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策略探究

2024-05-10 12:20张玲
知识文库 2024年8期
关键词:双减课外阅读文章

张玲

在“双减”政策背景下,教师应着眼于减负和提高教学质量,进行精准教学,制订科学的阅读教学计划。在传统课程中,教师往往只完成单一的教学任务。阅读教学应该是多角度、多层次的,让学生在现有知识结构的基础上分析阅读内容的思维活动过程,能有效地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教师要注重自身教育观念的转变,以新课改理念为指导,既要重视教授学生阅读的方法和技巧,又要加强学生的情感体验,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习能力、阅读能力,制订科学多样的教学计划,避免传统重复教学的缺陷,使学生从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从而增强学生的自主阅读意识。

1 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作用

1.1 有利于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当前,随着我国“双减”政策的开展,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也得到了全面的改进,教学质量的评价也发生了变化。教师教学积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营造良好的课堂阅读氛围,让学生主动提问,参与文章讨论,可以提高语文阅读教学质量,帮助教师实现教学目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深入分析教科书文本,穿插阅读技巧,使学生有条不紊地阅读,要求学生认真理解和分析文章,思考课文的表达内容,推测作者的创作感情。同时教师在课堂上将学生置于主体地位,通过探究性教学方法探索学生的思维,让学生积极参与语文阅读教学,帮助学生理清文章结构和由此衍生的深层含义,才能提高阅读能力训练的效率,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1.2 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

以前,在语文教学上,学生在反复阅读书本知识后,需要记住一些文章片段和重难点,学生不能理解其含义,阅读学习限于死记硬背,其能力并没有真正提高,学生不能建立相应的知识框架,也不能批判性地思考文章内容。因此,培养学生阅读思辨能力及其重要。上课前,教师可以让学生提前预习,标注不明白的知识点。上课时,教师需要让学生明确文章的核心问题,围绕文章的核心问题和不明白的知识点进行讨论,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例如,在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蝙蝠与雷达》教学中,教师根据文章内容和核心问题,引导探讨“科学家用什么方法判断了蝙蝠的飞行秘密?”“为什么蝙蝠可以进化成靠声波定位?”让小学生形成科学的阅读意识和思维,在理解语篇主要内容的基础上,分析问题,有助于培养小学生在语文阅读中思辨能力,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和理解文章内容。同时教师让学生用自己的思维思考文章的内涵,让学生保持好奇心,能深入地探讨文章,促进学生在思辨后形成自己的见解,思维更加深入。

2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1 学习的负担并未真正减轻,压力过大

在“双减”背景下,很多教师跟不上时代教育发展的步伐,学生的学习负担并未真正减轻。学习负担过重会导致阅读中走神,降低阅读效率,并且学生阅读存在很多障碍,理解上有很大困难。同时教师没有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良好的教学氛围不能自然形成,不利于学生吸收知识,进而难以全面提高学生的语言和思维能力。学生在学习中仍然面临着大量的作业和考试压力,进而对语文学习失去了兴趣,变得厌学。

2.2 教学理念不再适应新时代的要求

作为教育者,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而不是盲目地片面地向学生传授知识。教师受到传统教育教学观念的影响,做教案时过于注重“教学效率”,即一课时的知识容量。为了防止学生花太长时间习惯新的教学模式,固执于原模式,不想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在阅读课程上,依靠词语练习、句子分析等方法来帮助学生,没有意识到阅读能力在整个语文教学中的现实意义。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需要长时间的训练,需要阅读大量文章,小学语文课时有限,教师在课堂上不能抽出很多时间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再加上学生缺乏自主性,教师在教学生读书时,通常会按照课本上的内容指导学生,面对一些课外书的阅读反馈,由于学生人数众多,教师无法对每个学生进行详细的阅读指导,给学生的阅读带来了负面影响。

2.3 课外阅读有一定的问题

我国学科教育建设速度稳步提高,小学语文教育也不例外。但是,现有的教学方法很难全面解释小学语文的重要难点。大多数学生注意力不集中,课外阅读量严重不足。他们在面对文章时,往往缺乏必要的阅读技巧,难以把握文章的主旨。在“双减”政策背景下,课外阅读作为课内阅读的补充,在时间、地点、阅读内容和阅读方式上更加灵活,但是在课外阅读上,只是时间增加了,相应的阅读方式并没有改变,教师和家长总是把重点放在知识的延伸上。例如,过于注重学生对课外阅读解题思路的分析,通过分析和推理来判断作者的写作含义和文中所揭示的思想。在“限制意识”下,使学生陷入机械记忆的学习中,难以碰撞出思想的火花,对课外阅读更加厌烦。

