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2024-05-10 21:12沈娟
知识文库 2024年8期
关键词:心理健康情感语文

沈娟

随着社会竞争的加剧和学业压力的增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威胁着学生的学习质量提高和身心健康发展。国家心理健康教育有机融合于语文教学,既能够达成语文学科教学目标,又能确保学生的健康成长。本文基于对小学高年级学生心理问题的概述,以及对在高年级语文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优势的分析,提出了如何在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希望能够为语文教师的教学创新提供一定的支持。

1 小学高年级学生心理问题概述

1.1 学业焦虑

小学高年级学生学业焦虑是一种常见的心理问题。学业焦虑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于自己的学习成绩和表现产生过度担忧和紧张的心理状态。这种焦虑可能来源于学生对于自身能力的不自信,特别是小升初的背景下,很多学生害怕考试失败或者无法满足教师、家长的期望。学业焦虑的表现多样,有些学生会出现厌学情绪,缺乏学习动力,甚至产生逃避学习的想法。另外一些学生则会表现出过度努力和完美主义倾向,追求完美的成绩,但同时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和焦虑感。这种焦虑还可能导致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以及身体不适等问题。学业焦虑对学生的发展产生负面影响,不仅会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减退,还有可能使学生出现失眠、厌食的问题,严重时还会诱发抑郁症。

1.2 人際关系紧张

高年级学生在人际关系上常常感到紧张和困惑。高年级学生之间存在着激烈的竞争压力。在学习成绩、课外活动和社交圈子等方面,同学们都会进行比较和竞争。这种竞争意识和压力导致了彼此间的紧张关系,担心自己处于劣势或被排挤。同时,社交技能的不成熟也使得他们难以处理人际关系中的冲突和矛盾,进一步加剧了紧张感。高年级学生面临着身份认同的困惑。他们正逐渐意识到自己的个体特点和价值观,开始追求个性和独特性。然而,在寻找自我过程中,他们可能会遭遇到同伴的非议或误解,导致对自己的身份感到迷茫和不安。这种困惑使得他们对人际交往持有警觉态度,避免与他人建立深入的关系。此外,社交媒体的普及也加剧了高年级学生的人际关系紧张。虚拟世界中的社交互动给了他们更多表达自我的机会,但同时也增加了比较和攀比的压力。他们常常通过社交媒体来评判自己与他人的价值,进而产生自卑感和紧张情绪。

1.3 品德缺陷

在这一阶段,一些学生可能表现出道德观念不健全、行为不端正的情况。高年级学生的品德缺陷可能与他们逐渐独立和自主的需求有关。他们开始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但由于缺乏成熟的道德判断能力和责任感,容易陷入自私自利、不顾他人感受的行为中。这种自我中心的态度使得他们对道德准则的遵守产生抵触情绪,进而表现出品德缺陷。社会环境的影响也是高年级学生品德缺陷的原因之一。在当今社会,媒体、网络和同伴等外部因素对学生的价值观产生了深远影响。一些学生可能受到暴力、不良言行的影响,导致道德观念扭曲。此外,缺乏家庭教育或家庭环境不稳定也可能对学生的品德发展造成负面影响。还有一点是缺乏自我意识和自我控制能力。高年级学生正处于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面临情绪波动、冲动行为等挑战。如果缺乏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对他人和社会的影响,以及缺乏掌控自己行为的能力,就容易表现出品德缺陷。

2 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优势

2.1 丰富情感表达与交流

语文课堂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自由表达情感和思想的平台。通过语文课堂的阅读、写作和演讲等活动,学生可以自由地表达情感和思想。这种交流过程不仅可以促进学生与他人之间的沟通和理解,还能提升学生的情绪管理能力和情感认知能力,有助于形成积极健康的心态。通过阅读文学作品,学生可以与作品中的人物产生共鸣,并将自己的情感投射到作品中。写作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文字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口语交际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自信心。这些教学环节都为学生提供了展示内心世界的机会,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管理情感,建立积极健康的心态。

