化教学开展奠定基础。因此,今后的高校篮球比赛运动损伤研究和教学实践探索应注重从以下三方面进行加强。

第一,加强实践探索和课堂观察,发现学生篮球运动的伤害发生因素,提高研究的针对性和系统性。

第二,加强学生及教师的篮球运动损伤预防机制认识教育,提升师生的运动损伤预防意识和理论认知水平,提升运动能力的同时,尽可能地降低伤害。

第三,加强高校篮球比赛教学训练及实践探索,针对篮球比赛运动中常见的运动损伤发生类型、发生因素构建防护机制和教学实施策略研究。

猜你喜欢
篮球比赛篮球运动篮球
篮球比赛
幼儿篮球运动
水富市总工会:举办首届职工篮球比赛
篮球36计之瞒天过海
篮球
篮球运动之于学生心理品质提升的积极效应
篮球辉煌(中篇小说)
浅谈篮球运动中损伤的原因及预防
基于NBA篮球比赛浅析体育竞技运动的魅力
初中生业余篮球运动训练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