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 年山西省经济形势分析与预判

2024-03-15 06:28梁智腾
山西财税 2024年1期
关键词:全省

■梁智腾

2023 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三年新冠疫情防控转段后经济恢复发展的一年。一年来,全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山西工作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中央及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面对各种风险挑战,山西全省上下以坚如磐石的信心、只争朝夕的劲头、坚韧不拔的毅力,顶压前行、攻坚克难,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

一、2023 年山西省经济运行基本特征

2023 年,全省经济保持了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5.0%,较前三季度加快0.5 个百分点,两年平均增长4.7%,快于全国0.6 个百分点;其中规上工业两年平均增长6.3%,快于全国2.2 个百分点,生产需求持续改善,产业结构调整优化,新兴动能继续成长。

(一)生产供给平稳增长

1.农业生产稳定增长。2023 年,全省全力以赴抓好农业生产,确保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包括农林牧渔服务业)增加值1468.79 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同期增长4.0%;全省粮食总产量达到1478.1 万吨,比上年增长0.9%;全省主要畜产品市场供给充足,生猪、牛、羊、家禽出栏量稳定增长,猪牛羊禽肉、牛奶、禽蛋等产量供给充足。

2.工业生产稳步回升。2023 年,全省持续推进新型工业化建设,统筹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和新兴产业培育壮大,工业生产总体保持平稳增长态势。全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4.6%,与全国(4.6%)持平,排全国第25 位;从煤与非煤看,煤炭工业增长3.6%,非煤工业增长6.2%;从三大门类看,采矿业增长3.3%,制造业增长8.1%,电热气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2.4%。

3.服务业较快增长。2023 年,随着经济稳步恢复,服务需求加快释放,全省服务业实现较快增长。全年服务业增加值增长5.0%(全国5.8%),其中,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增长14.9%,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增长7.4%,金融业增加值增长6.0%。

(二)市场需求稳步恢复

1.固定资产投资降幅收窄。2023年,全省投资增速承压下行,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完成7865.5 亿元,下降6.6%,降幅较1-11 月份收窄0.1 个百分点,低于全国(3.0%)9.6 个百分点,排全国第26 位。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完成467.2 亿元,下降6.1%;第二产业投资完成3137.6 亿元,下降3.9%;第三产业投资完成4260.8 亿元,下降8.6%,三次产业投资比例为5.9:39.9:54.2。12 月份,全省固定资产投资完成618.3 亿元,下降5.6%。

2.市场销售稳定恢复。2023 年,随着一系列促消费政策持续发力显效,内需潜力有效释放,全省消费市场保持稳定恢复态势。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981.8 亿元,增长5.5%,低于全国(7.2%)1.7 个百分点,排全国第26 位。分城乡看,城镇消费品零售额6588.0 亿元,增长5.5%;乡村消费品零售额1393.8 亿元,增长5.6%;分消费形态看,商品零售7134.6 亿元,增长4.8%;餐饮收入847.2 亿元,增长12.2%。全省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额2800.6 亿元,增长5.1%(全国6.5%)。12 月份,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83.2 亿元,增长5.6%(全国增长7.4%);其中,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额263.9 亿元,增长2.5%(全国增长6.6%)。

3.旅游市场持续回暖。2023 年,全省重点监测景区的接待人数8070.5万人次,增长1.6 倍;门票收入26.9亿元,增长2.2 倍;经营收入45.3 亿元,增长2.0 倍。

(三)民生事业总体稳定

1.居民收入稳步提高。全年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1327 元,增长4.5%(全国5.1%);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677 元,增长8.3%,高于全国(7.7%)0.6 个百分点。

2.就业形势总体稳定。全年全省城镇新增就业48.9 万人,完成全年目标108.7%。

(四)财政金融运行稳健

1.财政收支小幅增长。2023 年,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3479.1 亿元,比上年增长0.7%,增收25.3 亿元。其中,税收收入完成2556.8 亿元,下降5.2%,减收139.6 亿元;非税收入完成922.3 亿元,增长21.8%,增收164.9 亿元。2023 年,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支出6351.2 亿元,比上年增长8.1%,增支478.5 亿元。其中:民生支出5001.7 亿元,占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78.8%,增长7.2%,增支337.2 亿元。

2.金融支持运行稳健。2023 年12月末,全省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57863.3亿元,比上年末增长7.9%,比年初增加4216.3 亿元;各项贷款余额41944.1 亿元,增长11.3%,比年初增加4240.1 亿元。全省金融机构本外币存贷比72.5%,新增贷款与新增存款比100.6%。

二、2023 年四季度山西省经济形势预判

(一)经济形势分析

有利因素:

