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背景下高校网球教学策略研究

2024-03-14 05:05李雪张守忠高赫遥
当代体育科技 2024年1期
关键词:网球立德育人

李雪 张守忠 高赫遥

哈尔滨工程大学 黑龙江哈尔滨 150001

1 高校网球课程教学的核心是思政教育

1.1 落实立德树人是课程思政的重要途径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1]。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然要求。在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新阶段下,课程思政的内涵已经超越了传统教学改革的范畴。国家明确指出,思政教育工作在各阶段教学中都要放在第一位,使其育人功能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都能发挥出来,进而实现全方位育人(见表1)。在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的指导下,从宏观到微观,我国加强了思想政治理论课和思想政治课程的顶层规划。这充分表明了我国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高度重视[2]。高校体育课程应以健康第一为教育理念,树立学生顽强拼搏的信念,提升学生重视身体素质的责任感[3]。网球课程教学注重教会学生运动技能,也为学生的个性化成长打下了扎实的基础,正确引导学生在价值取向、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贯彻立德树人的根本宗旨[4]。

表1 国家出台关于课程思政方面的文件

1.2 网球课程蕴含的教育元素

课程思政是以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方法,使网球课程与思政课程朝着同一方向发展,发挥协同优势。网球运动在攻防、速度和节奏、质量方面,隐藏着重要的思政元素。探索网球课程教学中隐藏的思政元素,可以将网球教学活动推上新的高度,建立网球课程思政体系,不仅可以丰富网球课程的教学内容,增强教学效果,还能提升其精神内涵,充分发挥网球课程思政体系的作用,对学生全面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5]。

2 网球运动的特点与课程的思想政治价值

2.1 体育道德的培育

网球课在高校体育课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除了传授学生网球运动技能外,还能够增强学生的体质,同时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品质。在体育道德方面,当代大学生存在明显的性格差异,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学生的体能条件也得到了增强,但在意识层面上却越来越懒惰。网球运动可以使学生顽强拼搏、自信勇敢,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2.2 心理素质的提高

网球运动可以调节学生的身心健康,帮助学生增强自信心,使学生不论是在平时上课还是比赛过程中,都能够克服面对网球时的恐惧心理,使学生在网球场上对发生的任何情况都能做到头脑清醒,并且迅速地作出正确判断。教师在不能及时预判场上突发状况时,需要学生临危不惧,对场上的形势作出正确的判断,寻找到对自己最有利的回击方向,在一次次挑战中超越自己。

2.3 对抗意识的培养

网球是一种智力对抗性运动,需要全身心投入到比赛中。网球也是一项有氧和无氧相互交替的运动,但以有氧运动为主,属于隔网类对抗性运动,双方通过运用发球、击球、底线的对拉以及底线两侧的脚步移动等各种技战术,将球成功回击到对方有效区内,从而得分。网球运动球速快、变化多、运动强度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能很快地掌握运动技巧,因此会产生挫败感。在一直坚持练习后,通过身体和精神的双重考验,学生能够熟练地掌握运动技巧,这是坚持不懈的体现,是有效落实课程思政的具体表现。

2.4 爱国情操的建立

我国以李娜为代表的优秀网球运动员在世界级赛事中多次获得荣誉,促进了网球运动的发展,网球运动也深受大众的喜好,可作为终身体育运动的选择项目之一。在奥运会、法国网球公开赛、澳大利亚网球公开赛、WTA巡回赛等比赛中,我国网球运动员都取得了傲人成绩,我国网球运动的迅速发展离不开无数网球前辈的付出。教师应以此激励学生的爱国热情,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为祖国未来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3 高校网球课程思政的教学策略

3.1 基于网球文化构建网球课程教学目标

网球课要坚持健康第一的基本原则,同时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要不断深入,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坚定理想信念。我国网球运动员在各项比赛中所展现的坚韧不拔的精神是非常出色的体育精神,其实质是对国家的高度忠诚和热爱。2004 年雅典奥运会获得女双冠军、2006 年澳网和温网的两个大满贯冠军、2011年法网夺冠,2014年澳网女单冠军、2018年美网女单冠军,以上成绩代表着我国网球运动在迅速发展并与世界网球运动接轨。在竞技场上,坚持理想信念,体现体育精神,是我国运动员能在激烈的比赛中过五关斩六将,夺金争银的重要原因。将这种精神融入高校网球教学活动是网球课程的重要目标之一,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在网球教学中的重要意义[6]。

