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教学中多元评价的思考与实践

2024-05-07 15:18许爱萍
教育界·A 2024年8期
关键词:课程评价多元评价初中地理

【摘要】实施多元评价,既符合新时代的教育要求,又能提升不同层级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增强学生的学习参与感,使学生进行自我反省和完善,从而提升学习质量。文章分析了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开展多元评价的优势和原则,并从评价主体、评价标准、评价内容、评价方式四个方面提出了实施多元评价的建议。

【关键词】初中地理;多元评价;课程评价

作者简介:许爱萍(1987—),女,江苏省无锡市宜兴市洑东中学。

为了充分发挥评价的作用,初中地理教师应对学生进行全面评价。为达到这样的目标,教师需要转变评价观念和评价方法,根据具体的教学环节对学生进行评价。另外,教师要重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程评价活动,使学生对自身的学习态度、学习行为进行反省,同时学习他人的长处,取长补短,从而有效提高自身学习质量。

一、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开展多元评价的优势

(一)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

在以往的地理课程中,教师把考试成绩作为衡量学生学习成果的最重要评价标准。虽然在考试中,学生错误的解题思路会清晰地展现出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记忆情况也会得到检验,但是仅仅通过考试成绩,教师是不可能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学习能力有全面、深入的了解的。为了有效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能力发展情况,教师理应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认知状态、学习能力、探究思路、学习观念等进行深入分析、客观评价,并给学生提出合理的能力提升建议,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逐步自我完善,逐渐形成良好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二)提高学生学习自信心

在开展地理学科的多元评价时,教师不仅要评价学生学习知识的效果,还要评价学生在探索知识过程中的表现,并给予学生适当的鼓励和表扬,让学生保持良好的学习态度。为了有效评价学生的表现,地理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能力层次制订不同的评价标准。这样的评价方式显然可以增强班级里不同能力层次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学习自信心,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地理教学活动。

(三)增强学生的学习参与感

在开展多元评价时,教师不仅要丰富评价的标准、内容和形式,还要增加评价的主体。在以往的课程评价环节,评价的主体只有教师,学生需要接受教师对自己单方面的认知,并根据评价结果改变自己的学习模式。而在开展地理学科的多元评价时,教师需要让学生也参与评价,进行自我评价、相互评价。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参与感会更强,学生的自我反思意识也会得到培养,而且学生会更加注重学习的过程而非只关注考试成绩。

二、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实施多元评价的原则

首先,地理教师应当让学生参与教学评价,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鼓励学生发现同学的长处并主动学习这些长处,让自我评价、相互评价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其次,教师需要重视班级里学生的差异,并据此制订不同的评价标准,以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提升学生的学习动力。

另外,教师不能只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也要对他们的学习过程进行客观点评,并及时鼓励学生,以有效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果。

最后,教师还应当遵循全方位评价原则,既要评价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掌握情况,又要关注他们的能力提升情况,注重培养他们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三、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开展多元评价活动的具体措施

(一)鼓励参与评价,培养学生反思意识

为了鼓励学生参与多元评价活动,教师可以组织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引导学生根据自己和同学在小组内的表现进行自我评价和生生互评。在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时,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回顾自己的学习态度、学习行为、学习习惯,思考自己是否积极参与课程活动、是否高效完成学习任务等,找出自己需要改进和完善的方面,并不断进行查缺补漏,逐步提高自我反思能力。在引导学生进行生生互评时,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对比自己与同学在合作学习时采取的不同学习方法,分析不同学习习惯的特点,再据此完善自己的学习模式。除此之外,这样的评价活动也可以让学生逐渐学会客观地看待自己、评价他人[1]。

下面,笔者以教授部编版初中地理教材八年级下册第六章第二节“‘白山黑水—东北三省”时组织的教学评价活动为例进行说明。为了让学生了解辽宁、吉林、黑龙江三个省份的地理位置、自然资源、气候特点、农业特点、工业分布情况等内容,笔者组织了小组合作探究活动,并针对活动内容布置了自我评价和生生互评的评价任务。在进行评价时,学生需要回想自己是否积极参与探究活动、是否针对东北三省的气候特点进行深入分析、是否记住每个省的农业特点和工业分布情况等。此后,学生还需要比较自己与同组同学的学习表现,关注其他学生做得好的地方,找到自己需要改进的地方并积极地完善自己的学习方法,使自己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由此可见,在小组中完成多元评价任务时,学生既可以回顾地理知识、提高学习质量,还可以形成良好的自我反思意识。

(二)优化评价标准,有效评价不同学生

在实施多元评价时,地理教师需要重视不同学生之间的差异,还要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科学优化评价标准,使评价更加多元化、更具层次感。具体来说,教师可以给班级里学习情况不同的学生设计不同的评价标准,并针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发展情况与学习效果展开差异化分析与点评。这样做不仅可以减轻学困生的学习压力,使这些学生从评价中看到自身的进步,进而增强学习自信心;还能有效激励学优生,让他们对难点知识、拓展知识进行自主探究,获得更多的成就感[2]。