一是产业转型步伐加快。全省统筹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和新兴产业培育壮大,持续推进新型工业化建设,产业转型步伐加快。从工业结构看,制造业增加值占GDP 比重和高技术制造业占规上工业比重均较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装备制造业占规上工业比重提高0.5 个百分点。从投资结构看,工业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提高1.1个百分点,其中,装备制造业占比提高0.5 个百分点。从消费结构看,全年通过公共网络实现的商品零售额占限上消费比重为8.0%,比上年提高0.5个百分点,线上消费活跃度逐步提升。

二是工业新动能发展壮大。全年全省规上工业中,战略性新兴产业增长10.9%,其中,节能环保产业增长32.9%;废弃资源综合利用业增长65.6%,食品工业增长14.4%,均明显快于规上工业增速。新产品产量快速增长,全省规上电子计算机整机产量增长4.0 倍,环境污染防治专用设备产量增长80.7%,光伏电池产量增长21.0%。

三是经营主体快速增长。据市场监管部门统计,截至12 月底,全省经营主体数同比增长8.2%,其中企业个数增长19.1%,占比为29.6%,较上年末提高2.7 个百分点。全省涉税经营主体占比为54.2%,提高8.4 个百分点。

不利因素:

一是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继续下降。2023 年,全省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下降8.7%(全国-3.0%),降幅较1-11 月份扩大0.2 个百分点。其中,煤炭开采和洗选业下降14.7%,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下降17.6%,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下降11.3%,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下降1.4%。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下降5.3%(全国-3.6%)。12 月份,全省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下降10.8%(全国-2.7%),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下降5.7%(全国-3.8%)。

二是工业稳增长基础不牢,省属企业效益明显下滑。2023 年,19 户省属企业(国资运营公司和18 户省属企业)累计完成营业收入14073.6 亿元,下降7.5%;全年累计实现利润总额972.1 亿元,下降2.2%;全年上缴税收总额1574 亿元,下降12.6%。

三是市场物价微幅下降。全年全省居民消费价格下降0.1%(全国上涨0.2%);分类别看,食品烟酒类价格下降0.2%,衣着类上涨0.3%,居住类同比持平,生活用品及服务类上涨0.3%,交通和通信类下降2.0%,教育文化和娱乐类上涨0.4%,医疗保健类上涨0.9%,其他用品和服务类上涨2.4%。12 月份,全省居民消费价格下降0.8%(全国-0.3%)。

(二)财政收入形势分析

有利因素:

一是非税收入显著增长,规模连跨两道百亿大关。2023 年,面对税收下降压力,各级财政部门梳理盘点收入底数,通过加大资产盘活力度、加快矿业权出让进度、梳理非税专户资金收益等有效措施,拉动非税收入始终保持较快增长,全年累计增长21.8%,在全国排前列,累计完成922.3 亿元,规模接连突破800、900两道百亿大关,有力弥补税收收入带来的减收。

二是支出保持较高强度,重点领域支出保障有力。2023 年,全省财政支出完成6351.2 亿元,增长8.1%,增支478.5 亿元,为全省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分领域看,积极支持就业创业、加强社会保险体系建设,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增支103.8 亿元;持续推动健康山西建设,卫生健康支出增支22 亿元;支持乡村振兴、水网工程,农林水支出增支84.4 亿元;推动教育科技和人才一体发展,支持高等教育“百亿工程”和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教育和科技支出分别增支50.8亿元、23 亿元;防范化解金融风险,金融支出增支35.2 亿元。

不利因素:

一是税收收入下降,资源税减收明显。2023 年税收收入完成2556.8 亿元,下降5.2%,减收139.6 亿元。占比近八成的增值税、企业所得税、资源税等三大主体税种是税收收入下跌的主要因素,全年完成2024.3 亿元,下降7.7%,减收169 亿元,超过全部税收收入减收额。其中,资源税受1-11月份全省煤炭销售收入同比下降8.9%影响,下降19.2%,减收147.3 亿元,是减收最多的税种。

二是税收收入对煤炭依赖程度依旧较高。2023 年,全省煤炭税收完成1429.3 亿元,占全省税收收入的55.9%,下降19.3%,减收341.3 亿元。煤炭税收占全省税收收入的五成以上,仍是本省税源的主要支撑。受煤炭行业整体影响和煤炭价格波动下跌影响,税收收入具有不确定性。非煤行业税收虽增长21.8%,但考虑到增速实在上年低基数的基础上实现的,今年增收压力依旧较高。

