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班本课程实施质量的提升策略研究

2024-05-07 23:58李娜
教育界·A 2024年8期
关键词:班本课程幼儿园

【摘要】提升幼儿园班本课程的实施质量,能够为幼儿园带来新的发展机遇,也会为幼儿园带来新的挑战。文章讨论幼儿园班本课程的现实意义,并基于幼儿园班本课程实施质量的影响因素探讨其提升策略,为建设幼儿园班本课程提供借鉴。

【关键词】幼儿园;班本课程;实施质量

作者简介:李娜(1994—),女,湖北省武汉理工大学余家头校区幼儿园。

幼儿园班本课程是指在幼儿园教育工作中,根据班级实际情况组织的课程。教师以班级为单位,充分整合和利用幼儿园资源,开发满足本班幼儿个性化发展需求的课程内容,能够创造良好的班级生态,对幼儿全面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一、幼儿园班本课程的实施意义

(一)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等幼儿园教育工作指导性文件均指出要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协调发展,而不是片面追求某一方面的发展。而幼儿园班本课程对落实此要求具有重要的作用。基于班级幼儿实际组织和实施班本课程,教师可以创新整合各领域教学内容,向本班幼儿提供适合的教育,最大限度地满足幼儿的学习需求,这更有利于幼儿的全面发展[1]。

(二)打造特色班级

实施班本课程是打造班级特色的有效方式。具体来说,幼儿园班本课程的组织和实施,以班级幼儿的个性化需求为依据。而在不同班级中,幼儿具有差异性,这就使得不同班级的班本课程各有特色。教师根据本班幼儿实际开展特色鲜明的班本课程,有利于提高幼儿生活的多样性,凸显幼儿园教育的人性化,从而促进特色班级的打造。

(三)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第一,组织和实施幼儿园班本课程,要求教师深化对幼儿园班本课程的教研,不断丰富专业知识储备和提高教育能力。第二,在幼儿园班本课程的组织和实施中,教师需要及时根据幼儿的最新发展情况,总结开展幼儿园教育工作的最新经验,这同样有助于其专业发展。

二、幼儿园班本课程实施质量的影响因素

研究幼儿园班本课程实施质量的提升策略,应当明确幼儿园班本课程实施质量的影响因素。教师应从多个角度把握幼儿园班本课程实施质量的影响因素,从而改进其具体提升策略。

(一)发展性

发展性即聚焦幼儿的长远发展实施幼儿园班本课程,以增强幼儿园班本课程生命力。幼儿园班本课程与幼儿发展呈现相互促进的内在联系。教师应关注幼儿的长远发展需要,通过实施幼儿园班本课程,满足幼儿在常规活动以外的发展需要,以此促进幼儿的能力提升。

(二)生活性

生活性即聚焦生活实施幼儿园班本课程,使具体活动贴合幼儿的生活经验[2]。一直以来,生活性都是幼儿园教育工作的基本要求。《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均对此进行强调。生活是幼儿经验的主要来源,也是幼儿探索未知世界的主要载体。以生活为背景实施幼儿园班本课程,一方面可在相关活动中有效调动幼儿的生活经验,促使幼兒能够深度参与具体活动;另一方面可加深幼儿对生活的探索和认知程度。如此,幼儿园班本课程质量自然可得到保障。

(三)主体性

主体性即顺应幼儿的发展规律实施幼儿园班本课程,突出幼儿的主人翁地位。幼儿园班本课程应当是为幼儿而生的课程,而不是教师主导的课程。教师应避免对幼儿的需求进行主观猜测,而是要通过充分观察、调查、对话等了解幼儿的真实需求,实施能够真正满足幼儿需求的班本课程。教师更应避免在成人视角下开展班本课程教学,而是要尊重幼儿的个性、能力、兴趣等差异,实施自由、宽松的班本课程。如此,幼儿园班本课程才具有人性化特征,才能真正由内而外地实现高质量发展。