3 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策略

3.1 改善教学方法,丰富课堂内容

目前,教师教学形式单一,创新教学方法少,不利于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因此在“双减”背景下,教师有必要结合教学内容运用合理的教学方法,通过情境教学和多媒体课件的制作来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语文教学中包含了不同类型的文章,有些课文生动有趣,接近学生的生活。因此,教师应该有效地拓展教学方法,应该给学生设置分层的、启发性的问题,让他们带着问题阅读课文,提高阅读效率,边读边思考,提出自己的见解,这样才是正确的阅读方法和技巧。

(1)通过信息技术激发学生的阅读意识。作为语文教师,应该具备整合信息技術和阅读内容的能力,引导学生了解课堂内容,掌握句子的使用方法。例如,让学生阅读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爬天都峰》课文,在教学导入阶段,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在大屏幕上展示有关黄山的文字和图片,在直观图片的刺激下给予相应的指导,然后让学生寻找描述天都峰冒险和攀登天都峰难度的句子,然后通过信息技术让学生阅读课文,教他们如何获取文章的情感,激发学生的阅读意识,从而对文本内涵有深刻的理解和认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例如,人教版四年级上册《幸福是什么》课上,教师首先收集了学生日常生活的照片,有学生在吵架,有学生在下棋,也有学生在认真看书。教师问学生“幸福是什么?”学生们各抒己见。这些跳绳、踢足球、讲故事的照片,增强了学生上课的好奇心。随着教材内容的呈现,教师要求学生反复阅读课文,理解文中所描写的“幸福”。多媒体课件直观地展示了文字内容、图像和结合教学内容的音乐,在欣赏音乐的同时快速融入文字内容。多媒体的整合创造了活泼愉快的课堂气氛,促进了学生对语文学科学习的热情。

(2)在课堂上巧妙设置情境。学生由于生活经验有限,在阅读复杂的文章时,只能理解表面意义,难以完全掌握其中所蕴含的深层含义。因此,教师要巧妙地设置情境,引导学生由浅入深,理解文章的深层含义,沉浸在文本中,使学生能在跌宕起伏的情节中把握人物微妙的心理变化。以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狼牙山五壮士》教学为例。这篇课文的内容远离学生生活,描写了学生不熟悉的场景,学生很难在情感上与五位英雄的勇敢精神产生共鸣。教师在课堂上播放相关视频,可以将学生脑海里的想象转化为直观的画面,学生可以通过视频感受到五壮士当时的危险处境,获得情感的升华。这样,便于学生了解文章所传达的情感,可以从客观事实的角度分析和把握文章,从文章中吸收知识。

3.2 培养自主阅读能力,打开学生阅读空间

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关键是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包括读书方向的选择、读书内容的决定、读书过程和读书结果的评价等。当然,学生很难真正具备自主阅读的能力,在自主阅读能力的培养过程中需要教师的指导和帮助,让学生成为阅读的主体。在小学阅读教学中,教师应针对不同体裁的文本设定不同的教学目标,明确文章的阅读方法,才能促进学生阅读不同类型的文章。针对学习困难的学生,教师要让他们有感情有节奏地阅读,用心理解文章的主题,通过阅读交流可以了解和引导学生的阅读感,从而逐步提高学生的辩证阅读能力。教师还应注意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摘录名言警句,反复阅读,加深体验,积累写作素材。以人教版四年级上册《鸟的天堂》为例,教师通过阅读指导,使学生感受课文中的情境,引导学生在有意识的语文阅读学习同时养成正确的思维意识和阅读习惯。对学习较好的学生来说,在课前可以了解作者和文章的背景,然后通过阅读可以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例如,阅读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珍珠鸟》前,教师要分析教材内容,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阅读能力,充分让他们自主阅读,在阅读中把握作者的思路,分析写作技巧和语言描写在文中的作用和寓意,练习课文学习后的写作感受。对此,无论是优生还是差生,教师应让学生感知文章所表達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在阅读中观察写作技巧和描写手法,加强情感体验。同时在学生表达观点的过程中,要对学生进行适当的评价和辅助,使学生更加系统、有条理地思考文章内容。

