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文本阅读课堂教学实践研究

2024-05-07 15:18杨灵云
教育界·A 2024年8期
关键词:多文本阅读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摘要】多文本阅读活动是一种能有效提高学生阅读质量和阅读数量的教学活动。在组织多文本阅读活动时,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阅读多篇文本,或者阅读与单一文本有关的多篇介绍文章,在拓宽学生阅读范围的同时,让学生更加关注文章的细节。文章简述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组织多文本阅读活动的意义,并提出了具体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多文本阅读;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作者简介:杨灵云(1978—),女,河南省周口市郸城县汲水乡刘小集小学。

多文本阅读活动是一种具有创新性和整体性的阅读教学活动。要在小学语文课堂上有效开展多文本阅读活动,教师需要准备充足的阅读材料,在有效时间内带领学生赏析多篇有关联的文章。这种教学方法有利于学生的思考、分析、归纳能力发展,也能有效促进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发展。

一、多文本阅读活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意义

(一)发展学生思维能力

多文本阅读活动,是指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自主阅读多篇具有关联性的文章的教学活动。多文本阅读活动既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数量,还能起到开阔学生眼界的作用,有利于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1]。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组织多文本阅读活动时,教师需要提前准备充足的学习素材,包括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同类型文章,以及作者生平介绍、写作技巧分析等拓展资料,然后鼓励学生进行关联阅读。这样的学习活动会使学生意识到,阅读时他们不仅需要分析文本内容,还需要关注与文本相关的多方面信息。此外,学生也会明白,在日后的阅读活动中,他们可以通过阅读与课文有关的资料,对文章的中心思想以及写作技巧形成更加全面的认知。

简言之,在参与这类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学生的阅读思维会得到发展,学生的阅读视野也会得到拓宽,这会为学生今后的学习之路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明确指出,教学活动应以学生为中心,教师需要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助力学生发展语文核心素养。在组织多文本阅读活动的过程中,教师需要使学生对阅读素材产生强烈的好奇心,自觉地对多篇文章进行分析以得到更加深入的理解。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会提高,学生的阅读范围会变得更加广阔,他们也更容易感受到阅读的乐趣。而且在多文本阅读活动中,教学环节是围绕学生设计的,学生的阅读、思考和分析十分重要,教师只是课堂活动的策划者和组织者,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会得到彰显。

(三)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在组织多文本阅读活动时,教师需要将多篇具有关联性的文章并置,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的学习素材,让学生通过对比、归纳、概括等方式总结文章的中心思想,这样做不仅可以扩大语文课堂的容量,让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得到有效培养,还会让语文课堂更具趣味性,学生可以在良好的阅读氛围中进行学习和思考,语文教学的质量会得到显著提高。此外,组织多文本阅读活动,也可以让学生掌握更加科学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这同样能够促进语文教学质量与效率提高。

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效开展多文本阅读教学的策略

(一)引入同类文本,引导对比分析

多文本阅读活动应以多篇文章为素材。在组织多文本阅读活动前,科学地选择和组合文本是教师面临的首要任务[2]。在这样的阅读活动中,教师不能只是一篇一篇地呈现文章,这样做会使学生找不到这些文章蕴含的规律,或者只能跟着教师的思路学习。教师要根据某种特定的结构整合有关联的文章,确保学生既能通过阅读明确这些文章的共同点,又能通过简单的分析、讨论发现这些文章的差异。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从多个方面引导学生进行分析,比如引导学生思考文章的表达方式、语言风格等,确保学生拥有广阔的思考、讨论空间,能够结合自己的需求对多篇文本展开深入研究。

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四年级上册课文《盘古开天地》是一篇神话故事,在教授这篇课文时,教师需要让学生体会盘古的奉献精神,同时激发他们阅读神话故事的兴趣。明确教学目标后,教师可以引入《精卫填海》《普罗米修斯》《女娲补天》等同类型的神话故事,带领学生以泛读、跳读、细读等方式进行多文本阅读,感受这些神话故事中不同人物的特点,如盘古的高大、无私,精卫的坚强不屈、坚韧不拔,普罗米修斯的勇敢与献身精神,女娲的善良、美好等。在进行多文本阅读后,学生会逐渐发现,这些神话故事的相同点是借助具体事件呈现生动的人物形象。在此之后,教师还可以带领学生从其他角度分析这些神话故事的差异和共同点,比如这些神话故事运用的写作手法不尽相同,但大多使用了夸张、拟人等修辞手法来展现神话人物的力量和产生的影响。在学生通过多文本阅读感受到神话故事的神奇之余,教师还應鼓励学生试着运用这些表达技巧展开创作,促进学生语言能力提升。

(二)利用问题引导,鼓励共同探讨

为了充分发挥多文本阅读活动的价值,教师可以利用问题引导学生深入阅读文章,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提炼关键信息,对文章采用的写作手法、提出的观点等形成全新的认知。为了确保学生顺利完成分析任务,教师应鼓励学生组成学习小组,共同分析、讨论文章。这样做还可以确保每个学生都可以在课堂上阐述自己的观点,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会更高,他们也更能感受到阅读的乐趣[3]。

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四年级下册课文《猫》生动地描写了猫的古怪性格和刚满月小猫的淘气、可爱。这篇课文的主题是动物,教师可以介绍主题同样为动物的文章,如《麻雀》《白鹅》《母鸡》等,以深化学生对这一主题的理解。此后,教师应提出有启发性的问题,如“我们可以用‘摘句法归纳《猫》中哪些段落的段意”“阅读《母鸡》一文后,你认为作者为什么讨厌母鸡”“你对《麻雀》讲述的故事有何感想”“这几篇文章在结构上有哪些共同点”,指导学生深入阅读文章。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学习小组中交流、讨论,并提醒学生:在小组里,每个人都要分享自己的想法,也要认真聆听他人的想法,并积极地参与讨论。在学生交流与讨论的过程中,教师要发挥引导作用,用心观察学生的学习状态和互动情况,给出适

