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骨性

  • 原发性骨内Rosai-Dorfman病的影像学表现及其病理相关性分析
    3%)影像学呈溶骨性破坏(图A~图D),仅有4例(占14.8%)边缘少许骨质硬化,3例(占11.1%)显示轻度骨膜反应,7例(占25.9%)可见软组织肿块,增强呈明显强化(图E)(附表1)。表1 27例骨内RDD影像表现2.2 病理表现本文27例患者均可见明区的胞浆淡粉染的组织细胞和(或)泡沫样细胞及暗区的混杂淋巴细胞及浆细胞交替出现;局部可见吞噬形态完整的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和浆细胞等,纤维间质纤维化,免疫表型:S-100(+),CD68(+),CD1a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2年11期2022-11-21

  • 股骨上皮样血管肉瘤99Tcm-MDP SPECT/CT 显像一例
    显像示右侧股骨溶骨性改变,病灶内部放射性分布减低,病灶边缘见不均匀放射性浓聚(图1B~D),考虑原发性骨肿瘤,恶性病变可能性大。同机CT 检查示:右侧股骨头至股骨颈局限性溶骨性改变,边界清楚,无硬化边,周围见残存骨皮质(图1E)。患者行右侧股骨肿瘤病灶清除术,免疫组化检测结果:CD31(+)、E26转录因子相关基因(ERG,+)、波形蛋白(vimentin,+)、CD68(部分+)、转录因子E3(TFE3,弱+)、细胞角蛋白(CK,散灶+)、 CK19(散

    国际放射医学核医学杂志 2022年8期2022-11-16

  • 18F-FDG PET/CT诊断腰椎血管肉瘤1例
    右后部及附件呈溶骨性骨质破坏,见37.6 mm×35.5 mm×43.8 mm软组织肿块形成,边界模糊,伴FDG代谢异常增高,最大标准摄取值(maximum standard uptake value, SUVmax)为12.1,平均CT值约40.6 HU,其内见略低密度(10.4 HU)伴FDG摄取缺损区,未见明显钙化、骨化及骨膜反应,邻近椎管、右侧侧隐窝及椎间孔变窄,考虑脊柱原发恶性肿瘤;左侧颌下区略增大淋巴结、右侧髂骨类圆形略高密度伴FDG代谢异常增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2022年8期2022-08-25

  • 非结核分枝杆菌骨感染的CT特征分析
    质破坏形态包括溶骨性破坏、成骨性破坏和混合性骨质破坏,16 例中轴骨中,斑片状、片状溶骨性骨质破坏10例,混合性骨质破坏5例,结节状成骨骨质破坏1例;破坏骨质边缘合并厚硬化环及混合硬化环者10例,薄硬化环4例,仅1例无硬化环;中轴骨中合并脓肿及死骨各3例,累及3个及以上椎体者占12例,椎体附件受累者5 例,椎体塌陷者1 例,椎间隙狭窄者1 例。12 例四肢带骨中,斑片状、片状溶骨性骨质破坏7 例,混合性骨质破坏4例,结节状成骨骨质破坏1例;破坏骨质边缘合并

    实用医学杂志 2022年6期2022-05-24

  • 多发性骨髓瘤骨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危险因素分析
    髓瘤细胞所致的溶骨性病变。MMBD主要累及具有丰富红骨髓的骨骼,例如椎骨(49%)、颅骨(35%)、骨盆诸骨(34%)和肋骨(33%)[1]。MMBD患者骨髓瘤细胞附近区域的骨溶解增加,成骨细胞功能受到高度抑制甚至缺失,造成无法愈合的溶解性骨损伤和全身性骨丢失[2]。MMBD在MM患者中发病率较高,据统计,约70%的MM患者在初诊时已合并MMBD;超过80%的MM患者会出现与骨溶解相关的疼痛,疼痛成为疾病初诊时最常见的症状;约60%的MM患者在病程中可发生

    浙江医学 2022年23期2022-02-04

  • 多点穿刺经皮骨强化术治疗髋关节溶骨转移
    训伟 郝润松当溶骨性转移累及髋关节时,引起骨组织缺失及软组织肿块形成,易侵及邻近血管、神经组织,导致剧烈疼痛及运动受限,患者生活质量急剧下降。溶骨性转移累及髋臼关节面按照Enneking骨盆肿瘤分区系统[1]属于Ⅱ型,外科治疗是行半骨盆置换或旷置术,创伤大,髋关节功能恢复差[2-4],放射治疗和双磷酸盐治疗的临床症状缓解效果不佳[5,6]。经皮骨强化术(percutaneous bone augmentation,PBA)在治疗盆骨溶骨性转移报道较多,但缺