2.2 增强情绪调控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涉及丰富的情感内容,尤其是通过阅读和欣赏文学作品,学生可以深入了解和体验各种情感。通过阅读悲剧作品,学生能够感受到人生的起伏和挫折。这些作品往往揭示出生活中的困难和不幸,让学生深刻体会到失败与挫折所带来的负面情绪。然而,通过对这些作品的阅读,学生也能够学会面对困难时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他们可以从主人公的经历中获得启示,明白即使遇到挫折,也可以坚持积极地面对,并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相反,在阅读喜剧作品时,学生可以感受到快乐和幽默。这些作品常常通过诙谐有趣的情节和幽默的对话,给予学生欢乐的体验。这种积极的情感体验能够促进学生保持良好的心境,培养乐观积极的情绪态度,使他们能够以更加轻松愉快的心态面对生活中的笑料和困难。通过阅读和体验不同类型的文学作品,学生能够从情感上更加全面地认知自己和周围世界。他们可以通过与作品中的人物共鸣,从中汲取力量和智慧,进而调控自己的情绪。这种情绪调控能力对于学生的心理健康至关重要。它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应对挫折和压力,保持内心的平静与坚定,并积极面对生活中的各种情绪和挑战。

2.3 培养审美情趣和欣赏能力

语文教学,尤其是阅读教学中,不仅关注文字的阅读和理解,还包括对文学作品的欣赏与评价。通过分析和品味经典文学作品,学生可以逐渐培养自己的审美情趣。他们能够从文学作品中感受到艺术的美和独特之处,进而提升自己的艺术鉴赏能力。通过欣赏文学作品中融入的细腻描写、深邃思考和多样表达方式,学生可以培养对美的敏感性和辨识力。这种审美体验不仅能够让学生更好地欣赏文学作品本身,还能够扩展他们对其他艺术形式的欣赏能力,如音乐、绘画、舞蹈等,进一步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同时,通过欣赏文学作品,学生也能够激发内心的美好情感。文学作品往往通过生动地描写、深刻的人物塑造和感人的情节,唤起读者的共鸣和情感回响。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会被作品中所表达的情感所触动,体验到喜悦、悲伤、温暖等丰富的情感。这种情感体验有助于学生发展积极的情绪状态,增强心理健康。他们能够通过欣赏文学作品中的美,调节自己的情绪,缓解压力和负面情绪,进而促进身心的平衡和健康。

2.4 培养学生的自我认知和自尊心

通过语文阅读和写作,学生可以深入思考自己的内心世界,并对自己进行反思和认知。通过阅读文学作品,学生可以与作品中的人物产生共鸣,感受到他们的喜怒哀乐、挫折与成功等情感体验。这样的体验帮助学生更好地认知自己的内心世界,了解自己的情感需求和价值观。同时,文学作品中所呈现的人物形象和情节也能够给予学生启示,帮助他们思考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从而树立正确的自我认知。通过写作,学生可以将自己的思想和情感转化为文字,表达出来。在写作过程中,学生需要思考自己的观点、经历和感受,对自己进行反思和总结。通过分享自己的作品和表达,学生可以得到他人的认可和赞赏,进一步增强自尊心和自信心。这种积极的反馈有助于学生建立良好的自我形象,增强对自己的肯定和信心。通过语文教学中的自我认知和表达,学生能够更加清晰地认识自己的价值与潜力,进而建立积极的自我价值观。他们可以发现自己的优点、才华和兴趣所在,并为此感到自豪和满足。同时,对于自己的不足和劣势,学生也能够更加客观地认识和面对,从而寻求改进和成长的途径。这种自我认知和自尊心的培养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促进健康的个人成长。

2.5 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在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合作学习是常见活动。在小组讨论中,学生需要与同伴一起探讨、分析和解决问题。他们需要共同思考,并协作完成任务。这样的合作过程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学生需要倾听他人的观点,尊重不同的意见,学会与他人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协商,从而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通过与他人合作,学生能够培养团队合作的意识和能力,学会分享和互助,增强彼此之间的信任和凝聚力。通过合作活动,学生能够体验到共同努力和协作的重要性。他们将理解到团队中每个人的贡献都是不可或缺的,每个人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这种团队合作的经历有助于学生培养良好的合作意识,学会与他人有效地合作和沟通,进而促进心理健康的发展。

