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医学院校不同专业生均培养成本核算及效益探讨*

2024-04-30 02:30陈佳佳
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 2024年3期
关键词:文科类教育培养教学科研

陈佳佳

安徽医科大学财务处 安徽 合肥

一、引言

为了建立健全成本核算体系,规范高等学校成本核算工作,2023年财政部发布了《事业单位成本核算具体指引——高等学校》,旨在进一步提升高等学校的内部管理水平,促进高等学校高质量发展。

目前,高等学校的主要收入来源包括财政拨款和学费,资金来源较为单一,办学经费较为紧张,高等学校的筹资渠道不完善。胡军勇等(2018)认为财政拨款和学费是我国高等学校办学的主要收入来源,生均培养成本是政府部门制定学费标准和生均拨款标准的主要依据。能否科学合理地核算高等学校生均培养成本,既关系到高等学校能否正常办学,也会影响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

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高等学校的成本效益意识越来越强,对不同专业生均培养成本进行差异化分析,既有利于政府部门根据不同专业,有针对性地制定学费标准和生均拨款标准,也有利于高等学校从办学成本的角度来确定优势院系及专业,从而进一步完善筹资渠道。王明丽等(2017)对医学院校不同专业生均培养成本进行深入研究和探索,分析专业生均培养成本差异的成因,对医学院校的优势院系及专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大多数高等学校没有建立完善的成本核算体系,因此,以普通高等学校的教育培养成本为基础,进一步探索医学院校不同专业生均培养成本,尤其是医学类专业生均培养成本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可以为政府部门加强资金保障提供参考。

二、高等学校生均培养成本核算的依据

政府部门核算高等学校生均培养成本的主要依据是《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高等学校教育培养成本监审办法(试行)>的通知》,大多数省份结合高等学校的实际情况,制定了本省的高等学校教育培养成本监审办法,为高等学校开展成本核算工作提供了重要依据。

高等学校开展教育培养成本核算工作,主要以财政部门审核批准的年度财务决算报表及相关会计凭证为基础,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成本核算,主要包括单位定编人数、生师比、福利费、工会经费、维修费、招待费、固定资产折旧、离退休人员经费、科研经费等。

目前,各地对医学院校进行生均培养成本核算,一般核算的是整个学校的生均培养成本,没有根据专业类别进行成本核算。医学院校除了开设医学类专业以外,还会开设文科类专业、理工类专业,根据专业类别对医学院校不同专业生均培养成本进行核算,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医学院校发展规划的完善性,促进医学院校可持续发展。

三、医学院校不同专业生均培养成本核算的模型构建

本文以A校为例,对医学院校不同专业生均培养成本核算进行实证分析,具体内容如下。

1.基本假设

A校作为省属重点医学院校,拥有多个学科门类,同时招收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目前,A校学生以医学类专业学生为主,为了方便核算不同专业生均培养成本,根据A校不同专业的特点及所在学院的情况,将专业大致划分为医学类专业、理工类专业和文科类专业三种,通过分析各个学科门类的生均培养成本来核算某一类专业的生均培养成本。

2.成本核算方法

A校结合不同专业的特点,主要以学科门类为单位,准确核算某一类专业的生均培养成本,成本核算公式如下。

X 学科门类生均培养成本=全校生均培养成本(基数)+X学科门类教学科研仪器设备与无形资产购置增量支出(增量1)+X学科门类人才建设及师资培养增量支出(增量2)+X学科门类附属医院临床教育增量支出(增量3)。

学生数依据高等学校教育培养成本监审办法来计算,学生数=(年初数×8+年末数×4)/12。教学科研仪器设备与无形资产购置增量支出、人才建设及师资培养增量支出都是以院系为单位进行统计,结合专业类别进行合理分摊。图书馆、网络信息中心等服务教育教学的公共部门,相关支出结合专业类别系数、学历层次系数进行分摊。附属医院临床教育增量支出可以全部对应医学类专业支出。

3.变量选取

A校的医学类专业无论是专业数量,还是学生人数,在整个学校中都占有绝对优势。同时,由于文科类专业生均培养成本相对较低,因此选取全校生均培养成本作为核算的基数。

刘千等(2014)认为医学院校如果按照本科教学工作合格水平评估指标体系进行核算的话,师生比要比其他院校高出1/3;生均教学设备值要比其他院校高出1000~2000元/生 年。医学院校需要加强实验实训室、学科创新平台及人才队伍建设,A校每年都要采购教学科研仪器设备、系统软件,支付师资培养费用,因此选取教学科研仪器设备与无形资产购置增量支出、人才建设及师资培养增量支出作为核算的增量。

另外,医学院校具有“一校跨两业”的特点,同时肩负教书育人和治病救人的使命,医学生培养成本应该包括临床基础和实践教育支出。虽然实践教育支出一直以来主要由附属医院承担,但是这部分成本应该计入医学生培养成本的范围,因此选取附属医院临床教育增量支出作为核算的增量。

4.成本核算结果

A 校所在省份2019年开展了高等学校教育培养成本监审工作,经过统计分析,A校的教育培养总成本为86 571.11万元,折合计算学生数为27 812人,全校生均培养成本为31 127.25元/生 年。