(四)多元性

多元性即发散思维实施幼儿园班本课程,避免将活动内容局限在单一的层面上,也避免以单一的形式展开活动。幼儿对许多事物缺乏认知,故而经常在幼儿园生活中表现出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经常会提出疑问。对此,教师可通过组织和实施多元性班本课程,尽可能地回应幼儿的问题。如此,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被充分满足,就能够积累知识和经验,这反过来能够促使幼儿园班本课程实施质量得到提高。

三、幼儿园班本课程实施质量的提升策略

教师应以幼儿园班本课程实施质量的影响因素为依据,对质量提升策略进行深入研究。各项策略的科学实施能够发挥幼儿园班本课程的育人优势,从而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一)以发展为目的,实施课程审议

课程审议是指在组织和实施幼儿园班本课程前,多角度研讨课程实施方案。教师有必要以幼儿的发展为目的,实施科学的课程审议,以此提升幼儿园班本课程实施质量[3]。具体而言,教师可将幼儿在不同年龄段的发展特征作为重要依据,也可以幼儿当前面临的发展问题为依据,实施课程审议。比如,3—4岁的幼儿处于智能快速发展期,能进行丰富的想象和基本的运动,逐渐发展逻辑思维能力和运动技能。因此,教师可在课程审议期间,重点关注想象力发展课程、逻辑思维训练课程、基础运动课程等。4—5岁的幼儿思维更加活跃,注意力、观察力、身体协调能力有所提升,能进行更加复杂的运动和动手操作实践。因此,教师可在课程审议期间,特别关注观察课程、操作课程,适当增加复杂的运动课程等。5—6岁的幼儿抽象思维开始萌芽,对文字、音乐、舞蹈等产生较为强烈的兴趣,也能理解更多科学现象和数学关系。因此,教师可在课程审议期间,优先设置阅读、表达、表演课程,增设抽象推理课程等。如此一来,幼儿园班本课程能满足不同年龄段的幼儿的发展需要,就能自然而然地提升实施质量。再如,教师通过观察部分幼儿的行为习惯,发现其存在缺少时间观念的问题,由此实施“我和时间有个约定”班本课程,有针对性地培养幼儿的行为习惯。如此,班本课程在促进幼儿行为习惯养成方面就发挥了重要作用,实施质量自然有所提升。

(二)以生活为载体,丰富课程内容

基于生活性对幼儿园班本课程实施质量的重要影响,教师不妨以生活为载体,丰富幼儿园班本课程内容,比如设计“缺衣不可”“吃饭那些事”“牙掉了”等班本课程主题。穿衣、吃饭,是人最基本的生活事件,而在幼儿成长过程中,也必然会经历换牙这件事。这样的班本课程内容与幼儿的生活经历一致,自然能促进班本课程的高效实施。再如“小小农夫”“签到达人”等班本课程主题关联幼儿园种植活动、晨间签到活动等,以幼儿的在园生活为切口,能激发幼儿的课程参与兴趣,亦有助于提升课程实施质量。

(三)以幼儿为主体,丰富课程建设

基于主体性和多元性因素对幼儿园班本课程实施质量的关键影响,教师想要进一步提升幼儿园班本课程实施质量,还应以幼儿为主体,丰富课程建设。这就要求教師关心幼儿兴趣,关注偶发事件,尊重幼儿游戏习惯,正视其指导需要[4]。

1.关心幼儿兴趣

幼儿对不同事物表现出的兴趣爱好,为教师实施幼儿园班本课程提供了直接提示。教师可在关心幼儿兴趣的基础上,科学组织幼儿感兴趣的班本课程,由此提升幼儿园班本课程实施质量。教师在幼儿园教育工作中,要认真观察幼儿,了解其想法与特点。比如,在幼儿园艺术领域活动中,许多幼儿在教师提供的活动内容外,提出全新的绘画想法。教师可实施以绘画为主题的班本课程,如“妙笔生花”“花花世界”“神笔马良”等。这样的课程内容由幼儿的兴趣而生,能够鼓励幼儿发展兴趣爱好,进一步培养幼儿的艺术品质。