    影像诊断与介入放射学 2021年4期2021-09-04

  • 单发肋骨海绵状血管瘤1例及文献复习
    示左侧第9肋骨溶骨性骨折破坏伴病理性骨折。就诊时疼痛自行缓解,患者未再关注。近期患者自觉左侧胸部隐痛,来院复诊,行胸部CT示,左侧第9肋骨可见溶骨性骨质破坏,边缘骨质密度增高,内缘骨皮质不连续,内见大小20 mm×15 mm×10 mm软组织密度影突破骨皮质向胸腔内突出,诊断左侧第9肋骨肿瘤,行全身PET-CT检查:左侧第9肋骨局部骨质膨胀,密度欠均匀,FDG(18F-脱氧葡萄糖)代谢轻微增高,全身其余部位未见异常高代谢征象,考虑原发性病变(软骨肉瘤)可能

    中华胸部外科电子杂志 2021年2期2021-06-12

  • 经皮骨强化术治疗肿瘤溶骨性转移累及髋臼关节面患者的临床疗效
    0)当骨盆发生溶骨性破坏时,患者经常会出现髋臼受累的情况[1-4],尤其当溶骨性改变累及髋臼关节面时,患者疼痛等临床症状会明显加剧,导致髋关节功能障碍及生命质量降低。因此,针对溶骨性转移累及髋臼关节面患者治疗的首要目的是缓解疼痛、重建髋臼骨性结构、增强骨缺损区的稳定、维护关节功能,以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5]。依据Enneking 骨盆肿瘤分区系统[6],将髋臼部位溶骨性肿瘤归为Ⅱ型,外科治疗应遵循切除髋臼的原则,但其中采用半骨盆置换或旷置术治疗患者的髋关节

    医疗装备 2021年5期2021-03-26

  • 乳腺癌成骨性骨转移诊疗现状与研究进展
    的类型主要是以溶骨性转移为主,对于混合型及成骨性转移的诊治方面没有作过多的阐述,通过查阅相关文献,我们将乳腺癌成骨性骨转移的机制、影像学检查、治疗以及疗效评估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1 成骨性骨转移的机制1889年,英国 Paget 提出”种子-土壤”学说,强调了肿瘤细胞和靶组织之间的相互作用,认为肿瘤的转移并不是随机的,将乳腺癌细胞比作“种子”,骨微环境比作“土壤”,骨微环境为乳腺癌细胞的生长提供了必要的营养支持。发生骨转移是由于肿瘤细胞与骨细胞在骨微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52期2020-12-28

  • 脊柱囊性血管瘤病二例
    及附件内有多发溶骨性骨质破坏,部分边缘可见轻度硬化边,部分病灶内可见分隔影。MRI检查示脊椎及附件内有多发片状、条片状长T1、长T2信号,增强扫描呈不均匀强化(图1b~c)。外院PET-CT示中轴骨及附肢骨广泛囊状溶骨性骨质改变,病变区代谢活跃。行Th12椎体和坐骨的活组织检查,组织病理学检查均未见明显恶性病变(图1d)。综合患者的影像学表现、骨代谢检查和血液检查结果,经排它性诊断,最终诊断为脊柱囊性血管瘤病。患者2,男,20岁,因胸痛五天,有外伤病史而行

    放射学实践 2020年12期2020-12-13

  • 肋骨原发恶性骨肿瘤的CT 诊断
    均表现为不规则溶骨性骨质破坏,其余3 例中2 例位于后肋,1 例位于腋段。3 例边界清晰,11 例边界不清。有2 例表现出明显的放射状骨膜反应,另1例表现出明显的层状骨膜反应及典型Codman 三角。有13 例骨旁有明显软组织肿块,其内均有钙化,有12 例存在斑片状、结节状钙化,5 例线样钙化,3例弧形钙化,1 例环状钙化;在软组织肿块边缘,有3例见到典型弧形/环形/壳状钙化。12 例做了增强扫描,有11 例无明显强化,有1 例表现出肿瘤周边和肿瘤内间隔轻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2020年6期2020-11-23

  • PET/CT显像诊断成人多发骨骼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1例
    6椎体右侧附件溶骨性破坏,伴软组织肿块,T5椎体类圆形低密度影。实验室检查:红细胞比容0.345,单核细胞比率0.082,嗜酸性粒细胞0.03×109/L,降钙素原0.112 μg/L,谷氨酰基转移酶144 U/L。18F-FDG PET/CT:下颌骨、双侧多发肋骨、全身多发椎体、双侧髂骨、左侧髋臼骨及右侧坐骨多发骨质溶骨性破坏,伴异常代谢增高,最大标准摄取值(maximal standardized uptake value,SUVmax)为13.2(图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2020年9期2020-09-25

  • 骶骨孤立性浆细胞瘤全身骨显像1例
    :S1~3椎体溶骨性骨质破坏,偏右侧,骨皮质不连续,其内未见钙化,周围软组织无明显肿胀,双侧骶髂关节对位关系正常。MR(图2)示:S1~3椎体及右侧可见溶骨性骨质破坏,骶孔消失,病变延至骶椎左侧,呈等T1稍长T2信号影,右侧缘骨皮质不连续,肿块向周围膨隆,软组织未见明显肿胀。为辅助诊断骶骨病变而来我科行全身骨显像检查。采用美国GE公司Intinia Hawkeye型SPECT仪行99Tcm-MDP全身骨显像(MDP由北京师宏药物研制中心提供)。全身骨显像(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2020年2期2020-08-24