3.3 依照单元整体教学思维,实现教学过程的精细化设计

小学语文单元的总体教学目标是学生能正确理解单元阅读指导和口语交际部分的单元重点学习目标,保持对单元学习的兴趣,可以更好地整理文章的内容,更好地理解文本,多角度感受语言的魅力。每一篇文章的内容都是在不同的创作背景下产生的,其中所蕴含的思想也各有特色。因此,教师在对学生进行阅读教育时,应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在具体的教学指导中帮助学生挖掘课文背后的含义,主动深入阅读各自的作品。实际单元教学目标确定后,根据单元整体教学思路,整合单元整体教学目标和内容,从而使教学过程朝着精细化的方向发展。如以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巨人的花园》《去年的树》《幸福是什么》《小木偶的故事》为例。首先,从这些课文的主题来看,使学生认识到本单元的主旨是阅读古代童话中的人物和性格特征。其次,要求学生有时间重复阅读课文,引导他们完成单元阅读任务后,寻求整合相关资源,产生想法、提出观点、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反复思考、辨别、判断、推理,通过复杂的思考过程,组织学生交流阅读单元整篇课文的经验,减轻阅读同类文章的压力。最后,设立以语言建设和应用为目标的板块。在上课前组织相应的兴趣小组,通过这种方式进行合理的交流。例如,在以童话描写为主的单元交流活动中,可以鼓励学生更好地理解,提倡从童话人物外貌、性格、兴趣等角度进行总结,讨论实际童话人物描写与表达的正确性。

3.4 教师应适时点拨

学生的理解能力还不成熟。如果没有教师的帮助和引导,按照现在的阅读方式,学生可能很难感受到阅读所蕴含的意义,对阅读浅尝辄止,无法深刻体会语文阅读所蕴含的精神和价值,教学效果自然无法达到预期目的。提高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途径有很多,教师要引导学生理解和感受课文内容,让学生自主学习,充分吸收教师在课堂上所教的东西。语文课堂教学中常见学生阅读文章后,对文章的语义缺乏一定的认知,不能完全理解文章的主旨,不能理解文章概念结构的现象。这时学生对语文阅读会产生恐惧心理,不利于他们更好地学习语文知识。学生在阅读中遇到困难时,教师应及时给予指导。学生要善于思考,学会质疑,与教师讨论,“吃透”教材,挖掘文本的深刻内涵。例如,在教授人教版六年级下册《北京的春节》时,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有关春节的问题,分享春节的趣事,引发学生思考。因此教师可以通过指导了解学生需要学习什么,如何学习,掌握更科学的学习方法,积极参与后续的阅读学习。以人教版二年级下册《丑小鸭》为例,为了使学生阅读和探究的过程更有效率,笔者科学指导学生反复阅读课文,运用思维导图梳理全文的基本框架,了解全文的主要内容,并明确探究和分析方向。随后,在深入阅读关键段落时,通过转述的方式找出文中描写丑小鸭心理活动的句子,从而启发学生掌握文章塑造的基本方法。在学生读完文章后,笔者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再现这一童话故事。此外,为了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的交流和对话活动,教师应该为学生提供在实践教学中进行自由讨论的足够空间,引导学生用自身思维发表意见和理解文本。当学生完全沟通,展现自身智慧,通过对文本内容的整体认识,了解文本内容。通过人物、动作、语言、心理及其态度,找出时间、地点,了解人物关系、精彩的开头和结尾等,提取课文的重点内容,帮助学生更好地挖掘课文的主旨。