三是受多因素影响,增收存在一定压力。受煤炭价格同比下跌、煤炭产销量预计略低于上年、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减少、增值税加计抵减等减税降费政策、房地产市场预期尚未稳定等因素,再加上盘活资产难度加大、非税收入挖潜空间有限等,将对财政收入稳定增长造成一定制约。

2023 年全省经济保持了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生产供给平稳增长,市场需求稳步恢复,民生事业总体稳定,财政金融运行稳健,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可以看到,全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改变,中央持续强化宏观政策逆周期和跨周期调节,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全省经济整体向好,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构建,高质量发展基础不断夯实,这些都为全省经济持续回升向好提供了良好宏观环境和有利机遇条件。同时需要注意的是,国际贸易疲软、地缘政治局势紧张、自然灾害频发给全球经济带来新的挑战,经济增长的不确定性明显增加;国内有效需求不足、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社会预期偏弱、风险隐患较多、国内大循环存在堵点等问题仍然突出;全省经济增长对煤炭产业依赖较重,新兴产业规模占比较小,资源型经济转型任务仍然艰巨,经济回升向好基础尚不牢固。

总体来看,2024 年虽然各种因素叠加,但经济发展的有利条件高于不利条件,在全省持续推动高质量发展和不断深化全方位转型的基础上,2024 年将持续巩固经济回升的好态势,进一步推动经济合理增长。

三、政策建议

(一)奋力壮大发展新动能

一是加大新兴产业支持力度。尽快出台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电价机制替代方案,推动土地、能耗、污染物排放等指标要优先向新兴产业倾斜。以规模化为导向,推动新兴产业集群集聚发展,有效提升全省优势产业竞争力。二是加快数字经济发展步伐。加快5G 基站“十四五”建设任务,全面推进高速公路、重点国省道、高铁等交通干线及交通枢纽5G 全覆盖。拓展“5G+智慧煤矿”“5G+工业互联网”等应用场景,提升数实融合、数智赋能水平。积极推进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建设,超前布局高速大容量光通信传输系统。加快发展半导体、电池材料、光电子信息、智能终端等数字核心产业。

(二)着力推动开源增收

一是持续推进财源建设。推动国家延续实施的各项减税降费政策持续落地见效,确保各项税费优惠精准直达、效应充分释放。集中财力支持重点市县、园区、骨干税源企业发展和重大招商引资项目建设,促进财政收入与全省经济协调增长。二是科学精准组织收入。持续提升收入分析研判能力,努力把影响财政运行的经济内因、政策动因、工作成因挖深挖透。强化上下联动、横向互动、多方协作的收入共治机制,切实提高开源增收的针对性、有效性。三是加力对接中央政策。认真研究中央政策,树牢项目化思维,分类分项谋划储备符合中央支持方向的优质项目,推动更多国家试点示范项目落地。

(三)合力提振经营主体信心

一是推动各项惠企政策落地落实。进一步推动公平竞争各项政策落实,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切实降低企业负担,提高市场竞争力。加大对民营企业、小微企业、科技创新企业支持力度,不断增强政策的协同性、针对性和有效性。要加强政策宣传,帮助企业应享尽享相关政策。二是加大企业帮扶,稳定发展预期。跟踪监测中小微企业生产经营状况,聚焦企业融资、用能、用工成本等问题,及时开展针对性入企指导服务,助力企业稳产增产。

(四)全力增强经济内生动力

一是稳定和扩大传统消费,培育消费市场新增长点。要把恢复和扩大传统消费摆在优先位置,超前谋划全年促消费系列活动,全力稳定汽车、家居家电、电子产品等大宗商品消费。培育壮大新型消费,大力发展数字消费、绿色消费、健康消费,积极培育智能家居、文娱旅游、体育赛事、国货“潮品”等新的消费增长点。要加快推动消费模式创新,大力推动线上线下深度融合,鼓励企业加大消费业态创新。二是加强项目谋划储备,落实落细要素保障。抢抓国家新一轮政策机遇期和窗口期,推动谋划一批对优化产业布局具有牵引作用的重大产业项目,引导要素资源向产业转型、基础设施、城乡融合等重点领域集聚,努力为经济增长提供更多优质增量。要强化在建项目推进力度,加强项目全过程服务和资金、用地、用工等要素保障,疏解项目施工堵点,确保项目建设稳步推进、达产达效。

猜你喜欢
全省
直播带货 全省第一
“一二三四五”2021年全省“安全生产月”启幕
上半年全省工业实现“双过半”目标
2018年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收支情况表
全省齐心协力共打抗洪抢险救灾攻坚战
全省已建成水闸数量
全省已建成机电井数量
全省已建成水库数量
全省已建成水库总库容
全省已建成水电站数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