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论析

2024-05-10 22:19国庆
知识文库 2024年8期
关键词:理论课文明政治

国庆

近年来,大学生作为我国未来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其思想观念、道德素质等与整个社会的发展密切相关,直接影响到国家未来发展的方向。因此,高校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前沿阵地和重要阵地,肩负着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使命。高校应积极融入生态文明教育,将生态文明教育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去,培养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生态价值观和发展观。

1 生态文明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要求

党的十八大以来,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为我们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科学理论指导和根本遵循。高校是生态文明教育的主阵地,要充分认识到加强生态文明教育的重要性、紧迫性和复杂性,在全面把握其内涵和特征的基础上,结合时代发展要求,准确把握生态文明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要求,积极探索和不断创新工作方法,提升生态文明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1.1 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综合教育理念

“以人为本”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理念。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作为立德树人工作的重要内容,要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综合教育理念,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师生头脑,引导师生自觉树立生态文明理念、培育生态道德、培养生态文明行为习惯、提升生态文明素质,自觉将生态文明价值观念内化为自身的价值理念和价值追求,在全社会形成良好的生态风气和生态环境。

1.2 全面加强“渗透方式”的生态文明教育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培养大学生树立生态文明理念、提升生态文明素养的主渠道,具有很强的理论传授功能和潜移默化的育人功能。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这一主渠道,要对大学生进行生态文明教育,需要结合时代特点和大学生的实际情况,充分挖掘其中蕴含的生态文明理念和生态思想,不断增强其说服力、吸引力和感染力。这就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必须通过深入挖掘课程内容,在教学中把生态文明理念和生态思想融入其中,使其真正成为大学生的知识理论、精神信仰和价值追求。同时,还应通过校园文化建设、社会实践活动等多种形式,将生态文明理念贯穿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各个环节,实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总之,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主渠道作用,将生态文明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各个环节和全过程,为培養具有“四个自信”和“四个意识”的高素质人才奠定坚实基础。

1.3 始终坚持“实事求是”的融入教育要求

高校生态文明教育要始终坚持实事求是原则,在教育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特点,把思想政治工作做到学生的心坎里。将生态文明教育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就是要坚持“以学生为本”,根据学生的成长发展规律和现实需求,把握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特点,进行分类指导和精准施教。具体而言,就是要在“深”“实”两个方面下功夫:一方面要“深”,就是要深入了解学生所思、所想、所盼,把思想政治工作做到学生的心坎上;另一方面要“实”,就是要联系实际、贴近生活。只有把思想政治工作做到了学生的心坎上,才能有效地解决学生成长中面临的实际问题,使教育成为受人欢迎、让人接受的教育,才能真正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2 生态文明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意义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培养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环节,一直被赋予着重要的教育使命。而近年来,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环境问题的凸显,生态文明教育作为一门新兴的教育领域,逐渐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着独特而重要的作用。生态文明教育的融入,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更能提升他们的全球视野和社会责任感,为构建美丽中国和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一方面,将生态文明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对于培养学生环保意识具有重要意义。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速和资源消耗的不断增加,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生态破坏程度也日益加深。作为未来社会的中坚力量,大学生应当具备环保意识和绿色生活方式,这是他们作为公民的基本条件之一。通过生态文明教育,学生可以了解到环境问题的严重性,认识到自身的行为对环境的影响,从而积极参与到环保行动中去。例如,在校园内进行垃圾分类和废纸回收等活动,不仅可以减少资源的浪费,还能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另一方面,将生态文明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全球视野。如今,全球化已经成为一个不可逆转的趋势,各国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日益频繁。作为未来的国家建设者和参与者,大学生需要具备全球视野和跨文化沟通能力。而环境问题无疑是一个全球性的挑战,各国需要共同合作来解决。通过生态文明教育,学生可以了解到不同国家的环境状况和环保政策,了解到环境问题的影响范围和解决方法。这样的教育不仅可以开阔学生的眼界,增加他们跨文化沟通的能力,还能培养他们的国际合作意识和责任感。

此外,将生态文明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还能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生态环境的恶化和资源的匮乏,既是人类的共同挑战,也是每个个体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通过生态文明教育,学生可以认识到自然与人类的相互依存关系,以及自己作为社会成员的责任。他们会意识到,保护环境和资源不仅仅是为了当前的利益,更是为了子孙后代和整个人类的福祉。因此,他们会更加积极地推动环保行动,为可持续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

