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背景下情境任务驱动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2024-05-07 15:18陈媛捷
教育界·A 2024年8期
关键词:新课标初中语文阅读教学

【摘要】初中语文教师可以在新课标的指导下,开展情境任务驱动的阅读教学,以提高阅读教学质量,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增强学生阅读体验。文章分享了开展情境任务驱动的阅读教学时,教师引导学生续写故事情节、创编课本剧、巧妙运用音乐的策略和创设真实情境的技巧。

【关键词】新课标;初中语文;情境任务;阅读教学

作者简介:陈媛捷(1992—),女,江苏省苏州市昆山市城北中学。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教师应“增强课程实施的情境性和实践性,促进学习方式变革”,语文课程实施应“从学生语文生活实际出发,创设丰富多样的学习情境,设计富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想象力、求知欲,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1]。这里的“情境”既指学习主体置身其中的客观情境,也指教学主体在教、学、评的过程中精心创设的适合学习的背景、环境、场景,还指引起学习活动的各种条件、信息、刺激等[2]。

在开展阅读教学时,教师可以创设贴近学生日常生活的情境,设计丰富的情境任务,以充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驱动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使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得到发展。

一、鼓励发挥想象力,续写故事情节

文言文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师应该重视文言文教学。但与此同时,文言文教学也是教学的重难点。在开展文言文阅读教学时,教师可以依据文言文的文体特征和具体教学内容创设教学情境,设计续写情节的情境任务,以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教学内容、发挥想象力并运用所学文言知识进行创作。这样做,可以解决部分文言文教学课存在的耗时多、效果差的问题,让文言文教学更具时代性,同时也可以提升学生的多方面能力,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

《孙权劝学》是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教材中的一篇课文,选自《资治通鉴》,体裁为文言文。这篇文章只有119个字,但清晰地讲述了吕蒙在孙权劝说下开始学习,之后大有长进的故事。这个故事赞扬了孙权、吕蒙认真学习的精神,并告诫人们学习的重要性,教师可以借助这篇文章让学生明白为什么开卷有益、为什么要努力学习。这篇文章通过对话塑造人物形象,语言简洁凝练,内容发人深省。同时,这篇文章通过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结合的方式,立体地呈现人物思想与行为上的改变,富有极强的感染力。在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和相关文言知识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续写故事。

笔者在教授本课时设计了如下任务:“课文到‘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就戛然而止了,假如鲁肃告别吕蒙后,回朝向孙权禀报吕蒙才学大进一事,他会怎么说呢?请大家尝试用文言续写这个故事。”笔者还提醒学生,他们可以参考原文的内容,试着以鲁肃的口吻写几句话,但要尽量保持文言文的形式。有学生写道:“蒙素浅薄鄙陋,而今才学广博,非复吴下阿蒙矣。常曰‘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以蒙今之才识,卿不可不器之。”还有学生这样写道:“蒙用心于学甚劳,才识足见,他日必成大器也,卿可重用之。”

由此可见,教师可以基于文本内容创设新的故事情境,引导学生在分析课文的语言形式后进行再创作,让学生通过对比咀嚼与读写结合的学习方式,深化对人物形象、故事内容的理解。而且在续写相关情节的过程中,学生需要揣摩人物的语言和态度、充分发挥想象力并运用所学知识补充相关内容,学生也可以由此体会到文言文中细腻、形象并且简洁的描写的魅力。

二、重视学生情感体验,组织创编课本剧

在开展小说阅读教学时,教师可以选取一部分故事内容,组织学生据此创编并表演课本剧。在编写课本剧时,学生需要学习呈现场景、人物对话、矛盾冲突,这有利于学生领悟故事的深刻内涵。为了让学生顺利地编写课本剧,教师可以适当创设故事情境,再布置创编和表演任务,确保学生感受到文本蕴含的思想感情和深刻内涵。当然,在学生编写课本剧时,教师应提醒学生,他们编写的剧本要尽可能地忠于原文,贴近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主旨和内涵[3]。

例如,在教授部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教材中鲁迅的经典小说《孔乙己》时,为了让学生深切感受到这篇小说的主旨,教师可以在学生学习小说内容后组织创编和表演课本剧的活动。在这部小说中,鲁迅描写了孔乙己深受封建思想和科举制度毒害,精神上迂腐麻木、生活上慵懒穷困,在他人的嘲笑中活着,被封建社会所摧残,最后成了社会上的“多余人”的故事。

这一故事主题较为复杂,因此在组织活动前,笔者先带领学生精读文本中的几段对话,创设出故事情境后,再布置创编和表演课本剧的任务。在学生创编课本剧时,笔者也不断向学生提供帮助,与学生一起思考孔乙己、短衣帮、掌柜、伙计的说话方式,以及咸亨酒店中的陈设、不同人物的着装、孔乙己身上疤痕的呈现方法等。在这个创编过程中,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得到了充分展现。而在观看表演时,学生看到狼狈落魄、乞丐模样、低声下气、罪有应得的可笑又可怜的孔乙己,感受到咸亨酒店里的快活氛围,自然更加真切地窥探到了孔乙己命运的悲惨以及世间的人情冷暖。

