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阅读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运用对策分析

2024-05-07 10:39王丽霞
教育界·A 2024年8期
关键词:数学阅读阅读能力数学教学

【摘要】阅读是获取知识信息的有效方式。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在核心素养视域下以数学阅读为支架驱动学生深度学习。具体而言,教师应把握实施小学数学阅读教学的必要性,帮助学生克服常见的数学阅读障碍,以有效的策略展开小学数学阅读教学。教师积极展开小学数学阅读教学实践,能进一步推动数学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创新,助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发展。

【关键词】数学阅读;小学数学;数学教学;阅读能力

作者简介:王丽霞(1983—),女,甘肃省天水市麦积区马跑泉中心学校。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落地,让培养学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成为现代小学数学课程教学中关键的育人任务。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积极探寻能够驱动学生深度学习的教学新思路、教学新样态就尤为必要与关键。鉴于此,本文以数学阅读教学为数学教学组织形式的关键支架,运用案例分析法探究在核心素养视域下有效运用数学阅读培养小学生数学语言、数学思维的策略方法[1]。

一、实施小学数学阅读教学的必要性

(一)增强课程趣味性,提升学生学习自觉性

有的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等消极的学习行为,其主要原因在于学生无法切实感知数学知识的趣味性,难以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而在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教师开展多元化的数学阅读活动,能够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学科中的鲜活性与趣味性。比如,教师可以创设生活化情境,把复杂的数学知识与有趣的生活现象进行合理关联;还可以开展轻松、自由的数学阅读交流活动,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数学知识。由此可见,开展数学阅读活动能有效增强课程的趣味性,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学习自觉性的提升。

(二)丰富学生学习体验,提高学生学习质量

数学阅读是一种将数学理解、数学思考与数学表达等学习活动进行有机融合的教学活动。教师实施数学阅读教学,能够让学生通过阅读文字符号、几何图形等获得充实的学习体验感。具体而言,教师可以利用丰富的教学资源和先进的教学手段,为学生创造更加生动形象的阅读学习环境,提供沉浸式阅读学习的条件。这样,能有效增强学生数学阅读的体验感,提高学生数学阅读学习的效果。

二、常见的小学生数学阅读障碍

(一)难以实现主动数学阅读

对数学学习方式存在认知偏差、缺乏数学学习兴趣是导致多数学生难以主动进行数学阅读的主要原因。在以往的小学数学课程中,教师通常采用知识灌输的教学方法。这导致学生只能被动跟随教师的讲解进行数学理论学习,难以自觉地进行数学阅读和知识探究。这样的教学方法阻碍了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学习能力的发展,最终影响了数学阅读学习的质量。

(二)數学语言理解能力相对薄弱

数学语言文字具有简洁精练、逻辑性强的特点。在实际阅读数学知识内容的过程中,小学生比较依赖直观思维、形象思维,往往会对数学语言文字产生理解歧义、认知矛盾的问题。在以往的数学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会忽略对学生进行多元思维方面的启发,没有能够培养学生的语言理解能力,导致学生在数学阅读过程中产生的各种问题无法得到解决,阻碍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深度理解。

(三)良好阅读习惯尚未形成

阅读速度过快、阅读不精细是多数小学生都存在的不良数学阅读习惯。而导致学生出现这一数学阅读障碍的原因则体现在两个方面。(1)小学生的注意力易被分散,难以集中。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成长发展的起步阶段,具有天真好奇、易受外界因素干扰的年龄特点。因此,学生在进行数学阅读时容易被其他内容吸引,无法全神贯注地阅读。(2)小学生的学习任务较多。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中,包含许多与数学学科知识存在密切关联的拓展类知识内容。其实这无形中增加了学生的学习任务量。因此,学生不得不在有限的学习时间内加快阅读速度,进行粗略的数学阅读。这导致学生难以准确、有效地把握关键阅读信息,进而出现低级阅读错误,影响数学学习效率[2]。