  • 经皮穿刺格式化射频消融联合靶向骨水泥注射治疗脊柱溶骨性转移瘤的效果
    加[1]。脊柱溶骨性转移瘤可引起椎体骨折,刺激椎体内外神经末梢,引起疼痛。手术是治疗脊柱转移瘤的重要方法,以恢复或保留神经功能,缓解疼痛,确保脊柱稳定。临床上常行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治疗,可缓解疼痛,改善脊柱功能,促进肿瘤组织坏死,但有时骨水泥不能有效渗透弥散。本研究观察经皮穿刺格式化射频消融联合靶向骨水泥注射治疗脊柱溶骨性转移瘤的临床效果。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7年3月至201

    河南医学研究 2020年7期2020-04-13

  • 胸骨孤立性浆细胞瘤1例
    1 cm膨胀性溶骨性骨质破坏伴软组织密度充填,边界清楚,平扫CT值约65 HU,增强后均匀强化,CT值约113 HU,骨皮质中断、硬化,呈花边样改变(图1A、1B);考虑肿瘤性病变。行胸骨穿刺活检,病理报告:弥散性分布浆细胞样小细胞(图1C);免疫组织化学:CD79a(+),CD38(+),CD138(+)(图1D),κ(+),λ(-),MUM-1(+),CD56(+),Ki-67(约5%+);提示胸骨浆细胞瘤。99mTc全身骨显像显示胸骨柄及胸骨体上段显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2020年3期2020-04-03

  • 指骨上皮样血管内皮瘤1例
    病变呈膨胀性及溶骨性骨质破坏,T1WI 呈不均匀低信号,T2WI 呈高信号,PDWI 压脂像呈稍高信号,内可见分隔;全身骨显像见图1E。行左侧环指离断术,术后病理见图1F、G,免疫组化:CKP(-),P53(-),CD31(+),CD34(+),FLI-1(+),Ki-67(10%+)。最终诊断:左手指骨上皮样血管内皮瘤(epithelioid hemangioendothelioma,EHE)。图1 男,22岁,左手指骨EHE。X线示左手环指远节指骨肿物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0年2期2020-03-09

  • 额骨静脉型血管瘤1例
    管瘤CT表现为溶骨性骨质破坏,边缘呈细齿状,内板完整,由中心向四周放射状排列的骨间隔为其典型征象。血管瘤MRI信号强度取决于静脉淤积程度及红骨髓与黄骨髓比率,T1WI可呈高或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本例T2WI呈稍长信号,增强后明显强化,可能与骨内血管瘤血供丰富,大量增生毛细血管及扩张血窦结构有关。鉴别诊断:①骨嗜酸性肉芽肿,可出现局部疼痛、低热、乏力等症状,CT见溶骨性骨质破坏,可累及颅骨内板和外板,呈“双边征”,多见软组织肿块,增强后明显强化;②脑膜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2020年9期2020-01-13

  • 经皮骨水泥髋臼成形术在髋臼溶骨性转移瘤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臼成形术在髋臼溶骨性转移瘤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6例行DSA引导下经皮骨水泥髋臼成形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手术前后的数字等级量表(NRS)评分和行走功能评分,并计算术后1周、术后1、3个月的疼痛缓解率和行走功能改善率,术后3个月复查CT进行病灶控制情况的评估。结果 6例患者均完成髋臼成形术。患者术后1周、术后1、3个月的NRS评分均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关键词]骨水泥;髋臼成形术;骨转移瘤;溶

    中国当代医药 2019年28期2019-12-16

  • 原发性颅骨内溶骨性脑膜瘤2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讨原发性颅骨内溶骨性脑膜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例经术后病理学证实为原发性颅骨内溶骨性脑膜瘤患者的临床资料, 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分析。结果 原发性骨内脑膜瘤极为少见, 这些肿瘤的溶骨性变异特点更为罕见, 2例患者的肿瘤分别位于额顶骨、枕骨, 影像学表现均呈溶骨性破坏, 均行手术切除肿瘤。术后病理学结果为纤维型脑膜瘤, 周围骨质均受累。2例随访14个月~6年, 未见复发。结论 颅骨原发性疾病鉴别诊断是非常广泛的, 包括恶性和良性疾病。在原发性颅