(1)A校教学科研仪器设备与无形资产购置的总支出为13 345.16万元,全日制在校生17 816人,按照全日制学生数进行折算和分摊,医学类专业、理工类专业和文科类专业分摊的成本分别为12 585.84万元、621.87万元、137.45万元,对应的生均增量支出分别为713.86 元/生 年、 2328.67 元/生 年、 6406.78 元/生 年。

(2)A 校的人才建设及师资培养的总支出为2281.97万元,按照全日制学生数进行折算和分摊,医学类专业、理工类专业和文科类专业分摊的成本分别为2207.84万元、63.42万元、10.71万元,对应的生均增量支出分别为158.39元/生 年、 755.45元/生 年、1196.43元/生 年。

(3)根据A校有关规定,医学院系按上年收入的2%来安排教学科研专项经费,用于教学科研设备购置、实验材料购置、学生实习、学科与专业建设、教学科研课题、研究生课题、临床教师课时酬金、学生生活补助等支出。经过核算,A校附属医院临床教育的总支出为23 892.8万元,对应的生均增量支出为8590.72元/生 年。

全校生均培养成本为31 127.25元/生 年,医学类专业的生均教学仪器设备与无形资产增量支出为713.86元/生年,生均人才建设及师资培养增量支出为158.39元/生 年,生均附属医院临床教育增量支出为8590.72元/生 年,医学类专业的生均培养成本为4.06万元/生 年;同理,理工科类专业和文科类专业的生均培养成本分别为2.80万元/生年、2.35万元/生 年。

四、相关对策建议

通过对A校医学类专业生均培养成本进行核算,结合我国高等学校办学的实际情况,对相关效益进行分析,并提出完善措施。

1.完善高等学校教育培养成本的分担机制

侯建林等(2019)认为医学类专业的培养要求与培养成本存在特殊性,所收取的学费应该有所不同。例如,临床医学专业与其他专业相比,在培养模式和教育投入方面存在较为显著的差异,具有教学资源投入大、实践性强等特点。近年来,我国医学类专业生均培养成本持续上涨,按照合理分摊高等学校教育培养成本的要求,政府部门在制定学费标准和生均拨款标准时,应该充分考虑医学教育的实际情况,适当拉开不同学科门类学费之间的差距,可以统筹考虑专业类别、培养周期、办学成本等因素进行差异化定价。政府部门需要提高医学类专业的学费标准和生均拨款标准,建立健全教育收费动态调整机制,促进医学院校可持续发展。

2.加大医学教育专项经费投入力度

医学院校涉及高等学校建设和医疗卫生体系建设两项民生工程,医学生培养需要耗费大量资源,培养周期长、办学成本高。因此,政府部门需要加快医学教育领域重大项目的立项工作,加大对医学院校的专项资金投入力度,缓解医学院校的资金压力,促进医学教育创新发展,积极支持医学院校引进高层次人才、高水平创新教学团队及科研团队,建立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青年人才后备军。

3.完善社会捐赠的财政配比政策

刘欣、杜莉(2019)认为教育部直属高等学校应该利用教学、科研的影响力,获取更多的社会捐赠收入,既有利于充分利用社会资本,也有利于鼓励高等学校更好地利用优质教学资源和科研成果,不断推进高等学校可持续发展。

医学类专业生均培养成本较高,医学院校在积极争取财政拨款、获取学费收入的同时,需要积极探索建立多元化筹资渠道,不断增强“造血”功能,积极筹集办学经费。

政府部门需要进一步完善社会捐赠的财政配比政策,根据各地的财政收支情况,进一步提高财政配比,鼓励医学院校依托教育基金会、校友会等平台,争取更多的社会捐赠收入。

4.优化资源配置

张丽晨(2018)认为通过将老校区进行土地置换,既可以满足新校区建设的资金需求,也能够优化资源配置,降低学校运营成本,从而有效解决筹资及内部管理问题。

医学院校需要对各项资源进行统筹,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提高大型仪器设备的利用率,形成优势互补、良性循环的发展格局。医学院校需要加强与银行的合作,积极开展存款、贷款等业务工作,努力争取优惠的银行存款、贷款政策。

另外,医学院校需要充分发挥附属医院的平台作用,利用附属医院在教学、科研、医疗、人才等方面的优势,争取更多的社会资源,提高医学院校的资源利用率。

五、结语

综上所述,对医学院校不同专业进行生均培养成本核算,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完善医学教育的投入保障机制,建立多元化筹资渠道,提升医学院校的内部管理水平。医学院校需要积极探索,不断完善成本核算体系,为医学院校管理决策提供参考,从而促进医学院校高质量发展。

猜你喜欢
文科类教育培养教学科研
滑雪社会体育指导员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研究
关于少数民族合唱指挥人才教育培养的调研——以湘赣黔部分地区为例
文科类跨专业综合实践教学质量评估体系的构建
独立学院转设过程中如何构建合理的教学科研仪器设备管理体系
试论文科类硕士研究生就业困境产生的原因及对策
论高职文科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高校教学科研管理纪律建设亟待加强
公务员教育培养链培训环节存在的问题与完善构建
独立学院文科类毕业生四位一体的就业体系构建研究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下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课程建设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