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实践角度出发,突出“实用”特质

2024-04-17 07:31张文娟
教学月刊小学版·语文 2024年3期
关键词:实用性阅读与交流磨课实用

张文娟

【摘   要】统编教材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适宜落实“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在围绕该单元《威尼斯的小艇》一课进行磨课的过程中,教师可逐步明晰教学的正确走向:从“虚假”到“真实”,突出“实用”特质;从“脱离”到“结合”,达成“双线并进”;从“弱化”到“强化”,突出“学生”主体。

【关键词】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磨课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按照内容整合程度不断提升,分三个层面设置学习任务群。”其中,“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清楚得体表达,有效传递信息,满足实际交流沟通需要。

从单元编排来看,统编教材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以“介绍”为单元主旋律,对应社会生活情境,适宜落实该学习任务群。以本单元第一篇课文《威尼斯的小艇》为例,笔者在参与磨课的过程中,通过不断地构建、推翻與重构,逐步深化对“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的理解。

一、从“虚假”到“真实”,突出“实用”特质

“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强调“实用”。什么是“实用”?即真实地运用,其目的是让语文学习“满足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交流沟通需要”,让语文回归生活,学以致用,知行合一。相较于“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两个学习任务群突出“表达”,“实用性阅读与交流”突出“交流”,侧重人与人之间真实的交往和沟通。可见,“实用性阅读与交流”的核心要义是“真”——真实的交流需要、真实的交流情境、真切的交流过程和体验。

【试教分析】

试教时安排的学习活动如下。(1)“初识威尼斯,我是小小摄影师”:引导学生梳理文章的结构,了解小艇的外形。但直到活动结束,既没有说明如何摄影,也没有看到学生摄影。(2)“走近威尼斯,我是小小讲解员”:引导学生想象坐艇的情趣,体会船夫的驾驶技术,探究背后的原因。但直到活动结束,既没有说明如何讲解,也没有看到学生讲解。(3)“走进威尼斯,我是小小剪辑师”:引导学生感受白天的多样生活,感受夜晚的静寂之美。但直到活动结束,既没有说明如何剪辑,也没有看到学生剪辑。(4)“展示威尼斯,我是小小撰稿人”:引导学生结合搜集的资料和课文内容,为威尼斯写一段导游词,展示动静之美。因课堂容量有限,此活动改为家庭作业。在整个过程中,既没有说明如何撰稿,也没有看到学生撰稿。

表面上,教师很有落实学习任务群的意识,以单篇课文为依托,设计一个个语文实践活动,试图体现学习内容的内在逻辑关联。实质上,语文实践活动形同虚设,只是戴上华美的“帽子”,并没有真正开展起来,更别提有内在逻辑关联。教学时没有明确目的,只是将语文实践活动简单拼凑在一起,有“为活动而活动”的嫌疑。

再来看教师创设的学习情境:“走近威尼斯,我是小小讲解员”“展示威尼斯,我是小小撰稿人”在课堂上有操作的可能,但没有实际操作的过程;“初识威尼斯,我是小小摄影师”“走进威尼斯,我是小小剪辑师”在课堂上操作的可能性小,也没有实际操作的过程。可见,上述学习情境是虚假的,无法突出“实用”的特质。一旦学生对其产生怀疑,学习兴趣将大打折扣。

【磨课改进】

从“虚假”到“真实”,突出“实用”特质,才是教学的正确走向。

针对试教中出现的问题,磨课后确定以“拥抱大千世界”为学习主题,创设真实的学习情境,构建内在关联的语文实践活动。第一个学习任务为“跟着课本去旅行”,要求学生初读本单元三篇课文,学习生字词,把握主要内容,相机落实语文园地中的“日积月累”;第二个学习任务为“打卡世界各地”,以本单元三篇课文为例子,引导学生学习作者介绍事物的方法——或动静结合,或以动衬静,或运用多种文本形式,相机落实语文园地中的“交流平台”“词句段运用”;第三个学习任务为“‘拥抱大千世界发布会”,落实口语交际《我是小小讲解员》,要求学生在阅读的基础上展开探究,选择某个地方进行讲解;第四个学习任务为“‘拥抱大千世界展览会”,落实习作《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要求学生选择一处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介绍给别人,可以使用图片、表格等辅助形式。发布会、展览会真实可操作,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在第二个学习任务中,将《威尼斯的小艇》定位为介绍性文体,为学生参加发布会、展览会而服务,突出“实用”特质。从实践角度出发,学习活动围绕“讲解”展开——以小艇的外形为依托,“讲解一张奇特的名片”;以坐艇的情趣为依托,“讲解一次奇妙的体验”;以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为依托,“讲解一段奇妙的相遇”;以小艇与人们生活关系密切为依托,“讲解一幅动人的画卷”。考虑到课堂容量,第一课时学习讲解前三个方面,第二课时学习讲解第四个方面,相机落实单元语文要素,引导学生体会动静结合的表达效果。

