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地合作要求下应用型本科高校人才培养的机制探索

2024-05-10 21:12朱映然
知识文库 2024年8期
关键词:校地应用型院校

朱映然

应用型本科高校作为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重要阵地,不仅在高端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而且对地方经济的发展也有一定影响。为进一步提高应用型高校学生的实践能力,强化应用型高校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校地合作模式应运而生,该模式不仅能促进当前高校的角色转变,充分发挥应用型高校的职能,还能为地方发展培养更多合适的应用型人才,助力地方经济进一步转型和发展。在此背景下,本文详细分析了校地合作要求下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并从院校发展理念、本地发展需求、地方高校职能、理论实践结合及新兴技术助力的校地合作模式等角度针对性地提出优化路径,以期能为校地合作模式下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提供一定参考。

高校作为知识创造、技术创新的主体,是培养高素质人才、促进地区经济转型、推动地区可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平台。特别是随着当前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进一步增大,培养更多的应用型人才,推动高校向应用型方向发展,让高校的人才培养更加适合地方经济转型的需求,已经成为当前高校战略转型与人才培养的又一个重点。在此背景下,校地合作模式应运而生。所谓校地合作模式是指高校与地方区域或地方政府在互动中所建立的合作模式。目前,校地合作模式已经成为应用型高校服务地方经济、推动地方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虽然校地合作模式对应用型本科院校培养社会所需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当前应用型高校开展校地合作模式过程中依然存在很多问题,如何更好地推动校地合作模式高效地发展,已经成为当前应用型高校进一步发展、地方人才结构进一步变革亟须解决的一个问题。

1 校地合作對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的积极意义

校地合作不仅能有效促进高校向应用型方向转型发展,还能推动地方和高校协同发展,进一步实现当前高校实践育人的目标,在此基础上,本部分内容就校地合作对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的积极意义进行详细分析。

1.1 开展校地合作能够满足应用型高校发展需求

开展校地合作能够满足应用型高校发展的需求。随着当前社会对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需求逐渐增多,高校为了更加适应当前社会的需求,必须进一步开展应用型教学,促进应用型教育的发展,并通过与地方政府或企业的合作来凸显地方特色,从而使当前应用型高校在满足社会需求的同时重新焕发出生机和活力,推动高校在新时期的进一步发展。首先,应用型高校进一步发展的关键在于培养应用型人才,推动应用型人才就业,这样应用型高校的进一步发展才具有切实的现实意义。而开展校地合作能够通过和地方政府、企业达成合作关系,为高校人才培养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和就业机会,从而有效解决就业困难的问题。其次,校地合作模式能够在提高高校的实践教育占比的同时,推动高校产学研体系的建立,实现理论及实践育人的协同发展。最后,应用型高校进一步发展和地方经济有着非常密切的关联。开展校地合作模式可以将高校融入地方产业升级中,这对应用型高校教育设施完善、教学模式变更、先进人才的引入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1.2 开展校地合作能够促进当前高校角色转变

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要更好地培养应用型人才,必须找准自己的定位,推动高校角色向着为社会培养更多应用型人才、为社会提供更多应用型技术及更多创新和发展动力的方向转变。一方面,地方高校具备丰富的创新资源、优秀的高素质人才及拥有专业系统的科研创新设备,对地方经济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开展校地合作能够将高校中系统专业的科研设备、先进的教学理念、科研成果及高校大量高素质人才用于地方经济转型发展中,从而推动应用型高校向着社会和创新发展动力源泉的角色转变。另一方面,随着创新发展战略的提出,高校作为青年学子及高端学术人才的汇集场所,是最具创造力和想象力的阵地,是一个地区创新和发展的中心。而开展校地合作模式能够让应用型高校在为社会培养更多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同时,充分利用自身拥有的优势资源为整个地区的创新发展提供动力。

