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育”融合:小学语文作业设计新视点

2024-05-07 10:39陈燕君
教育界·A 2024年8期
关键词:五育作业设计融合

【摘要】作业设计是教学活动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五育”融合背景下,教师在设计作业时要寻找“五育”与学科知识的结合点,创新作业形式,激发学生完成作业的积极性,使学生通过完成作业实现学科知识的迁移,做到学以致用,从而真正实现学科育人的目标。

【关键词】小学语文;“五育”融合;作业设计

作者简介:陈燕君(1983—),女,江苏省无锡崇宁路实验小学。

“五育”融合,即突出德育实效,提升智育水平,强化体育锻炼,增强美育熏陶和加强劳动教育。新课标在课程目标、课程内容组织与呈现、课程评价等各个环节融入了“五育”融合的理念[1]。基于此,教师应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学科教育中将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有机融合起来,让学生通过参与学习活动提升综合素质。作业设计是教学活动中重要的一环。在小学语文作业设计中,教师可以融入“五育”,让学生通过完成作业获得道德品质、知识水平、身体素质、审美品质、劳动能力的提高。

一、相关概念解讀

(一)新时代“五育”的含义

“五育”,是指基础教育中的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它们既体现在许多具体的课程内容中,又体现在一系列的实践活动中。德育不仅是指以道德与法治为主的课程教学,还包括对学生道德思想、价值观念等产生影响的实践活动;智育强调学生通过不同学科的学习,增长知识,能在不同情景中灵活巧妙地运用已学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体育重在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运动技能,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使学生养成终身锻炼的习惯;美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修养,提高学生的艺术欣赏力和表现力;劳动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正确劳动价值观,使学生形成适应社会生活所需的劳动技能。“五育”内涵丰富,价值指向清晰,教育目标明确,旨在全面发展学生的个性和能力,使学生成为有道德、有智慧、有强健体魄、有审美、有劳动能力的人。

(二)“五育”融合

融合,是指几种不同的事物合成一体。“五育”中的各育虽各有侧重点,但其共同构成了一个整体的逻辑结构。“五育”融合并非各育的简单相加,而是各育的相互渗透和交融。“五育”融合是教育发展的重要途径,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使之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2]。

(三)小学语文作业中的“五育”融合

“双减”政策提出后,减负增效原则变成作业设计的重要遵循,要求教师在减少作业量的前提下,提高作业的质量,增强作业的实效。基于此,教师摸索出结合“五育”设计作业的有效路径。在作业设计中实现“五育”融合,就是把德、智、体、美、劳的内容融入学科作业中,创新作业的形式,使作业具备丰富的知识性及生动的情境性,从而使学生更乐于完成作业,以此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促使学生全面发展[3]。基于“五育”融合设计的语文作业,把培养学生的兴趣、挖掘学生的潜力、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放在突出位置,强调德育根本,落实智育目标,增强体育精神,渗透美育熏陶,重视劳动教育,充分彰显语文学科的育人价值。

二、“五育”融合对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意义

(一)突破传统语文作业形式单一的窠臼

传统的语文作业形式较为单一,局限于抄写、填空、背诵等形式,缺乏创造性和思辨性。这样的作业形式存在“偏智、疏德、弱体、抑美、缺劳”的弊病。而基于“五育”融合理念设计语文作业,则要求突破传统的单一形式,突出作业的趣味性与多样性,让学生能通过不同的形式展现学习成果。如此一来,学生能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巩固知识、拓展思维、提升技能、陶冶情操、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从而实现作业全面育人的功能[4]。

(二)促进语文作业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五育”融合背景下的语文作业要向道德、艺术、体育、劳动等领域延伸,丰富作业的内容,从而帮助学生完善认知结构。在这样的要求下,语文教师要积极创新教学行为,拓展学科知识外延,充分开发和利用作业资源,创造性地设计“五育”融合的语文作业。可见,“五育”融合有利于促进小学语文作业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三)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

“五育”融合下的语文作业设计强调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获取知识,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审美能力和学习能力,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三、小学语文“五育”融合作业设计策略

(一)以德为视点的语文作业

小学语文统编版教材中有很多蕴含德育因素的以爱国情怀为主题的文章,如: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有《少年中国说(节选)》《圆明园的毁灭》等课文;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编排了《七律·长征》《狼牙山五壮士》《开国大典》等课文;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有《古诗三首》《十六年前的回忆》《为人民服务》等课文……教师结合这些课文设计融合德育的语文作业,能够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例如,在教授了《少年中国说(节选)》后,教师设计了如下拓展阅读作业。

阅读材料,结合课文,想一想“少年中国”和“中国少年”之间有什么联系?

