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实施研究

2024-05-07 19:47周晓艳
教育界·A 2024年8期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研究德育

【摘要】核心素养的培养是新课标提出的重要教学要求。学科教师要认识到所授学科核心素养的构成,从具体的维度出发设计对应的教学培养过程。对于道德与法治学科而言,德育是其主要目标,这一点在核心素养的培养中也有所显现。为了落实新课标的要求,培养小学生的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构建对应的教学过程。文章以核心素养为导向,就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策略与方法进行论述。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道德与法治;德育;教学研究

作者简介:周晓艳(1981—),女,山东省青岛市即墨区环秀城南小学。

新课标强调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教师要重视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从实际入手设计高效合理的教学过程,为学生的素养发展提供条件。对于道德与法治教学而言,教师可以联系教学的实际构成,围绕核心素养的具体维度,生成相对应的教学过程。一般而言,教师可以从有效解读案例、设计目标任务、构建探究式体验学习、推动人格培养、优化教学方法五个方面做出针对性调整,进而设计出更加高效且合理的教学过程,推动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发展。

一、有效解读案例,引领学生认知

案例的展示与解读是教师开展道德与法治教学的重要途径,教师需要借助案例帮助学生理解基本的道理。通过分析可以发现,政治认同这一素养维度可以融入案例的展示与解读过程中。教师可以借助新课标对政治认同进行剖析,借助案例展示与解读帮助学生学习政治认同的方法,进行针对性课堂设计。

(一)做出明确说明,展现政治方向

政治方向主要体现在让学生了解我国基本的政治信息。教师在展现案例的同时,可以为学生解读分析案例,让学生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本质特征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从而明确中国共产党的核心领导地位,使学生形成爱党、爱国的正确认知[1]。

例如,在“中国有了共产党”这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结合政治方向的展示进行融合设计。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联系教材内容做出明确说明,点出中国共产党对中华民族复兴的重要性与价值,并让学生联系现阶段人民的美好生活,从理论上认识我国的政治方向,为学生三观的建立奠定基础。

(二)融合价值展示,培养价值取向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学生价值取向的培养密切相关。为了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取向,教师可以从实际案例入手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解读,增强学生的感悟。在这一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借助案例进行引导,用问题引领学生。

例如,在“弘扬优秀家风”这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围绕价值取向进行分析,从价值展示的角度出发进行课堂设计。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先为学生解读“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含义,再联系具体的案例进行展示,引导学生明确其价值,明白什么是对,什么是错。这样一来,教师就可以用案例来实现价值展现,培养学生的正确的价值取向,这对学生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2]。

(三)渗透红色教育,形成家国情怀

家国情怀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之一,也是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的维度显现。为了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教师可以立足道德与法治学科的优势,选择一些教材中的或与教材相关的红色案例,开展红色教育,让学生认识到当今生活的来之不易,进而形成正确的家国观念与爱国主义情怀。

例如,在进行“推翻帝制 民族觉醒”这节课的教学时,教师便可以联系本课的内容做出引申,在教学中引入与红色案例相关的文本和图片,渗透红色教育,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比如,教师可以引入一些爱国英雄人物的事迹,也可以解读一些伟人的贡献,让学生受到感染,明白当今生活的来之不易。借助红色教育的渗透,学生的核心素养可以得到发展[3]。

二、立足道德修养,设计目标任务

道德修养主要是指良好的道德品质与行为习惯,与德育有着极强的关联性。为了推动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教师可以从道德修养出发,根据其构成设计相应的教学过程,提升学生的认知。道德修养的培养可以目标任务的形式融入教学中。

(一)联系道德构成,设计任务主题

任务式教学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模式。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为了推动学生道德修养的提升,教师可以开展任务式教学。在实际的教学设计中,教师可以联系道德的主要构成,设计合适的任务主题,将道德修养渗透其中。

例如,在“学会尊重”这节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联系本课的内容进行分析,设计适合学生参与研究的任务主题。教师可以将“学会尊重”作为课堂任务的主题,然后结合主题进行任务主干的设计。通过分析任务主题,学生可以发现,尊重是一种高尚的美德,是个人修养的外在表现,在日常生活中,学生也会更自觉地尊重他人。

(二)围绕主题要求,形成任务主干

为了丰富具体的任务,教师可以对形成的任务主题进行拓展,从主题要求入手,设计任务的主干。在实际任务主干的设计中,教师要联系小学生的品德发展状况與能力发展水平,结合可利用的教学资源,合理地选择其中的内容。

仍以“学会尊重”一课的教学为例。在完成任务主题的设计后,教师就可以围绕任务主题设计实际的任务主干,以此实现对学生学习的有效引领。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对“尊重”进行剖析,从案例解读、认识尊重、学会尊重、对话活动四个方面来设计任务主干。在“案例解读”中,教师可以展示一些表达尊重的小故事,让学生了解故事中人物的行为,使其感知尊重;在“认识尊重”中,教师可以从尊重的定义出发进行解析,让学生形成正确的“尊重”观念;在“学会尊重”中,教师要从如何表达尊重入手,让学生了解尊重的具体内容和表达方式;在“对话活动”中,教师可以围绕基本敬语的使用和尊重态度的表达设计交际活动,让学生学习与他人进行友善交流的

方法[4]。

三、构建探究式体验学习,培养法治观念

法治观念是指人们对现行法律和法律制度所持基本肯定的认识和态度,是建設法治国家、实现依法治国的要点。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从法治观念的形成角度出发,设置探究式体验学习活动,通过增强学生的体验,发展其法治观念。

(一)展现法律原则,帮助学生认知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设置探究式体验活动,提出一些关于法律的探讨问题,引导学生从法律原则的角度展开讨论,分析法律的特点,给出自己的看法。

