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化视角下的初中地理教学分析

2024-05-07 15:18杨剑蕊
教育界·A 2024年8期
关键词:教学价值初中地理教学策略

【摘要】地理是一门综合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学科,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在具体的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开展生活化教学,即能够基于生活化的视角,创新应用生活化的元素实施课程教学,让学生树立生活意识,引导学生对生活进行认知、感悟、体验与思考,促使学生对知识进行有效迁移及应用。基于此,文章分析了生活化视角下的初中地理教学价值,探寻了具体的教学策略。在初中地理课程教学中,教师应积极贯彻落实生活化教育的理念,达成全面培育及发展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目标。

【关键词】生活化视角;初中地理;教学价值;教学策略

作者简介:杨剑蕊(1990—),女,江苏省如皋市丁堰镇丁堰初级中学。

《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在推进实现义务教育与时俱进、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方面具有重要的价值与作用。为了促进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及发展,地理教师应开展生活化教学,充分发挥地理学科实践性强的优势,融入生活元素,指导学生从生活的角度解读地理知识,提升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能力,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

一、生活化视角下的初中地理教学价值分析

地理学科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人文性。基于生活化的视角实施地理教学,能够充分发挥地理学科的育人功能,有效帮助学生理解地理知识,让学生突破思维认知局限,实现高效课堂的建构。

(一)有利于培育学生的生活化意识

学生在生活中会进行观察、分析、探索等一系列的实践活动,并基于自身的观察产生多元且深入的思考。学生的观察大多数来源于自然现象或者社会现象,而这些现象与地理知识息息相关。教师基于生活化的视角实施地理教学,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生活化意识,让学生在生活中自觉地迁移地理知识,加深对生活现象的解读,提升学生在现实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及素养[1]。这样也能够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所学地理知识的理解,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与积极性,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为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培育及发展搭建良好的平台。基于生活化的视角实施地理教学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培养学生的地理探究意识,提高学生课程学习质量,助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

(二)有利于凸显地理学科的实用性

教师基于生活化的视角实施地理教学,能充分凸显地理学科的实用性特征。在现实生活中,城市建设、军事外交、国防事业等领域的发展都离不开地理知识的辅助与支撑。生活化教学模式的应用能够让学生基于生活化的视角理解地理知识,拓宽学生了解地理知识的渠道,凸显地理课程教学的实用性与实效性[2];

能够帮助学生充分了解地理学习的重要性,促使学生自主搜集相关的生活化知识,完成对教材内容的解读、分析及内化,逐渐完善学生的认知与发展体系;能够让学生在学习地理的过程中有更深刻的体验感、参与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及自主学习

意识。

二、生活化视角下的初中地理教学策略分析

(一)引入社会热点,激发学习热情

教师利用热点解释地理知识是构建生活化教学课堂的有效策略之一。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将社会热点及时政新闻作为延伸点,激活学生的认知,让学生从生活中捕捉地理知识,促使学生统筹整合所学的知识,完成对社会热点事件的解读与分析[3]。

这样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让学生自主对地理知识进行有效分析与全面建构,有利于培育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以人教版初中地理教材八年級上册为例,教师在教授“农业”这一节内容时,应让学生了解我国农业分布的特点、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意义。同时,教师应让学生学会结合现实生活,综合分析影响农业发展的基本因素,并正确理解我国农业发展的道路。由此,教师可以引入社会热点话题“全面实施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扎实推进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并引导学生从地理学科的视角解读分析这一社会热点,让学生了解粮食安全、粮食产能与“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重大意义。

1.背景分析。教师可以让学生探究这一社会热点的背景,思考为什么要“全面实施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基于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我国现阶段粮食安全的现状及面临的形势。学生结合自身所学的知识完成背景分析。(1)人口增长速度快,粮食需求巨大。(2)环境问题仍存在,农业缺水、耕地减少、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及灾害较多。(3)粮食生产投入有待提高,种粮效益较低,粮农缺乏积极性。(4)我国粮食安全保障体系不够健全。

2.策略研究。在学生完成了背景分析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思考如何提高粮食的安全水平。学生结合背景分析的结果以及所学的知识,提出以下具有针对性的策略。(1)严格保护耕地,合理开发并利用水资源。(2)加大科技和资金投入,提升粮食的生产效益及粮食的转化率。(3)建立健全国家的粮食安全保障体系。(4)强化商业粮基地的建设。(5)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改善农业生态环境。(6)调整农业结构,调动农民种粮的积极性,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比如生态农业、观光农业、新型农业等。

如上,教师贯彻落实生活化教学的理念,引导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对社会热点进行背景分析及策略研究,促使学生进行创造性的理解与分析,有效提升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

(二)引用历史典故,多维解析知识

历史与地理有着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相互支撑的关系。学生在日常的学习中会接触不同类型的历史典故。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引入相关的历史典故,帮助学生多维度地解析所学的地理知识。这样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使学生在地理课堂活动中进行深入思考[4]。