3 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

3.1 挖掘教材中的心理健康教育素材

语文教材作为语文教师授课的载体,也是语文教师在课堂上用于实施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媒介,因此教师就必须认真解读教材,努力挖掘教材中所蕴含的心理健康教育要素,整合相应的内容,并采取合适的方式来向学生进行引导。语文教师不仅要认真解读教材,更应当广泛涉猎心理学、教育学以及管理学等方面的研究,特别是心理学,比如自我认知理论、情绪管理理论等,在此基础上来解读教材中所涉及的心理健康教育要素。教师要高度关注语文教材课文中所刻画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发展以及情感思想的表达,用以确定与之相关的心理健康问题,从而能够在教学过程中准确实施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例如在人教版五年级上册《少年中国说》课文中,教师就可以挖掘出责任、勇气、自信、爱国、努力等主题,引导学生结合对课文内容和传达的情感思想的理解,联系个人经历和发展,从而获得对自身学习的感悟和启发,实现对学生的正向引领。

3.2 整合课外语文课程资源引领成长

对于现阶段的语文学科教学来讲,教师不能够将视野局限于教材之上,应当往外广泛延伸,而对于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也应当紧密结合学生的实际发展情况和社会发展现状来实施。语文教师除了要认真解读教材,挖掘教材中的心理健康教育素材之外,还应当整合课外优质语文课程资源,比如扩展阅读材料,拓宽学生的知識视野和认知范围。比如讲授人教版六年级上册《七律·长征》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结合对互联网资源的收集和整理以及解读和分析,来了解作者毛泽东的生平、该诗的创作背景和社会环境,既增加学生对于课文内涵的深入理解,又可以让学生通过了解作者的经历和情感体验,引领学生思考人生的价值。让学生能够从对诗的理解中感受红军长征时不怕艰难险阻,克服困难,坚持不懈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以及革命者对于革命事业的投入和牺牲,进而能够有勇气有信心,面对自身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努力克服各种挑战,懂得感恩前人付出,珍惜今天美好生活。语文教师还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感知语文学科在社会生活中的应用现状,促使学生思考学习语文课程的价值和意义。比如让学生在课余时间观察和分析日常生活中的各种语言应用,如广告、新闻报道和社交媒体文案等,让学生意识到语文在沟通、表达和人际交往方面的重要性。在此基础上,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展开实践活动,引领学生展开写作创编广告语,撰写新闻稿或者文案,让学生将课文情节改编成戏剧活动,组织学生展开角色扮演,从而让学生通过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亲身体验语文的实际运用价值,增强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和动力,促使其以更加积极的学习心态投入到学习过程中。

3.3 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于课堂教学中

语文教师需要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具体实施,营造和谐、轻松、民主、愉悦的课堂氛围,避免给学生增压,通过有效的课堂互动和教学设计,提高学生的整体素养和心理素质。在课堂教学中,语文教师应当认真倾听学生的发言,给予他们足够的关注和尊重。教师可以通过积极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创设宽松、开放的学习环境,让学生感受到被理解和接纳的重要性。同时,教师应当耐心地对学生的发言进行指导和引导,帮助他们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教师可以积极组织小组探究活动,凸显学生学习主体性,推动学生的社会性发展。教师可以基于对学生兴趣、能力和意愿的考虑,合理将学生分组,引导其合作分工,沟通交流,共同解决问题。通过小组合作,学生能够相互倾听、交流和合作,观察并学习他人优点长处,激励自身奋进,同时团结一致,培养合作精神。此外,教师可以适时安排游戏活动,调节学生的学习状态,减轻他们的压力。游戏活动可以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和活跃度,缓解学生的紧张情绪,提高他们的参与度。比如在组织学生完成了围绕课文的问题分析之后,教师就可以组织知识竞答、朗读接龙等游戏,时间不超过5分钟,或者基于多媒体工具的支持,为学生播放一分钟轻缓的音乐,帮助学生放松身心,让学生能够暂时地放空大脑,释放压力,对接下来的学习活动更有动力和信心。

