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制度下应用型本科高校招生面临的挑战与出路

2024-05-10 21:12温学书
知识文库 2024年8期
关键词:投档选科专业组

温学书

新高考制度有利于高校人才培养向前延伸到招生阶段,有利于提高各专业的生源匹配度,有利于促进各类高校的公平竞争。应用型本科高校在新高考制度下面临因选科要求过于宽泛而引起的人才培养质量挑战;因专业组设置不合理而引起的生源匹配度挑战;因多年分批录取而引起的录取位次固化挑战。面对挑战,应用型本科高校应树立正确的招生理念,注重应用型办学特色与具体招生政策相融合,采取切实有效的招生策略,以此优化生源质量。

对于高校人才培养质量而言,生源质量起到基础性的关键作用,而影响高校生源质量的最直接因素便是招生。2014年9月,国务院颁布《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拉开了新一轮高考综合改革的序幕。截至目前,已有29个省份分5批公布了高考综合改革方案,其中前三批共计14个省份已有考生通过新高考方案进入高校学习。作为1977年恢复高考以来最为深入、最为全面、最为系统的一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新高考在促进高校科学选才方面凸显出多重突破性价值。作为我国高等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应用型本科高校,在本轮高考改革推进过程中面临哪些挑战?面对挑战,应用型本科高校又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措施优化生源质量?本研究结合新高考改革的制度特点以及江苏省改革的推进情况,尝试回答上述问题。

1 新高考制度对高校招生的突破性价值

本轮高考综合改革的核心理念之一是促进高等学校科学选才,综合分析《实施意见》和各省综合改革方案可以发现,新高考在考试科目、志愿填报方式和录取批次等方面的改革措施,为高校科学选才提供了制度支持。

1.1 考试科目的双向选择,有利于高校人才培养向前延伸到招生阶段

增加高校和学生的双向选择机会是本轮高考改革遵循的一大宗旨,为了实现这一宗旨,新高考取消了文理分科,打破了考试科目的固定组合,计入高考成绩的选择性考试科目,由考生根据高校选科要求、自身兴趣特长和高中学校实际,在政史地理化生等科目中自主选择。为了减少考生选科的盲目性,高校须根据人才培养需要研究提出各个招生专业的选科要求,并提前向社会公布。在政策实施过程中,高校选科在前,考生选考在后,高校招生专业的选科要求是考生选考的依据,可见高校在考试科目的双向选择中起主导作用。通过这一制度设计,让招生成为高校人才培养工作向前延伸的一个重要环节,更加符合高校人才培养对基础科目的要求,为后期专业学习奠定良好的知识基础。

1.2 突出专业的录取模式,有利于提高招生专业的生源匹配度

新高考在增加选择性的同时,也带来了投档录取阶段的复杂性。在高考改革前,考生的考试科目为文理科固定组合,高校的招生计划也按照文理分科公布,在录取阶段,省级招生考试机构同樣按照文理分科投档,整个招生录取过程分类简单,便于操作。但按文理分科的弊端也非常明显,主要体现为因单个投档单位内专业数量过多而引起的考生录取专业大规模调剂,进而导致高校专业的生源匹配度过低。在新高考制度下,考生的考试科目组合会因为选择性的增加而增加,理论上3+3模式下考生的考试科目组合可达20种,3+1+2模式下考生的考试科目组合也达到12种。同时,高校的招生计划公布方式也因选科要求的多样化而呈多元分布。因此,为实现考生选考组合个性化与高校选科要求多样化在投档录取阶段合理匹配,改革省份均采取增加投档单位数量和缩小单个投档单位体量的原则加以解决,最终呈现为按专业(类)+学校招生和按院校专业组招生两种投档录取方式。两种方式都不同程度地实现了考生与高校专业之间的合理匹配,提升了学生学科基础与高校专业培养要求之间的适切度,实现了录取标准从院校到专业的转变。

1.3 取消本科录取批次,有利于促进各类高校的公平竞争

分批次录取是一项沿袭多年的高考制度,在信息化相对落后的时代,分批次录取有助于考生和家长甄别高校,能够为考生提供多次录取机会。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特别是在平行志愿录取不断优化的今天,分批次录取的弊端也逐渐显现,主要体现在录取效率低下,时间跨度过长,不利于处于第二、三批次招生的高校优化生源质量。为此,《实施意见》明确指出,改进录取方式,创造条件逐步取消高校招生录取批次。截至目前,14个改革落地省份均取消了本科录取批次,第四批和第五批改革的15个省份也将实现本科阶段同一批次录取。录取批次取消后,人为设置的高校层级被打破,所有高校在同一批次接受考生的选择,实现了各类高校在招生层面上的公平竞争。