由此可见,教师可以借助创编课本剧的活动让学生沉浸于文本中,让学生在和教师、同学的共读、共改、共商、共演中成长。

三、引导学生运用音乐,营造良好氛围

散文是传达作者对世间万物或对生活片段的见解和感情的文章。散文通常写出了作者的眼中所见、心中所感、生活所历,蕴含着作者真切而深厚的情感。可以说,“真”是散文最典型的特征。因此,教师在开展散文阅读教学时,不应停留于让学生理解文章流露的情感或者讲述的道理,而应带领学生真切感受作者的眼中所见、心中所感、生活所历,使学生更深刻地领会文章的情感,与作者产生共鸣[4]。

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教材中的课文《秋天的怀念》是史铁生创作的一篇饱含对母亲怀念之情的散文,展现了史铁生母亲深沉无私的母爱和史铁生对母亲的无限追思。教师可以引导七年级的学生聚焦文章首尾两处的“好好儿活”,让学生思考母亲看到儿子暴怒无常时的深情呼唤和儿子在母亲去世后的迟到承诺中蕴含的丰富情感,并据此引导学生为本文配乐,将阅读时体会到的情绪展现出来。

在笔者开展教学时,有学生选择了《懂你》这首歌,因为这首歌中“你静静地离去,一步一步孤独的背影”“把爱全给了我,把世界给了我”等歌词与文章内容相似,而且这首歌与这篇文章一样带有伤感而舒缓的基调。可以看出来,在完成这个任务时,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加深了,他们真切地感受到了作者流露出来的情感。

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带领学生根据课文内容改写歌词,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将自己的阅读感想展现出来。

比如在教授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教材中的课文《昆明的雨》后,教师可以播放《成都》这首歌,鼓励学生思考汪曾祺对于昆明的情感,并结合课文内容改写《成都》的歌词,写出昆明版的歌词。

由此可见,开展阅读教学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思考与文章基调相符的音乐,或者让学生尝试改写歌词,这样做既能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又能让学生更順利地进入文本,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

四、创设生活情境,提供思考支架

在开展阅读教学时,教师还应当重视创设真实的生活情境,提出较为明确的任务要求,并给学生提供切实可行的阅读建议,让学生在完成情境任务的过程中深入思考。这种以知识为主体、以学生活动为中心的情境任务阅读教学模式,可以促进学生阅读能力提升、增强课堂教学效果。

《一棵小桃树》是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教材中的一篇课文,在这篇散文中,作者托物言志,讲述了关于一棵小桃树的感人故事。故事中的小桃树既是作者情感的载体,也是作者心路历程的象征,文章可谓物微而情深[5]。

在教授这篇散文时,笔者创设了贴近学生生活的教学情境:“最近,学校广播台分享了中国当代作家贾平凹的一篇散文《一棵小桃树》,有学生听了之后表示‘感谢你们分享如此美文,你们的朗读声情并茂,主人公与小桃树的故事令人难忘。”此后,笔者说出任务:“大家认为故事里的小桃树是什么样的呢?为什么令人难忘呢?而且,广播台播音员应该怎么朗读,才能做到声情并茂呢?请大家带着这些任务一起读《一棵小桃树》这篇课文吧!”带着任务阅读课文时,学生很容易发现,作者运用拟人手法详细地描写了小桃树。接着,笔者带领学生仔细阅读文章,并追问学生:“‘我与小桃树有什么特殊的联系呢?”在仔细阅读后,有学生认为“小桃树承载着‘我对奶奶的思念与感激”,也有学生表示“小桃树是默默陪伴‘我少时生活且蓄着‘我的梦的事物”,还有学生认为“在那个时候,小桃树于‘我而言俨然是风浪来临时航道上的指示灯,引领着‘我前行,让陷入困境中的‘我有了希望、重拾梦想”。经过这样的讨论,学生慢慢感受到了作者对小桃树的情感。

由此可见,教师可以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并据此设计教学任务,通过问题引领学生进入情境、深入品读文本,让学生在朗读和品味中逐步理解文章内容、在对话交流中体悟文章意旨。

结语

总而言之,在新课标背景下,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日常生活体验和教学的具体内容,设计符合学生兴趣和发展需求的教学情境,并以情境为载体,引导学生解决问题。此外,教师还应引导学生在情境中进行个性化的阅读,以践行“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使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获得独特的阅读体验和丰富的感受,逐步提高提取、归纳、概括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张怡柔.新课标背景下初中语文阅读情境教学的应用研究[D].洛阳:洛阳师范学院,2021.

[2]刘丽.情境教学法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乌鲁木齐:新疆师范大学,2022.

[3]种振乾.课本剧表演,让语文学习趣味盎然:以《孔乙己》教学为例[J].新课程,2023(17):103-105.

[4]顾小西.浅析新课改下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问题与策略[J].成才,2023(7):89-90.

[5]袁海员,吴纪.巧设情境,探寻散文教学的有效路径:《一棵小桃树》课堂实录及评析[J].七彩语文,2023(20):43-46.

猜你喜欢
新课标初中语文阅读教学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欢迎订阅4-6年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例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微写作”
体现新课标 用好新教材
欢迎订阅4-6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初探
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几点做法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初探新课标下高中英语听力
谈高中研究性阅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