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术散打专项课程过程性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及实施策略

2024-03-14 05:05李现臣
当代体育科技 2024年1期
关键词:习武武术专项

李现臣

河南大学 河南开封 475001

近年来,随着武术散打运动的蓬勃发展,社会对散打专业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高校作为培养高等人才的教育场所,在大量招收武术散打专业学生的同时,在如何培养学生方面也面临着诸多问题。教学评价作为高校教学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其评价的目的、标准及手段就显得尤为重要。近年来,众多教学专家对改进教学评价提出了要求,特别是在评价的多元化[1]、规范化[2]、一体化[3]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总体来看,从不同视角把体育教学评价分为了主体及对象、教学过程、评价标准、评价的量化程度、评价主体、评价视角、评价内容7个方面。

传统的教学模式主要以教师讲述,学生学习,教师进行评价为主。而教师在对学生评价的过程中过于重视学生最后的学习效果,忽视了学生学习的整个过程,导致教学评价这一环节没有对学生的教育发挥出应有的作用。过程性评价是教学过程中一个重要的教育评价手段,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灵活使用过程性评价可以培养学生的态度、能力,促进他们在德、智、体等方面生动、活泼、主动发展[4]。

本研究对高校散打专项课程过程性评价体系的内容进行了深入研究,构建了散打专项课程过程性评价体系,并进一步提出了实施策略,从而为武术散打专项课程评价体系的改革提供新思路,为学生更好地学习散打专项课程提供新动力。

1 过程性评价指标的研究设计

1.1 资料收集

根据扎根理论的方法,通过收集文献,分析近年来关于过程性评价的相关文献,初步建构了理论体系。随后,编制了包含8 个开放性问题及20 个半开放式问题的《散打专项课程过程性评价指标体系访谈提纲》。该访谈提纲在制定过程中咨询了教育评价方面的学者及武术专业资深教师,在访谈入门方式、访谈内容及访谈过程中的一些注意事项方面给予了智力帮助。并从河南省开设有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的6所高校中分别抽取了2 位散打专业教师,对12 位教师进行了深度访谈。随后,对访谈录音进行文字转换,访谈对象对内容再次确认。

1.2 资料分析

根据收集的访谈内容进行编码,编码过程经过了开放性编码、主轴性编码、选择性编码。对内容进行了概念化和范畴化,并进一步挖掘能够统领所有概念或范畴的“核心范畴”。

2 散打专项课程过程性评价指标内容

经过前期的文献分析,与诸多行内专家探讨总结出,课程的过程性评价指标体系应与课程的教学目标保持一致性。根据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要求,散打课程现行教学目标一般分为三大点:技术能力及基础理论能力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那么,如何把这些教学目标转化为评价指标体系的内容,这些评价内容具体如何实施?为解决这个问题,笔者通过与相关专家进行深入讨论得出,散打专项课程在使用过程性评价体系中应从4个方面进行重点考评,即武德、习武态度、习武过程、习武效果(见表1)。

表1 散打专项课程过程性评价指标

2.1 武德

武术作为我国传统体育的代表,在传承过程中深受传统文化的影响,特别是传统文化中的道德、礼仪等相关文化现象,在传统武术中也表现得淋漓尽致。俗话说:“未曾学艺先学礼,未曾习武先习德”,武德已经从习武之人在社会活动中所应遵循的道德规范,逐渐发展成为习武之人特有的一种为人处世行为准则[5]。武德的具体变现方式可能会根据各种人物、场所等因素,从而有所区别。本研究中,武德的范畴主要为散打课程期间学生的日常表现,其具体内容主要有言谈举止、尊敬老师团结同学、抱拳礼、集体荣誉感、无故意伤人情节。

言谈举止是指“人的谈吐和行为”。本研究中的言谈举止主要是指学生在散打专项课程场所中的言语表达及行动表现。主要要求学生对中国传统武术文化要有敬畏之心,对自己所学专项要热爱并尊重,在学习的场所要遵守课堂规矩,从而在日常生活中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言谈举止中体现出武术人的大方、得体及讲文明。近年来,随着物质文明的提高,人们的精神文明整体上也随之得到了提升,随地吐痰、乱扔垃圾、抽烟及讲脏话等不文明现象有所减少,但在学校中也是屡禁不止。讲脏话及抽烟等不文明行为对于新时代的大学生来说,基本都是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而形成的。因此,为学生营造文明的学习、训练环境,有助于学生文明程度、精神面貌的提升。

