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班主任工作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2024-05-07 19:47储僖僖
教育界·A 2024年8期
关键词:渗透策略初中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

【摘要】在现代社会发展节奏加快、学业生活各方面压力增加的情况下,越来越多的初中生出现心理健康问题。心理健康是初中生实现全面发展的基础。初中班主任承担着立德树人的重任,应当增强以心育人的意识,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教育工作的方方面面,帮助学生塑造健康心理,夯实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

【关键词】初中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渗透策略

作者简介:储僖僖(1981—),女,江苏省如皋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实验初中。

近些年,心理健康问题呈现出“低龄化”趋势。正处于心理发展关键时期的初中生容易在各种因素的影响下出现心理健康问题。《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专项行动计划(2023—2025年)》要求广大教育工作者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促使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体心理健康素质协调发展,让学生逐步成长为能够勇担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初中班主任是教师队伍中的一分子,承担着心理健康教育的重任。初中班主任需发挥教师、班级管理者、心理医生这三个角色的作用,以心理学理论为指导,以学生为本,采用多种方式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教育工作的方方面面,帮助学生塑造健康心理。

一、身先垂范,示范性地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对于初中生来说,班主任是天然的学习榜样。因此,大部分初中生会观察并模仿班主任的一言一行。倘若观察到班主任的情绪不稳定,学生可能会模仿班主任的言行,甚至爆发消极情绪。在被班主任、家长批评时,还会产生“我们班主任就是这样的”等类似想法。由此可见,班主任的一言一行是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1]。班主任应当从自身做起,塑造健康心理,并身先垂范,践行良好行为,发挥教师对学生的示范作用。

例如,初中班主任可以通过阅读心理健康教育专业书籍、参加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分析心理健康教育案例等来增强自身的心理健康认知,学习塑造健康心理的方法。班主任要善于将认知转化为实际行动,从情绪情感、人际交往、意志品质等方面来建构良好的心理品质,塑造健康心理。在与学生相处的过程中,班主任要保持自身良好的心理品质,用恰当的言行来表现健康的心理状态,真正地成为学生的学习榜样。如,在产生消极情绪时,班主任可以使用分散精力法、换位思考法、心理疏导法来缓解自己的消极情绪。此外,班主任还应以温和的态度与学生交往。如此,学生则会以班主任为榜样,学会积累调节情绪的方法,逐渐提升心理的健康水平。

二、营造环境,潜隐性地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环境是隐性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良好的心理环境有利于增强个体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初中班主任应当发挥专业素养,采用适宜的方式营造出良好的心理环境,潜隐性地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一)关注每个学生

关注学生既是班主任了解学生成长情况的重要途径,又是班主任向学生传递爱的直接方式[2]。但是,目前有部分初中班主任将注意力集中在少数表现优异和表现较差的学生身上,漠视了大部分普通的学生。其实,班主任应当关注每一个学生。大部分学生都在默默地关注班主任,他们很容易能感受到班主任是否关注自己。当学生感受到班主任的关注时,很容易产生心灵满足感,乐于与班主任交往。班主任则可以依据自身对学生的了解情况,采用适宜的方式与学生交往。这样,班主任和学生之间会逐渐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在良好的师生关系的作用下,学生可以进一步地获得幸福感,塑造健康心理。

(二)开展集体活动

集体活动是班级建设、发展的重要途径,是实现班级目标的重要保证。集体活动可以调节学生紧张的学习生活,帮助学生减少紧张、焦虑、烦躁等不良情绪;可以营造出轻松自由的氛围,让学生潜移默化地获得精神充实感和心灵满足感;可以拉近学生之间的距离,建构出和谐的生生关系,促使学生培养良好的情绪情感,学会人际交往等。从内容上看,集体活动有学习活动、班會活动、校内外实践活动等;从形式上看,集体活动有思想交流、学习讨论、游戏娱乐等。初中班主任应当选择合适的活动内容和形式,开展集体活动。