当的建议并继续用问题引领学生,帮助学生理清阅读思路。

(三)有序呈现文章,指导迁移运用

和传统的阅读教学活动相比,多文本阅读活动的优势在于学生拥有广阔的学习空间和丰富的学习素材,他们可以通过反复阅读加深对相关主题的理解。但要确保多文本阅读活动的有效性,教师需要有序呈现文章,确保学生不会被大量素材影响而不知道如何着手进行分析。教师可以根据阅读文章的篇幅长短、内容深浅循序渐进地展现文章,让学生由浅入深地展开阅读,逐步对相关主题形成更加深刻的认知,同时掌握多种行之有效的阅读方法和写作技巧。

在教授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五年级上册课文《四季之美》时,教师需要让学生理解文中运用静态描写、动态描写手法的句子,想象这些句子描写的场景,并积累相应的描写技巧,知道如何仿写一个类似的场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顺势阅读《桂花雨》和《观潮》两篇课文,思考这两篇课文描写的景物处于什么季节、具有怎样的特点,让学生对四季的美景产生更多思考。接下来,教师可以根据《四季之美》这篇课文的内容提出思考问题:“同学们,《四季之美》这篇课文是采用什么顺序描写景物的呢?哪些地方暗示了这一点呢?”此后,教师可以带领学生梳理这篇课文按照时间顺序描写的景色,再鼓励学生利用课堂剩余时间,采用相同的方法分析《桂花雨》和《观潮》两篇课文描写景物的顺序。在这样的阅读活动中,学生不仅可以学到写作技巧,还会通过实践掌握简单的分析文章方法,这对于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发展十分有益[4]。

(四)鼓励课外阅读,培养阅读习惯

在组织多文本阅读活动时,教师还可以结合学生的基本学情鼓励学生进行拓展阅读,使学生对课文形成全面的认知。为了让学生产生阅读兴趣,教师需要在课前收集相关阅读素材,包括同类型的文章、相关历史资料等,据此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课文内容。在引导学生阅读课外文章时,教师要重视激发学生的探索欲,让学生在兴趣的驱动下进行深入阅读,从而切实感受到阅读的乐趣,逐步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组织一系列专题阅读活动,给学生推荐相应的课外读物,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阅读、赏析。

比如在教授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五年级下册课文《草船借箭》之前,教师可以准备有关《三国演义》这本小说的文章以及介绍东汉末年历史事件的资料。在课堂伊始,教师可以分享这些资料,带学生进入那个时代,让学生对《草船借箭》这篇文章的背景有全面的了解,从而顺利地理解课文中人物的行为。在学生完成对课文的分析后,教师可以带领学生阅读《三国演义》这本小说的其他片段,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三国演义》这本小说明快流畅的语言特点;也可以带领学生阅读描写赤壁之战的其他文章或者观看相关影视作品,让学生对赤壁之战有更深入的认识。这样的教学模式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以饱满的热情对待阅读文本,还会在无形中丰富学生的历史知识,有利于学生的核心素养提升[5]。

(五)优化课后练习,巩固教学成果

要有效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还需要更加重视课后练习。在指导学生完成课堂上的学习活动后,教师可以根据不同文章的特点布置相应的学习任务,以巩固教学成果。需要注意的是,课后练习的形式不应局限于传统的书写或朗读作业,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完成学习任务。具体来说,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讨论与课文相关的多篇课外阅读文章,也可以让学生以表演的形式呈现课文中自己最喜欢的片段等。在完成这些学习任务的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实践学习相关知识,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会得到有效发展。

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六年级上册课文《穷人》描写了沙俄时代穷人的悲惨生活,也展现了这些人美好的心灵。在组织多文本阅读活动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顺势阅读《金色的鱼钩》和《夏天里的成长》两篇文章。这些文章的共同点是都借助具体事件传递了正能量,阅读这些文章后,学生的思想会得到升华。在设计课后作业时,教师可以要求学生任选三篇课文中的一篇,展开想象,结合文章使用的方法与技巧,在不改变文章主题的情况下续写文章,并确保续写内容与原文内容在情感基调上保持一致。此外,由于《穷人》中包含大量对话描写和动作描写,教师也可以鼓励学生编写剧本,以扮演角色的方式展现这一故事。在续写和编写剧本的过程中,学生需要认真阅读相关片段、仔细揣摩人物心理,再结合所学语文知識进行写作,学生会对课文产生更深入的理解,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表现力和创造力会得到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判断能力同样会得到提升。

结语

综上所述,在开展小学语文多文本阅读活动时,教师可以通过引入同类文本、利用问题引导、有序呈现文章、鼓励课外阅读、优化课后练习等策略,指导学生阅读多篇有关联的文章并深入分析文本内容,让学生有效积累语言知识,逐步发展语文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苏桂霞.大单元视角下小学语文多文本阅读的教学策略探究[J].考试周刊,2022(47):41-46.

[2]覃丽.单元整合阅读策略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J].学周刊,2022(32):139-141.

[3]李彦林.“群文阅读”优化小学语文阅读的策略[J].学周刊,2022(31):97-99.

[4]蔡伟妹.基于语用视角的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探索[J].当代家庭教育,2022(27):158-160.

[5]姚丽华.小学语文多文本阅读中课内外阅读的结合策略探析[J].考试周刊,2022(8):38-41.

猜你喜欢
多文本阅读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儿童文学多文本阅读策略研究
小学多文本阅读之古诗教学策略浅谈
让多文本阅读成为学生写作的源泉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导入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