尊敬老师、团结同学,主要考查学生在课程中的待人接物,使学生养成尊重师长、与同学和睦相处的习惯。如课上课下学生在与教师接触交流时的态度是否谦逊、在与同学的相处生活之中是否关爱同学。这能使学生养成谦逊的习惯,形成良好的课堂氛围,对学生课堂中的学习训练能够产生良好的效应,有助于课堂教学。在相互友爱的环境中,增进了师生之间的感情,促进了教学活动的有序开展。

抱拳礼是中华传统武德文化的一种体现形式,左掌为文右拳为武,在课堂前后向教师行抱拳礼,则代表着文武兼学、虚心求知、恭敬老师的意思。抱拳礼作为武术礼仪中具有代表性的礼仪,是现代习武之人在见面、表示感谢及再见时所用礼貌动作,能使学生在习练武术的过程中传承良好的武德文化,谦虚求教,武不犯禁,节制勇武。

集体荣誉感作为一种积极向上的心理状态,是可以驱使集体中的成员奋发进取的一种精神力量。集体荣誉感形成之后,作为集体中的成员,在行动及思想上都会有着积极向上的表现,集体受到荣誉或批评都会直接影响成员的状态。在课程中,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也是课程任务的一部分。在课程中,学生之间相互鼓励、相互肯定,培养学生的集体归属感,促进了学生之间的相互信任,形成了积极向上的学习、训练氛围,确保了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生活顺利。

习武期间无故意伤人情节。习练武术乃是以强身健体、保护自卫以及传承中华武术文化为目的的,绝不是为了争强好胜、好勇斗狠[6]。散打作为保留了中国传统武术技击部分而进行两人对抗的一种运动,在对抗练习中必然会出现强弱之分。如强的一方在对手没有招架之力时,还进行击打或者使用违禁招数造成对手受伤,这种行为在课堂之中是明令禁止的。在散打教学中不仅要学习散打的技术,同时还要保障学生在互相切磋过程中的人身安全。

2.2 习武态度

态度作为人的一种心理现象,主要是本体对其他个体或事物的一种认识,从而形成的一种心理状态。根据态度形成的规律,态度的表现形式基本可分为行为、认知以及情感3个方面[7]。本文中的学习态度是指学生在课堂及训练场上学习专业理论知识、训练专业技术动作时所表现出来的一种学习态度。

出勤是一切的根本,而出勤率的高低则直接代表学生对一门课的学习态度,出勤率也是过程性评价中的一项重要评分指标。学生无特殊情况不得私自缺勤,因身体原因无法正常参加训练时,要及时向教师说明情况,由教师安排见习后,书写见习报告;而因一些其他原因无法出勤不能上课时,则必须说明情况,向教师请假,书写请假条,交由教师进行批准。

习武服装。散打是一项非常激烈的身体对抗性运动项目,因此,在平时上课的过程中,学生必须穿着比较宽松的运动衣、运动裤以及运动鞋。当然,在各项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选择专业的散打服饰并光脚训练。服装选择的舒适性与学生本人及对练者的安全有直接的相关性。所以习武服装也进入了课程评级之列。

课前器材准备及课后归还情况。散打课程器材,就犹如士兵的武器,都有严格的管理办法,学生要爱护器材,按时准备并归还器材。在高校散打专项课的学习训练中,训练器械是必不可少的训练工具。因此,在每次训练前的器材准备以及训练后的器材归还摆放上,都可以反映出学生的学习训练态度以及对散打课程的热爱程度。所以器材的准备及归还也作为习武态度中的一项评价指标。

课堂专注度指学生在课堂中专心学习、训练或活动时的程度。本研究习武态度中较为重要的一项因素就是学生在课堂中学习训练的专一、认真程度。同样的学习训练方式、同样的时间,但由于学生的专一程度不一,最终的学习效果截然不同。因此,学生在课堂中学习训练的专注程度是较为关键的一项评价内容。

2.3 习武过程

过程主要是指事情进行或事物发展所经过的程序[8],在质量管理学中主要是利用输入实现预期结果的相互关联或相互影响的一组活动。本研究中,在学生进行学习训练时,过程性评价的重点就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在这个过程中的评价又具体分为了以下几点。