在网球文化中,勤练好学是优良作风,学生在学习网球运动技能时,在各个环节融入这种优良作风可以使自身在面对困难时更加坚韧。在实战教学中,教师要同学生一起在训练中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精神,要加强学生对团队协作的正确理解。要将网球文化融入网球课教学活动中,通过理论知识和实践练习相结合的教学方式,把立德育人的教学目标渗透到教学的各个部分,实现全方位的教学目标[7]。

3.2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构建网球课程教学内容

2021年,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体育与健康〉教学改革指导纲要(试行)》文件中提到,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8]。学生可以在体育比赛中激发兴趣,提高运动能力,增强身心素质,培养体育道德。以“教会、勤练、常赛”为准则,构建系统化、规范化、常态化的教学组织形式,建立网球课程与思想政治建设体系的基本框架。

在“教会”方面,教师要将教的作用发挥到最大,把网球的基本知识教给学生,并将我国优秀运动员的成长故事和他们擅长的技术特点融合到教学中,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掌握网球的基本知识,还可以让学生感受到优秀运动员在赛场上顽强拼搏、坚持不懈的体育精神,激励学生更加积极地参与体育锻炼。

在“勤练”方面,无论在多么艰苦的训练条件下,我国网球运动员和教练员都能够保持初心,勤学苦练,一步一步走向世界巅峰。在一代代运动员、教练员和体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才有了如今我国网球运动取得的辉煌成绩。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无论身处顺境或逆境都要努力,只有坚持才能成功。“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所有辉煌成绩都是靠日常训练一点一点打磨出来的,没有任何捷径可走,只有吃足够的苦,才能换来自己想要的甜。

在“常赛”方面,学生可以将学习到的各种技战术运用到日常训练与比赛实践中,提高临场应变能力。赛场上风云多变,比赛的残酷是学生想象不到的,而不经历赛场上的大汗淋漓,也感受不到网球运动的魅力所在。日常训练与实战比赛不同,日常训练更多是锻炼学生的技术动作,而比赛考验的则是学生如何将日常训练的技术驾轻就熟地运用到与对手的对战中。在双打比赛中,学生必须增强团队协作意识,感受团队的精神力量,让学生知道百折不挠的重要性[9]。

3.3 多元化构建网球课程教学手段

不同教学手段的特点各异,如果一直使用同一种教学方法,就会导致课堂教学非常枯燥,使学生提不起学习的兴趣。要发挥多元主体的积极性,一是要充分把握教学内容,关注学生的性格差异,将思想政治因素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结合,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并激发学生顽强的战斗精神。二是要发挥教师的“培德”作用,教师是学生在学校的引路人,也是榜样,教师的一举一动都会影响学生在价值观和思想品德上的改变。因此,要增强教师的思想政治意识和思政能力,才能将思政教育融合到教学实践中。三是要重视学生的立德教育,网球是一项高雅运动,没有激烈的身体对抗,兼具力量与智慧,可以提高学生的个人素养。采用翻转课堂、线上线下混合教学以及现代化多媒体教学等形式,可以让学生在课前及时了解教学内容,给予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同时教师也要起到示范的作用,主动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10]。

3.4 优化营造网球课程教学环境

网球课程教学的育人效果不仅仅是依靠教师和学生,它和整个学校的思政教学环境以及校园文化氛围都息息相关[11]。教学环境的优劣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教学效果,因此,学校应该注重对网球课程教学环境的营造。一是在思政背景下,与校园文化相结合,定期开展与网球运动相关的活动,使学生在掌握运动技能的同时,受到人文熏陶和精神塑造[12]。二是学校可以制定对教师的奖励制度,激发教师参与课程思政的热情,在最大程度上发挥育人功能。三是学校要为学生提供良好的网球运动环境,增加网球运动的基础设施,在无形中推动网球课程思政建设[13]。

4 结语

在我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竞技体育不断发展、立德树人的重要地位不断凸显的背景下,将网球教学融入课程思政元素,可以改变网球课注重实践而忽视道德教育的现状,使高校教学质量得到提升。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将政治认同、文化自信、人格养成等思想政治元素与网球课的知识和技能传授有机结合,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并充分发挥教师的育人作用。

猜你喜欢
网球立德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网球究竟是什么颜色?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践探索
腰痛不用愁,网球来帮忙
华林 修身立德 以道致远
立德树人 德法兼修 探索法硕人才培养路径
简论多球练习在普通高校网球训练中的作用
“严以修身”先立德
“珠”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