    中国实用医药 2019年27期2019-12-02

  • 外力合并骨盆转移癌致骨盆骨折损伤程度鉴定1例
    髂骨、髋臼可见溶骨性骨质破坏。诊断:骨盆骨折,重度骨质疏松症,肾癌骨转移,肾癌,重度贫血。治疗经过:患者骨盆肾癌骨转移,骨盆骨折诊断明确,有手术适应证,但患者系老年男性,全身营养状况及肺功能较差,手术风险较大,入院后给予对症保守治疗,病情好转出院。1.3 法医学检验伤后3个月行法医学检验。骨盆外观无明显畸形,骨盆挤压分离试验未查,右髋关节活动较左侧稍受限。双下肢等长,肌力、肌张力可。受伤当日X线片示:右侧骨盆内翻畸形,右侧骶、髂部巨大软组织密度灶,右侧髂骨

    法医学杂志 2019年3期2019-07-12

  • 盐酸羟考酮缓释片联合唑来膦酸治疗恶性肿瘤溶骨性转移疼痛的疗效观察
    症之一,可分为溶骨性、成骨性、混合性三种类型。人体骨骼在遭受癌细胞大量侵袭时,会发生病理性骨折,骨髓压迫等病变,产生剧烈疼痛,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严重者危急生命[1],目前,公认有效的骨转移治疗药物为双磷酸盐类[2],其中唑来膦酸是第三代双磷酸盐类药物。盐酸羟考酮是中重度癌痛常用的止痛药物之一,副作用不明显。本研究采用直肠给药,其优点在于简便易行,提高患者顺从性,比口服给药吸收更快,避免首过效应,提高了药效[3]。且直肠给药可减少盐酸羟考酮片导致的患者呕吐

    中南医学科学杂志 2019年3期2019-06-14

  • 颅面骨骨肉瘤的CT 和MRI 诊断及鉴别
    为显著膨胀性+溶骨性骨破坏者6 例(图1A、B),轻微膨胀性+溶骨性骨破坏者3 例(图2A、B),纯溶骨性骨破坏者5 例(图3)。有瘤骨形成者7 例(7/14),5 例为团块状瘤骨(图1B),余2 例分别为菜花样(图2)和絮状瘤骨。有3 例病灶可见放射状骨针(图3)。突破骨皮质形成大小不等软组织肿块者11 例,伴或不伴局部骨皮质膨胀;另3 例较小的骨破坏病灶,其骨皮质尚未完全中断,但均可见不同程度侵蚀变薄,而无膨胀改变。继发于骨化性纤维瘤的2 例在骨破坏灶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2019年1期2019-05-06

  • 脊柱巨细胞型骨肉瘤1例
    ],可见膨胀性溶骨性骨质破坏,皂泡状,成骨性骨破坏少见,骨皮质未见明显破坏,易误诊。文献[2]报道典型的GCRO好发于青年人的股骨骨干及胫骨干骺端,主要影像表现为溶骨性骨质破坏,骨破坏区边缘模糊,通常不形成软组织肿块,骨膜反应不明显。Sato等[7]认为长骨GCRO多表现为溶骨性骨破坏,膨胀性改变,骨皮质变薄、未见明显破坏。而有个案报道[8]发生在上颌骨的GCRO,表现为膨胀性非均质肿块,骨皮质广泛破坏,病灶内见斑点状钙化,误诊为软骨肉瘤。单个或多个椎体及

    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 2019年2期2019-03-28

  • 神经纤维瘤病Ⅰ型合并腰椎低度恶性神经鞘膜瘤1例
    WI示L2椎体溶骨性骨质破坏并分叶状软组织肿块形成,T1WI呈等低信号(长箭),皮肤及皮下多发肿物呈稍长T1信号(短箭) 图2 病理图 A.神经鞘瘤(HE,×200); B.恶性神经鞘膜瘤(HE,×100)患者男,59岁,因“腰背部疼痛伴右下肢放射痛半年”入院,既往有神经纤维瘤病Ⅰ型病史。查体:跛行体态,脊柱胸腰椎生理弯曲消失,头颈、四肢及躯干可触及多发肿物,腰背部下段可见肿物,无明显破溃。MRI:L2椎体溶骨性骨质破坏并病理性压缩骨折,其内见软组织肿块,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2019年3期2019-03-25

  • 99Tcm-MDP SPECT/CT诊断宫颈癌放疗后骨盆不全骨折
    像存在成骨性或溶骨性改变等骨质破坏征象。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9.0统计分析软件。以影像学、临床资料及随访(>12个月)情况等综合结果作为诊断PIF的金标准,采用四格表法计算WBS、SPECT/CT诊断宫颈癌放疗后PIF的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率。采用χ2检验比较WBS与SPECT/CT对宫颈癌放疗后PIF诊断效能的差异。P2 结果37例患者共发现50个骨盆病灶,最终诊断PIF 42个(30例,图1),骨转移瘤8个(7例,图2)。42个PIF病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2019年2期2019-02-21