第一,练习间兴奋度。练习间兴奋度与专注度都是考查学生在学习训练中的一种状态,但相较于专注度,练习间兴奋度主要是对学生在训练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一种热血,或一种投入的感觉,训练的时候是否激情四射,是否情绪高昂。当然,按照逻辑来讲,学生首先要专注度高,才能产生有效的兴奋。如只是兴奋度高,但与课堂内容不符,那就是无效兴奋。例如,在课堂中需要训练专项耐力及肺活量时,如果学生在练习过程中的兴奋度很高,那么他所打出来动作就会比平时训练的动作速度更快、力度更强,因此,学习训练效率也是远超兴奋度低的状况下。

第二,课堂学习内容掌握情况。在散打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会按照教学大纲进行教学进度的安排,基本上每周都会有新的学习内容让学生进行练习,通过练习,学生对这些学习内容的掌握程度也是过程性评价的一项重要指标。该项指标直接关系着教师教学能力及学生学习能力。不仅考查了学生的学习训练情况,还能够使教学效果得到及时的反馈。教师可以随时掌握学生的学习动向,及时调整学习训练的方法与内容,从而顺利完成教学任务。

第三,定时测评。散打课程中的定时测评主要是对散打专项有关的耐力、柔韧、协调、力量、速度、技法运用等方面进行测试,并按照课程大纲的要求给予相应的分数。通过定时测评的手段,不仅能了解现阶段学生的专项综合素质能力,还能够激发学生散打专项训练的斗志,并且为教师今后课程训练量的安排提供依据,使课程安排更具有科学性及有效性。

第四,所学技术的应用及创新。散打专项技术主要是通过拳法、腿法、摔法结合步法进行实战运用。其特点就是随机性强,每项技术都是根据对手在场上的状态而运用的。在长期的学习训练中,把所学技术学以致用,形成一套或多套自己较为擅长的技战术。另外,学生在训练中要加强每项技术的实际运用,模拟各项技战术的使用,或打破现有技术使用的规律,研究出更加简单实用的技战术。

第五,课余锻炼。从高校散打专项课的课程安排上来看,散打专项课每周基本都是固定在2~3 节课。这些时间对于一门非身体技能课程来讲,基本已经可以保证学生的学习效果。但武术散打作为一项“拳打万遍其理自现”“拳不离手”“一日练一日功,一日不练十日空”的运动,其讲究的是“功夫”。从运动生理学的理论来看,运动技能的形成要经过泛化、分化、动力定型及巩固4个阶段。学生经常参与课余锻炼可以使散打技能达到“自动化”的境界。这也就是“拳打万遍其理自现”所蕴含的科学道理。

第六,课堂中与教师的配合程度。课程的主体由教师与学生组成。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讲授时需要学生的配合,并形成某种程度的默契,这样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另外,武术散打课程中经常会运用模拟实战或条件实战开展教学,如果学生不按照教师要求进行练习,将会出现一些安全方面的问题。所以,课堂中学生对教师的配合程度,直接影响着教学的质量以及学生在课程过程中的人身安全。

2.4 习武效果

效果是由动因或原因所产生的结果后果,在给定的条件下由其动因或其他原因或多因子叠加等行为对特定事物,所产生的系统性或单一性结果[9]。本研究中的习武效果主要是学生通过一个阶段的武术散打课程学习后,对学习成果的总结及成果展示。其中主要包括武术散打的技术、理论以及习武心得。

第一,基础技能的掌握程度。这主要考查学生对所学技术的掌握程度、应用能力以及理解能力。通过一个阶段的学习训练,学生是否能够正确地执行该技术的动作要领以及与该技术对应的力度、步法等。另外,武术散打作为应用性较强的项目,考查学生是否能够将所学技术在实践中灵活运用也较为重要,在实战中学生是否能够根据对手的情况做出适当的调整和变化,以适应不同的应用场景。

第二,基础理论知识掌握程度。考查学生是否能够掌握武术散打的基础理论,其中包括散打的历史背景、价值功能、裁判及规则、教学训练方法、运动损伤及预防等方面的知识。并考查学生对所掌握的知识是否能够与教学训练相结合运用。例如,是否能够将掌握的训练理论运用于技术练习,形成理论与实践的相互印证,或形成对武术散打更深入的理解和思考。

