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整视野下习作单元教学的实践探索

2024-05-07 10:39吴淑美
教育界·A 2024年8期
关键词:实践探索小学语文

【摘要】习作单元教学具有系统性、构建性、统整性特点。在习作单元教学中,教师要深度研读教材内容,规划习作单元教学程序,优化习作单元指导策略,组织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习作训练,有效培养其习作能力。在统整视野下,教师要统整教材资源、统整施教、统整读写,为习作单元教学创造良好条件,引导学生顺利进入习作单元学习环节,促进学生习作能力的全面提升。

【关键词】小学语文;习作单元教学;实践探索

【基金项目】本文系福建省宁德市基础教育科学研究2023年度课题“新课标背景下小学语文习作单元统整教学的实践研究”(课题立项批准号:FJNDKY23-74)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吴淑美(1982—),女,福建省寿宁县第二实验小学。

统编版语文教材习作单元由“精读课文”“交流平台”“初试身手”“习作例文”“习作”五个部分组成,这些板块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其结构特征鲜明。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有统整意识,精心搜集习作单元教学资源,改进习作单元教学程序,优化习作单元训练,引导学生顺利进入习作单元学习环节,从而提升学生的习作能力。教师要着眼整体,精准施教,让学生精读教材内容以及写作材料,在单元统整视野下开展习作学习,实现自主学习、学以致用的目标,完成由习得到运用的能力迁移[1]。

一、统整资源,解读单元教学目标

语文教材具有单元属性,习作单元教学资源也是这样。教师要深入研究教材内容,精准把握单元整体特点,聚焦单篇课文表达特点,以便开展习作单元教学设计,为学生创造良好的习作条件,确保习作单元教学顺利开展。

(一)精准把握单元整体特点

教师在进行习作单元教学设计时,要分析教材,对习作资源进行优选和整合。习作单元有课文、例文、习作指导和习作要求等,教师要深度研究这些材料,为学生进行习作学习提供必要的帮助[2]。习作单元有明确的目标要求,不同训练内容有不同特点。教师在进行统整处理时,要精准把握习作单元整体特点,让学生理清习作方向以及习作基本要求,这对学生顺利进入习作环节有重要帮助。

例如,统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是说明文写作单元。单元导语点明了语文要素(习作要求)。教师引导学生阅读单元导语,理清单元训练目标和基本要求,并重点阅读两篇精读课文《太阳》《松鼠》,围绕说明顺序、说明方法和说明语言展开研读学习,掌握一般说明文的写作思路。为拓宽学生的学习视野,教师引导学生改写课文《白鹭》。最后,教师为学生提供说明文习作例文《鲸》,设计写作任务,要求学生选择身边的一种事物,学习例文写法,展开具体说明。教师从单元统整角度出发开展教学,与学生一起研读单元提示、课文、习作例文,促使学生明确习作方向,并让学生自行选择身边的一种事物展开说明,给学生更多习作自主权。精准把握单元整体特点、明确单元习作总体目标是习作单元教学顺利开展的关键。教师准确解读单元教学目标和引导学生,能够确保习作单元训练高效开展。

(二)聚焦单篇课文表达特点

习作单元中的精读课文是典型的材料。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单篇课文阅读时,要结合习作要求和目标开展教学,让学生模仿学习课文,在具体操作中逐渐形成清晰的探索路线。小学生的模仿能力很强,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课文时,要让学生深入阅读课文内容,理清习作思路,归结习作线索,积累习作经验。精读课文有其独特的语言表达风格,教师要组织学生展开閱读讨论,给予学生必要的提示,让学生鉴赏课文,在语言鉴赏中形成习作灵感,促进习作单元学习的顺利开展。