  • 股骨Rosai-Dorfman病1例
    左股骨颈骨质见溶骨性骨质破坏区、类圆形软组织肿块影及轻度骨质硬化边缘(图1A、1B)。MRI:左侧股骨颈可见片状长T1长T2信号,T2脂肪抑制像呈高信号,边界不清,范围约4.5 cm×2.5 cm,增强后病灶明显强化(图1C),考虑嗜酸性肉芽肿可能性大。PET/CT:左侧股骨头及颈部溶骨性骨质破坏,病灶约3.0 cm×2.7 cm×3.8 cm,糖代谢增高,延迟显像糖代谢进一步增高(图1D),考虑恶性病变可能性大。遂行左股骨近端占位性病变穿刺活检+射频消融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2019年2期2019-02-21

  • 长骨嗜酸性肉芽肿DR、CT和MRI表现探讨
    特点为:病灶处溶骨性破坏,多位于干骺端至骨干,破坏随着骨髓腔呈纵向延伸,病变周围骨质硬化,多伴有层状骨膜反应,骨皮质变薄并可见破坏、可伴软组织肿块。结论:DR、CT及MRI在诊断长骨嗜酸性肉芽肿上各有其优缺点,三者结合多能明确定性、诊断,但部分急性病变影像表现与恶性肿瘤相似,需多加鉴别。骨嗜酸性肉芽肿一般是指局限于骨的组织细胞增殖症,又称局限性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溶骨病损内含有组织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累积,多好发于颅骨、肋骨、脊柱、长骨、肩胛骨等[1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18年15期2018-09-08

  • 29例复发性动脉瘤样骨囊肿的临床诊治经验*
    灶术前皆表现为溶骨性骨破坏,复发时表现为病灶周边广泛溶骨性变化20例,其中可见骨皮质连续性中断10例(图1),合并病理性骨折的3例;表现为病灶内边缘溶骨性改变9例,其中6例可见植骨区点状或片状新发溶骨性改变(图2)。2.2 肿瘤学随访结果本研究中病例随访时间为24~90个月,平均时间64个月。29例患者中仅1例复发,复发率为3.4%。该例患者首诊为股骨远端ABC并病理性骨折,首次刮除自体骨植骨术后17个月复发,再次刮除术术后16个月复发;此时影像学资料提示

    中国肿瘤临床 2018年24期2018-02-13

  • 18氟-脱氧葡萄糖PET/CT对原发灶不明的骨转移瘤的诊断作用
    ]将转移灶分为溶骨性转移、成骨性转移及混合性转移。由2名有经验的放射专业医师和核医学专业医师采用盲法分析CT及PET/CT融合图像,对可疑病灶测量SUVmax大小,以SUVmax>2.5为阳性,SUVmax<2.5为阴性。记录原发灶、骨转移灶部位及转移性质。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0.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对CT显示成骨性转移、溶骨性转移病例SUVmax行t检验;在成骨性转移及溶骨性转移病灶中,分别对颅骨、脊柱、骨盆、胸部、四

    分子影像学杂志 2018年1期2018-02-05

  • 18F-FDG PET/CT融合显像对首发骨骼病变诊断的增益价值*
    个骨病灶,均为溶骨性破坏,部分伴软组织形成,PET部分SUVmax(9.95±3.81)。16/41例患者确诊为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5/16例MM患者仅为溶骨性破坏,SUVmax(4.85±2.11)明显低于多发骨转移瘤的SUVmax(9.95±3.81)(t=43.34,P0.05)。2.2PET/CT扫描诊断不明确的10例3例患者PET/CT诊断原发恶性病变可能性大,骨病灶SUVmax(12.9±1.72),随访病理结果确诊为骨淋巴瘤2例,1例单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山东省医学科学院)学报 2018年2期2018-01-30

  • 脊柱原发非霍奇金淋巴瘤的影像和病理表现特征
    组织肿块围绕。溶骨性骨质破坏9例,呈软组织样密度,伴骨皮质连续性中断,1例伴有轻度膨胀性改变,7例病灶边缘和/或破坏区可见残存骨质(图1、2a);病理性骨折6例,其中4例椎体压缩(图2b);溶骨性骨质破坏进一步分为虫蚀型和浸润型,其中7例为虫蚀型(图1a),周围软组织肿块范围与骨质破坏范围基本一致;2例为浸润型,周围软组织肿块范围明显大于骨质破坏范围。同时合并溶骨性骨质破坏、骨质硬化及混合型1例,溶骨性骨质破坏均为虫蚀型。本组1例连续随访病例早期仅见椎体溶

    放射学实践 2018年1期2018-01-24

  • 骨韧带样纤维瘤的影像学表现及病理对照
    。结果X线检查溶骨性破坏55.0%为中心性,45.0%为偏心性;CT检查87.5%为溶骨性破坏,软组织肿胀有较清晰的界限;MRI检查显示T1WI病变区域信号强度比对于周边肌肉均为略低信号或等信号;术前误诊率为90.0%,2例与术后病理对照结果一致。结论影像学检查误诊率高,需联合诊断,并结合临床症状与病理表现。骨韧带样纤维瘤;影像学表现;病理对照骨韧带样纤维瘤在骨内肿瘤中十分罕见,文献称在良性骨肿瘤中其占比约为0.3%[1],外国学者于1958年便命名其为成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17年12期2018-01-10

