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园共育科学化,多种形式促发展

2024-05-07 10:39董海霞
教育界·A 2024年8期
关键词:家园共育家庭教育幼儿园

【摘要】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幼儿园教育工作的支持者、参与者和合作者。幼儿园教育工作的开展离不开家长的配合,幼儿的全面发展得益于家园共育模式的构建。为此,幼儿园应增进与家长之间的沟通和联系,加深家长对幼儿园工作的认识,促使双方达成一致的教学理念,共同开展各种形式的共育活动,建立和谐家园共育关系,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关键词】幼儿园;家园共育;家庭教育

作者简介:董海霞(1981—),女,甘肃省兰州市西固区幼儿园。

家园共育工作一直是幼儿教育的一个重要课题,良好的家园共育关系和稳固的家园合力保障能推动幼儿园各项教育工作有条不紊地开展。为确保家园共育工作的顺利开展,幼儿园应积极搭建家园沟通桥梁,充分利用家庭资源,采用家长助教、家长学校、家长开放日、亲子活动等多种形式提高家长对家校共育的重视度,加深家长对幼儿园教育工作的了解,让家长全面了解幼儿生活、运动、艺术、健康等多方面的情况,共同助力幼儿健康成长。

一、家园共育的实施意义探究

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曾说,幼儿教育是一件很复杂的事情,不是家庭一方面可以单独胜任的,也不是幼儿园一方面可以单独胜任的;必定要两个方面共同合作才能得到充分的功效[1]。

第一,家园共育工作中,幼儿和家长双方本着平等、合作、尊重的原则不断学习新理念,学习新的育儿方法,学习家园共育新技巧等,共同围绕幼儿教育的堵点和难点寻求新方法,有助于增强教育默契,共同提高育儿水平。

第二,家园共育工作中,幼兒教师、幼儿家长以多种形式进行交流、学习和合作。一方面,教师和家长多渠道、多方式参与共育活动,双方能认识到自己在育儿工作中扮演的角色和承担的责任,进而增强责任意识。另一方面,教师能够更加了解家长的个性化诉求和幼儿的具体情况,从而对幼儿进行点对点的指导和关心,对幼儿成长施以良性的教育影响,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第三,随着家园共育工作的推进,教师和家长能够拓宽家园共育的新路径,打开家园共育的新思路。教育双方有组织、有计划地实施教育,能极大丰富家园共育的教育资源,拓宽幼儿获取知识的渠道,深化家园共育的内涵,提高家园共育的效果[2]。

二、家园共育工作中的堵点和难点问题

(一)家园共育工作中家长参与度和主动性不高

家长是幼儿园的重要合作伙伴。但是,部分家长在家园共育活动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高,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家长对家园共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认为幼儿园承担着主要的育儿任务,家长只需要在家庭教育中扮演好家长角色即可;家长的家庭教育理论不够丰富,不能灵活运用科学合理的方法教育幼儿,部分家长存在宠溺幼儿、过分追求幼儿智力发展的问题,不能做助力幼儿全面成长的监管者;家长工作繁忙,没有时间参与幼儿园组织的活动,即使参与活动,也只是走过场。

(二)家园共育活动中家园联系不够紧密

就家园共育现状来说,大多数幼儿园意识到了家长参与幼儿园教育活动的重要性,开展的家园共育活动内容比较丰富,活动形式也比较多样。但是,幼儿园教师与家长在家访活动、亲子活动、家长开放日等活动中的沟通交流不够深入、流于表面,联动不够紧密。比如,幼儿园开展亲子活动时,有的家长对活动的重视度不足,没有对幼儿园教育工作给予充分理解,不去主动了解师幼真实的教与学状态,双方没有建立沟通平台,幼儿教师无法了解家长真正的教育观,就会导致家校共育效果不明显。

(三)家园共育工作缺乏科学性和有效性

家庭和幼儿园是幼儿成长和发展的主要场所,但双方在育儿功效上存在一定的差别,只有形成合力,才能达到最大的教育效果。家庭教育具有生活性、随意性和情感性的特点,而幼儿园教育则更为规范和专业。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对幼儿成长所起到的作用不同,家园共育工作的开展相当于建立一个平等、同步的对话平台,让家长和教师能够携手共促幼儿成长[3]。但是由于各种各样的因素,部分家园合作工作存在随意性、盲目性的问题,双方互动性不足,未形成科学有效的机制,阻碍了家园共育效果的发挥。

