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科学内涵与内在要求

2024-05-10 14:04吴东潭
知识文库 2024年8期
关键词:高质量经济发展

吴东潭

人类社会在不断地矛盾运动中持续发展,在各个历史时期,人类对不同事物的矛盾进行分析和判断,从而不断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马克思曾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说,“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相反,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着人们的意识。”因此,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变化,社会主要矛盾随之变化,社会的生产方式、发展方式也必然随之变化。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样的战略判断源自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实现了人类经济发展史上绝无仅有的奇迹式增长,国民消费结构也发生了本质性改变。在这样的情况下,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已经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再次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因此,站在新的历史节点上,如何理解高质量发展的根本内涵和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对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意义

推动高质量发展是我国在新时期、新形势下继续发展的必然走向。不管从历史发展上来看,還是从实践上来看,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建设都必须以高质量发展带来的强大物质基础作为保证。新的历史阶段上,为何要将高质量发展作为首要目标不断推动,可以总结为“满足新需求”“解决新问题”这两个重要因素。

1.1 满足新需求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提高,普通民众的生活需求逐渐从解决温饱向更深层的需求转化。当人们仅仅满足于简单的温饱需求时,高速度发展带来的物质条件足够满足人们的需求。所以在改革开放后很长的一段时间内,高速度发展可以很好地适应国内发展的需求,这样的高速度发展也极大地提升了人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但随着社会生产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不再满足于简单的温饱条件。当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开始由物质条件逐渐向精神条件转化时,新的矛盾便诞生了,需求转化使不平衡不充分发展的社会主要矛盾体现得十分明显,而这种不平衡不充分本质上源自发展质量不高。改革开放后的四十余年时间里,高速度的发展使中国过去落后的社会生产得到极大改善,国民生产总值得到极大提高,但当人们对于生态环境、精神生活等各个领域展现出多层次、多维度的需求时,以及在供给维度产生一系列结构失衡的问题时,这样的高速度发展显得尤为乏力。

由高速度发展到高质量发展,其间重点解决的就是动态评价标准的问题,让经济发展以多元的维度真正惠及民生,让人民有安全感、有获得感、有幸福感。这样的新需求必须通过高质量发展来满足。

1.2 解决新问题

从改革开放至今,中国经济发展始终走在快车道,四十余年时间里,中国走出了一条区别于西方以侵略扩张为途径的独立自主且和平和谐的发展之路。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大量吸收世界先进技术和管理模式,拥抱了广阔的世界市场,同时大大提升了劳动生产率。经济全球化使中国的经济发展再次按下加速键。但近年来,由于疫情等原因,世界经济下行,加之美国与一些西方国家的霸权主义与强权政治抬头,无视国际分工背后的经济规律,频频实行“逆全球化”的政策,对一些高新技术实行“封锁”,也让中国发展面临着“卡脖子”的新问题。

面对着新的历史形势下涌现出的新问题,必须要用高质量发展的方式来解决。美国对于中国不断实行的“科技战”“芯片战”对于我国来说,既是挑战,也是机遇。二十几年来,美国在基础理论、应用创新和市场研发等方面一直居于世界前列,现在依旧是科技最强大的国家。美国利用强权将各类高新科技垄断在自己手中,无疑会大大增加中国发展的阻力。以芯片产业为例,中国是全球芯片进口第一大国,有着让全球芯片行业向往的全球大市场,中国虽然可以凭借这样的庞大市场一定程度上支撑芯片发展,但却不能依靠进口而获得芯片产业的核心技术。而只打卡市场而不引进技术,在一定程度上只能给外资企业“做嫁衣”,当面对科技制裁时依旧会处于“卡脖子”的状态。所以在新形势下,我国必须坚持以创新为第一动力的高质量发展,让科技创新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型发动机”。近些年来,由于本土芯片半导体人才储备的增加,加之第三次回国潮的来临,大大地填补了芯片人才的空缺。中国的各项税收优惠政策也极大地激发了芯片半导体企业的活力。

从历史经验上来看,落入中等收入陷阱而经济一蹶不振的国家大多都存在着经济发展快速而科技创新滞后的问题。在我国当前面对的国内外形势下,实行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为发展体系的新发展格局,实现包括经济在内的各项要素高质量发展,是解决新问题的“关键一招”。