二、从“脱离”到“结合”,达成“双线并进”

语文是一门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在语文课程中,学生的思维能力、审美创造、文化自信都以语言运用为基础,并在学生个体语言经验发展过程中得以实现。可以说,发展语用能力,是语文学科的核心任务。

在《威尼斯的小艇》一课中,学生要着重学习作者是如何清楚介绍事物的,揣摩实用性语言的特色,初步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积累实用性语言的表达经验,提高实用性交流的品质。学生不仅要关注讲解的内容,还要关注讲解的形式:一要辅以恰当的媒介,二要辅以恰当的技巧。通俗地说,切不可脱离语言根基,而要基于实用性语言的特色,运用语文思维,让形式为内容服务;应充分考虑学生的能力与水平,实现内容和形式的结合,不宜提过高的要求,要找到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试教分析】

试教时以“讲解”为主要的语文实践活动,旨在引导学生学习讲解的技巧,展开真实的实践活动,产生真实的学习体验。课前预习时,教师请学生出谋划策,针对不同内容,思考可以运用哪些方法来讲解。在后续讲解时,相机呈现学生的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然而,想象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学生第一次学讲解,完全没有相关经验。于是,教师从观众的角度,指导学生学习讲解的技巧。(1)“讲解一张奇特的名片”:围绕“如何让观众一目了然”,指导学生借助画图来讲解。(2)“讲解一次奇妙的体验”:围绕“如何让观众身临其境”,指导学生学习沉浸式讲解——艇静我静,艇动我动,结合配乐与图片进行讲解。(3)“讲解一段奇妙的相遇”:围绕“如何让观众领会船夫的技术”,指导学生通过合作表演来讲解。

此时,教学重点放在讲解形式上,过于追求讲解的技巧,暴露出不接地气的问题。有的提法过于玄妙,如“沉浸式讲解”,学生无所适从,找不到沉浸的状态。有的提法过于模糊,如“合作表演讲解”,学生不知道表演的重点是什么,表演看似热热闹闹,实则没有质量可言。究其原因,教师以偏概全,过于关注讲解技巧,完全脱离语言根基,难以提升实用性交流的品质。

【磨课改进】

从“脱离”到“结合”,达成“双线并进”,才是教学的正确走向。

要想让学生学习实用性语言,需要关注学生“学会了没有”,关注学生思维的全过程。针对小艇的外形,可引导学生通过辨认图片,寻找小艇,发现“抓住特点写事物”;通过删除对比,现场调查,发现“借助熟悉的事物来介绍”。针对坐艇的情趣,可引导学生通过想象体验,归纳梳理,发现“运用描写与感受相结合的方法写体验”。针对船夫驾驶技术高,可引导学生现场演绎“遇到船只拥挤时的表现”“遇到河道极窄时的表现”,发现“列举特例,描写动作”,并体会关联词的力量。这一环节把教材当作例子,引领学生学习语言运用,积累语言经验,发展语用能力。

在此基础上,还要实现内容与形式的结合。

一要结合语言特色,辅以恰当的媒介。媒介可以有很多,如图画、视频、音乐、提词卡、学习伙伴等。讲解小艇的外形时,适宜借助图画,直观形象,便于听众理解。讲解坐艇的情趣时,可引导学生填写提词卡,结合语言特色,提取关键信息,做到有条理地交流,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讲解船夫驾驶技术高时,适宜以同伴支持的方式,提示小艇遇到的种种情况,既增强讲解的真实性,又避免遗忘内容。

二要結合语言特色,辅以恰当的技巧。在口语交际《我是小小讲解员》中,教材提示:“讲解的时候,条理要清楚,语气、语速要适当,可以用动作、表情辅助讲解。”文本中,描写坐艇的情趣时,其语言特色是“描写与感受相结合”。如写皮垫子软软的,“像沙发一般”;欣赏石桥、古建筑,跟来往的船只打招呼,“有说不完的情趣”。感受藏于内心,讲解时适宜通过表情传达出来。在描写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时,其语言特色是“列举特例,描写动作”。遇到船只拥挤的时候,“他总能左拐右拐地挤过去”;遇到河道极窄的时候,“他总能平稳地穿过,而且速度非常快,还能急转弯”。讲解转化为合作表演,辅以恰当的动作,以此展示船夫高超的驾驶技术。