3.4 优化作业设计,落实减负要求

2021年“双减”政策出台,明确指出要实现对学生的作业减负,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导致小学高年级学生心理问题突出的又一项原因就在于学生过于繁重的学业任务。对此,语文教师就必须通过优化作业设计来落实减负要求。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实际情况,合理安排作业的数量和难度,避免过多地重复练习和机械填写。作业的内容和形式应当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兴趣和发展需求,体现多样性、挑战性和层次性。要鼓励学生独立完成作业,不作弊、不抄袭,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行素养。此外,教师还可以为学生设置一些创新型、合作型的实践作业,鼓励学生能够认真分析各自的优势和短板,针对作业的任务和问题进行合作和互助,从而共同完成作业任务。通过这样的作业设计,既能够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又能够激发学生的潜力,使学生能够真正感受到自己语文学习的快乐和价值。教师应及时对学生的作业进行反馈和指导。通过批改作业、写评语或进行个别辅导等方式,给予学生积极的肯定和建设性的指导,帮助他们提高学习效果,增强自信心。教师可以向学生传授合理的时间管理技巧,帮助他们合理规划作业时间,提高学习效率。同时,也要鼓励学生参与丰富多样的课外活动,保持身心健康的平衡。

3.5 关注个性发展,实施激励评价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应当是潜移默化的,如春风化雨般浸润学生的身心,这样才能够避免语文学科教学重心偏移,既实现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引导,又能够通过有效的教学发挥语文的育人功能,实现教学效益的提高。因此,语文教师需要从师生交流和评价实施两个方面着手。教师应与学生建立良好的互信关系,营造开放、尊重和支持的学习氛围。教师可以定期与学生进行学习、生活和情感方面的沟通,倾听他们的想法、需求和困惑,给予积极的反馈和指导。教师应认真观察和了解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包括学习风格、兴趣爱好、优点和困难等方面。通过与学生的沟通和交流,教师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的需求和特点,为个性化教学提供基础。教师可以通过课堂讨论、小组合作和写作活动等形式,鼓励学生自我表达,展示自己的观点和思考。教师要倾听学生的发言,给予积极的肯定和鼓励,促进学生自信心的培养。在评价上,教师在评价过程中,应注重激励性评价,关注学生的进步和努力。在批改作业、写评语或进行个别辅导时,教师要善于挖掘学生的优点,并对其进行合理的肯定和赞扬,让学生感受到自己被认可。同时语文教师还需要引领学生学会进行自评,让他们能够客观地点评自己的学习进度和不足,增强学生的自我管理意识,让学生能够客观全面地看待自己的学习和发展,根据自身的需要和短板制订具体的改进计划。教师在评价过程中,应提供具体的建设性反馈和指导。通过批改作业、寫评语或进行个别辅导等方式,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的困难和挑战,给予针对性的建议和指导,帮助他们克服困难并取得进步。

3.6 发挥榜样作用,教师以身作则

教师作为学生的引领者和榜样,在言行举止上对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不仅塑造学生的价值观念和品德素养,也对学生的心理健康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因此,语文教师应与学生建立良好的互信关系,营造开放、尊重和支持的学习氛围。教师在与学生相处沟通的过程中要展现真诚、耐心和关注,积极倾听学生的需求和困惑,并及时给予支持和指导。基于师生之间有效的沟通和交流,拉近师生的距离,让学生感觉自己被理解、被关爱,根据教师的帮助和指导给予积极的反馈,袒露内心。教师自身也应当不断加强师德建设,以诚实、宽容、正直和公正为原则,传递积极向上的能量,鼓励学生勇于面对挑战和困难,培养学生的坚毅精神和积极心态。教师应以积极、乐观的情绪示范学生,通过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态度,影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情绪调控。教师在课堂上展示热情、喜爱和对知识的渴望,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和热爱。同时,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正确处理情绪和情感,培养他们的情绪管理能力。语文教师还要时刻反思自己的言行举止是否符合榜样的标准,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教育理念。教师可以参加专业培训、研讨会等活动,增强自身的知识储备和教育能力,不断完善自己作为学生榜样的形象。

4 结语

现如今青少年的心理问题层出不穷,严重威胁着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和我国的人才培养工作,因此,教育工作者必须从小抓好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于学科教学中,以落实素质教育的要求,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教育成长环境,对学生学习、生活和情感方面的困惑进行指导,帮助学生克服各种困难和挑战,让学生能够更加自信积极地走向未来。

本文系甘肃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3年度一般规划课题“甘南地区小学高年级语文课堂中心理健康教育现状研究”(课题审批号:GS〔2023〕GHB0304)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心理健康情感语文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失落的情感
情感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