2 高质量发展的科学内涵

对于高质量发展而言,不可否认的一点是,高质量发展是中国经济战略规划中的一次阶段性战略调整。区别于西方经济学奉行的市场原教旨主义与新自由主义等学说对于经济发展规划有效性的质疑,中国经济发展一直以来有着长远的战略规划。随着国内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以及经济发展逐渐步入新阶段,我国必须主动进行调整,以全新姿态把握全新机遇。欲探求高质量发展的科学内涵,也必须从这种阶段的转变入手,既不能简单地以高速度到高质量之间的区别进行对立分析,也不能忽视战略性、系统性,将高质量发展局限在某一领域或某一行业。通过对经济学理论及历史发展规律的综合分析,可将高质量发展的科学内涵总结为“由单一结构到多元体系”“由经济高质量到全面高质量”“由经济中心到人民中心”三个主要方面。

2.1 由单一结构到多元体系

从基本取向上来看,高质量发展强调持续性和协调性,强调由数量主导向质量主导转化。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强调,必须实现创新成为第一动力、协调成为内生特点、绿色成为普遍形态、开放成为必由之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高质量发展,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个概念各自独立又彼此联系,反映了我国高质量发展最重要的内在特征,也形成了一套具有针对性、目标性、整体性的逻辑体系。

创新是新形势下我国发展的第一动力来源,针对各类基础性的关键因素,必须加大研发投入力度。通过各项具有针对性的扶持政策,增强创新型企业的市场竞争优势。不断增强各阶层教育的教育质量,丰富各领域优秀人才储备,深化知识、技术等领域的市场化改革,让创新成为引领发展的有效动力。

协调是高质量发展的内生特点。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为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这一矛盾一定程度上源自高速发展模式下造成的结构失衡,这样的结构失衡很有可能会成为引发经济下行的诱发机制。高质量发展中的一个重要内涵就是协调,这种协调既包括经济结构的平衡,也包括区域经济的平衡。具体而言,既要协调好消费、投资和净出口之间的关系,让经济增长不再主要依靠国际经济,而是向国内大循环和国际国内双循环转变,也要将国内第一产业和第二、三产业进行合理地协调。

绿色是高质量发展的普遍形态。一个国家的生态文明建设程度很大程度地影响着人民生活的幸福感。过去很长一段时间,我国经济得到长足增长,但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在一定程度上也被破坏和消耗,这样的发展模式不但影响着我国发展的持续性,造成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失衡,也直接地影响了人民的生活质量。高质量发展的一个重要内涵就是要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不失对自然资源、自然环境的保护,健全以绿色发展为导向的评价体系,让绿色发展成为一种常态。

开放是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改革开放以后,我國充分提高开放程度,拥抱全球化红利,使中国经济飞速增长。当前,国际环境风云变幻,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采取霸权、实施诸多单边主义政策,这种逆历史潮流而行的行为极大地挑战着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也让国际经济贸易受到一定程度的破坏。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更需要以开拓进取的姿态丰富对外开放的途径,协调平稳进出口贸易,加强“一带一路”国家之间的交流合作,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更加积极地参与到国际经济贸易的活动中。

共享是高质量发展的根本目的。一直以来,我国发展经济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现阶段,我国经历了一段时期的经济高质量发展,物质水平得到很大程度提高,完成了全面小康的历史性任务。共享这一概念作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科学内涵,其重点突出了让人民享受到高质量发展的成果,并强调其中的公平性和全面性,这也是人民至上的重要体现。

2.2 由经济高质量到全面高质量

现阶段我国所追求的高质量发展既是经济层面上的高质量发展,也不只于经济层面。高质量发展不只是一个经济要求,而是对经济社会发展方方面面的总要求。正因为高质量发展的出发点和根本目的皆是以人民为中心,所以在表象上看,类似于将部分资源流向中西部地区以及农村地区这一资源配置模式不符合纯粹市场经济的资源配置模式,但在深层次上来看,这样的资源配置恰恰反映了我国的高质量发展不是单纯的经济高质量发展,而是在以人民为中心的各个领域、各个层面都做到高质量发展。诚然,高质量发展必须限定在一定的适用范围内,不能过分扩大其外延。但也应当看到我国高质量发展的一个重要内涵就是从追求经济高质量发展到追求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领域的高质量发展,这样的特点也是对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最好反映。