下面,笔者以教授部编版初中地理教材八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一节“交通运输”时组织的教学评价活动为例进行说明。对于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笔者设计的评价标准如下:关注学生是否了解不同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是否掌握合理选择交通运输方式的方法,是否了解我国铁路干线布局,是否记住我国重要的铁路干线和铁路枢纽。这些标准相对基础,在评价时笔者尽量结合上述标准对学生进行鼓励和表扬。对于学习能力尚可的学生,笔者设计的评价标准如下:关注学生是否能够根据资料分析各交通运输方式的优势和劣势,是否能够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交通運输方式,能否在图片中精准找到我国重要的铁路枢纽以及重要的铁路干线等。而对于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笔者结合自己加入的拓展性学习内容,设计了能力提升类的评价标准:关注学生是否根据所学知识成功设计了旅行路线图,并清晰地标注旅行路线经过的交通枢纽、铁路干线。要完成旅行路线图,学生不仅需要扎实掌握相关知识,还需要具有一定的路线规划能力。

由此可见,教师可以结合授课内容,针对不同层级的学生设计不同评价标准,让评价激励学困生继续探究,引导学优生进一步拓展与应用,切实帮助学习情况不同的学生提升。

(三)完善评价内容,促使形成反思意识

要科学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师应当对学生的认知能力、学习方法、思想观念、思维水平、技能应用等多个方面进行综合性评价。但要了解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情况,教师还需要关注学生是否形成逻辑思考能力、是否树立人地协调观念、是否产生环境保护意识等[3]。

下面,笔者以教授部编版初中地理教材七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三节“人类的聚居地—聚落”时组织的教学评价活动为例进行说明。此单元主要讲述城市、乡村的居住景观、居住环境、居住资源等方面的知识,其中也包括聚落与自然的关系。在进行评价时,笔者重点关注学生在认知观念、思想意识等方面的发展情况,比如学生是否通过学习了解城市景观和乡村景观的区别、不同地区民居建筑的特征;是否形成正确的人文观念,能够客观看待不同地区的文化;是否掌握比较和分析两种聚落形态的方法,提高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是否了解影响聚落特征的人文因素和自然因素,形成正确的人地协调观念;是否明白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形成良好的文化保护意识和珍惜传统聚落的意识等。除此之外,笔者还结合评价结果给学生提供相应的查缺补漏建议,使学生能够通过评价结果提升学习质量,逐渐形成较强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四)改进评价方式,提高学生学习质量

要提高评价质量,教师还需要关注评价形式和评价时机,及时给学生提供形成性、发展性评价,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

1.提供形成性评价

在给学生提供形成性评价时,教师需要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多方面表现展开评价,给出导学评价、认知评价、实践评价、结果评价、综合评价等。此种评价方式既可以让教师了解学生的变化,及时给予学生指导、激励和帮助,又能让教师更加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进而有效调整教学环节[4]。

下面,笔者以教授部编版初中地理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二节“气温的变化与分布”时组织的教学评价活动为例进行说明。笔者在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时,结合学生对概念的了解、对气温变化特点的认识、绘制气温曲线图的情况、判读气温曲线图的情况等,给学生提供了形成性评价。比如笔者评价某学生:“在学习气温变化的知识后,能够根据图文信息自主探索不同地区气温变化的特点;在参与小组合作学习活动时,具有较强的参与意识,能科学判读和精准绘制气温曲线图,并且有一定的合作学习能力与协同互助意识,愿意在小组中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此后,笔者结合对学生的评价调整教学活动,帮助一部分学生调换学习小组,并增加与气温变化相关的拓展知识。

2.提供發展性评价

发展性评价指的是教师以挖掘学生的潜能为主要目标,给学生提供的引导性学习评价。这样的评价有利于学生找到自身的优势,能够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积极性。由于外在因素和内在因素有所不同,学生展现出来的能力发展水平也有所不同。在给学生提供发展性评价时,教师需要细致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了解学生的发展潜能,通过鼓励和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励学生挑战自己、挖掘自身潜能[5]。

下面,笔者以教授部编版初中地理教材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一节“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时组织的教学评价活动为例进行说明。笔者在讲解区分可再生资源与不可再生资源、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知识后,鼓励学生回顾生活经验和学习经验,结合真实案例表达自己的看法。在有学生分享自己对于潮汐能、风能、太阳能、氢能等新能源的看法后,笔者意识到这名学生的学习视野较为开阔、对新事物具有一定的好奇心,于是笔者及时对这名学生予以肯定,鼓励这名学生多分享相关知识。

结语

综上所述,若想让课程评价发挥出更好的效果,初中地理教师可以尝试开展多元评价,通过优化评价标准和丰富评价主体、评价方式、评价内容来增强评价的科学性,让评价有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升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王增峰,陈梅.初中地理探究性学习方式的评价分析[J].试题与研究,2022(7):111-112.

[2]周敏.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下初中地理教学评价优化分析[J].读写算,2022(2):115-116.

[3]马莹.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地理课堂教学评价研究[J].考试周刊,2021(6):135-136.

[4]陈晨.过程性评价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实践[J].辽宁教育,2022(19):94-96.

[5]郑云鹏,张晖,曲海生,等.初中地理研究性学习的表现性评价设计探究[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22(8):70-72.

猜你喜欢
课程评价多元评价初中地理
面向卓越教师的师范生实训课程评价研究
基于工作室教学模式的工业设计课程评价体系研究
云计算背景下的学生课程评价模式探究
如何提高焊工实习教学的有效性
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高职项目教学分组学习探讨
多元评价,不拘一格
刍议初中地理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策略
试谈乡土地理教学法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作用
合作学习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切入学生生活构筑地理生活化课堂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