综上所述,将生态文明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更能提升他们的全球视野和社会责任感。在这个信息爆炸和资源紧缺的时代,我们需要一代又一代的大学生以他们独特的智慧和创意来排除环境问题的难题,为构建美丽中国和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当积极融入生态文明教育的理念和实践,为学生提供更加全面和深入的教育,让他们成为具有环保意识、全球视野和社会责任感的时代新人。

3 生态文明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方面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这为高校开展生态文明教育提供了根本遵循。高校在开展生态文明教育过程中,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生态价值观,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将生态文明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让学生在实践中深入理解生态文明理念,提高对生态文明建设重要性的认识。

3.1 生态文明理论和实践的融入

“生态文明”一词最早出现在恩格斯的著作《自然辩证法》中,在恩格斯看来,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状态,包括生态环境、自然、社会和人自身四个方面。马克思对生态文明内涵作了界定,“所谓人与自然的和谐,就是人类按照自己的活动创造出适合于自己存在和发展的世界。”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确立了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方针政策。

一方面,将关于生态文明建设重要论述纳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高校要将关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等重要论述纳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通过理论讲解、案例分析等形式,帮助学生理解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容。同时,在教学方式上融入实践环节。高校要将这些重要论述融入社会实践环节,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

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开展线上教学。将生态文明理论和实践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我国当前生态环境状况和未来发展方向,使学生更加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生态文明建设”这一重要方面。此外,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可以让学生直接参与到污染治理、环境整治等工作中去,培养他们吃苦耐劳、勇于担当、敢于创新的精神。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可以帮助学生了解我国目前的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和未来发展方向,进一步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3.2 生态文明课程的融入

课程是教学活动开展的基础,课程建设是高校开展生态文明教育的基础。在高校思政课程中融入生态文明教育,可以提升学生对生态文明的认识,增强学生对生态环境保护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提高学生自觉遵守社会公德的意识。高校可以结合实际情况,制订生态文明教育教学计划,将生态文明教育贯穿到整个教学体系中去。高校可以将生态文明教育融入马克思主义理论类课程、思想政治理论类课程、体育与健康教育类课程、心理学类课程以及专业课中去,如在思想政治理论类课程中,可以增加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相关内容;在体育与健康教育类课程中,可以增加对体育锻炼和身体保健方面的相关内容;在心理学类课程中,可以增加有关心理健康和心理行为方面的相关内容。

(1)思想政治理论课

马克思主义理论类课程是高校开展生态文明教育的主要课程。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可以将生态文明教育融入其中,让学生从思想上认识到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在大学生进入高校之前,高校应该对学生进行生态文明教育,让学生了解生态文明的基本理论知识,提高大学生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和责任感。在大学期间,可以将生态文明教育融入到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去,让学生从课堂上开始认识到环境污染的危害,引导学生树立起正确的环保观念。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可以增加一些关于环境保护方面的相关内容,如介绍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取得的成就以及面临的问题等。高校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增加一些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相关内容,通过丰富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知识,提高大学生对生态文明建设重要性的认识。

(2)体育与健康教育课

生态文明教育理念是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中逐渐形成的,主要包括绿色生产、绿色消费、绿色出行以及绿色生活等方面。体育与健康教育课是高校大学生必修的课程,体育与健康教育课是对大学生进行生态文明教育的重要途径。在体育与健康教育课中,教师可以通过对体育锻炼、身体保健等方面的讲解,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如每天坚持运动、每周坚持锻炼等,提升大学生对生态文明的认识。在体育与健康教育课中,教师还可以结合实际情况,引导学生开展生态文明实践活动,如利用体育课或课外活动时间组织学生进行植树、护绿等活动;通过开设相关社团活动,鼓励学生参加环保志愿活动等,提升学生对生态文明建设的认识。

3.3 生态文明环境的融入

生态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也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生态环境恶化是当前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大问题,建设生态文明环境是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在开展生态文明教育过程中,要注重生态文明环境的融入,将生态文明教育贯穿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一是加强对高校师生的环保宣传,普及环保知识,提升环保意识。二是开展生态文明建设主題班会、讲座、论坛等,开展各类环保实践活动,引导师生从身边小事做起,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和生活态度。三是将生态文明环境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教学内容,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四是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转化为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大学生喜闻乐见、生动活泼的宣传教育活动,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接受和理解生态文明建设理念。