  • 唑来膦酸联合放射疗法治疗恶性肿瘤溶骨性骨转移的效果评价
    法治疗恶性肿瘤溶骨性骨转移的效果评价王翠英(衡水市第四人民医院肿瘤科,河北 衡水 053000)目的:评价用唑来膦酸联合放射疗法治疗恶性肿瘤溶骨性骨转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衡水市第四人民医院肿瘤科于2014年6月至2015年10月期间收治的29例恶性肿瘤溶骨性骨转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为这29例患者均联用唑来膦酸和放射疗法进行治疗,并观察其疼痛症状、体能状态的改善情况。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这29例患者中NRS疼痛分级为Ⅱ级、Ⅲ级患者的占比更低,差异有

    当代医药论丛 2017年15期2017-12-09

  • 骨小圆细胞肿瘤的综合影像学表现
    组10例,多呈溶骨性、膨胀性、虫蚀状骨质破坏,3例见骨质硬化边及瘤骨,7例伴病理性骨折及软组织肿块,4例肿块突向椎管,硬膜囊受压。2例仅在MRI上骨髓信号异常增高。6例行ECT检查,4例表现为全身散在核素分布浓聚灶(图1-4)。淋巴瘤:本组3例,其中2例病灶呈虫蚀状、膨胀性骨质破坏,见骨膜反应及软组织肿块。1例患者在DR、CT、ECT及PET-CT上骨质均未见异常改变,仅MRI可见双侧髂骨、骶骨、股骨上段弥漫性高中低混杂信号影(图5-7)。Ewing肉瘤: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7年9期2017-09-15

  • 胫骨炎症性肌纤维母细胞瘤一例
    现:右胫骨近端溶骨性骨质破坏,边界不清,局部骨皮质破坏、中断,皮质及髓腔内可见软组织密度填充,增强后不均匀强化(图2)。MRI表现:右胫骨近端溶骨性骨质破坏并周围软组织肿块,骨皮质中断,病灶呈等T1、混杂T2信号,增强后不均匀强化(图3)。提示右胫骨近端恶性病变。手术及病理:行胫骨瘤段切除、灭活再植及假体置换术。病灶全切镜下见梭形纤维母细胞增生,轻度异型性,伴灶状炎症细胞浸润。免疫组化:Vimentin (+),SMA (+),hcaldesmon (+)

    磁共振成像 2017年1期2017-05-12

  • 马尔尼菲蓝状菌病致溶骨性损害合并Sweet样皮疹1例
    尼菲蓝状菌病致溶骨性损害合并Sweet样皮疹1例梁家榕,曹存巍,林有坤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皮肤性病科,南宁 530021本文报道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皮肤性病科收治的马尔尼菲蓝状菌病致溶骨性损害合并Sweet样皮疹1例。免疫力正常人群较少患马尔尼菲蓝状菌病。本例患者既往体健,起初合并融骨性损害,在两性霉素B、伊曲康唑治疗过程中逐渐出现Sweet样皮疹。患者经两性霉素B、伊曲康唑、激素等治疗后,病情逐渐好转。马尔尼菲蓝状菌;溶骨性损害;Sweet样皮疹

    微生物与感染 2017年1期2017-03-02

  • 骨盆尤文氏肉瘤/外周型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影像征象与临床病理对照分析
    X线示左髂骨溶骨性骨质破坏(箭头),边界不清,伴巨大软组织肿块影。图3 CT平扫示左髂骨骨质密度弥漫性减低,伴巨大的软组织肿块,前内侧软组织内见“针状”骨膜反应(箭头)。图6 MR T1WI增强扫描左侧髂骨内多发斑片状强化,左髂骨周围巨大软组织肿,强化不均匀,分隔可见强化(箭头)。图7 MR T1WI平扫胸腰椎、骶椎骨散在信号增高及减低影,胸11椎体楔形样变,下胸段椎管内见软组织影并不均匀强化。图8 病理示小圆细胞深染,弥漫分布,部分形成“菊形团”结构(

    罕少疾病杂志 2016年1期2017-01-11

  • 骨内神经鞘瘤的影像学表现特点及病理分析
    内神经鞘瘤囊性溶骨性破坏,其中6例单发囊性溶骨性破坏,2例为多囊性溶骨性破坏。4例表现边界清晰,其中2例可见明显硬化缘,2例表现边界不清楚。6例管状骨骨内神经鞘瘤骨皮质变薄、典型病变边缘呈扇贝征样破坏,MR显示6例肿瘤T1WI呈等信号或低信号,T2WI呈不均匀高信号,其中2例表现为低信号。3例成典型扇贝征。8例骨内神经鞘瘤肿瘤表现为肿瘤细小,排列成栅栏状。细胞核细而长、深染,具有明显核分裂像,肿瘤细胞低密度(Antoni型A)和高密度区(Antoni型B)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2016年3期2016-09-14