2.关注偶发事件

偶发事件同样可为幼儿园班本课程的组织和实施提供参考[5]。教师可依据幼儿偶然发生的事件或偶然提出的问题,及时拓展班本课程内容,从而提升幼儿园班本课程实施质量。比如,在一次主题活动中,幼儿收获了亲手栽种的蔬菜,并且在教师的带领下提取蔬菜汁液,制作彩色面条。在活动过程中,一个幼儿不小心将蔬菜汁液滴在衣服上,等到发现时,衣服上已然形成新的图案。幼儿观察蔬菜汁液和衣服,提出问题:“我们能用剩下的汁液在衣服上绘制图案吗?”教师可关注这一偶发事件,组织“神奇植物,邂逅扎染”班本课程。课程以提取植物色素来进行扎染为主要内容,鼓励幼儿在园所周围寻找颜色鲜艳的植物,迁移已有经验提取其汁液,将汁液制成颜料,在纺织品上进行扎染。如此一来,一次偶发事件和一个偶然问题,促成了全新的班本课程。在课程中,教师带领幼儿走进古老而独特的纺织品染色工艺,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3.尊重游戏习惯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可见,以游戏为主要形式的幼儿园班本课程有助于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因此,为提升幼儿园班本课程实施质量,教师可将部分班本课程活动转化为趣味游戏。比如,教师可结合泥塑游戏设置“泥好呀”班本课程,带领幼儿探索泥土的秘密。在课程活动中,幼儿自主选择不同颜色的泥土,创作出充满个性的泥人作品。

4.正视指导需要

在幼儿园班本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教师要跟踪观察幼儿的表现,及时干预并指导幼儿的行为。为确保幼儿在班本课程中的主体地位,教师应在实施幼儿园班本课程时,充分鼓励幼儿进行自主活动。而在自主活动期间,幼儿难免会与同伴产生矛盾或者出现止步不前的问题。对此,教师要及时干预、指导,才能保障班本课程的实施质量。

比如,在“一叶知秋”班本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首先鼓励幼儿自主寻找和观察秋叶,其次让幼儿合作探究秋叶,最后带领幼儿玩转秋叶。寻找秋叶时,有的幼儿捡起掉落在地上的叶子,有的幼儿却想方设法地摘下树上的叶子。这时,教师应及时纠正幼儿摘树叶的行为,告诉幼儿不要破坏自然环境。探究秋叶时,有的幼儿提出“用秋叶画画”,有的幼儿提出“用秋叶装饰物品”,一时之间意见不统一。教师可及时介入,先肯定幼儿的不同想法,再提出多种活动建议,从而保障班本课程后续活动的顺利开展。如此一来,在教师的悉心指导下,班本课程可以得到有效实施。

结语

幼儿园班本课程实施质量的提升,是全面发展幼儿、打造特色班级、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力保障。幼儿教师要明确影响幼儿园班本课程实施质量的重要因素,即发展性、生活性、主体性、多元性,在此基础上,以发展为目的实施课程审议,以生活为载体丰富课程内容,以幼儿为主体推进多元课程建设。如此一来,教师可将幼儿园班本课程的实施质量提升至更高水平。但是,幼儿园班本课程的相关研究不应止步于此,教师还应定期总结经验,以此保障幼儿园班本课程的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胥兴春.走向班本:幼儿园课程建设的必然选择[J].今日教育(幼教金刊),2022(11):5.

[2]许婉琴.课程背景下幼儿教师班本课程意识的转变[J].家教世界,2022(33):25-27.

[3]刘明娟.探究班本课程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策略[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2(11):28-30.

[4]赵晋.幼儿园班本课程建设实施策略的研究[J].当代家庭教育,2022(28):105-108.

[5]洪慧.构建适宜性的幼儿园班本课程[J].好家长,2022(34):11.

猜你喜欢
班本课程幼儿园
幼儿园里欢乐多
我爱幼儿园
欢乐的幼儿园
我爱幼儿园
爱“上”幼儿园
小学班本课程,让教室更具“魔力”
挖掘绘本资源,构建低年段班本课程
基于儿童语言表达力培育的班本课程实践
特色龙城,润养课程
课程园本化背景下幼儿园主题活动的设计与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