讲解内容与讲解形式密不可分,形式是对内容的有益辅助。《课程标准》提示,“根据具体交际情境和交流对象,清楚得体表达”。这提醒我们交流时要有“情境意识”和“对象意识”。结合活动现场,从观众的角度来看,图画、提词卡、同伴的提示极具生活性,表情、动作极具表现力,令人产生代入感。这一环节把教材当作例子,引领学生学习讲解技巧,积累交流经验,提高实践能力。

至此,教学具有梯度,不断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借助图画,有条理地讲解;借助提词卡,有条理地讲解,辅以恰当的表情;借助同伴的提示,有条理地讲解,辅以恰当的动作。从实践角度出发,实现内容与形式的结合,落实“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的主旨“清楚得体表达,有效传递信息”。突出“实用”特质,达成“双线并进”,是该学习任务群的永恒追求。

三、从“弱化”到“强化”,突出“学生”主体

《课程标准》在“教学提示”中指出:“评价应注重学生在真实生活情境中语言运用的实际表现,围绕个人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中阅读与交流的实际任务,评价学生实用性阅读与交流的能力。在评价中,应引导学生注意实用性阅读与表达的目的、对象、情境,以及交流效果,注意内容明确、条理清晰、语言简洁明了。”从评价的角度来看,学生才是课堂的主角。教师要适时“让位”,关注学生的实际表现,了解学生的学习成效,为学生的成长服务。结合“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的主旨,要更加强调学生“用得怎么样”,真正突出“实用”的特质。

【试教分析】

试教时,教师引导学生既积累语言经验,又积累交流经验。令人遗憾的是,教师注重“教”,没有关注“学”,每次教完,只选择一位学生讲解,就草草进入下一个环节。如此一来,“实践”成了“过场”,其他学生成了观众;“交流”成了“展示”,忽视了评价的作用。学生的主体地位被弱化,学习效果因此受到影响。

课堂不是教师的秀场,而是学生的主战场。只有让全体学生参与进来,让台上台下互动起来,才能打造理想的语文课堂。

【磨课改进】

从“弱化”到“强化”,突出“学生”主体,才是教学的正确走向。

要从实践角度出发,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确保学习时间与空间,力求学得真实、扎实、有效,实现从“课堂”到“学堂”“练堂”的转变。

一要重视“实用”过程,搭建展示平台,丰富学习形式,人人参与实践。在“讲解一张奇特的名片”活动中,学生采用个人独白的方式,每人一张画纸,借助画图练习讲解小艇的外形。在“讲解一次奇妙的体验”活动中,学生采用同桌互动的方式,借助提词卡练习讲解坐艇的体验。在“讲解一段奇妙的相遇”活动中,学生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先分工再讲解。如此,每个活动中,人人都有参与的机会。

二要重视“实用”反馈,营造互动氛围,借助评价标准,促进深度交流。点评,是实现台上台下互动的最好方式。要拟定评价标准,体现“教—学—评”一致性。对于“讲解一张奇特的名片”,评价标准是“能借助画图的方式;能把小艇的特点讲清楚;能借助熟悉的事物”。对于“讲解一次奇妙的体验”,评价标准是“能把所见景物讲清楚;能融入自身感受;能加入恰当的表情”。对于“讲解一段奇妙的相遇”,评价标准是“‘乘客能提示特殊情况;‘船夫能运用关联词讲清楚做法;‘船夫能加入恰当的动作”。有了评价标准,台上讲解就有了方向,保证了讲解的质量;台下点评也有了抓手,保证了反馈的质量。

综上,本课是一次与“学习任务群”的浪漫邂逅。在磨课的过程中,教师不断地思考、发现与收获,享受着成长的快乐与幸福,这便是研究的意义与价值所在。

(安徽省马鞍山市当涂县太白中心学校)

猜你喜欢
实用性阅读与交流磨课实用
高中语文“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的教学策略
浅谈高中生语文实用性阅读能力培养
“实用性阅读与交流”任务群的理解与实施
基于项目式学习的“实用性阅读与交流”教学
中职数学切实为就业做好铺垫
教师工作坊中促进知识建构的磨课活动研究
应用视角下的高职院校创业孵化园建设思考
浅析宜家家居设计
“实用”外援主唱中超二次转会
让思维在数学活动中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