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高专院校精品课程建设研究与实践

2024-05-10 14:04王捷
知识文库 2024年8期
关键词:精品课程护理学院校

王捷

近年来,我国高度重视职业教育的发展,并通过一系列政策积极推动高职高专院校提升教育水平,例如2021年10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以及2022年12月印发的《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均展现出了我国对于发展职业教育的高度重视。基于此,各地区纷纷响应国家要求,推出相应地方政策,鼓励高职高专院校立足地方特色和产业需求、开展适应时代发展和社会需求的特色专业建设工作。本论文旨在通过对高职高专院校精品课程建设背景、概念和意义的综述,调查高职高专院校精品课程建设现状并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可行的解决路径,以促进高职高专院校精品课程建设的研究和实践。

1 高职高专院校建设精品课程的意义

首先,高职高专院校建设精品课程是提升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精品课程注重教学目标的明确性、教学内容的精准性和教学方法的创新性,优化教学资源配置和提升师资力量能够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能力培养;其次,高职高专院校设计和开展精品课程是为了更好地满足社会和产业的需求,通过与行业企业的合作、产学研结合以及调研分析,精品课程能够紧密贴合市场需求和行业发展趋势,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和适应能力;再次,高职高专院校精品课程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精品课程依靠实践性的教学设计和实践环节的设置让学生能够频繁接触和解决实际问题,锻炼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难题的能力,有助于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提高就业竞争力;从次,精品课程不仅仅注重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养,还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个人发展能力。通过开设综合素质拓展课程、创新创业教育等,精品课程能够帮助学生提升自身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创新思维和领导力,为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最后,高职高专院校精品课程的建设促进了教育教学的创新。精品课程往往借助先进的教学理念、新颖的教学手段和科学的评价体系不断提升教学质量和效果,引领教育教学改革的发展。

2 高职高专院校精品课程建设现状调查及问题分析

2.1 现状调查

为了解目前高职高专院校精品课程建设情况,本研究通过网络问卷调查的形式,向省内多名高职高专教师开展调研,旨在深入探究高职高专院校精品课程建设规划情况、线上资源建设情况、课程团队情况、课程建设目标情况以及与其他课程的关联情况。本次调查问卷采取半结构化问卷,以提高调查问卷数据多样性。

通过问卷调查结果了解到,在精品课程建设规划方面,有40%的教师表示学校并未要求教师在精品课程建设时向学校提供三年以上的长期建设方案,同时有25%的教师表示自身所在的高职高专院校更倾向于将资源分配给王牌专业或重点专业,非重点专业能够得到的资源明显更少;在线上资源建设情况方面,大量高职高专院校教师表示所在院校更青睐线下教学,对线上资源的投入较少;在课程团队情况方面,有20%以上的教师表示自己独自完成精品课程建设,接近30%的教师表示团队内仅有2~3人,说明目前精品课程建设团队人数过少,独立完成建设的情况较为普遍,而在“你是否希望能够以中等以上规模团队(5人以上)模式进行课程建设”时,选择“不希望”的教师数量较多,当通过抽样对此部分教师进行访谈时,部分教师表示学校的绩效评价主要针对个人,团队合作基本没有资金奖励,所以不愿以團队模式进行精品课程建设;在课程建设目标方面,在问题“您所在的高职高专院校在制定精品课程目标时是否提出过明确的课程特色标准”当中,有超过一半的教师表示没有,或表示提出过但不清晰,说明大量高职高专院校并未为教师提供明确的课程特色目标,而在问题“您所在的高职高专院校在制定精品课程目标时是否明确要求教师体现课程特色”中,选择“有明确要求”的教师占比仅有14%,进一步说明了大量高职高专院校对于教师体现精品课程特色的要求不明确甚至没有要求;在课程关联度方面,约40%的教师表示学校要求与其他课程保持关联度,但也有30%的教师表示自己在开发精品课程时会参考其他院校的精品课程,在问到“您所在的高职高专院校的精品课程是否有与其他课程内容重复的情况”以及“您所在的高职高专院校的精品课程是否有与其他课程无任何关联的情况”时,接近60%的教师选择了“有”选项,说明高职高专院校精品课程与其他课程内容重复以及无关联情况明显。

2.2 高职高专院校精品课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精品课程建设后劲不足,缺少后续建设规划

