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主题式阅读教学策略分析

2024-04-29 12:46李福莲
山西教育·教学 2024年4期
关键词:故乡课文阅读教学

李福莲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要求逐步提高,培养学生语文综合素养成为语文阅读教学的重中之重。相比传统的阅读教学模式,主题式阅读将细碎的语文知识按照一定主题形式和规律进行整合解析。这样的教学对提升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和问题分析能力有很大的帮助。本文将通过实际案例分析小学语文主题式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

一、确定主题,整合教学内容

主题式阅读的关键是确定阅读的主题,以主题为引领进行阅读教学。因此,在进行主题阅读教学前,教师首先要确定主题,并根据主题整合教学内容,确保教学内容围绕主题展开。只有确定了主题,才能明确教学目标,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

以教学《我爱故乡的杨梅》一课为例。文章从形态、颜色、味道等方面详细地描写了家乡的杨梅,看似突出的是对杨梅的喜爱,实际上是通过描写家乡的杨梅,表达自己对家乡的热爱之情。教师可以确定“故乡”这一主题,并围绕阅读主题整合教学内容。在课前收集准备好的关于“故乡”这一主题的资料,可以引入鲁迅先生的《故乡》一文进行对比阅读。《我爱故乡的杨梅》一文借物抒情,通过杨梅表达作者对家乡的喜爱。《故乡》则是直接描写故乡的景物、人物,通过对故乡环境描写和人物分析,表达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鲁迅先生的《故乡》对小学生来说还比较难理解,教师只需概括总结主要内容和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其他的可以适当忽略。

教师通过多媒体设备以表格、图片等方式将两篇文章的内容分别罗列展示出来,学生能直观对比。通过对比可以看出两篇文章有相似之处,蕴藏深处的情感都是表达对家乡的喜爱之情。鲁迅先生的《故乡》则还有思念故乡,对故乡的不舍之情。确定了“故乡”这一主题,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就会以故乡为中心,发散思维,探究文章的写作手法、表达技巧、情感表达等。如此,学生就能梳理好文章脉络,快速掌握文章的中心思想。

最后引导学生模仿课文中一些经典的句子来写,尝试模仿课文的结构、修辞等写一写自己的家乡。通过练习巩固知识,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可以提高学习效率。

二、集中探讨,全面剖析主题

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采用将有关联的一类课文编排在一起的设计,将课文围绕某一个主题进行归类。这种设计不仅富有趣味性,还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快速掌握本单元的主题,了解其中的精髓。通过单元主题的引导和总结,能够起到启发和概括的作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围绕单元主题创设有趣且适合的教学活动,既要激发学生的兴趣,又要引导他们思考和探索。通过启发学生的思绪,学生能更快地理解文章内容,提升阅读能力和语文综合能力。

以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为例。单元首页写着“美丽的校园,成长的摇篮,梦想起航的地方”这句话。从这句话中可以知道,本单元是围绕“学校”这一主题展开的。学校是学生比较感兴趣的话题,教师在教学时可适当给予学生集中讨论的时间,让学生从《大青树下的小学》《花的学校》中了解到学校是什么样子的。从《不懂就要问》中了解到在学校学习过程中,遇到不懂的问题就要及时问出来,弄清楚其中的意思。实际上是讲学习态度要认真,遇到不懂的要问出来。教师综合前面对学校的描写以及在学习上应秉持的态度的叙述,总结出学校是什么样子的,学习又应该怎样做。在统筹了整个单元内容后再进入课文的学习。详细讲解《大青树下的小学》这一课时,可先分组讨论:课文中所描写的学校是什么样子的?你想象中的学校又是怎样的?学生踊跃发言,把自己想象的学校描绘出来。这样的教学设计将学生的想象与课文内容联系起来,最大限度地激发了学生的共鸣,加深了他们对课文的理解。教师将本单元的几篇文章联动起来,形成一个整体,先从大主题、大框架上理解,再对每一篇文章逐一解析,如此,学生才能对本单元的文章理解透彻,掌握到位。