1.3 开展校地合作能够促进地方和高校共同发展

此外,开展校地合作也能推动地方和应用型高校共同发展。校地合作能够加强地方政府及企业的优势资源与当前应用型高校的有机匹配,从而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首先,应用型高校可以充分发挥自身的人才优势、技术优势、科研优势,为地方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先进的理论指导和科研探究。同时,应用型高校若想进一步发展,也离不开政府及企业的支持,政府能够为高校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政策环境的支持,而企业则能为应用型高校培养应用型人才提供更加完备的实践实训基地。其次,随着政府、企业及社会团体等的大力扶持,应用型高校资源获取能力和社会地位必将逐渐上升,这有助于高校教学设备、教师队伍科研创作环境的进一步改善和优化。可以说,校地合作模式的开展,是将地方和应用型高校的优势资源进行互补,从而促进两者的共同发展。

1.4 校地合作是高校践行实践育人理念的重要举措

校地合作模式还是应用型高校实践育人发展理念更加完备的保障条件。应用型高校要想更好更快地培养应用型人才,必须对当前传统的教学理念及教学模式进行变革,增加实践教学在教育教学中的比例,改变过去“学用分离”的困难局面。而开展校地合作模式恰恰能满足这一需求,在校地合作模式下,高校拥有充足的实践资源和实践平台推广自己的实践理念,改善自己的实践教育模式,通过不断完善和优化实践教育的理论和方法,从而得出最适合本校、本地区应用型高校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方法。除此之外,校地合作还能将拥有一定实践经验及实践理论的优秀人才纳入到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课程及实践育人理念的顶层设计中,从而为应用型高校实践教育理念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坚实的保障。

2 校地合作要求下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的困境

要更好地在校地合作模式下推动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必须明确当前校地合作要求下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的困境。因此,本文分别从以下五个角度就当前校地合作要求下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的困境进行详细分析。

2.1 缺少对高校建设定位的理解,校地合作互动有待加强

一方面,当前高校建设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仍然很深,长期的“精英教育”给予高校办学过程中追求“学术研究型”的价值追求,同时很多应用型本科院校为了提高本校的知名度,吸引更多的教育资源和教学人才,仍然将办学目标和方向定位为学术研究型大学,缺少因时而变的意识。虽然地方经济及地方产业在不断转型,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但无论是普通高校抑或是应用型高校,在建设过程中都缺少对本地区经济环境及教育环境的分析,只是盲目地向一流大学看齐,并且在教学模式和教学理念上模仿一流高校。诚然,应用型高校追求高質量发展没有错,但却忽视了本地区的经济环境、人才需求及本校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导致应用型高校建设难以满足本地区的人才需求。另一方面,应用型高校长期向一流大学看齐,奉行的“精英教育”价值观念导致校地互动合作难以更好地开展,高校育人观念缺少对本地人才需求及发展需求的了解,无法挽留长期接受传统“精英教育”观念的人才,造成高校人才大量流向外部发达地区。

2.2 人才培养难以满足地方经济发展需求,教师结构不合理

目前,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仍不能满足当前地方经济发展的需求,师资队伍结构也存在很多问题。一方面,高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未能根据本地区的经济需求及产业需求,灵活调整高校内部的教育体系及专业建设,造成当前高校中的很多专业缺少应有的专业价值,出现了浪费教育资源的现象;另一方面,很多高校在对学生进行专业教育时,忽视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缺少健全的实践体系为学生的实践提供保障和支撑。此外,当前应用型高校的教师队伍结构也需要不断改进。目前,高校的教师队伍整体呈现两个特点:一是学术水平高、年纪大与学术成就低、年纪小的特点;二是理论教师人数多而实践指导教师少的特点。这两个特点也是当前应用型高校教师队伍结构的两个矛盾。学术观念强的老资历教师往往只注重学术研究和理论教学,教学思想较为封闭,缺少对当前社会人才需求的研究,而年纪小的教师虽然思想前卫,善于变革教学模式,却因缺少教学经验和教学资历而导致其话语权较低。此外,只注重理论、学术思想而不重视一线实践经验的教师引进模式,也对校地合作要求下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提出了严峻的考验。