根据问卷调查结果显示,目前部分高职高专院校在建设精品课程时存在后劲不足的问题。一方面,高职高专院校精品课程建设的推行过程短期性较强,缺乏长远的规划和战略眼光。主要原因是学校和管理者在制订精品课程建设计划时,往往关注当前的需求和热点,缺乏对未来发展趋势和市场需求的深入研究和预测,导致没有明确的后续建设规划,精品课程更新迭代缓慢,逐步脱离行业现状,无法为学生提供真正有价值的课程内容;另一方面,高职高专院校精品课程建设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投入,但部分高职高专院校面临资源紧缺的问题,无法充分保障后续建设的持续推进。另外,在访谈中得知,由于缺乏对精品课程建设的重视和认可,部分高职高专院校在资源分配上存在不公平的现象,重点学科得到了较多的支持,而其他学科则面临资源匮乏的局面,导致非重点学科的精品课程建设方案半途而废,或获取的资源只能支持短期精品课程建设方案。

(2)精品课程建设局限于线下,缺少线上投入

根据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大量高职高专院校倾向于建设线下精品课程,在线上课程的投入较少,深入分析问题的具体原因:一方面,部分高职高专院校对于线上教学的重视程度较低,认为线上教学是线下教学的辅助,甚至部分教师认为线上教学会影响教学质量,因此不愿主动采用线上精品课程资源;另一方面,精品课程的线上资源建设需要大量的成本和时间投入,教学设计、资源录制、课件制作等工作会占用教师课后时间,部分高职高专院校教师由于工作与时间压力较大,线上资源建设可能被较低优先级处理,导致线上教学投入不足,精品课程也基本以线下课程的形式体现。

(3)“孤军奋战”现象频发,缺少团队合作

根据调查问卷显示,大量高职高专院校教师在建设精品课程过程中单打独斗,一到两个教师完成课程建设的情况十分常见,而导致这一问题的原因包括以下几点:

首先,部分高职高专院校缺乏有效的精品课程建设合作平台与机制来促进教师之间的合作与交流,由于缺乏共同的工作平台和机会,教师们往往在各自领域进行独立的课程建设,缺乏机会进行跨学科、跨专业的合作;其次,在部分高职高专院校中,教师之间缺乏共享和交流的机会,无法及时了解和获取其他教师的教学经验和方法,导致课程内容重复、产生资源浪费,也限制了教师们在课程建设中提供丰富的教学内容和多样化的教学策略;最后,部分高职高专院校的教师评价体系过于强调个体的学术和科研成果,而忽视了教学与合作团队的价值,导致教师们更倾向于追求个人的学术成就,而不愿意投入时间和精力参与团队合作,进而影响了教师之间的合作意愿和效果。

(4)精品课程建设目标偏差,缺少课程特色

根据问卷调查结果显示,部分高职高专院校在精品课程建设时并未要求课程具有明显特色,还有部分高职高专院校仅要求教师在课件或网页上做出特色,课程内容的特色体现不足,而通过访谈了解到部分教师会直接参考其他学校的精品课程进行效仿,而导致这一问题的原因与学校对于课程特色的目标设定不明确有关。一方面,高职高专院校在提出课程建设目标时没有明确提及体现课程特色的要求;另一方面,部分高职高专院校在设定目标时缺少明确的标准,导致教师不了解何为特色或不知道体现哪些特色,因此影响了精品课程的特色与差异性。

(5)精品课程建设过程中忽略其他课程内容

从问卷调查结果可发现,大量教师提出目前部分高职高专院校建设的精品课程在内容上存在重复和无关联的情况,这种忽略其他课程内容的课程建设方式极易导致精品课程与其他课程产生割裂。一方面,精品课程与其他课程的重复性过高,导致人力、物力资源浪费;另一方面,精品课程与其他相关课程之间缺少关联,会导致课程内容过于封闭,甚至形成知识孤岛,学生无法融会贯通,更无法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经验。