例如,大部分初中生在缺乏良好的学习方法的情况下出现了诸多学习问题,由此引发了心理问题。班级中有小部分学生在日常学习过程中总结了一些具有可行性的学习方法。基于此,班主任可以组织学习交流活动,鼓励学生介绍自己的学习方法。其他学生在认真倾听的过程中,可以结合自身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学习方法,或改进自己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在交流活动中学有所得,从而减少学生心理问题。

又如,班主任可以利用课间时间,和各学科教师通力合作,结合学科教学内容创设游戏活动,让学生在活动的过程中放松心情、获取知识。以“打地鼠”游戏为例,班主任和英语教师可以利用电子白板创设此游戏,引导学生轮流“打地鼠”(读出地鼠帽子上的英文单词)。再以“古诗词接龙”游戏为例,班主任和语文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根据某一诗句的尾词来背诵出完整的诗句。

三、优化教学,基础性地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班主任在负责班级管理的同时往往还担任着一门学科的教学工作。在进行学科教学时,部分班主任采用说教的方式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影响了学生学科学习兴趣,同时导致心理健康教育效果不佳。基于此,初中班主任应当优化学科教学,让学生在学习学科知识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塑造健康心理。

(一)创设教学情境

教学情境是教师根据教学需要使用恰当的手段和方式营造出的具有积极情感的场景。积极的情感是学生塑造健康心理的保障[3]。在体验教学情境的过程中,学生可以缓解学习新知的紧张感,自然而然地参与新知课堂,始终保持积极的情感来探究新知内容,塑造健康心理。如,在学科教学的导入环节,班主任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创设故事情境、生活情境、游戏情境等。

(二)组织探究活动

探究活动是学生解决学习问题的途径。在体验活动的过程中,学生能够专心致志地分析、解决问题,由浅入深地掌握学习内容,同时磨炼意志品质,有利于塑造健康心理。

例如,在课堂上,班主任可以根据教学内容搭建问题支架,给予学生探究的机会。在进行探究的过程中,学生会针对遇到的学习问题进行合作探究,获取解决问题的方法,或者自主应用所掌握的方法来解决问题。如此,学生可以在习得知识、方法的过程中磨炼意志品质,增强心理韧性。

(三)善用赏识评价

适当的激励和表扬能对学习起到促进作用[4]。班主任的一句赞赏可以使学生深受激励,建立自信心。反之,班主任的一句批评可能会挫伤学生的自尊心。在学科学习过程中,虽然部分学生会存在各种不足,但是教师不应该忽略学生的良好表现。班主任要用赏识的眼光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及时且有针对性地进行赞赏,帮助学生正确地认知自我,增强学生自信心。

如,在学科教学课堂上,原本缺乏学习主动性的学生积极地体验教学情境,认真地分析班主任提出的问题。班主任可以鼓励该学生作答。在该学生未能给出正确答案的情况下,班主任可以先赞扬学生积极思考的行为,而后提出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正确思考。在该学生给出正确答案后,班主任则可以赞扬该学生良好的学习表现。由此,该学生会发现自身的进步之处,获得心灵满足感,减少畏学、紧张、焦躁等不良心理,切实地提升心理的健康水平。

例如,在实施学科教学的过程中,班主任可以围绕重难点内容提出合作学习的任务,促使学生与小组成员交流、讨论。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班主任可以要求学生互相观察,发现彼此的良好表现,互相赞赏。学生在发现他人的优点、互相赞赏的过程中,学会尊重与欣赏他人,端正自己的态度。

四、心理辅导,主导性地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辅导是班主任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过程。通过进行心理辅导,班主任既可以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心理认知,避免学生出现心理问题,又可以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5]。因此,班主任要发挥好自身的教学引导作用,采用恰当的方式实施心理辅导。

(一)善于抓住热点问题

心理辅导内容是班主任实施心理辅导活动的依据,应当贴近学生实际,满足学生需要。在与学生交往的过程中,班主任应留心关注学生最关心什么、最厌恶什么、最大的烦恼和困惑是什么等。而后,班主任可以通过对比确定热点问题,设定具体的心理辅导活动主题,继而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辅导活动,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