4 生态文明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路径

4.1 完善思政教材中生态文明教育体系

生态文明教育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高校应不断完善生态文明教育体系,促进思政教材与生态文明教育相融合。在思政教材中,要合理设置生态文明相关内容,如在政治理论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应融入生态文明教育理念,将其作为一项重要内容贯穿于课程始终。此外,还要重视教材内容的更新和补充,不断地充实生态文明的相关知识。目前,国内关于生态文明的著作较多,高校要及时将最新的理论成果融入教材中去。同时,要紧密结合新时代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新问题、新挑战和新要求,使生态文明教育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有机融合。在专业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应增加关于生态文明教育的内容,将绿色消费、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等内容融入课堂教学中。在实践教学方面,可以组织开展一系列的社会实践活动,如“绿色生活”“垃圾分类”等主题实践活动,使学生在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树立起良好的生态文明意识。此外,学校还可以组织大学生走出校门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以培养大学生的实践能力。

4.2 挖掘思政教育中生态文明教育内容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生态文明教育是在高校思政教育中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生态文明建设为导向,以人类发展的历史规律和我国现实发展状况为依据,培养大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生态文明理念。生态文明教育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一部分,也应遵循思政教育的基本规律,将生态文明融入思政课程中。

在思政课程中,将生态文明教育内容贯穿始终,如在课程教学中融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等相关知识;在实践教学中融入“保护地球生命共同体”等相关内容;在教师的课堂讲授和网络平台课程教学中增加生态文明方面的内容,以增加学生对生态文明的理解与认知。教师应充分挖掘高校思政课程中蕴含的生态文明知识,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关于人与自然、社会、人自身之间关系的理论,将其与社会发展的实际相结合。在教学内容上,将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论述等作为重要内容;在教学方法上,以案例分析法、讲授法等为主;在教学手段上,利用多媒体、网络等手段加强课堂教学。在课堂之外,将学生参与度高、参与面广的志愿活动作为教学实践活动。如组织学生参加环保志愿者活动、环保公益活动、义务植树活动等。通过实践教学和志愿服务等形式加强高校学生对生态文明的理解与认识。

4.3 加强生态文明教育的社会实践探索

高校的生态文明教育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参与和支持。大学生是未来社会主义建设的接班人,肩负着建设生态文明、推动绿色发展的使命。大学生不仅要学习书本知识,更要从社会实践中学习,在体验中感受自然的美、生活的美。高校要积极构建“学校—家庭—社会”生态文明教育体系,将生态文明教育贯穿于大学生培养全过程,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生态文明素养。高校应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生态文明教育活动,通过组织参观游览、社会调查、志愿服务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社会实践活动,提高学生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生态价值观,养成良好的环保习惯。

4.4 注重校园文化中生态文明教育融合

校园文化是在校园环境中形成的具有教育意义的群体意识和文化现象,是对校园文化内涵的理解和认知,它渗透在高校的管理、制度、精神、物质等各个方面。生态文明教育融入校园文化建设,是通过潜移默化的形式对学生进行教育,使学生能够在校园中感受到生态文明建设带来的变化,从而形成良好的生态文明意识。目前,我国高校开展生态文明教育多以课堂教学为主,这种单一的教学模式难以满足高校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对生态文明知识的需求。因此,高校要不断丰富教学内容,通过开展生态文明相关专题讲座、知识竞赛、社会实践活动等方式,激发学生对生態文明知识的学习兴趣。同时要注重校园环境建设,营造良好的校园生态文化氛围。

5 结语

在新时代背景下,高校肩负着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使命,将生态文明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助于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生态价值观和发展观。高校应将生态文明教育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将生态文明教育纳入专业课程体系中,并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实践活动。同时,要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校园文化活动,营造绿色和谐的校园氛围。此外,高校还应利用各种媒介加大生态文明教育宣传力度,如开设生态文明相关课程、开展学生干部培训、定期开展实践活动等。在高校开展生态文明教育离不开政府、社会以及高校之间的通力合作与支持,应加强政府职能部门与社会组织之间、社会组织与高校之间、高校与企业之间等多方合作,进一步完善生态文明教育体系和机制,为大学生生态文明观念的树立和绿色消费观念的形成提供支持和保障。

猜你喜欢
理论课文明政治
请文明演绎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漫说文明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对不文明说“不”
文明歌
新增本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创新
“721”人才培养模式与高校思政理论课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