3 高职高专院校精品课程建设的可行路径——以基础护理学课程为例

3.1 构建更加完善的精品课程建设长期方案

为了解决精品课程建设缺少长期规划的问题,高职高专院校应当构建更加完善的精品课程建设长期方案。首先,高职高专院校在基础护理学精品课程建设前需要进行深入的市场调研和行业趋势分析,了解目前护理学领域的最新技术、发展趋势和职业要求,制定长远的规划和战略,同时预测护理行业的未来发展趋势,将以上内容反映在课程设置和内容当中,同时高职高专院校也应建立灵活的精品课程更新机制,及时调整精品课程,以保持与护理行业需求的契合度。其次,高职高专院校需加大对基础护理学精品课程建设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投入,一方面,高职高专院校可争取医疗机构的支持,寻找外部赞助和合作机会;另一方面,高职高专院校内部也应该通过合理的资源配置,确保基础护理学与其他学科能够得到相对平等的支持,避免资源不公平和学科鸿沟。最后,高职高专院校可建立科学的精品课程评估机制,从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学生绩效等多个维度进行全面评估,通过定期的评估和反馈机制,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调整和优化,为基础护理学精品课程提供优化方案。此外,高职高专院校还可以邀请护理领域专家、医院护理人员以及医院领导共同参与课程建设,为精品课程建设提供更客观和全面的评价结果,并基于评价结果对长期建设方案进行优化调整。

3.2 打造更高水平的精品课程线上解决方案

线上资源具有线下课程不具备的灵活性与自主性,能够满足更多学生的需求,也能够赋予学生更大的自主选择权利,但基础护理学等课程更注重实践操作,线下课程仍是开展此类课程的主要渠道,因此高职高专院校可在保持线下精品课程建设投入力度的同时打造更高水平的精品课程线上解决方案,一方面,将理论课程内容逐步向线上转移;另一方面,结合网络技术营造虚拟实践情境,以强化学生整体学习体验。

首先,教师可应用PBL与CBL结合的混合教学方式。所谓PBL和CBL,即问题学习法(Problem Based Learning)和临床病例学习法(Case Based Learning),虽然两种学习方式具有差异,但二者均能够融入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当中,同时均能够体现学生主体地位,强化学生知识理解深度,并培养学生临床思维。二者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当中的应用策略不同,其中PBL更强调让学生通过思考与探索找到矛盾点、提出问题,而CBL更强调基于案例进行思考、分析关键信息并制定实验方案,因此教师可将PBL和CBL结合,将重难点知识以临床病例的方式展现给学生,再让学生围绕案例思考、提出问题,随后基于项目制定实验方案以解决问题。教师全程担任引导者及信息提供者角色,学生则作为课堂主体持续进行思考,既是问题的提出者又是问题的解决者,对于学生理论知识掌握水平以及知识应用实践能力的提升效果较为显著。其次,利用网络平台营造实践情境,打造具有实践价值的线上教学模式,由于基础护理学课程往往需要通过接触临床病例的方式实现知识转化,但学生本身难以接触实际临床病例,因此院校与教师可利用医学模拟仿真网络平台开展线上实验教学,让学生在屏幕当中感受实际护理情境,并通过键盘与鼠标操作设备。若院校经济条件良好,则可引入VR设备,通过手柄与VR眼镜让学生以近乎实际操作的方式开展实践。再次,建立线上理论、线下实践的精品课程教学体系,例如让学生在线上提前学習课程理论知识,在线下课堂由教师进行知识讲解,并配合线上任务工单简化线下实践流程,让学生拥有更充裕的实践开展机会。最后,教师可借助MOOC、小木虫等平台打造“翻转课堂”式的精品课程体系,教师则对学生参与的课程进行评判,并补充缺失的内容。虽然翻转课堂模式会提高学生的学习强度,但在学生作为主讲的模式下,学生学习体验更加顺畅,自主学习能力得到加强,主讲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以及思维逻辑能力也能够得到提升,更能够体现精品课程的先进性特征与课程特色。

3.3 构建基于团队合作的精品课程教学队伍

为了解决教师建设精品课程时缺少团队合作的问题,高职高专院校应当带头构建精品课程教学队伍,并从多个角度解决教师合作问题。首先,高职高专院校可以建立合作平台和机制,为教师提供交流和合作的机会,并通过建立线上社区、教研组或专业团队,为教师提供共同的工作平台和资源共享的机会,促进教师之间的合作和交流;其次,高职高专院校的教师评价体系应该更加注重教学与团队的价值,而不只是个体的学术和科研成果,因此高职高专院校可通过修改评价指标和权重,将教学质量和教师合作团队成果纳入评价体系中,激励教师积极参与团队合作,提高课程质量;再次,基于团队合作的精品课程教学队伍需要跨学科的合作,对于基础护理学这门课程,院校可将专业教师、护理实践专家、医学教育研究员等不同领域的专家纳入教师团队,形成多学科合作的教学团队;最后,高职高专院校可设立合作奖励和荣誉机制,表彰在精品课程建设中展现出卓越合作能力和贡献的教师团队,例如为参与精品课程建设的教师团队给予荣誉称号、奖励经费以及建设结果展示,同时对团队的建设成果进行评估,根据评审结果判断下一个周期的资助经费金额,从而促进教师产生合作意愿,激励教师积极开展团队合作,共同推动精品课程建设。