3.5 培养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

阅读的培养不仅体现在教科书上,还体现在生活中。对学生来说,只有真正体验文章中的事物,才能与作者在文章中的情感产生共鸣,最终真正获得知识并妥善运用,否则会对学生的个人发展产生负面影响。课堂上的阅读内容不能完全满足学生的阅读需要。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逐渐养成有意识的思辨习惯,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探究能力。在课外语文学习中,学生需要有意识地找出自己对文章的疑问,运用思维能力进行判断和分析,从而最大限度地思考,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充分的暗示,开展有效地引导,使每个学生的阅读都转化为自己的认知,积累成为文章的素材。教师要让学生了解阅读的重要性,合理进行课外阅读。以课外阅读为指导,拓宽学生的视野和知识边界。学生判断能力差,教师应根据学生的特点,积极为学生选择课外书,使学生在阅读中提高自己。具体来说,教师要摆脱束缚,应该避免显示与课程主题内容几乎无关的信息,以避免学生产生不相关的关联并引起认知偏差。在设计课件时,以教科书内容为主题,丰富语文课。例如,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以父母的爱为主题。作者从不同的角度,运用不同的创作手法,展现了父爱与母爱的差异和伟大。但在阅读教学中,仅靠《地震中的父与子》《慈母情深》等文章很难升华家庭主题,教师应拓展阅读范围,引导学生主动收集父爱与母爱主题文章,如《荷叶·母亲》《背影》《秋天的怀念》,然后进行小组阅读教学。阅读可以使学生通过不同的表达方法和写作手法,体会文章的情感和内涵,丰富了语文教材的内容,提高了学生的理解和认知能力。另外,教师积极与家长沟通,了解学生在课堂中和日常生活中的兴趣爱好,全面了解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因此,教师要和家长一起定制适合学生的课外阅读清单,列举实施明确的课外阅读计划,鼓励学生克服阅读困难。同时阅读教学的最终目的是提高学生的语言和写作能力,在平时的阅读和写作活动中充分发挥其语言组织能力和写作表达能力。写作是用文字表达和交流的重要途径,是人们认识自己、认识世界、创造性地表达自我的重要途径。写作能力的提高也是语文素养有效提高的综合体现。教师可以让学生在阅读课外文章后,对一些令人印象深刻、困惑的地方写读后感,重点写自己对困惑部分的理解,提高自身的阅读能力,更好地锻炼自己的思维组织能力,锻炼写作能力。

3.6 深化阅读评价

在传统教学中,学生在阅读问题文本时,如果只是感性地理解文章,学生是无法真正分析文章的,会在一定程度上缺乏对文章的理解。这时,教师要让学生有意识地阅读文章,深化阅读评价,让学生加入自己的分析和理解,在相互评价中对文章内容有相对合理的控制,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双减”背景下,教师应将阅读能力的培养融入日常教学的各个环节,构建评价机制。教师应当从学生的实际阅读情况出发,结合语文学科的特点,深化阅读评价。第一,扩大评价范围。教师要制定详细的评价方案,明确哪些方面按哪个标准得分,明确评价标准的细节,主要包括学生的抄读能力、精读能力、资料检索能力,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评价。第二,评价中强调自我监督和相互监督。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要根据阅读文章的内容和相关话题,构建科学的阅读评价课堂,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综合能力。教师应在评价活动中定期组织综合实践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评价活动的设计,评估学生的阅读时间、认真度、摘录情况。小组合作后,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现状、结合实际阅读中课堂上暴露出的问题,对各组进行最公正的评价,指出各个小组的不足。例如,在讨论了诗歌的问题后,教师可以用以各组为目标的方法进行评价,如哪些小组给出最完整的答案,哪些小组给出较好的补充说明等。这更加强化了良性竞争、互补优势,促进小组间相互比着学习。由于不同的文章有不同的阅读方式,小组也会采取不同的阅读方法。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总结,总结小说阅读和诗歌阅读有什么不同,自己更适合哪一种阅读方法。当然,在这个小组合作之后,教师需要让学生反思,查找自身阅读的优缺点,向阅读比较好的同学学习,找到合理有效的阅读方案。同时,教师要根据学生之间的差异逐一评价,保证学生评价的有效性,尊重学生个性回答,切实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4 结语

总之,“双减”背景下引导学生阅读的教学策略,旨在提高阅读课程的教学效果。从传统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情况来看,大多数教师在实施群文阅读教学策略时,会直接将课文提供给学生,让学生进行阅读活动,导致教学模式僵化。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采用情境教学、兴趣教学和多媒体教学,为学生设置一些讨论问题,进行小组合作,加强课外的阅读,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思维,提高阅读水平,进而逐步提升学生的语文阅读素养。

猜你喜欢
双减课外阅读文章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课外阅读——写作的源头活水
做好课外阅读指导之我见
细致入微的描写让文章熠熠生辉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放屁文章
小处着眼,写大文章
实践语文课外阅读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