  • 骨巨细胞瘤的X线影像学诊断
    度膨胀性生长的溶骨性骨质破坏;所有病灶均有边界,但和正常的骨质分界不锐利。所有病例均未见骨膜反应。结论 骨巨细胞瘤具有较典型的X线表现特点,X线检查为临床诊断提供了较可靠的影像学依据。骨巨细胞瘤;X线影像;诊断骨巨细胞瘤是骨科较常见的特殊性良性肿瘤之一,约占全部原发骨肿瘤的5%~9%,占良性肿瘤的18.2%。由于其具有较强的局部侵袭性、较高的致恶变率和术后复发率,早期进行诊断和采取有效干预措施是改善患者症状和生活质量的重要手段。本病具有一定的X线特征性的影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杂志(电子版) 2016年31期2016-06-13

  • 腓骨恶性外周神经鞘瘤一例
    骨近端膨胀性、溶骨性骨质破坏,骨皮质变薄,病灶内密度不均匀,周围软组织内未见肿块(图1)。CT示右腓骨近端膨胀性、溶骨性骨质破坏,骨皮质变薄、局部欠连续,病灶密度不均匀,肿瘤实质平扫测CT值约50 HU,增强扫描呈轻度强化,测CT值约80 HU;骨皮质缺损处病灶突入软组织内呈类圆形等密度灶,增强扫描边缘强化,灶内不均匀轻度强化(图2)。MRI示右腓骨近端膨胀性、溶骨性骨质破坏,病变主体呈不均匀T1WI稍低T2WI高信号,局部见片状T2WI更高信号影,增强后

    磁共振成像 2016年12期2016-05-17

  • 乳腺癌溶骨性骨转移的中西医研究进展
    405乳腺癌溶骨性骨转移的中西医研究进展刘湘云陈铿羽陈希何颖贤广州中医药大学,广东广州510405从乳腺癌溶骨性骨转移的危险因素、影响因素、诊断指标和中西医治疗等方面综合论述其研究发展现状,为临床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并提出中西医治疗的发展期望。乳腺癌;溶骨性骨转移;因素;指标;治疗随着社会环境、人文经济的改变,乳腺癌的发病率愈趋年轻化,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乳腺癌最容易远处转移到骨,约有70%的患者在罹患晚期发生骨转移,远超过次常见的肝、肺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6年15期2016-01-31

  • 用CT与MRI诊断肺癌脊柱骨转移的准确性对比
    标准,其中发生溶骨性破坏的患者有31例,发生蜂窝状溶骨性破坏的患者有9例,发生小片状或斑片状成骨性改变的患者有4例,发生成骨性混合溶骨性骨转移的患者有1例。本次研究经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执行。所有患者均自愿参与本次研究,并且签署了知情同意书。1.2 方法分别对这45例患者进行CT检查和MRI检查,然后将检查的结果及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对比分析。1.2.1 进行CT检查 进行CT检查的具体方法是:①使用德国西门子公司生产的Definition A

    当代医药论丛 2016年14期2016-01-17

  • 痛风性髌骨骨折1 例分析
    膝关节X线显示溶骨性破坏伴边缘硬化(见图1)。CT显示髌骨骨折、溶骨性破坏伴边缘硬化(见图2),MRI显示髌骨破坏及股四头肌肌腱浸润。血尿酸672 μmol∕L,正常430 μmol∕L,其余检验正常。图1 左膝关节正侧位X线片示上外侧溶骨性破坏伴边缘硬化图2 左膝关节CT显示髌骨骨折、溶骨性破坏伴边缘硬化2 治 疗升高的血尿酸水平证实有活动性痛风,但术前血常规、血沉、反应蛋白在正常范围,考虑痛风继发膝关节感染的可能性小,国内外文献中也罕见报道继发于痛风的

    实用骨科杂志 2015年7期2015-07-02

  • 骨巨细胞瘤影像学表现
    生长16例,呈溶骨性骨质破坏14例,呈膨胀性骨质破坏6例,呈膨胀性溶骨性骨质破坏3例,另外8例可见膨胀性骨质破坏区内伴有骨嵴形成,4例伴有骨膜反应,3例伴有软组织肿块,典型病例图像见图1~8。图1 X线正位片示左胫骨近端胫骨平台下方略膨胀性病变,左侧骨皮质变薄(箭头),病灶边缘未见明显硬化边图2 X线侧位片示胫骨近端略膨胀性病灶,其背侧骨皮质变薄(箭头)图3 CT冠状位重建图像示左胫骨近端外侧略膨胀的溶骨性骨质破坏,病变边界清楚,无硬化边,骨皮质明显变薄(

