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视域下高校体育教师队伍建设的困境与创新路径

2024-03-14 05:05杨光照
当代体育科技 2024年1期
关键词:体育教师育人思政

杨光照

南京传媒学院体育部 江苏南京 211172

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是实现我国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第一资源和依靠力量[1]。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教师工作,国家有关部门先后颁布了《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2018—2022年)》及《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的意见》等文件,助力教师队伍建设。2022年10月16日,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铸魂育人,完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这意味着教师队伍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

在课程思政视域下,教师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是课程思政建设的主力军和践行者。作为高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体育教师队伍建设事关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事关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培养。同样,体育课程中也蕴含着丰富的思政育人元素。因此,新时代高校体育应与立德树人有机结合,这既符合我国新时代发展国情,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体育教育应有之义。基于以上视域分析,新时代需要在课程思政视角下不断探索,推进高校体育教师队伍建设,提升课程育人质量。其中,高质量的师资队伍建设是当前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核心问题。为此,该研究旨在分析学校体育师资的现状基础上,反思课程思政视角下高校体育教师队伍建设过程中存在的困境,探讨体育专业人才培养的路径,为加强高校体育教师队伍建设提供可行路径。

1 课程思政视域下体育教师的地位与作用

1.1 体育教师在课程思政中的地位

课程思政是当今中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大趋势,它既关系着专业课程的授课品质,又关系着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体育作为教育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有着不可替代的使命和不可推卸的责任。同时,体育课程思政作为实现和贯彻体育与健康核心素养目标与标准的重要育人举措,更是各级各类学校落实国家立德树人要求的基础工程。可以说,体育教师是保障体育课程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的主导者[2]。体育教师能够通过自身的知识与技能及环境影响学生发展,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所以,在培养新时代体育教育专业人才的过程中,注重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高度的社会价值情感。优秀的教师队伍建设不仅有助于坚定理想信念,还有助于为国家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因此,体育师资队伍建设理应担负着新时代学校课程思政构建的关键任务。

1.2 体育教师在课程思政中的作用

“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也是检验高校“立德树人”成效的根本标准。在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过程中,教师发挥了关键作用。如今,随着时代的发展,多学科交融型教师开始逐渐成为时代进步的需要。这也意味着,建设一支强有力、高素质的新时代思政体育教师团队,在高校教育中尤为重要。通过新时代课程思政教学革新,国家和社会对于体育教师队伍提出了新的要求,体育教师不仅要掌握专业知识,还要保证专业课程知识背后隐含的人生价值,使学生德智体美劳得到充分发展,不断发挥体育教育育人功能。体育教师应融入社会生活环境,为学校做好宣传,为学生做好榜样。尤其是伴随着全民健身浪潮的掀起,体育对于教育的意义逐渐被人们重视。在这个契机下,教师应及时、有效地对学生进行积极教育,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去参与运动,促进学生身体素质的发展。

2 课程思政视角下高校体育教师队伍建设的困境分析

2.1 思政理论知识储量不足

从传统意义上来说,培养的人才规格越高,教师所具备的能力也应该越强。然而,由于传统教育主、副课程的差异,以及时代前进的交替影响,体育课程教师与思政课程教师一直以来是以各自独立的形式存在,进而出现教师专业教学与思政教学两极分化的态势。虽然在当前政策的支持下,高校师资队伍的思想政治教育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改善,但在体育师资培养过程中,还有很多实际的困难需要解决。对于高校体育教师来说,体育课程思政尚属于新的学习领域与研究方向。而当前的体育课程思政建设,需要足够的思政知识储备和理论支撑。尤其在大思政背景下,思政理论知识储备不仅仅包含教师所教的专业学科知识,更包含着更为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体育教师如果缺乏相应的行动指南和真正的实践验证,就会导致思政知识储量严重不足,直接影响体育课程思政教学的实际效果。