三、有效展开小学数学阅读教学的策略

(一)突出寓教于乐,培养学生数学阅读兴趣

兴趣是驱动学生实现高效学习、深度学习的重要推手。教师可基于对小学生认知特点、学习习惯的认识把握,紧密结合寓教于乐的思想采取多种策略激发、培养学生的数学阅读兴趣,让学生领悟到数学阅读的魅力及价值,进而更加自觉自主地展开数学阅读与数学学习活动。

1.发挥信息技术优势,创设立体阅读情境

信息化教学技术具有集音频、影视、图像、文字于一体的突出优势。在小学数学阅读教学中,教师可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创设直观、形象、立体的阅读情境,有效调动学生多重感官,让学生领悟到数学阅读的乐趣。

例如,在指导学生阅读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材“图形的运动(一)”一课中“轴对称图形”的数学概念时,教师可利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播放制作剪纸艺术作品的视频影像,展示剪纸艺术成品的图像,以此有效调动学生的视听感官。接着,教师可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讲述制作剪纸作品的过程、讲解剪纸作品的特点,活跃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能在这样的情境和氛围中,自主地展开数学阅读,逐渐理解“轴对称图形”的数学概念。

2.关联学生现实生活,优化数学阅读指导

数学是一门与学生现实生活有着极强关联的实用性学科。在开展小学数学阅读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可通过增强数学课程与学生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促使学生主动进行数学阅读,让学生通过数学阅读领悟数学学科的魅力。

例如,在教授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材“测量”一课时,教师可设置启发性教学问题来激活学生的思维,如“同学们,你们知道学校操场上跑道的长度是多少吗?”“你们知道自己家与学校之间的距离是多少吗?”等。这样,能够促使学生自觉关联已有生活经验与原有数学知识进行表达交流,进而使学生在描述某地与某地之间距离的过程中,理解计算比较长的路程通常用千米作单位,学会主动结合教材内容进行数学阅读,全面把握千米与米、分米、厘米等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3.增强师生交流互动,打造优良阅读环境

以平等、民主的方式进行师生交往与师生互动是素质教育长期倡导的教育教学思想。在小学数学阅读教学实践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数学阅读需要设法增强课堂中的交流互动,为学生数学阅读学习活动的开展营造出优越的物质环境与心理环境,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数学阅读热情,从而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

例如,在指导学生阅读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材“两位数乘两位数”一课中与整数乘法有关的数学信息内容时,教师可在学生通过自主阅读大致掌握基本数学信息后,以“你们发现了什么?”“老师是这样理解两位数乘法计算的,你们觉得对不对?”等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围绕数学阅读感悟展开交流与表达,进而使学生在交流探讨中激发学习热情,并以验证自己的想法为目的,展开更为深入、透彻的数学阅读。

(二)强调授之以渔,指导学生正确阅读

在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小学数学教学中展开数学阅读教学实践,教师要坚持“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育人理念,传授学生正确的数学阅读方法及技巧,帮助学生脱离对教师的依赖心理,实现自主发展、终身发展[3]。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应针对数学阅读文本的内容特点展开教学,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数学阅读方法及技巧。

1.运用转译法阅读数学概念

阅读数学概念是展开数学阅读教学的第一步,也是夯实巩固学生数学学习基础重要的一步。在引导学生阅读数学概念时,小学数学教师可指导学生将拗口、抽象、不易理解的数学概念转移为自己的语言或相对应的生活实例,促使学生理解与把握数学概念的内涵。

例如,在教授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材“平行四边形和梯形”一课时,在引导学生阅读平行线、垂直线的数学几何概念的过程中,教师可鼓励学生参照教材中的描述,画出对应的图形或举出相应的生活实例,进而使学生通过灵活转译的方式把握平行线与垂直线的数学概念。