2 新高考制度下应用型本科高校招生面临的挑战

应用型本科高校是近年来高校分类建设的实践热词,作为本科高校集群中的新军,其在新高考制度下的招生实践中普遍应对乏力。总体来看,应用型本科高校在新高考改革后面临的挑战大于机遇。

2.1 应用型本科高校在考试科目的双向选择中处于被动地位

实行选考是本轮高考改革的一大特色,从考生角度,选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促进学生有差异、有个性的发展,这是实行选考的理想愿景。但在实践过程中,理想状态往往很难一蹴而就,需要有一个逐渐完善的过程。就选考而言,主要体现在长期功利应试的思维方式仍然制约着考生的选择。在一项针对江苏省高二学生的调查中显示,获取高分是影响考生选科的最重要因素,占比高达89.9%;第二位是课程简单,占比74.1%;第三位是兴趣爱好,占比64.2%;占比最低的是职业需求,仅为13.8%,表明学生在选考时更多的是基于功利主义思想,而更为重要的个人兴趣爱好和职业生涯规划往往被考生忽略。具体表现为物理、化学等科学类科目的选考人数明显不足,比如2021年江苏省普通类考生中,物理等科目类考生为19.0万人,占报考总数的52.92%,比2020年理科类考生下降了10.91个百分点。近两年,选考物理的人数逐年上升,分别达到54.43%和57.08%,距离2020年理科类63.83%的比例仍然相差甚远。

在学生选科相对失衡的招生环境下,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可以凭借自身的历史底蕴、综合实力和社会声誉吸引优质生源。它们在设置选科要求时,主要侧重于各专业在学习过程中应该具备什么样的学科基础,而不是这些学科的选考人数。但在同样的招生环境下,应用型本科高校在设置选科要求时,则主要侧重于生源数量,如果选科要求设置过紧,意味着考生基数的减少,可能导致录取分数偏低,甚至影响招生计划的完成度。基于此,大部分应用型本科高校会将选科要求设置得尽量宽泛,以换取足够数量的潜在生源。但过于宽泛的选科要求必然导致各个专业生源结构的多元化,给入校后的人才培养造成困惑。综上,应用型本科高校在考试科目的双向选择中处于被动地位。

2.2 应用型本科高校在专业优先的录取模式下生源质量难有改善

新高考改革在投档录取阶段的最大特点之一是将专业从幕后推到台前,高校总体招生为按专业(类)招生或按院校专业组招生。高校的每个专业(类)或院校专业组都将作为一个独立的投档单位单独招生,随之而来的是志愿数量的大幅增加和单个志愿内专业数量的大幅减少。在这种情况下,如仍然沿用改革前的志愿数量,无疑将大大降低考生的进档机会,因此,各改革省份均采用增加志愿数量的方式来增加考生的进档机会。其中,按专业(类)招生是一种将增加投档单位数量和缩小单个投档单位体量原则运用到极限的投档录取方式,其志愿数量必须设置得足够多,才能满足考生需求。在按专业(类)招生的省份中,志愿数最少的浙江省为80个,最多的辽宁省达到112个;按院校专业组招生则是介于按院校整体招生和按专业(类)招生之间的一种投档录取方式,极具灵活性,高校可以根据自身人才培养需要灵活设置院校专业组的数量,理论上可以将每个专业均设置为一个院校专业组。因此,同样需要有足够多的志愿数量来满足考生需求。在按院校专业组招生的省份中,志愿数量基本与考生人数呈正相关,如考生人数较少的上海和海南设置24个院校专业组志愿,而考生人数较多的湖北、湖南和广东则设置45个院校专业组志愿。

