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深度学习真正发生

2024-05-07 10:39肖付娟
教育界·A 2024年8期
关键词:深度学习核心素养小学语文

【摘要】为落实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教師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深度学习。深度学习重在引领学生紧扣具有挑战性的核心问题,进行深入思考、深层挖掘、深刻感悟,与文本展开多层次、多角度的对话,进而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深度学习;小学语文;核心素养

作者简介:肖付娟(1975—),女,江苏省徐州市侯集实验小学。

在不断改革的教学实践中,深度学习已经成为重要的教学取向。深度学习能让课堂教学从知识本位走向素养本位,真正做到“以人为本”,是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提升的重要手段。面对深度学习,小学语文教学应如何应对?笔者认为教师应当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主动精神,倡导他们进行独立性、批判性、创造性的学习,把已有的知识迁移到新的情境中,做出决策和解决问题,进而体验学习的成就感,获得核心素养的发展。

一、让情境成为支架

新课标提出“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实施要从学生语文生活实际出发,创设丰富多样的学习情境,设计富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想象力、求知欲,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教师可以根据教材的特点,创设不同的情境,引导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进行体验学习,让他们自然地融入深度学习活动中[1]。

(一)巧设问题,引发思考

好的问题情境能引发学生的质疑猜想,唤醒学生的问题意识,促使学生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让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得到发展。在教学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手术台就是阵地》一课时,教师可以紧扣文章主题,用问题“为什么说‘手术台就是阵地?”引导学生思考。这个问题的着眼点并不是让学生说出统一的答案,而是让学生在问题的引领下能够深入文本,真正地去阅读、思考,与文本展开对话,在核心问题的解决中理解课文标题的含义,感受主人公无私忘我的高尚品质。

(二)拓宽空间,促进探究

新课改倡导教师要多为学生创设探究式情境,拓宽他们的探究空间,引领他们围绕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主题,积极探索、深入研究,进而体验学习的成就感,获得可持续性发展。比如,教师可以让学生找出小学语文课本中他们认为聪明的孩子并说说理由。有的学生认为“曹冲”聪明,因为他想出了称大象的好办法;有的学生认为“蓬头稚子”聪明,因为他为了能钓上鱼,用手势告诉路人不要打扰;有的学生认为“王二小”聪明,因为他把敌人引进了埋伏圈……在探究过程中,学生始终处于分析、判断、推理、概括等高水平的思维活动之中。紧跟情境,教师可再追问:“除了课文中提到的,你还知道哪些聪明孩子的故事?”有的学生说《凿壁借光》中的匡衡很聪明,因为他小时候为了读书,凿穿墙壁把邻居家的烛光引过来;有的学生说《囊萤映雪》中的孙康和车胤很聪明,因为他们不仅勤奋好学,而且爱动脑筋,借助“自然光”解决了无灯读书的苦恼。教师可以紧接着追问:“如果让你来称大象,你会想到什么好办法?”学生经过小组讨论,迸发了很多奇思妙想:“把石头换成人,这样省得来回搬运石头,会省去很多力气。”“造一个大跷跷板,一头站大象,另一头站人。”“造一个大的地磅,让大象直接站在地磅上。”

学生参与问题探究的过程,就是学习的过程。探究式情境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他们在情境中主动思考、探究、交流,充分发挥自身的潜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提供平台,引领合作

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多为学生的交流和互补提供平台,引领学生展开合作学习。在指导学生进行整本书阅读时,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能让学生有效地互动、分享和交流。因此,教师可根据教学目标,课前设定好学习清单,让小组成员分工协作,开展阅读研究。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快乐读书吧”的主题是“在那奇妙的王国里”,引导学生去阅读中外经典童话。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将他们分成安徒生组、稻草人组、格林组三个组。组内学生可以共同朗读故事中精彩的片段;把阅读时遇到的问题列举出来,请其他同学帮忙解答;制作相关的阅读卡片;说说自己从故事中体会到了什么。这样的小组合作方式,既能满足学生的兴趣需求,又能促进他们的阅读个性发展,能够在有限的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对整本书有比较全面的了解。

(四)增加体验,加深感悟

新课标强调阅读要“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珍视学生独特的体验”。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学生的亲身体验,让他们的思维在体验中得到发散,让他们的感悟在体验中得到加深,让他们的个性在体验中得到发展,让他们的能力在体验中得到提升,让深度学习真正发生。

在《手术台就是阵地》一文中,作者用了很多环境描写来反映白求恩的品质,仅凭文字的描述,学生很难想象当时情况的紧急,也很难体会到白求恩忘我的工作精神。为此,教师可以播放影片《白求恩大夫》中的片段,让学生亲耳听到“敌机吼叫”,亲眼看到“几发炮弹落在小庙前的空地上”“庙的一角落下了许多瓦片”“门口的布帘烧着了,火苗向手术台扑过来”等情景。随着影片情节的层层推进,学生对文本的感悟也在不断加深。看完电影片段之后,学生们争先恐后地表达自己的感受。此时,教师再引导学生思考:白求恩为什么要放弃原来安稳的生活来支援中国抗日?通过回顾白求恩的事迹,学生对其的认知情感再次得到升华,他们不仅体会到白求恩对工作极端认真负责的精神,还体会到他忘我无私的国际主义精神。

在教学活动中创设体验式情境,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帮助学生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让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得到提升。