材料一:

材料二:

《少年中国说》的风行,使得“少年”在清末社会里变成一个时尚的革命名词,追求进步的年轻知识分子竞相以“少年中国之少年”或“新中国之少年”自称。

【设计意图】

教师结合文章特点,设计如上作业,对课文内容进行了补充,让学生通过探寻“少年中国”与“中国少年”之间的联系,深入了解课文涉及的历史社会背景,意识到自己的社会责任,激发使命感,受到爱国主义精神的熏陶,从而有效落实德育的目标。

(二)以智为视点的语文作业

以智为视点,设计有思维含量的作业,让学生带着课堂习得的知识、思维、技能走进生活,走向社会,从而真正实现智育目标[5]。以智为视点的语文作业应该注重知识性、综合性、实践性和创新性,以培养学生的语文知识运用能力。

例如,统编版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课文与自然、科技有关。继《千年梦圆在今朝》的学习之后,学生见证了中华民族千年的飞天梦想成为现实的光辉历程。教师结合课文设计如下凸显智育的作业。

学习小组分工合作,搜集关于神舟十七号的相关资料,并模仿课文的写法,运用各种说明方法,图文并茂,向同学们介绍神舟十七号。

作业要求:搜集的资料包括神舟十七号的基本信息、技术亮点、任务目标、发射与回收过程、意义与影响等内容;各小组用多媒体设备进行汇报交流。

【设计意图】

以上作业设计紧扣社会热点话题,让学生关注时事,将课本知识与生活实践相结合,激发了学生科学探索的欲望,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升了学生的信息素养,增强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从而使智育得到落实。

(三)以美为视点的语文作业

作业也可以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教师要允许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以不同的形式来完成作业,让学生在作业中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

例如,在教授统编版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七律·长征》后,教师可以布置如下作业。

用你最漂亮的字,将古诗仔细地誊写下来,再用画笔描绘图画来表现古诗内容,设计出一幅诗配画

作品。

【设计意图】

作业以趣味性的活动培养了学生对汉字书写的兴趣,让学生感受到方块汉字之美,拓展了学生的思维,丰富了学生的想象空间,提高了学生的审美鉴赏水平,从而逐步实现美育目标。

(四)以劳为视点的语文作业

教师在作业设计中综合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在文学作品中认识劳动的意义,激发学生参与劳动的热情,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获得语文知识的基础上得到劳动能力的提升,从而实现劳动教育融合的目标[6]。

例如,统编版教材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以民风民俗为主题,为学生展示了传统节日民风民俗,充满了浓郁的民族风情,有着浓厚的文化内涵,激发了学生对民间传统文化的热爱。在教授这一单元后,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如下作业。

周末亲手制作一道家乡特色美食,并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向大家介绍其蕴含的家乡传统风俗。

【设计意图】

在以上作业中,学生需要经历购买食材、动手烹饪、品尝评价、书写美食介绍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仅锻炼了写作能力,还锻炼了动手操作的劳动能力,而且也能在劳动过程中感悟家乡的民风民俗。教师巧妙地将作业与劳动实践相结合,丰富了语文作业的形式,悄然实现了在语文教学中融入劳动教育的目标。

(五)以体为视点的语文作业

语文作业设计要注重趣味性与课内外的有效衔接,给学生带来丰富的活动体验,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新知。基于此,教师可以结合体育活动设计语文作业。

比如,在教授统编版教材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习作“记一次游戏”前,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一次游戏活动。通过现场玩游戏,学生可以在活动中感受到玩耍的快乐,对游戏过程印象深刻,从而激发表达的欲望。再如,统编版教材一年级下册模块识字的课文《操场上》形象地描绘了下课期间学生活动的情景,告诉学生参加体育活动能让自己的身体变得结实起来。教师可以顺势给学生布置打球、拔河、跳高、跑步等任务,让学生把运动后的感受跟同学、教师、家长分享。

【设计意图】

教师借助教材内容,挖掘其中的体育元素,将语文教学与体育运动融合起来,设计活动作业,能让学生通过运动激发学习的活力,感受体育的魅力,以更饱满的精神投入语文学习中。

结语

教学改革,是育人思想的转变、教学方式的创新。教师要想让作业成为学科教学的有益补充,可以德为先、以智为本、以体为径、以美为核、以劳为要,在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大背景下,积极探索作业设计的新路径,给学生布置融合“五育”的作业,切实推动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伍紅林,杨玥.《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的“五育融合”:回溯、内涵与实施建议[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23,24(1):25-30.

[2]李政涛,文娟.“五育融合”与新时代“教育新体系”的构建[J].中国电化教育,2020(3):7-16.

[3]刘秀峰.小学语文教学中落实“五育”,提升育人功能[J].新课程,2022(8):172.

[4]廖荣莲.“五育”并举视域下小学英语作业设计的实践与思考[J].小学教学设计,2023(18):67-70.

[5]李小平.“五育并举”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学初探[J].陕西教育(教学版),2021(12):60-61.

[6]雷玲.名师作业设计新思维[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

猜你喜欢
五育作业设计融合
五育并举,协同育人
坚持五育并举,引领学校未来发展
五育并举 德润童心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融合菜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五育并举”下家校社资源整合的价值意义
《融合》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探讨
关于优化小学语文作业的教学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