2.2 体育思政元素挖掘不够

目前,部分体育教师对于体育思政元素仍然挖掘不够。具体表现为对于思政教学资源的认知存在不足、对于思政教学资源不敏感、对思政教学资源分类划分不清晰,这些不足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思政教学资源的利用效果。为进一步指导课程思政的开展,教育部曾于2020 年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其中对“做什么、怎样做”进行了详细描述。但是,相对于传统教学来说,课程思政仍然是依附于专业课程的思想教育形式,其对课程内容中的思政元素并没有进行妥善地挖掘和运用。所以,高校体育教师应该将体育课程思政作为一门学问、一种价值、一种信仰去对待,深入挖掘体育课程中的思政元素。高校体育教师要充分认识到体育课程思政的价值特征和育人意蕴,形成并坚定体育课程立德树人信念[3]。因此,在体育教学内容中挖掘思政元素,既要符合新时代大学生建设的基本规律,也要符合新时期的中国国情。然而,在新事物产生的初期,课程思政具体内容与要求模糊,教学大纲不健全,在无形中对体育教育课程思政的发展形成了阻碍。学校教师及所处社会环境的体育课程思政教学内容更新迟缓,教学内容不完善,体育课程思政处于探索阶段。

2.3 思政培训体系有待加强

教师是体育课堂教学环境的主要构建者[4]。目前,教育行政部门对体育思政倾斜了许多资源,但并没有提供一个完善的针对体育教师和思政教育的培训管理机制。学校思政教学资源的协同效果没有达到良好的状态,思政教育理论课与体育课程存在思政资源利用和共享性不高的困境,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和分配不均。从目前形势来看,由于社会需求和人才市场的巨大缺口,体育师资培养方案设计得不够完善。例如,考核评价体系不健全等现象普遍存在,并缺乏对效果的跟踪反馈。现有的思政培训体系并未对体育课程思政培训的形式和内容、培训的途径和周期、培训的师资配比等方面进行明确要求,相关体育思政培训班都是临时组建的,其专业水平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综合来看,体育课程思政缺乏完善的考核评价体系,既难以满足教师的专业发展需要,又影响了体育教师培训的质量和教师专业水平的提升。因此,完善的体育和思政培训体系是保障体育教师队伍建设的基础,尤其是在课程思政视域下,有关体育教育和思政教育的融合培训体系更需要不断更新、定期学习。

2.4 思政育人意识相对滞后

从长远角度来看,体育教师思政育人能力决定了课程思政的教学成效[5]。我国高校体育课程改革已经推行多年,但改革并未完全到位,在体育课程教学中,体育专业课教师的思政育人意识仍然存在滞后现象。或者说,体育教师更多关注课程理论知识与技能传授,课程思政相对薄弱,体育文化、体育精神的教学深入与拓展严重不足,进而导致新时代以体育人的政治功能未能完全落地。在新时代课程思政视角下,国家也对体育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当下高校大力宣传体育课程思政,实际落实依然困难,课程思政元素运用方式模糊,缺乏明确的机制,造成体育教师课程思政运用不合理,学校体育教师思想不能与时俱进,造成体育教学课程思政枯燥乏味。如今,随着时代的发展及新时代青年体质问题愈加突出,体育教师的地位在时代发展中不断提升。

3 体育课程思政视角下高校体育教师队伍建设的创新路径

体育课程思政视角下高校体育教师队伍建设的策略可分为外部路径和内部路径(见图1)。

图1 体育课程思政视角下高校体育教师队伍建设的创新路径

3.1 外部路径

3.1.1 国家应加强政策扶持,优化教师培养模式

体育师资队伍建设既需要国家层面行政部门提供具有针对性的政策支持,又需要基层教育部门将政策落实,从而保障各级学校师资队伍的稳步发展。从宏观上看,政策要落到实处,需要国家各级部门从思想上重视,并层层制定出可操作的实施细则。在具体层面,学校领导部门要为体育课程思政提供配套措施[6]。培养课程思政新型体育专业教师,建立完善的课程思政制度,根据体育课程思政完善课程大纲,确立体育课程思政新时代培养目标,积极引导高校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培养高校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达成体育课程思政全方位育人的新时代作用。根据课程思政具体情况以及体育课程特点建立健全体育课程思政管理制度,既要满足监管需求,又要符合实际情况[7]。体育不仅具有增强体质的功能,还具有调节情绪、增强意志力的作用,有助于人格教育的培养。基于此,体育教师应与思政专业教师展开合作,思政课教师是高校体育专业课教师的有效补充,应加强思政教师与体育专业教师协同发展。