2.运用论证法阅读数学定理

数学定理指的是与数学有关的陈述语,或是用来推导数学规律、数学公式的理论。对此,小学数学教师在引导学生阅读数学定理时,可在学生正确区分数学定理的条件及结论的前提下,指导学生运用论证法比较分析数学定理的证明方法,并在学习小组中进行分析与讨论,促使学生在思维的碰撞中深刻理解数学定理的逻辑内涵。

例如,在教授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材“三角形”一课时,在引导学生阅读“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这一数学定理的过程中,教师可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绘制多种三角形、测量三角形内角和,并运用论证法进行比较分析,以此帮助学生理解这一数学定理[4]。比如,教师先将班级学生分成多个学习小组,再让各组针对“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这一数学定理进行阅读和讨论,引导学生设计论证方案,开展以发散思考和实践论证为基础的探知活动。具体而言,教师可让各小组结合已有经验设计论证流程,如先绘制多种类型的三角形,再对这些三角形的内角进行测量和计算,而后针对测量和计算的结果进行分析与讨论,最终理解该定理的内涵。

3.运用推导法阅读数学公式

数学公式是解决数学问题的关键。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引导学生运用推导法进行数学公式的阅读。比如,教师可以让学生在理解数学公式中各个符号的含义和作用的基础上,结合所学理论和规律对公式进行合理推导,促使学生通过逆向推导、反向求证的方式将数学公式及其特点牢记于心,学会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灵活运用数学公式。

例如,在教授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材“多边形的面积”一课时,教师可先让学生阅读长方形面积公式,回忆公式中每个符号的含义和作用,再让学生根据长方形面积计算的结果逆向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而后,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深入分析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阅读并理解公式的符号含义和内在逻辑,并在有效把握公式组成条件的基础上,学会在具体的面积计算问题中提取关键信息,运用数学公式进行解题。

4.运用数形结合法阅读数学问题

解决数学问题的要点在于读题与审题。小学数学问题,尤其是数学应用题,普遍具有题干信息量丰富的特点,但有些信息属于干预信息,这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与限制着学生的有效读题、精准审题。对此,小学数学教师在实际的阅读教学指导中,可向学生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让学生根据问题绘制相应的图像,进而直观地理解并把握问题的考查内容、相关条件等,实现高效解题。

例如,在教授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材“长方体和正方体”一课时,在引导学生运用几何图形面积公式解决练习题“一个正方体玻璃鱼缸的棱长是3分米,制作这个鱼缸至少需要多少平方分米的玻璃?(上面没有盖。)”的过程中,教师可鼓励学生运用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根据问题的描述,绘制一个没有顶面的正方体图形,进而学会去除顶面的正方体的面积计算,提高学生解题的精准性与有效性[5]。

结语

在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积极引导学生展开数学阅读学习,并紧密结合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发展需求、数学深度学习要求采取更具针对性与可行性的方式进行数学阅读教学指导,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促进学生数学学习品质的提升与数学综合能力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江佩霞.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生数学阅读能力培养策略[J].华夏教师,2022(34):22-24.

[2]丁述华.借助数学阅读促进说理能力提升[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22,23(11):101-102.

[3]林素清.立足深度学习的小学数学读思达融入策略[J].亚太教育,2022(22):92-95.

[4]王红梅,金岚.小学数学阅读资源的发掘与阅读形态的创新[J].教学与管理,2022(29):51-53.

[5]宋健健.小学生数学阅读能力培养的三个关键问题[J].教学与管理,2022(26):44-47.

猜你喜欢
数学阅读阅读能力数学教学
以数学阅读为支点,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
浅论高中生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
试论初中生数学焦虑对数学阅读的影响
“数”山有路“读”为径
试析提高二外日语阅读能力之对策
分层导学有效提高小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研究
对数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认识
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增强学生应用题解答水平
基于学生主动学习意识培养的数学教学方法研究
注重交流提升数学学习广度和深度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