第三,习武心得。主要是让学生回顾在该阶段学习过程中的挑战、困惑和突破,思考自己如何克服困难、解决问题和如何逐渐提升技能和理论知识。另外,总结该阶段采用过的有效学习方法,思考哪些方法对自己有效,并与本班其他学生分享,进行相互交流。再有,反思自己学习训练效果和不足之处,思考在该阶段的学习训练过程中还存在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以及如何进一步提升自己的学习效果。最后,根据自己的学习经验和体会,思考下一步的学习训练目标和计划。

3 过程性评价实施策略

3.1 丰富评价主体,保证评价的客观性

在进行教学评价的过程中,除了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展开评价外,还应在学生中采用自我评价以及相互评价的方式来使教学评价更为全面。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学生个体、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学生之间都会产生教学信息,这些信息通过收集和传递之后,形成一种教学效果反馈,而反馈是过程性评价的重要特点,也是过程性评价中发挥作用的重要机制。因此,在过程性评价过程中,主体的信息反馈会进一步提高客体的学习能力,而通过丰富的评价方式,学生得到的信息反馈更为客观,能打破过去单一的教师评价方式,学生更容易达到预期教学目标。

3.2 明确评价类型,确保评价的效用性

过程性评价的本质特点是将收集的信息,通过反馈、评价的方式进一步改进教学,进而调节和完善教学活动,确保教学目标的实现[10]。与终结性评价不同的是,过程性评价的目的是优化教学过程,终结性评价则是为了检测教学过程。因此,在进行过程性评价时,对于过程性评价量表的实施,应将过程性评价与评价量化过程分离开来,从武德、习武态度、习武过程和习武效果4 个方面来对学生进行阶段性的过程性评价,并把学生的进步纳入评价内容,促进学生体能与运动技能、认知水平、学习态度与行为、交往与合作精神、情意表现等方面的提高[11]。

3.3 规范评价用语,注重评价的引导性

新课改实施以来,要求教师更加尊重学生的发展,多采用积极的语言鼓励学生,对教师的言语表达作出了进一步的规范。《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中指出,对学生的评价要淡化甄别、选拔功能,强化激励、发展功能,但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在对学生评价时一味表扬学生,对学生出现的错误则闭口不提,这就导致了学生不能正确认识到自身的错误问题,影响了教学的进程。因此,教师在过程性评价中,应注重语言的引导性,规范评价用语不是简单等同于表扬,而是在发现学生优点的同时,也要及时指出学生存在的不足之处,恰当地使用评价语言引导学生正面面对自身当前存在的问题,使过程性评价更为有效地运用于教学的辅助中。

4 结论与建议

武术散打专项课程作为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散打专项学生4 年时间内都要学习的课程,其重要程度不言而喻。过程性评价作为监测记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具体状况的一种评价手段,旨在找出学生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能及时反馈,从而针对问题进行及时调整。本研究根据武术散打专项课程特点,结合扎根理论的方法,制定了以武德、习武态度、习武过程、习武效果为武术散打课程过程性评价指标的体系,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实施策略,主要解决了武术散打课程过程性评价指标筛选方面的问题,并为后续武术散打课程相关的评价研究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另外,针对武术散打课程过程性评价指标体系的使用方面有一些建议,具体如下。

第一,合理分配指标体系权重。在评价指标体系的使用过程中,各项指标的权重划分要根据课程的教学目标、学情分析等方面进行通盘考虑,根据具体的需求来确定各项评价指标权重的比例。

第二,明确评价的主体。对学生学习情况的评价,一般情况下由教师来完成。但对武德方面的考核,相比教师来讲,学生之间可能了解得更为透彻,并且也能起到很好的监督、激励作用,所以在评价的主体方面要根据评价的内容进行灵活运用。

第三,确定评价标准。评价的标准可根据评价体系的性质确定,可以使用量化的分数表示,也可以使用等级划分。

第四,根据评价反馈及时调整。相较于终结性评价,过程性评价在评价反馈的及时性方面具有较大的优势,可以随时根据过程的数据监控,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根据具体情况作出相应的调整。

猜你喜欢
习武武术专项
中华武术
近十年武术产业的回顾与瞻望
“七选五”阅读专项训练
习武与自强不息之精神研究
武术
小周恩来习武强身
“专项巡视”,打虎上山再出发
王宝强幼年习武照曝光 苦练一字腿鹰爪功
如何让学生掌握好武术中的寸劲
习武的终极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