以统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习作教学为例。教师让学生具体分析《爬天都峰》一文的语言表达特点,主动思考和交流,理清事情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感受文章朴素、真诚、准确的语言表达特点,促使学生找到自己的习作语言风格,从而进入习作环节。教师提出以下习作任务:以“生活万花筒”为主题,选择一件印象最深的事,描写自己真实的内心感受。因为有课文作为参考,所以学生对习作语言风格有准确的把握。在具体的习作过程中,教师针对学生的习作问题进行个别指导。有的学生描写生活经历时,很容易变成“记流水账”。为此,教师以《爬天都峰》为例,引导学生学会取舍,提升习作整体品质。教师引导学生重点研究精读课文的语言表达特点,能够为习作顺利进行奠定基础。

二、统整施教,探析单元习作方法

在设计习作教学方案时,教师要有统整意识,深入对接教材内容,梳理习作目标,设计科学的教学程序,优化习作引导方法,组织学生研究教材语言风格,抓住习作重点,顺利突破习作难点,以提升习作质量[3]。

(一)针对语文要素,突出重点

语文要素包括基本方法、基本能力、基本学习内容和学习习惯等。在习作单元教学中,教师要围绕语文要素开展教学设计,重视语文要素目标的落实,突破教学重点。学生的习作经验和学法积累较少,教师要重视学法传授,抓住习作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展开创造性探索,在深入研究和广泛交流互动中形成认知,这对全面提升学生习作综合能力有一定的帮助。

以统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习作教学为例。这个单元的习作任务是完成以“游”为题的习作,要求学生描写游览经历和见闻,写出游览景物的变化,感受世界的奇妙和美好。这是一篇游记性质的习作,学生对此比较期待。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本单元的两篇课文《海上日出》《记金华的双龙洞》,对景物描写方法进行集中梳理和归结,为习作奠定基础。接着,教师组织学生集体讨论旅游经历,让学生介绍自己的旅游见闻。学生大都有旅游经历,自然积极反馈信息,主动发言。教师对学生的个性观察和介绍给予正面评价。随后,教师让学生介绍浏览景物的变化,组织学生观看相关的视频片段,并从专业角度展开评价,帮助学生找到习作方向,进入实践操作阶段。在学生描写景物时,教师要求学生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介绍,还要注意景物的动态变化。观察主要景物、运用描写方法、介绍景点风景、交流习作构思、选择具体表达方式,这些都属于语文要素的内容。教师组织学生开展交流互动,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多学习互助的机会,提升学生的习作学习效果。

(二)关注语言风格,突破难点

在习作单元教学中,教师既要关注文本的共性,又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带领学生对课文进行鉴赏和分析,突破教学难点。教材的课文比较经典,其写作风格极为突出。教师组织学生重点研究这些课文的语言风格,及时传授习作方法,能够提升学生的习作思维,使学生的习作学习逐渐走向正轨。学生有独特的语言表达个性。教师在传授习作方法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语言特点,找到教学突破点,组织学生开展创造性学习,以丰富学生的习作语言。

例如,在教学统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时,教师引导学生阅读单元习作要求,以及课文《摔跤》《他像一棵挺脱的树》《两茎灯草》《刷子李》等,要求学生仔细体会这些课文的语言表达风格。接着,教师组织学生集体研讨习作例文《我的朋友容容》《小守门员和他的观众们》。为提升学生的习作鉴赏水平,教师要求学生点评习作例文的语言风格。这两篇习作例文在人称上有差异,《我的朋友容容》以第一人称展开描写和介绍,内容比较丰富,语言更亲切自然,将读者带入真实的生活情境中;而《小守门员和他的观众们》则以第三人称展开情节描写,语言更有看点,具有可读性。教师组织学生阅读单元精读课文和习作例文,从语言风格角度进行重点引导,能够给学生创造更多探究学习的机会,让学生逐渐形成个性化的写作风格。

三、统整读写,优化单元习作训练

在进行读写训练设计时,教师要统整教材内容,结合学生的习作实际规划读写训练任务,让学生进行阅读、构思、讨论、写作、反思、归结,在创造性探索中提升习作综合能力[4]。

