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应用能力的培养

2024-04-29 04:10李芳丽
山西教育·教学 2024年4期
关键词:正方体数学知识生活

李芳丽

學以致用是素质教育所倡导的教育理念。小学数学教学中,学以致用集中体现在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上。鉴于此,本文将着眼于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发展,结合学生数学应用能力的提升特点,从数学应用价值感知的深化、数学应用意识的培养以及数学应用能力的提升三个层面,探讨分析在核心素养视域下有效培养学生数学应用能力的路径方法。

一、优化教学指导,深化数学应用价值感知

1.从生活中取材,把握数学实用性

数学知识的应用范围极为广阔,既有宏观的天体运动计算,也有微观的质子中子研究。数学知识贯穿人类生活的全过程。而对年龄尚小的小学生而言,过大或过小的数学应用都会对学生造成数学认知混乱。因此,为确保学生能够切实体会与感知学习数学学科知识的意义以及数学学科的实用价值,教师便要从生活数学的角度入手,从学生实际生活中提取数学课程的教学素材,以此有效激发与调动学生学习数学、应用数学的兴趣与积极情绪,推动学生数学应用意识的有机生成。

例如,教学“百分数”一课时,教师就可从学生生活中常见的食品包装袋入手,引出百分数。首先,为学生出示常见的巧克力食品包装袋,引导学生观察包装袋背后的营养成分表,让学生通过观察各个营养成分的百分数含量,初步认识百分数。然后,教师为学生展示各种巧克力的包装袋,以包装上所显示的“95%”“80%”“75%”“45%”为例,引导学生分析包装上百分数的意义,并鼓励学生基于此展开探究交流。有的学生认为:“巧克力包装上的百分数是它的营养含量,百分数越大营养含量越高。”有的学生认为:“巧克力包装上的百分数是巧克力含量,百分数越大,巧克力越正宗,也就越苦。”有效地深化了学生对百分数意义的认识与印象,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存在于生活之中,感知数学知识的实用价值。

2.收集真实应用案例,感受数学实用性

在科学技术水平持续提升的今天,数学的应用范围与领域也越来越广阔。教学中,教师可积极鼓励学生广泛收集生活中真实存在的数学信息,让学生更好地认识到数学学科的发展以及数学学科在推动社会进步、变革人类生产生活方式等层面上的实用价值。

例如,在“时、分、秒”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就可在学生初步认识与理解“时、分、秒”三个时间单位关系后,制作一张自己的时间计划表。将自己在一天内所需做的事、所需花费的时间记录下来,并分析如何用最短的时间更好、更快地完成任务。这不仅能够让学生切身体会到数学的价值与魅力,还能在规划与设计时间表的过程中,培养珍惜时间、珍惜光阴的时间观念。

二、寻找数学问题,发展学生数学应用意识

“学起于思,思起于疑”。引导学生主动发现数学问题、主动提出数学问题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发展学生数学应用意识的关键。

1.在日常生活中寻找数学问题

日常生活中隐藏着极为丰富的数学问题,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挖掘与开发生活中的数学,以此让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与问题意识得到切实激发。

例如,学习“多边形的面积”一课后,教师就可深入学生生活之中,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开发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如“操场的面积有多大?”“教室的面积有多大?”“我的房间有多大?”等等,让学生结合课堂中所学的数学知识,实际动手测量教室、房间、操场的边,运用已知的多边形面积计算知识计算生活中常见场所或区域的面积。如此一来,不但学生的数学学习印象会更加深刻,在实际动手测量物体的过程中,学生对数字、长度单位、几何图形等数与形的感知也会更加敏感,从而更为全面系统地体会到数学无处不在、数学无处不有的价值与魅力。更重要的是,学生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过程中,其数学问题解决意识与数学应用意识也会得到增强,这对学生的数学学习水平的提升与数学应用能力的发展起着极为重要与关键的促进作用。

2.在数学内部寻找数学问题

为更好地推动与促进学生数学应用能力的发展,教师可通过设置有效问题的方式,启迪学生挖掘数学学科内部的问题,促使学生在发现问题、探究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生成较强的数学应用意识,发展数学思维。

例如,教学“四则运算”一课后,教师就可在学生掌握正确的四则混合运算顺序的基础之上,为学生设计融合数学加减乘除计算的“数独游戏”。在一个九宫格中,每一个格子的数都不同,要求学生在数字与数字之间通过加数学运算符号“+”“-”“×”“÷”或中括号“{}”、小括号“()”的方式使九宫格内横列与纵列的三个数计算结果恒相等。以游戏的方式为学生创设数学问题情境,调动学生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学习兴趣,可以有效激活学生应用“四则运算”知识的热情。在此过程中,不但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数学学习水平能够得到有效提升,其数学推理、假设等综合能力也会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强化。

三、解决实际问题,锻炼学生数学应用能力

小学生数学应用能力的发展水平主要集中在实际问题的解决上。对此,教师可从学生实际生活出发,以学生在真实生活中所遇到的疑惑与困扰为应用能力培养的切入点,鼓励学生将课堂中所学的数学知识、所形成的数学思维合理迁移、科学应用到实际问题中,以此更好地锻炼与强化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1.解决生活实际问题

长方体与正方体是学生日常生活中极为常见的几何图形。在“长方体与正方体”课程教学中,教师虽会涉及一定的生活实际问题,但多数也仅集中在“长、正方体水池体积、表面积计算”或“用铁丝焊接长、正方体”等类似习题中。与学生的真实生活仍有一定的距离,学生在计算此类数学题目时往往难以深入、全面地体会到数学知识的实用性。因此,为更好地促进与推动学生数学应用能力的发展,小学数学教师必须紧密贴近学生的真实生活,引导学生灵活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由此,教师便可提出问题:“我们常用的橡皮多是长方体或正方体的,使用橡皮的次数越多,橡皮便会越来越小。那么如何计算一周内消耗掉的橡皮的体积呢?”引发学生的思考,并鼓励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设计出准确测量消耗掉的橡皮的体积的问题解决方案。如此一来,不但学生能够在小组探究问题、分析问题的过程中更好地感知数学的魅力,对长方体与正方体这部分的知识也会在实践锻炼中得到有效的深化,从而更好地强化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2.解决家庭实际问题

结合多年小学数学的教学经验,学生产生“数学无用”这一错误认识的主要原因在于,学生未能在实际生活中应用数学解决问题。对此,教师可从学生的家庭中取材,让学生合理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家庭实际问题。

例如,在教学“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一课后,教师就可为学生布置统计本季度家庭用水、用电情况的数学实践作业。让学生从家庭出发,将自己家近三个月的用水量、用电量与水电费开支以条形统计图的方式呈现出来,并通过去平均数的方式科学计算出自家正常用水、用电的数字,分析家庭超额用水、用电的原因,探究家庭合理用水、用电的策略。

总之,核心素养教育的全面贯彻与持续深入,意味着教师教学观念与教育认识的转变。这就需要教师在组织与设计教学活动时,将教学眼光落实到学生数学应用能力培养上,基于小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与思维特点设计多元化的数学创新教学方案。从增强学生数学应用价值感知出发,循序渐进地提升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锻炼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以此确保学生能够在数学课堂之外,有意识、有目的地应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实现数学核心素养的稳定发展。

(作者单位:甘肃省甘谷县西城区九年制学校)

(责任编辑刘源)

猜你喜欢
正方体数学知识生活
节拍器上的数学知识
给正方体涂色
多少个小正方体
数小正方体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拼正方体
漫生活?阅快乐
生活感悟
让学生在生活中探索数学知识
无厘头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