以人教版初中地理教材八年级上册为例,教师在教授“气候”这一节内容时,应让学生学会利用地图和相关资料,简要归纳中国气候的主要特征;让学生了解我国的五种主要气候类型;让学生正确区分我国的夏季风和冬季风,并了解季风气候对我国的影响。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结合我国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相关图示,分析我国冬季气温的分布与冬季风源地的关系。而后,学生逐渐掌握我国冬季风的相关知识,并能够概括出我国冬季气温的分布特点和影响因素。为了加深学生的理解,教师引入“万事俱备,只欠东风”的典故。教师可以让学生简要概括这一典故的内容:周瑜在赤壁之战前夕发现“欠东风”,所以不能火攻。而后,教师可以让学生从地理学的视角来分析为什么“欠东风”就不能火攻。学生结合冬季风的相关知识,根据典故中的季节、地理位置来分析风向和位置的关系。曹营在江北,东吴在江南,当时正值冬季,而我国东部季风区冬季盛行的是西北风,如果东吴这时候使用火攻,火势反而会向江南蔓延。

如上,教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引用历史典故,有效激发了学生的探究兴趣。学生从地理学的角度来分析这一历史典故,能够实现对冬季风相关知识的多维度解析,深刻体会历史与地理课程之间的关系,开拓学生的思维。

(三)结合日常情境,拓宽认知视野

日常情境包含了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能够真切感受到的现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积极地应用生活中的相关元素,鼓励学生展开多维度的思考,让学生能够基于自身的生活经验掌握相关的地理知识,产生深刻的知识感悟与体会,促使学生自主思考、深度质疑。可见,生活化教学是学生高效内化不同知识的坚实保障和着力点[5]。

以人教版初中地理教材八年级下册为例,教师在教授“中国的地理差异”这一章内容时,应引导学生分析我国东西部、南方和北方地理差異形成的原因,让学生能够从地理学的角度了解我国各地在自然和人文等方面的差异。在这一过程中,为了让学生综合运用地理学的知识完成对南北方差异的原因分析,教师可以将饮食文化作为切入点,指导学生进行分析。在课堂开始阶段,教师可以让学生结合自身的生活经验,列举全国各地的饮食文化差异的具体表现。学生根据自身的生活经验,完成以下饮食差异的探究。(1)从菜系来看,南方的菜系比较丰富,北方的菜系相对较少。(2)从主食来看,北方以面食为主,南方以大米为主。(3)南方的饮食讲究精细,而北方体现的是粗犷。而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尝试结合自身所学的地理知识来分析出现这些饮食差异的原因。比如,学生从自然地理的角度来分析,地区不同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形成了不同的气候条件,从而造成了南北饮食差异。北方的气温比南方低,所以北方饮食中脂肪、蛋白质的比重比较大,特别是在牧区,人们的饮食以奶制品和肉类为主,而南方人的饮食以果蔬类为主。在西部高寒的青藏高原上,青稞是当地人民的主要农作物和主食。当地人民为了适应高原气候、抵御高寒,将具有增热活血功效的酥油和青稞酒作为日常生活中的食用油和饮品。

如上,教师结合饮食文化的生活情境,引导学生分析了我国部分地区饮食的差异及其原因。基于此,教师可以继续指引学生利用图表分析导致秦岭—淮河一线南北地理差异的因素,促使学生深化研究,让整个课堂教学充满丰富的生活元素,拓宽学生的视野。

(四)注重生活实践,达成知行合一

教师基于生活化的视角实施课程教学时,应该注重学生的生活实践,培养并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教师应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指引学生展开生活化的拓展实践,提升学生的知识理解能力,锻炼学生实际运用的技能与素养[6]。

以人教版初中地理教材八年级上册为例,教师在教授“民族”这一节内容时,应让学生了解我国的民族构成、民族共性和民族差异,体会各民族和睦的情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着手,完成多元化的调研及实践操作。比如,教师可以让学生组建学习小组,在课后针对某一地区的少数民族开展走访调研;选择一些特点突出的少数民族作为研究对象,借助互联网搜集整合相关的信息,了解该少数民族的地域文化特征、相关的习俗风貌等,形成实践调研报告。在学生完成实践调研之后,教师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分享实践调研的成果并向同学们普及更多的少数民族文化知识。这样能够促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我国丰富的少数民族文化,还能够让学生大致了解我国民族分布的具体特征,深刻理解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重要性。学生通过实践调研,能够深刻地感悟民族融合大势之美和多民族的手足之情,深化民族融合的意识和理念,实现知与行的有机统一。

结语

综上所述,为了适应现代化教育教学发展的趋势,初中地理教师在实施课程教学时,应该专注于学生知识、能力、素养及情感的多元发展。教师应实施生活化教学,基于生活化视角创新并优化课程教学模式。教师要从多角度切入实施生活化教学,体现生活化视角下初中地理教学的价值,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让整个地理课堂更为高效。

【参考文献】

[1]吴芳芳.浅析初中地理生活化教学[J].地理教育,2023(增刊2):42-43.

[2]宋洁,韩晗.新课标理念下的初中地理生活化教学实施策略[J].安徽教育科研,2023(6):60-62.

[3]陈树林.初中地理教学中生活化教学的有效路径[J].新课程,2023(5):154-156.

[4]戈婷.活用教材,构建生活化地理课堂[J].求知导刊,2022(36):68-70.

[5]刘志海.初中地理生活化教学的探究与实践[J].基础教育论坛,2022(25):12-13.

[6]郭联成.初中地理生活化教学策略探析[J].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与研究,2022(8):89-91.

猜你喜欢
教学价值初中地理教学策略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谈以生为本的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写话教学策略初探
浅谈复习课的有效教学策略
关于中职语文教学价值定位及其实现的思考
气排球与硬式排球工体课教学价值对比研究
科研反哺教学在EDA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刍议初中地理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策略
试谈乡土地理教学法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作用
合作学习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