2.3 应用型院校服务地方不深入,产学研体系构建不完善

当前,应用型高校服务地方的程度不够深入,产学研体系的构建也不够完善。首先,高校的科研项目及教学具有现实指向性。在以往的经济发展模式中,对高校参与程度的要求较小,高校主动参与程度也较低。但是,随着经济发展模式的变革及地方经济的发展,更加需要高校提供更多智力及人才上的支持,而长期学术研究型高校的办学方向所产生的偏差,造成高校在科研项目及专业设置上难以满足地方经济发展的实际需求。其次,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发展还缺少地方宏观的保障机制,高校与地方区域的发展并未形成协同联动的保障机制。特别是在面对当前毕业生就业难、企业缺少专业的技术人员等问题时,虽然教育部门给予应用型本科院校一定的资金与政策支持,但资金到位慢、政策风向易变等都不利于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的发展。最后,应用型高校缺少和地方的进一步深入合作,导致科研产出效率低、效益转化率低及产出应用率低的问题进一步加剧,不利于应用型高校产学研体系的构建,更无法满足人才培养的需求。

2.4 应用型高校课程教育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仍不够贴切

当前,应用型高校课程教育教学模式还不够完善,在课程教育过程中实践教育所占的比重较低,理论教育和实践教育的贴合度还不够完善。一方面,目前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体系往往只重视对学生的理论培养,对学生的考核也集中在课程理论知识的考核中,而对学生实践能力、理论知识应用能力的培养尚未构建专业的实践培养体系。此外,正确的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实践反过来又能促进理论的进一步发展。另一方面,目前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过程中教材内容和相关的专业理论相较于当前快速发展的社会而言比较落后,不能为学生的具体实践提供科学的指导。学生到具体的实践岗位之后缺少具体的实践培训,导致学生的实践能力受到严重限制。

2.5 应用型高校校地合作的开展仍缺少对现代技术的应用

校地合作要求下的应用型院校人才培养模式还缺少相关的技术支撑其进一步发展。当前,随着社会进入知识经济时代,教育也进入了互联网+教育时代,5G、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不断突破。但是一方面,目前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过程中缺少利用新技术来构建实践化的教学平台,也缺少利用新技术为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提供更加丰富高效的教学课堂及更加完善先进的实践环境;另一方面,校地合作的开展也缺少新技术的助力,高校和地方企业、社会团体的合作仍然缺少专业的信息交互系统来开展交流互动,难以更好地促进高校和地方的深入融合。

3 校地合作要求下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的路径

在明确当前校地合作要求下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的困境之后,本文分别从应用型本科院校建设特色、应用型本科院校建设应立足地区资源、校地联动机制的创新、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互联网+校地合作模式”五个方面提出了针对性的解决方法,以期能进一步加深校地之间的深入合作,推动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机制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让应用型高校所培养的人才能够更加符合当前社会的需求,促进本地区经济的转型发展。

3.1 突显应用型本科院校建设特色,树立校地合作的正确理念

在校地合作要求下完善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机制,首先必须打破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突出院校自身的发展特色,树立正确的校地合作观念。应用型本科院校应清晰地认识到因校制宜、因地制宜的发展模式才是高校发展和生存的根本动力。只有立足于本地区经济发展,面向本地区的社会需求,树立自身特色才能进一步发展。除此之外,应用型本科高校还应该根据本地区的特色行业及经济模式,对高校内部的专业设置及教育教学体系进行持续优化和变革,充分认识本地区经济发展的重点和热点,根据地区需求完善专业设置及顶层设计,从而使校地合作真正地发挥作用,让应用型高校培养的人才满足本地区发展的需求,并成为本地区经济发展的推动力,最终实现高校助力地方经济发展、地方经济发展成果反哺高校的良性发展格局。

3.2 立足地方经济发展需求,依托本地特色资源开展教育

应用型高校要完善人才培养机制,还必须立足于地方经济的发展需求,充分吸收本地区的特色资源来开展教育。首先,校地合作要求下的应用型院校必须牢牢把握本地特色资源,将本地特色资源应用到具体的教学和实践过程中,根据地区特色开展特色教育,让学生了解和认识本地发展的优势行业及优势区位因素,从而为学生的就业择业提前打好基础。其次,应用型高校人才培養战略还应该与地区经济发展同步,加强和地区企业及政府的沟通和合作,促使高校和地方合作更加深入。最后,还要优化当前应用型高校的教师结构,改善教师引进模式,强化应用型高校教师的实践能力。一方面,要改变传统的重视学术成果及教学经验的教师招聘制度,强化对教师实践能力及对地区经济发展状况深刻认识程度的考察,以促进教师实践能力的提高;另一方面,对原有的教师队伍应根据不同特点开展针对性的实践培训,让高校教师深入了解校地合作的模式、内涵及意义。除此之外,高校还应该引进更多具有一线实践经验的企业骨干、社会团体骨干,深入高校教材编制、教学体系规划及课堂教学中,以不断充实和优化教师队伍结构。