3.1.2 教育局和体育局联动,开展体育思政培训

教育局、体育局等相关部门,要实现联动,定期组织体育课程思政的培训学习活动。为进一步贯彻落实教育部《高等学校课程思政指导纲要》和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关于深入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通知》等相关文件精神要求,推进思政教育与体育教学深度融合,需要紧紧抓住教师队伍主力军、课程建设主战场、课程教学主渠道,开展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后续工作。同时,开设体育课程思政培训班,既需要遵循高等教育和人才培养规律,又需要尊重体育学科专业课程教学的特殊性,可以选择“理论+实践”的授课方式,将课程思政纳入教师岗前培训、师德师风培训、教学能力专题培训之中,充分发挥体育教学部、教学教研室、教学团队、课程团队等基层教学组织的作用,鼓励支持思政教师与专业课教师合作开展教学教研工作。有关部门应进一步深化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改革,例如,开展高校体育课程思政精品课程遴选培育工作、打造高等教育体育课程思政精品课程建设点等。真正让体育教师、体育课程都承担好育人的责任,让体育教育工作者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体育课程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将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统一,形成协同效应,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大格局。

3.2 内部路径

3.2.1 转变考核理念,发挥考核激励作用

众所周知,体育课程是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主战场[8]。在这个建设过程中,高校体育课程应探索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做好顶层设计和统筹规划。同时,教师专业标准是各学科教师教育、考核、任用和管理制度的基本依据。因此,应该建立常态化的课程思政领导管理和运行评价机制,深入挖掘体育课程的思政教育资源,充分调动每一位教师参与课程思政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参考性强、推广价值高、特色鲜明的体育课程思政案例库。学校有关部门要及时转变考核理念,充分发挥考核的激励作用。体育教师要敢于面对教学困境、钻研教学困境、突破教学困境,创新教学形式,争做课程思政教学的领航者,引领其他教师开展课程教学研究。高校体育教师开展课程思政教学研究时要避免高谈阔论,一定要抓好实证调查,从实践教学中寻找问题,从教师教学困惑中归纳问题,并从实践教学中探索解决问题方案,创新可行的教学实施方案或教学计划,为体育教师课程思政教学提供实践参照,促使高校课程思政建设落地生根。

3.2.2 积极参与培训,不断提升育人能力

体育是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的有效课程之一,对提高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坚定理想信念、树立正确价值导向的作用重大。新时代,我国高校体育教育应担起民族振兴、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重大使命,培养有责任、有担当的新时代接班人,培养适应国家、适应社会、适应新时代环境的全方位人才。因此,需要积极参与体育课程思政的有关培训,及时总结各地各高校的典型经验,对可复制推广的经验方法要敢于学习与借鉴,从体育课程中系统挖掘思想教育元素,增强课程思政建设的内生动力,形成体育课程思政建设全面推进的良好局面。此外,加强体育教师体育思政专项培训,有助于提升高校体育课程思政教育的时效性。在这个基础上,制订体育课程思政教学计划,实施体育课程思政教学,紧跟时代发展潮流。进而根据社会对人才的需要以及教育政策的更新,完善体育师资培养模式,进一步发挥体育课程思政育人功能。

3.2.3 提升理论储备,发挥协同育人作用

体育教师的思政理论知识储备,是决定课程思政构建质量的关键。体育教师要深刻认清自身所肩负的社会使命和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充分挖掘体育课程中所蕴含的育人资源,强化育人理念。教师自身的不断成长是教师的生命底色,唯有不断提升与成长,才能给教育教学带来永恒的动力。在立德树人的大背景下,有组织、有计划地对现有学校体育教师进行专业培训,丰富其思政理论知识,是现阶段我国体育师资培养的一个重要途径和首要环节。提升体育教师课程思政构建的根本在于完善教师培训系统,转变体育教师单一的知识与技能传授观念,促进知识、技能的传授与思想价值的引领有机结合,充分发挥体育课程思政的育人功能。增强体育教师开展课程思政的能力,体育教师应充分学习,不断探索课程思政元素,充分发挥体育思政与思政课程的协同育人功能。

4 结语

体育课程思政的提出与实践,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实现高校体育教育内涵式发展提供了强力支撑。新时代,体育强国、课程思政、体教融合在进军教育方面也绝不再是单方面的,而一定是全方位相结合的。因此,高校体育教师应该围绕立德树人的任务,将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爱国情怀、政治理想信念、民族精神、思想道德品质等融入体育教育过程。高校体育教师队伍建设应当以课程思政为指向,采用新的思路和方法,积极应对当前大学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困境,为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体育应有的力量。

猜你喜欢
体育教师育人思政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体育教师如何上好室内课
“珠”育人
他们用“五招”育人
体育教师要重视“听、说、读、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