(一)解读读写结合密码

习作例文是习作单元教学的重要内容,常常被安排在“精读课文”和“习作”板块之间。在设计习作单元训练方案时,教师要结合习作例文展开针对性引导,解读习作例文的结构,促使学生搭建习作支架,顺利进入习作创作环节,在精读课文的基础上形成习作路线。读写结合强调阅读和写作的多点融合,教师在开展读写结合教学时,要根据学生的习作特点展开设计,给学生布置合适的习作任务,做好读写结合指导,让学生在充分研读和创意习作中提升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以统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教学为例。这个单元的习作主题是“围绕中心意思写”。教师提出习作任务,要求学生选择生活中的一件事或想象中的故事,突出核心主题,写出体验过程。为给学生更多习作启示,在习作展评环节,教师组织学生集体阅读典型习作,让学生对同伴的习作进行个性点评,提出自己的修改意见。在学生提出自己的修改意见后,教师肯定学生主动思考的精神,并让学生结合相关建议修改习作。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互评活动,提出个性修改建议,能够让学生获得深刻的感知体验。教师与学生开展广泛互动,为学生提供更多技术指导,能够为学生修改习作提供更多借鉴。

(二)搭建读写结合支架

写作需要有明确的路线,教师引导学生搭建写作框架非常有必要。学生大多没有养成拟习作提纲的习惯,习作时常常跟着感觉走,作文存在详略不当、重点不突出的问题。在布置读写任务时,教师要让学生列出切实可行的习作提纲,搭建习作框架。学生缺少列习作提纲的经验,教师要及时给予学生学法指导,让学生阅读经典例文,学习文章的结构、主次等,帮助学生合理选材、精准构思、准确表达,以提升学生的写作质量[5]。学生通过搭建习作框架,能够形成更多习作灵感,顺利开展写作。

以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教学为例。这个单元的习作主题是“让真情自然流露”。教师组织学生阅读《匆匆》《那个星期天》两篇课文,以及《别了,语文课》《阳光的两种用法》两篇习作例文,让学生集体讨论这些文章的特点,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推荐自己喜欢的文章,并表达阅读感想。教师及时给出阅读提示,引导学生展开深入思考和讨论,在讲述中抒发真实的情感。接着,教师与学生展开互动,对学生的讲述和情感表达情况进行點评,让学生找到习作的方向。在习作环节,教师对学生习作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个别指导,确保学生的习作顺利进行。教师选择集体讨论的形式,引导学生先阅读,后叙述,再动笔,能够让学生获得深刻的感知体验,搭建读写结合支架,从而顺利开展习作。

结语

在小学语文习作单元教学中,教师要深入研究教材内容,统整习作单元相关材料,设计科学的教学方案,引导学生更好地开展习作实践。教师对教材和学情进行统整分析,对习作目标设定、习作流程设计、习作方法传授、习作训练组织展开创新探索,能够创造丰富的习作实践机会,有效提升习作单元教学效率和质量,促进学生习作能力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宋国萍.任务驱动 读写一体:例谈统整视域下的习作单元作业设计与实施[J].新教师,2023(7):30-31.

[2]杨秀侠.单元统整,初解问题:习作单元教学设计(一)[J].小学语文教学,2021(7/8):98-100.

[3]范凌燕.聚目标·巧统整·言有序:以四年下册习作单元为例[J].天津教育,2022(32):144-146.

[4]刘絮颖.例谈单元统整视域下小学语文习作单元教学策略[J].新课程研究,2023(34):85-87.

[5]孙红东.解读习作单元特点,统整写作教学方向[J].华夏教师,2023(19):58-60.

猜你喜欢
实践探索小学语文
“微课程”转化“数学后进生”的实践探索
集中抄表在电力营销管理中的实践探析
政治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主体参与的实践探索
新形势下完善国有资产管理工作的实践探索
浅谈新时期煤矿员工教育培训的实践探索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语文教学中师生互动语言沟通探析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