二、让思维得以迸发

美国心理学家卡罗尔·德韦克指出,人与人之间的差距,就在于思维模式的不同。教师要认可学生之间的差异,并尊重这种差异,在课堂上多创造机会,不断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让学生取得个性化发展。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时间和空间,注重培养他们的分析能力、理解能力和感悟能力,创造各种机会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让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去解读文本,让学生的个性思维得以迸发,解读变得更加多元化、个性化。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单元导语是“猜测与推想,使我们的阅读之旅充满了乐趣”。教学时,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课文教授给学生不同的预测策略。如针对《总也倒不了的老屋》这一课文,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根据题目去预测老屋到底会不会倒下。针对《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这一课文,教师可以隐去故事后面部分的情节,让学生依据生活经验和常识来预测故事的发展:胡萝卜先生还会遇到谁?他用长胡子做了什么?学生根据不同的生活经验会预测出不同的情节:胡萝卜先生还会遇到小朋友们,他们会用长胡子跳绳;胡萝卜先生还会遇到老爷爷,他会用长胡子来做钓鱼线;胡萝卜先生还会遇到老奶奶,她会用长胡子来补衣服。《不会叫的狗》这一课文没有结局,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课文故事内容和阅读经验推测合理的故事结局:小狗有可能遇到了猎人,猎人把它驯化成了猎犬;小狗有可能遇到了盲人,盲人把它训练成了导盲犬;小狗还有可能来到狗的王国,很快跟伙伴们学会了叫。

新课标强调要“逐步培養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基于此,教师要不断地唤醒学生的阅读经验,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对故事的发展、结局做出多元化的猜测,从而让他们深入文本,展开深度学习。

三、让个性得到发展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提出,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基于此,笔者试图从教学目标、教学过程两个方面进行转变,力求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自己的最近发展区得到成长,从而实现个性化的发展。

(一)目标层次化—学有方向

一堂课是否成功,是否高效,教学目标的制订是关键。教师要在深入钻研教材的基础上,全面了解学生的情况,有针对性地制订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明确的学习方向[2]。当教师熟悉学生的情况时,就能够做到因材施教,为学生提供精准的指导方法,把握有效的教学时机,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获得提高。根据学生的差异,教师可以设定三个级别的目标:初级目标、中级目标和高级目标。初级目标要求全体学生掌握;学习水平中等的学生要完成中极目标;理解能力、表达能力、感悟能力较强的学生要完成高级目标。教师有层次地设计学习目标,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任务,有助于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提升学生的思维

能力。

(二)过程人性化—学有所需

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应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设计人性化的教学方案,努力让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

《手术台就是阵地》一课的教学需要落实两个语文要素:带着问题默读课文,联系事情发生的背景,理解课文标题“手术台就是阵地”的含义;感受白求恩的国际主义精神和对工作极其负责的高尚品质。根据教材特点和实际学情,在设计《手术台就是阵地》第二课时的教学流程时,笔者做了如下安排。

1.自主研读:找一找课文中描写白求恩的句子,说说他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2.探究文本:(1)白求恩是在什么环境下做手术的?(2)白求恩在危险时刻是怎么说的?又是怎么做的?(3)结合事情发生的背景,理解课文标题“手术台就是阵地”的含义。

3.思维碰撞:谈谈各自的阅读感受。

(1)组内交流:每个层次的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

(2)全班交流:组长提取本组最有价值的信息进行汇报。

4.写法探讨:(1)找出环境描写的句子;(2)思考环境描写的作用;(3)试着用环境描写写出身边的“小达人”的专心状态。

5.拓展延伸:(1)走近白求恩,观看影片《白求恩大夫》;(2)品读毛主席的《纪念白求恩》;(3)任选其一写下自己的感受。

这样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人性化课堂设计,能够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机会去表达。

四、让课堂得到延伸

新课标指出,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架设由课内走向课外的桥梁,拓宽语文学习的时空,提升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进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例如,在教学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时,笔者让学生围绕主题“自然界的‘小精灵”展开拓展学习。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进行拓展学习,比如有的学生准备介绍萤火虫的外形特征;有的学生准备介绍蝴蝶的生活习性;有的学生准备为牵牛花画像。学生还可以开展小组合作,共同搜集“小精灵”的相关资料,并将自己小组的收获分享给全班学生,进而增加自己的知识储备。

结语

学生的深度学习能否真正发生,关键在于教师能否创设情境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能否创造机会给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舞台,能否创新形式关注学生个性化的需求,能否创建渠道引领学生走向课外拓展学习。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要合理利用课堂时间,对教材进行再次提炼、取舍、整合,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挖掘文本空白、拓展学习空间,创造各种机会让学生参与深度学习,强化他们的学习能力,让深度学习真正发生。

【参考文献】

[1]邱光军.造境:搭建儿童言语生长的支架[J].江苏教育研究,2020(73):29-31.

[2]刘芹.尊重差异,让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更有效:以统编语文教材五上《父爱之舟》为例[J].江苏教育,2020(41):15-18.

猜你喜欢
深度学习核心素养小学语文
MOOC与翻转课堂融合的深度学习场域建构
大数据技术在反恐怖主义中的应用展望
深度学习算法应用于岩石图像处理的可行性研究
基于深度卷积网络的人脸年龄分析算法与实现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
“1+1”微群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