三、打好组合拳,多形式促发展

(一)举办讲座活动,增强家园共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幼儿园在推进家园共育工作的过程中主要发挥引领作用。为了增强家园共育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教师应推动双方就幼儿各个成长阶段中存在的普遍性问题进行广泛沟通和交流,达成一致教学理念[4]。

幼儿园可积极组织开展各种形式的联动活动,如组织教师针对幼儿各个成长阶段中存在的普遍性问题开展专题讲座,邀请家长来园参与,将日常教学中对幼儿行为的观察、记录和分析分享给家长,增进家长对幼儿和幼儿园教育工作的了解;还可以以沙龙的形式开展交流活动,请家长参与到教育教学工作中,提出意见和建议,从而不断增进彼此的了解,建立合作信任关系。

比如,小班幼儿主要的日常活动是游戏,为促使幼儿在有益的游戏中开阔视野,培养良好行为习惯,保持积极健康心理状态,家长和教师可围绕“让孩子在游戏中健康成长”这一主题展开交流和探讨。

中班幼儿活泼好动但安全意识不强,在游戏中会与同伴出现小摩擦、小矛盾,或是由于好奇心强而做出各种危险行为。教师便可围绕“父母对孩子要既会赞又会罚”这一主题,与家长进行讨论和交流,引导家长学会运用奖惩艺术对幼儿实施教育和引导,促进幼儿养成良好品德。

大班幼儿即将步入幼小衔接的第二次社会性人生阶段,这一阶段也是家长在育儿过程中较为集中的困惑点和牵挂点。对此,教师可围绕“怎样为孩子入读小学做好充分准备”这一主题开展讲座,从教育方法、学习形式、作息习惯等方面提供建议,引导家长保持良好心态,树立正确教育观念。

(二)挖掘家长资源,丰富幼儿成长体验

在家园共育工作中,幼儿园应充分挖掘幼儿家长所具有的丰富教育资源,使教育资源与教育教学活动有机融合,丰富幼儿园课程内容和幼儿成长体验[5]。为此,教师要与家长进行广泛沟通和交流,引导家长在物质支持、场地支持、人力支持、道具支持等方面发挥自身作用,形成教育合力。

其一,家长参与到主题教育活动中。比如,某位幼儿家长为主题教育活动的开展提供了场地支持,让幼儿在大自然环境中接受教育熏陶。春天时节,万物复苏,家长为幼儿讲解植物的生长过程,普及果树防护知识,介绍常见蔬菜水果的营养成分,引导幼儿养成合理膳食的饮食习惯。待到瓜果成熟之际,教师、家长和幼儿带上各种劳动工具来到田间地头,进行挖红薯、摘桑葚、摘苹果的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了一场教育寓意深刻的劳育活动。

其二,家长参与到课程教学之中。家长从事各种各样的职业,如心理咨询师、摄影师、警察、医生、消防员、快递员、运动员等,因此,家长还可以化身教育角色参与到幼儿园教育工作中。比如,教师可在开展主题活动“牙齿上的黑洞洞”时,邀请从事牙医工作的家长走进课堂,为幼儿上一节生动的课程,向幼儿普及牙齿的构成、蛀牙产生的原因以及防止蛀牙的方法。家长以牙医的身份给幼儿讲述工作中的真实见闻,能增强幼儿的信服感。

其三,家长参与到幼儿园一日活动中。家长还可以作为志愿者参与到幼儿园一日活动中,以身作则,亲身示范,引导幼儿文明守礼,遵守交通规则。在幼儿园午餐时刻,家长可以品尝幼儿园餐点,为幼儿园的营养膳食提供合理建议。在幼儿园游戏活动中,家长可零距离体验幼儿在园生活,跟幼儿一起阅读、游戏、运动、劳动等,提高对幼儿园教育工作的信任。