在志愿数量增加和单个志愿内专业数量减少的双重作用下,考生的专业志愿满足率将大幅提升,高校也将获得优化各个专业生源质量的机会,但这个机会却更多地指向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应用型本科高校则因社会声誉、综合实力和招生理念等方面的劣势,生源质量难有改善。一方面,随着志愿数量的增加,考生有了更多冲击名校的机会,在填报志愿时,他们会不可避免地将名校填在志愿表靠前的位置,应用型本科高校则会作为保底志愿出现在志愿表的中后段。在平行志愿录取规则下,名校的生源数量和生源质量会随着填报人数的增加而提升,无形中抢夺了应用型本科高校的部分优质生源。另一方面,高校若要实现为专业科学选才的目的,需要建立在合理划分院校专业组的基础上。然而,多数应用型本科高校在新高考改革后却仍然沿用改革前的计划公布方式。以江苏省公办应用型本科高校为例,改革三年来,仅有个别高校将选科要求相同的招生专业进行拆分,大部分高校仍然采用单一院校专业组的模式招生,部分高校单个院校专业组内专业数量甚至达到50个以上。这样的专业组设置方式势必造成进档考生的大规模专业调剂,不仅无法满足进档考生的专业需求,也会对应用型本科高校自身的专业发展造成较大影响。

2.3 应用型本科高校在本科录取批次取消后突围艰难

本科录取批次取消后,人为设置的高校间的招生壁垒被打破,所有本科高校在同一个平台上竞争生源,但要想在短期内达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也不现实。

一方面,因为经过多年的分批次录取,人们已经习惯性地将高校的办学水平与所在批次画等号,考生、家长和社会普遍把能否被第一批次高校录取作为衡量高考成败的标准之一。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处于第一批次招生的高校比应用型本科高校拥有无可比拟的生源竞争优势。在录取批次取消后,这种优势依然存在,因为经过多年的平行志愿录取,各个高校录取分数对应的位次已经基本固化,考生会根据各个高校往年的录取位次选择高校。同样以江苏省为例,大部分应用型本科高校近五年的录取位次逐年下降,甚至在取消录取批次后出现了大幅下降,说明应用型本科高校在取消录取批次后的生源竞争中依然处于劣势。

另一方面,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普及化阶段的到来,人们对高等教育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各类大学排行榜也不断涌现,成为社会各界评价和认识高校的重要依据,同时也是考生择校的重要参考。然而,形色各异的排行榜将各种不同类型、不同特色、不同规模的高校放在一起评比,不可避免地存在不科学、不全面、不公平的弊端,榜单发布后,媒体聚焦的往往是榜首、前十和百强大学,给应用型本科高校带来了较大的负面影响。以江苏省高校为例,在2023年软科中国大学排行榜(主榜)百强的高校里,江苏省高校有17所。其中,既有底蕴深厚的“双一流”高校,也有实力强劲的“双非”高校,这些高校常年占据各大排行榜百强,知名度和美誉度不断攀升。而应用型本科高校中,排名最高的南京工程学院仅为246名,其他大部分应用型本科高校排名均在300名以后,这些高校因缺少足够的媒体曝光率而鲜为人知。大部分考生在报考前,甚至没有听说过这些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名字,更不要说了解它们的办学特色、教學管理、校园文化、学生管理和后勤服务了。因此,应用型本科高校的生源质量不会因为录取批次的取消而得到立即改善。

3 新高考制度下应用型本科高校优化生源质量的实践路径

应用型本科高校之所以在新高考改革后的招生实践中面临诸多不利,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应用型本科高校在招生理念、办学特色、社会声誉等方面的不足,以及因为这种不足所引发的“马太效应”。因此,在新高考制度下,应用型本科高校应更新招生理念、凝练办学特色、形成比较优势,不断提升自身在生源市场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以此吸引优质生源报考。

3.1 更新观念:应用型本科高校应树立正确的招生理念

新高考改革对高校招生录取和人才培养都将产生深远影响,应用型本科高校要想在本轮高考综合改革中改善生源质量,或者尽量减少改革政策的冲击,需要深刻理解改革政策制定、颁布和实施的背后逻辑,并将其作为指导思想来指导工作实践。因此,应用型本科高校应摒弃以录取分数作为评价生源质量唯一标准的观念,树立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科学选才的价值理念。

在具体招生实践中,一是要根据各个专业应具备的学科基础,科学提出招生专业选科要求;二是要根据学科门类、教学改革和特色培养需要,合理设置院校专业组。短期来看,以上招生举措可能导致应用型本科高校录取分数的下降以及各专业组之间录取分数的不均衡,也可能对学校在生源市场上产生暂时的负面影响。但招生工作不能只看眼前得失,应该从更为长远的人才培养的视角来审视生源质量。人才培养是高校的基本职能,招收更多符合自身培养目标的学生,无疑将提升应用型本科高校的人才培养质量。