例如,七年级学生在刚刚进入校园后无法很快地适应初中的学习、生活,出现了紧张、焦虑等问题。班主任可以组织“我是一名初中生”“多姿多彩的初中生活”“拥有一个快乐的集体”等主题心理辅导活动。八年级学生经过与他人一年的相处,出现了人际交往矛盾,陷入了人际交往的迷茫状态。在此情况下,学生很容易出现心理问题。班主任可以组织“做一名受欢迎的初中生”“与他人和谐相处”“在交往中成长”等主题心理辅导活动,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解决存在的问题。九年级学生面临着繁重的学习任务,在巨大的考试压力下,很容易出现心理问题。针对此情况,班主任可以组织以“学习是为了什么”“当我们遇到学习挫折”“笑对学习”为主题的心理辅导活动。

(二)应用多样辅导技巧

心理辅导注重学生的参与。在进行心理辅导活动的过程中,班主任应当采用多样的辅导技巧,促使学生在积极体验的过程中自主地建构心理认知、塑造心理品质,实现心理辅导价值。

例如,班主任可以应用启发法,鼓励学生联系自身的实际情况提出心理问题,并就此引导学生分析、解决问题。学生会重视由自己提出来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自主地将解决心理问题的方法转化实际行动,逐渐解决心理问题。

又如,班主任可以应用角色表演法,为学生呈现一个真实的案例,鼓励学生饰演案例中的主人公,用适宜的语言、动作等来演绎场景。在演绎的过程中,学生会自主分析主人公的言行举止,发现主人公的心理问题,深入探寻心理问题的成因、解决方法等。这样,有利于学生践行良好行为,避免出现类似的心理问题。

再如,班主任可以应用实践法,创设声乐活动、舞蹈活动、书法活动、劳动活动等,让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磨礪身心,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三)进行个别心理辅导

在学习、生活的过程中,学生会出现不同的心理问题。心理健康教育讲求因材施教[6]。班主任应当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耐心地进行个别心理辅导,尽可能地帮助每个学生塑造健康心理。

例如,当发现有学生不合群时,班主任可以与该学生进行交流,了解原因。之后,班主任可以采用小组合作法,为该学生提供和他人交流的机会,并教授该学生与他人交流的方法,促使该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解决问题,塑造健康心理。

又如,当发现学生产生厌学情绪时,班主任可以与学生交流,确定原因。以学生缺少学习计划的情况为例,班主任可以指导该学生制订短期、中期和长期学习计划。在后续的教学过程中,班主任要持续关注该学生,指导学生逐步完成学习计划,让学生获得学习满足感,从而增强学习成就感。

结语

在以心育人理念的指引下,班主任应当身先垂范,提升自身的心理健康程度。同时,班主任应以班级管理、学科教学和心理辅导这三项活动为切入点,采用恰当的策略,诸如营造良好的心理环境,优化学科教学方式方法,组织主题心理辅导活动,示范性地、潜隐性地、主导性地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塑造健康心理。

【参考文献】

[1]程兰花.初中班主任有效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J].求知导刊,2023(19):104-106.

[2]王成.初中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与实践[J].基础教育论坛,2023(7):109-110.

[3]李梦.初中班主任工作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研究[D].黄石:湖北师范大学,2022.

[4]杨兆宝.心理健康教育在初中班主任工作中的渗透[J].中学课程辅导,2022(8):102-104.

[5]欧阳茜.基于以人为本理念的初中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探析[J].教育界,2021(36):2-3.

[6]郭红丽.心理健康教育在初中班主任工作中的渗透分析[J].当代家庭教育,2021(16):5-6.

猜你喜欢
渗透策略初中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
中学音乐教学中德育的渗透策略探析
初中物理探究教学中渗透科学方法的教育探讨
试论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
技工院校语文教学渗透人文教育的思考与实践
初中班主任管理班级的创新方式
初中班主任利用自媒体进行学生管理的现状及对策
浅析新形势下的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融合
简议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契合
初中班主任如何实现学科教师与教学管理者的角色转换
关于初中班主任班级管理中情感的运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