(三)开展有效沟通,搭建牢固合作桥梁

家园共育工作需要从细节入手层层推进。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教育的效果取决于学校与家庭的一致性,如果没有这种一致性,学校的教育、教学就会像纸房子一样倒塌下来[6]。有效的家园沟通是构建家园良好关系的基石,更是提高家园共育效果的关键。

对此,教师在与家长沟通时,应灵活运用一些沟通小技巧,使双方的沟通更为高效。比如,教师可运用先扬后抑的技巧,先对幼儿的优点进行肯定和表扬,再委婉、真诚地提出幼儿存在的问题。又如,为了使家长能更好地听取教师的指导和建议,教师应该在沟通中多使用“如果能……那就更好了”“要是这样的话,可能会……”这样的句式,循序渐进地引导家长注意家庭教育方式,掌握正确家庭教育方法。

(四)建立健全機制,增强家园共育的连贯性和一致性

幼儿园要建立健全家园共育机制,确保家园共育工作的连贯性和一致性。

首先,幼儿园应积极推进家委会的建立,让家长以主人翁的姿态参与到幼儿园教育教学工作中。教师应指导家长建立家长工作领导小组、搭建家园沟通平台、完善家园工作机制、制订家委会工作细则等,促进家委会管理机制更加规范。家长要定期举办家委会会议,针对幼儿园课程管理、膳食安全、义工服务等方面的工作建言献策,发挥家委会监督职责[7]。

其次,幼儿园可开展多样化交流活动,确保家园双方线上线下沟通顺畅。线上,教师可通过通信软件将幼儿在幼儿园学习的内容、在活动中的表现以及幼儿存在问题等信息及时传达给家长,家长要就教师提出的建议在家庭中开展针对性教育,双方共同推进幼儿的成长与发展。线下,教师可定期邀请家长参与约谈、问卷调查和家长接待日等活动,及时了解家长诉求,针对家长的意见和建议进行适当调整,并结合具体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改进。

最后,幼儿园应通过多种渠道对家长进行家庭教育指导,积极宣传科学教育理念、重大教育政策和家庭教育知识,介绍幼儿园教育教学情况,促使家长形成科学、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和家庭教育

策略。

结语

为了让幼儿度过一个快乐而有意义的童年,幼儿园应充分重视家园共育工作,建立健全家校共育机制,形成清晰的家园共育思路和计划,有目的、有计划、有重点地落实家园共育工作。为使家长发挥协同教育作用,幼儿园可邀请家长以多种形式参与到幼儿园教育和管理活动中,促使家园共育效果持续叠加。为了保证家园共育工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幼儿园可通过讲座、沙龙、一对一交流等形式与家长进行有效沟通,创设良好的家校协同育人成长环境。家园协同共育,同心同行,共话成长。

【参考文献】

[1]晁梦尧.搭建家园互动新平台:网络沟通在家园共育中的实践与研究[C]//广东省教师继续教育学会.广东省教师继续教育学会教师发展论坛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四).2023:4.

[2]黄丽慧.幼儿劳动教育在家园共育中的应用研究[J].智力,2023(7):191-194.

[3]程晓晴.浅谈家园共育实践过程中的问题及解决策略[J].好家长,2023(7):3-5.

[4]蒋丽梅.家园融合模式下推进家园共育的策略分析[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3(2):152-154.

[5]胡业群.课程游戏化背景下幼儿园家园共育创新策略浅谈[J].当代家庭教育,2023(3):31-33.

[6]彭丽琴.家园共育培养幼儿科学探究能力的路径探寻[J].新课程研究,2023(3):80-82.

[7]张培培.家园共育视野下幼儿阅读能力培养的策略研究[J].智力,2023(3):179-182.

猜你喜欢
家园共育家庭教育幼儿园
我爱幼儿园
欢乐的幼儿园
爱“上”幼儿园
传统节日教育在幼儿教育中的实施初探
论家园共育视野下幼儿早期阅读能力的培养
家长助教对促进幼儿园课程开发的研究
浅谈小班幼儿良好习惯培养之方法
家、园合作是幼儿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初中生家庭教育与心理健康
家庭环境对中学生性格及成长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