3.2 彰显特色:应用型本科高校抢夺优质生源的现实选择

新高考关于招生录取机制方面的改革要求应用型本科高校必须重新审视自身办学定位,探索符合自身办学定位的人才培养模式,用鲜明的办学特色吸引优质生源。应用型本科高校是在我国高等教育结构性矛盾突出、同质化发展严重的背景下由地方新建本科高校转型发展而来。在转型过程中,必须坚持错位发展思路,牢牢把握应用型这个办学定位。在新高考改革制度下,应用型本科高校可以将应用型办学特色与具体招生政策相融合,形成自身的招生比较优势。比如,目前部分应用型本科高校正在开展的专业集群建设,就完全可以作为院校专业组的划分依据,进而形成其吸引考生的比较优势。在具体招生实践中,应用型本科高校可以将每一个专业集群设置为一个独立招生的院校专业组,并将各个专业集群的培养目标、学习特点和就业前景等内容通过招生宣传介绍给考生。在解决考生报考后顾之忧的同时,应用型本科高校自身也录取到了专业思想稳固、具有培养潜质的学生,真正实现了考生“录其所愿”、高校“教其所求”。

3.3 招生宣传:应用型本科高校建立招生口碑的有效途径

录取批次合并后,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录取位次并没有因为招生平台的提升而提升,相反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下降,这主要是因为应用型本科高校的比较优势尚未得到社会认可,迫切需要将自身的办学特色和人才培养优势通过招生宣传展示给考生和家长。换言之,选择切实有效的招生宣传策略将成为应用型本科高校建立招生口碑的有效途径。

在具体实践过程中,应用型本科高校应遵循需求导向原则,选择考生和家长最为关注的内容,选用有效的招生宣传方式,针对目标人群精准发力。已有研究表明,考生填报志愿时最关注的信息是专业介绍,占比91.5%,其次是就业情况,占比70.6%。因此,应用型本科高校的招生宣传内容应从介绍学校总体情况转变为介绍学科专业,特别是每个专业就业情况、考研情况以及未来发展前景等。在招生宣传方式上,应用型本科高校应遵循多元性、互动性和常态化原则。首先,在信息大爆炸时代,考生获取信息的渠道日趋多元化,因此应用型本科高校应积极开拓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多元宣传方式,通过人际交流、网络发布、新媒体推送和平面广告的方式宣传学校。其次,为了提升招生宣传效果,应用型本科高校还应加强与考生和家长的实时互动。实践证明,线下的生源基地中学建设、现场招生咨询会、在校生回母校宣讲等人际交流方式仍是最为直接有效的招生宣传手段。同时,应用型本科高校还应加强线上互动,如招生咨询热线、QQ群、微信群以及各种学校自建新媒体的评论区留言等等,都是应用型本科高校拉进与考生和家长距离的有效途径。最后,应用型本科高校应加强招生宣传的常态化建设,一是加强与中学的联系,通过送讲座进中学、高雅艺术进中学、校园开放日和游学夏令营等形式開展线下互动;二是加强学校自建媒体的活跃度,如根据不同阶段考生和家长的需求特点,选取相应的招生宣传素材重点推送,构建应用型本科高校招生宣传长效机制。

4 结语

随着新高考改革的不断深入,应用型本科高校还应持续研究改革政策,分析招生环境,不断完善招生策略。同时借鉴其他高校的先进做法,从中选择适合本校实际的招生策略,用更加务实的招生理念、更有吸引力的办学特色,以及更加有效的招生宣传策略来吸引优质生源。

本文系2020年度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专题项目“新高考改革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高校招生能力建设研究”的研究成果,项目批准号:2020SJB0677。

猜你喜欢
投档选科专业组
新高考志愿填报模式详解:“专业(类)+院校”VS“院校专业组”
山西省近两年普通高校专升本录取普通批院校投档最低分
新高考志愿填报模式详解:“专业(类)+院校”VS“院校专业组”
2020-2021年在晋招生第二批本科C类部分院校录取统计表
2020-2021年在晋招生第二批本科C类部分院校录取统计表
长春外国语学校新高考选科走班先行先试探索成功
中国药学会中药和天然药物专业委员会动物药专业组
新高考综合改革下选科走班的思考
新高考改革选科制下功利取向分析
尝试课前随机提问,应对生物选科重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