2.3 由经济中心到人民中心

从解放至今,我国经济发展经历了从解决温饱到如今需要满足更高层次需求的阶段。“解决温饱、促进发展、满足需求、实现满意等不同阶段,是一个科学演绎、不断升华的过程”。在过去一段时间内,我国经济发展追求符合性数据的达标,主要满足物质缺乏的问题,现如今,我国经济逐渐开始追求人民满意程度。这样从对“量”的扩大的追求,到对“质”的满意的追求,不但反映了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也突出了我国高质量发展中“人民中心”的特点。现阶段我国的高质量发展强调让人民增强对“高质量”的感知,让人民产生幸福感、获得感。这样的发展追求和发展目的是极大区别于西方国家的经济发展特质的。

3 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

在新的历史阶段下,我国将面临新的历史任务和发展使命。高质量发展的前途光明,但实现的道路上也存在诸多困难和需要优化调整的问题。总体上来说,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以党的领导为前提,必须保持道路自信、制度自信,坚持系统观念谋划大局,加快新发展格局的有效构建。

3.1 坚持系统观念

中国经济是一片广阔的汪洋大海,对于这样庞大的经济体,只关注某一行业、领域或只针对某一情况做出单一的政策调整是无法应对复杂的经济发展情况的。况且经济问题常常关乎政治、文化、民生等多个领域,“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情况时有发生。因此,在当前时期我国欲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建立并坚持系统观念。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我国始终坚持从大局出发、从整体出发,最大程度地发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这一政治优势,引领中国在不断的系统规划中向前迈进。

在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征程中,我们必须把局部问题和整体问题作为一体两面区分看待,在心怀全局的情况下,不忘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唯有将整体意识和系统观念真正运用到我国的发展实践之中,才能真正做到“一子落而满盘活”。

3.2 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

一方面,高质量发展的推动是新发展格局建设中的重要一步,能否实现高质量发展决定着经济发展质量,而经济发展质量决定了新发展格局能否完整建立;另一方面,新发展格局为高质量发展提出了现实基准与客观要求,二者在理论内涵上有着高度的逻辑联系。

新发展格局为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理论指引。只有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才能夯实我国经济发展的根基、增强发展的安全性稳定性,才能在各种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狂风暴雨、惊涛骇浪中增强我国的生存力、竞争力、发展力和持续力。“十四五”规划《建议》中也指出,“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由此可以看出,新发展格局既丰富了高质量发展的理论内涵,也为其提供了方向指引,点明了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意义。

3.3 思想上摆脱“市场原教旨主义”

一直以来,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信奉并大肆宣扬“市场原教旨主义”及“新自由主义”的学说。一方面来看,西方信奉“市场原教旨主义”有着长期的历史渊源,米尔顿·弗里德曼、哈耶克等著名的西方经济学家都是“市场原教旨主义”的坚定拥趸。从其另一方面来看,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将“市场原教旨主义”进行美化、包装,成为其政治武器。

“市场原教旨主义”认为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控制着经济活动的一切领域,其主张以完全的私有化为基础,反对征服对经济领域的一切调控和干预。对于这样的理论和学说,我们既要充分理解其含义,又要充分认识到其自身的局限性。事实上,西方经济学近些年来就已经陷入了过于数学化、过于微观化,而无法解决现实问题的窘境,就是所谓的“有一流的经济学家,没有一流的经济”的问题。这样的情况很大程度上源于其以“市场原教旨主义”作为指导思想的原因。

在当前的国际形势和国内形势下,我们积极地向着第二个百年目标昂首迈进,其间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充分建立道路自信、制度自信,充分认识到我国经济体制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经济体制的差异,在思想上摆脱“市场原教旨主义”,划清与“新自由主义”的边界,做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精准解读,避免发生真理上的谬误以及颠覆性的历史性错误。

猜你喜欢
高质量经济发展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高质量项目 高质量发展
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根本要求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三部曲”促数学复习课高质量互动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