三、充分铺垫,创设主题情境

虽然每篇文章的结构、故事人物分布等各有不同,但是只要主题是一样的,那么其立意和目标也是万变不离其宗的。学生在学习了某一个主题的文章后,便会获得阅读理解这个主题文章的能力。教师在进入某个单元主题文章教学前,应充分铺垫,让学生有个适应的过程。在教学前,可先收集相关主题的资料供学生阅读,然后创设主题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之下感悟课文、理解课文,把握课文的中心思想。

以教学《在牛肚子里旅行》一课为例。教师可先讲述一个童话故事做好充分的课前铺垫。然后根据“童话故事”这一主题创设情境,让学生对童话故事有初步的理解。如可给学生讲述《海的女兒》这个经典的童话故事,激发学生对童话故事的兴趣。创设主题情境:有两只勇敢的蟋蟀,它们经历了一场惊险的旅行。刚开始它们两个玩捉迷藏,然后那只叫红头的蟋蟀不小心被牛吃了进去。那么它的命运将会如何呢?是直接死在牛肚子里,还是死里逃生,逃过一劫呢?故事没有讲完,在这个情境中,只有开头,没有结局。教师给学生留了悬念,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引导他们自主去寻找答案,了解故事的结局是怎样的。然后让学生细读文章,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青头蟋蟀和红头蟋蟀对话时的不同心情。要求学生把文章中红头蟋蟀在牛肚子里的旅行路线画出来,再把这个故事用自己的话复述给同桌听。做好了充分的课前铺垫,创设主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那么接下来的教学就会变得轻松很多。不用教师过多地催促,学生就能自主投入学习当中,探索课文内容、了解文章大意。这样的教学能大大提高课堂效率、实现教学目标。

四、拓展比较,强化阅读能力

主题式阅读教学不能将目光局限于课内,还要拓展到课外。通过课内外的拓展比较内化学生的阅读能力。虽然教材上将同一主题的文章归好了类,但是一个单元只有三四篇文章,只能让学生对这一主题的相关文章有初步的认识,并不能对同样主题的文章有更深入的理解,读出更多新意。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走出课堂,多接触多阅读相应主题的文章,在长久的积累中完成一篇到多篇、由点到面、由个别到一类的转变,最终形成自己的阅读知识体系。

例如,教学《古诗三首》(《望天门山》《饮湖上初晴后雨》《望洞庭湖》)时,首先确定这三首古诗归类的主题是“祖国”。关于祖国的课外经典古诗词有很多,如《独坐敬亭山》《忆江南》《望岳》等。通过课外古诗词的阅读,将课内古诗与之相比较,能进一步升华学生在课内领悟到的情感,让他们领悟更深层次的情感、道理、意义。学生将课堂上学习到的阅读方法迁移到课外阅读中,真正实现“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在课内学习时,对古诗中的字词,学生可能把握不好,需要依靠注释才能完全理解整首诗的意思。在课堂上学习到了学习古诗词的相应技巧,学生在课外阅读时,即使没有注释,也能理解相应的诗句意思,把握古诗的中心思想。通过阅读能力的迁移作用,强化阅读能力,让阅读变得更轻松简单。通过拓展阅读,学生对古诗词的学习更得心应手,对古诗词的理解不再浮于表面,而是能够深入理解和感悟,读出更深层次的含义。

总之,主题式阅读教学已经越来越受到教师的重视,其对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培养有重要作用。基于此,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应当立足教材、多方研究,探索加强主题式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尝试利用不同的方式方法,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提高主题式阅读教学效率,实现高效教学,通过主题式阅读教学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分析能力、问题解决能力,让学生在主题阅读中得到进步和发展。

(作者单位:甘肃省民乐县民联镇太和小学)

(责任编辑刘源)

猜你喜欢
故乡课文阅读教学
故乡的牵挂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走在故乡
背课文的小偷
月之故乡
《故乡》同步练习
背课文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谈高中研究性阅读教学
如何进行初中英语阅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