例如,在“感受生活中的法律”这节课的教学中,为了帮助学生认识法律,了解法律的基本原则,教师可以展现一些简单的法律例子,帮助学生了解其中包含的法律法规。为了展示法律的普遍性和公平性,教师还可以为学生展现生活中与法律有关的小事,让学生认识到法律在现实生活中的体现。

(二)引入现实案例,构建探究式体验学习

案例的展示可以提升学习的体验性,加深学生的印象。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案例展开角色扮演活动,为学生提供深入思索的机会,进而帮助学生获得更真实的学习体验,感受法律的重要性。

仍以“感受生活中的法律”这节课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借助现实案例的引入,帮助学生进行探究式体验学习。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设置“警察抓小偷”的情境,让三个学生分别扮演小偷、失主和警察。为了给学生提供自由发挥的空间,教师可以给出一个故事的基本框架,让学生自由设计对话内容。在这样的活动设计中,学生不仅可以感受法律的存在,也可以加深对法律的认知。

四、推动人格培养,发展健全人格

健全人格是指具备正确的自我认知、积极的思想品质和健康的生活态度。教师可以从人格品质培养的角度出发进行课堂设计,生成有效的教学环节。具体而言,教师可以从德育入手进行分析,制订教学的培养目标,然后生成针对性的教学过程,让学生在学习中进行体验,推动其深入思考。

(一)融合德育要素,做好目标设计

德育是道德与法治教学的要点,也是实现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要途径。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融合德育要素进行综合化设计,从人格培养的角度出发制订一系列道德与法治教学目标,推动学生核心素养有效发展。

例如,在“我参与 我奉献”这节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本课的内容进行研究,从德育的角度出发对教学目标进行调整。通过研究可以发现,“奉献精神”是本课教学中需要重点培养的一大德育精神。在设计教学目标时,教师便可以从奉献精神入手进行规划,形成具体的内容。比如,教师可以在教学目标设计中融入“进行案例的合理展现,引领学生认识奉献的意义,培养其奉献精神”的德育任务[5]。

(二)生成针对教学,推动学生思考

在完成目标的拟定后,教师还要结合实际选定案例,生成有效的教学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展现案例中的良好品质,让学生理解作为一个学生应具有的品德,然后再模拟生成一些场景,让学生明确在一些特殊场景下,自己应如何正确地帮助他人。

仍以“我参与 我奉献”的教学为例。为了让学生正确地认识奉献精神,教师可以联系实际选择案例,如为学生讲解雷锋的事迹,让学生从中感受奉献精神。通过案例的展示与教师的引导,学生可以形成进一步的认知,正确地认识奉献精神。为了培养学生在现实生活中的奉献精神,教师可以模拟生成一些交际场景,让学生分析如何在各个场景中正确地帮助他人。

五、优化教学方法,塑造责任意识

责任意识在很多学科的核心素养维度中都有所提及,其不单单指向一个学科的内容,而是指向学生综合责任感的培养。从实际来看,责任是每一个学生都应具有的一种重要品质,具有责任感的人可以更积极地参与一些行动,扮演好自己的角色。为了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教师可以运用问题导学法、合作学习法进行教学设计。

(一)设置问题导学,推动学生思考

问题导向是新课标强调的内容。借助问题导学,教师可以将问题作为线索,推动学生进行有效思考。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从实际出发,在课前围绕学生责任感的培养设计一些思考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深度思考。在课堂上,教师也要结合学生的回答做出反馈、进行追问,推动学生不断思考。

例如,在“知法守法,依法维权”这节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围绕本课的内容设计问题,借助问题导学法来推动学生进行思考,让学生在思考分析中获得责任意识的培养。比如,教师可以提问:“法律维持着社会的秩序,也保护着我们的健康成长,作为小学生,你们有没有遵守法律、维护法律的责任呢?如何做到知法守法呢?”,用问题推动学生的思考。

(二)构建合作学习,实现责任培养

合作学习的实施可以推动师生交流和生生交流。责任感的培养需要建立在学生的感悟之上,而合作学习的开展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感受责任的重要性,推动学生责任感的形成。为了设置有效的小组活动,教师可以根据“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分组,形成针对性的学生小组,引导学生进行研究与思考,推动学生展开合作。

仍以“知法守法,依法维权”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开展小组合作活动,让学生分别扮演校园欺凌事件中的欺凌者、被欺凌者和其他学生。扮演“其他学生”的学生需要站在自身的立场上,为“被欺凌者”提供法律上的帮助,并结合法律劝诫“欺凌者”停止欺凌行为。在这样的活动中,学生能够形成自身的责任意识。

结语

总而言之,为实现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培养,教师要关注教学的合理设计,从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的维度出发,联系教学的各个环节,进行有针对性的融合教学。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可以从有效解读案例、设计目标任务、构建探究式体验学习、推动人格培养、优化教学方法五个方面出发,设计更加高效合理的教学过程。

【参考文献】

[1]宋清杰.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反思[J].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2021(4):108-109.

[2]宋菲菲.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小学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研究[J].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2022(10):87-89.

[3]吴静.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研究[J].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2020(9):110-111.

[4]张红霞.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有效开展的实施策略[J].家长,2022(30):40-42.

[5]张国富.小学道德与法治主题教学的实施路径[J].名师在线,2022(35):19-21.

猜你喜欢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研究德育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走进文本案例,牵出生活百态
“韦寨之窗”课程:道德与法治时政微课程设计与实施
联系生活实现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有效教学
“体验式”教学激活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的路径浅析
高中数学教学研究
交替传译中听记平衡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