3.4 明确凸显精品课程特色的课程建设目标

在建设精品课程时,高职高专院校不仅要提出课程建设特色的目标,更要在明确目标指导下,结合教材内容以及学科特点,以更加量化的标准、更加开放的态度来明确凸显精品课程特色。首先,基础护理学课程的目标是培养拥有扎实理论基础以及丰富实践经验的综合性护理人才,因此在设定课程建设目标时需要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紧密结合,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理解护理原理并运用到实际操作中;其次,基础护理学课程应该设定培养学生实际操作技能的目标,通过模拟实训、实验和临床实习等环节,让学生能够熟悉各种护理操作技巧,具备处理实际临床情况的能力;再次,基础护理学精品课程应设定培养学生团队合作与沟通能力的目标,由于护理工作通常需要与多个医护人员合作,因此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良好的沟通技巧,能够更好地适应工作环境;从次,基础护理学课程的目标之一是培养学生的专业道德和职业素养,护理工作要求医护人员具备高度的责任心、敬业精神和人文关怀,因此课程可以通过培训和案例分析等方式,强调学生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的培养;最后,高职高专院校应建立科学的课程评估和反馈机制,以及时了解基础护理学课程特色的实际效果和改进方向,例如开展包括教学评价、学生评估和专家评估在内的完整评估体系,以获取基础护理学课程特色的客观反馈,而更加科学、全面的反馈结果有助于教师调整和优化课程,推动基础护理学精品课程特色进一步发展。

3.5 建立以精品课程为核心的多学科课程群

精品课程建设应当参考其他相关学科的内容,既要保证课程内容的独特性,又要保证课程内容与其他课程内容的关联性,形成以精品课程为核心的多学科课程群。第一,将基础护理学确定为多学科课程群的核心课程,其他相关学科的课程围绕和支持该课程展开,学生可以获得深入的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也能在其他学科中获得必要的补充和支持;第二,构建多学科课程群需要将不同学科的课程进行整合和协调,因此在建设基础护理学精品课程中,教师可以引入人体解剖学、生理学、心理学等学科的内容,并将内容整合到护理学的实践中,让学生能够更全面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第三,除了整合相关学科的课程外,还可以设计一些交叉学科的课程,以丰富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扩展视野,例如与医学、社会科学或管理学等相关学科合作,开设跨学科的护理实践案例研讨课程;第四,构建多学科课程群需要教师团队之间的跨学科合作,例如组建不同学科的教师团队,共同规划和开设课程,将各自学科的专业特长与技能相结合,提供更全面和综合的教学内容;第五,除了教师团队之间的合作外,高职高专院校与专业教师也应促进学生之间的跨学科交流与合作,进一步拓宽精品课程群的辐射范围,例如开设跨学科小组项目、跨学科研究或实践活动,让学生能够共同解决跨学科问题,培养团队合作和综合素养;第六,为了进一步完善以基础护理学精品课程为核心的多学科课程群,教师与院校可共同整合、共享教学资源,例如由院校带头建立共享教学平台或资源库,让师生能够更方便地获取跨学科的优质教学资源。

4 结語

总之,高职高专院校精品课程建设工作具有较高的重要性与研究价值。本研究基于高职高专院校精品课程建设的意义,通过多种研究方法获取了目前高职高专院校精品课程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最后以基础护理学课程为例,提出了高职高专院校精品课程建设的可行路径,希望未来高职高专院校能够进一步提升精品课程建设水平,推动职业教育质量的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精品课程护理学院校
《护理学杂志》稿约
《老年护理学基础》
——老年护理学的日常生活护理要点研究
精品课程转型升级为精品资源共享课的认识与思考
妇产科护理学实践教学探讨
仲景护理学思想初探
浅析《Photoshop》精品课程开发及网站建设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