3.3 创新校地联动机制,发挥应用型高校服务地方的职能

要更好地完善校地合作要求下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机制,必须从校地合作模式开展现状出发,进一步创新校地联动机制。首先,可以与本地区政府及企业一道建设多方参与的区域科技创新和推广中心。同时,高校教师还应该积极主动地和政府、企业联系,主动申请参与有利于推动校地合作发展及地方转型发展的科研项目,在进行科研立项时也要注重地方发展需求,以此建立行之有效的校地合作产学研联动机制,促进科研成果的转化。其次,应按时在区域科技创新和推广中心开展校地合作沟通交流座谈会,就目前地方发展困境和高校在科研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深入交流,从而促使校地双方深入坦诚地交换意见,推动高校教学走出校门、地方企业骨干进入高校的双边合作。最后,还应完善人才培养保障机制,将人才培养理念融入区域转型发展的核心工作中,将分类办学的理念融入校地合作模式中,深度强化应用型高校在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的地位。

3.4 创新实践教学模式,推动高校理论实践教学相结合

应用型高校要在校地合作模式下培养更多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必须让学生深入生产一线、技术一线、教育一线等一线工作中。一方面,高校应该积极强化和企业的合作,为学生实习和实训提供更多的平台,让学生有更多选择机会;另一方面,在学生深入具体的实践工作岗位之后,要对学生开展科学的岗前培训,以保障学生能够更好更快地适应工作需求。除此之外,高校在教育过程中还应该注重对教材内容和教育理论的更新,使其更加贴合当前社会的需求,从而更好地指导学生在工作中开展实践。另外,还应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新思维,让学生在具体的学习和实践中总结学习经验和实践规律,并进行自我创新和自我完善,从而提高自己的应用实践能力。

3.5 提高新技术应用比重,构建“互联网+校地合作模式”

校地合作要求下完善应用型本科高校人才培养机制,还必须充分利用互联网等现代技术,构建“互联网+校地合作模式”。一方面,高校必须革新传统的人才培养理念,优化人才培养体系,以此助推应用型本科高校校地合作模式向着智能化、深层次、精细化及共享型方向发展,从而将合作、创新、共享的理念深入校地合作模式构建中。另一方面,在构建“互联网+校地合作模式”办学模式时,应用型本科高校还应该利用大数据技术实时分析产业动态升级对人才的需求,及时调整办学思路和办学定位,主动和地方合作构建远程互助的合作方式和教学模式,充分发挥互联网资源的优势作用,从而实现校地双主体的进一步沟通与合作。

4 结语

综上所述,校地合作模式对应用型本科高校人才培养及地方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校地合作要求下应用型人才培养机制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不仅要变革高校传统的教育理念和模式,还需要高校整合教育资源,优化教师结构,从多个角度和领域开展合作,只有这样才能促进校地合作要求下应用型本科高校人才培养机制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才能够让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发展更加符合地方的需求,让应用型本科高校所培养的人才能够在毕业之后以更加积极的态度和更加专业的理念投入到针对地方经济的发展过程当中,促进本地区的产业转型和经济发展。

本文系2022年江苏省高等教育学会辅导员工作研究委员会专项课题“应用型本科高校校地合作实践育人共同体研究”(编号:22FYHLX040)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校地应用型院校
校地协同推进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探索
伊犁师范大学与和田市人民政府举行校地合作签约授牌仪式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校地结合政产学研互动服务地方经济——四川工商学院校地校企合作初探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第8讲 “应用型问题”复习精讲
基于应用型的成本会计教学改革
浅谈校地合作载体的人才队伍建设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