    河北医药 2015年14期2015-03-06

  • 骨嗜酸性肉芽肿的MRI、X线表现及病理分析
    呈圆形、类圆形溶骨性骨质破坏,无死骨,其中4例颅骨病灶呈穿透性骨质破坏,3例长骨及1例锁骨破坏区伴骨膜反应,1例长骨及1例锁骨破坏区伴边缘硬化,1例伴膨胀性改变。病灶MRI多呈稍长T1、T2信号的结节或肿块,内可见更长T1、T2信号坏死区,临近骨质多伴STIR高信号水肿区,并侵犯周围软组织,11增强后2例轻度、4例中度强化、5例明显强化。结论EG好发于儿童和青少年,其MRI、X线影像学表现均具有一定特征性,结合临床可以作出正确诊断,最终确诊依赖病理。嗜酸性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5年2期2015-02-10

  • X线与CT诊断骨巨细胞瘤的对比分析
    显示囊状膨胀性溶骨性骨破坏;CT显示骨囊状膨胀性骨破坏,18例病灶液-液平面,软组织密度不均,骨质破坏边缘清晰。结论 X线与CT对骨巨细胞瘤均具有各自诊断特征,结合多种影像学诊断方法,提高确诊率。doi:10.3969/j.issn.1674-9316.2015.01.035作者单位:130011 长春,一汽总医院Comparative Analysis of X-ray and CT Diagnosis of Giant Cell Tumor of Bo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5年1期2015-01-26

  • 股骨原发性平滑肌肉瘤1例
    股骨转子间局部溶骨性破坏,破坏区形态不规则,部分边缘模糊,无硬化边,病灶内见散在小片状稍高密度影,未见软组织肿块。ECT全身骨显像(图2):左侧股骨上段局部异常放射性浓聚。CT检查(图3a,3b):左股骨转子间溶骨性骨质破坏,边缘模糊,邻近内侧骨皮质变薄、楔形缺损,可见轻微骨膜反应,病灶周围见小片状钙化密度影,未见软组织肿块。MRI(图4a~4c):病灶相对正常髓腔呈不均匀等T1长T2信号,边缘见小圆形囊变区,增强扫描病灶内部轻中度不均匀强化,边缘花边样强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2015年1期2015-01-24

  • 99m Tc-MDP 骨显像预测唑来膦酸治疗乳腺癌骨转移的骨修复效果的初步研究
    %左右,且多为溶骨性骨转移[1]。乳腺癌骨转移后的5 年生存率约20%[2]。溶骨性骨转移引起的骨折可增加患者的死亡风险,因此临床上应积极治疗骨转移[3]。根据恶性肿瘤骨转移治疗专家共识,双膦酸盐已成为溶骨性骨转移患者的基础用药,唑来膦酸作为第3 代双膦酸盐类药物的代表,在临床应用广泛,但目前缺乏有效预测疗效方式,导致部分患者对治疗反应较差,少部分出现病情进展[4,5]。为了使双膦酸盐治疗适应证选择更合理,避免延误不适合唑来膦酸治疗患者的病情,笔者期望找到

    医学研究杂志 2015年7期2015-01-16

  • 16-MSCT及立体三维重建SSD技术诊断多发性骨髓瘤
    ,肋骨膨胀性、溶骨性骨质破坏1例(图1),胸骨穿凿状骨质破坏2例,多发肋骨鼠咬状骨质破坏4例(图2),胸椎、腰椎椎体及附件不同程度虫蚀状骨质破坏11例(图3),骨盆虫蚀状骨质破坏8例,骶尾椎溶骨性骨质破坏3例(图4),胸椎椎体广泛性骨质疏松、斑点状骨质破坏并椎体病理性骨折1例(图5a-b),腰椎病理性骨折1例,单发肋骨病理性骨折1例,软组织肿块5例(图6)。3 讨论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是一种常见于原发性骨髓浆细胞单克隆异常

    中国医学创新 2013年22期2013-12-04

  • 肺癌脊柱骨转移CT、MRI检查对比分析
    变表现为41例溶骨性破坏,10例蜂窝状溶骨性骨破坏,4例小片状 (斑片状)成骨性改变及1例兼具溶骨性与成骨性的混合性骨转移;行CT检查时,检出阳性26例,敏感度46.43%,假阴性率为53.57%,而MRI检查时,检出阳性46例,敏感度82.14%,假阴性率为17.86%,两组检查结果对比差异性显著 (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1。表1 两种诊断方式敏感度对比分析 (n=56)3 讨论骨骼属于恶性肿瘤转移的好发部位,对于肺癌骨转移而言,脊柱当属

    九江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年3期2013-10-16

  • 股骨头邻关节骨囊肿影像分析
    性关节下囊状、溶骨性骨质破坏区,边缘硬化,骨性关节面塌陷图2 双侧股骨头骨性关节下囊状、溶骨性骨质破坏区,边缘硬化,关节间隙无改变图3 图2同一病例CT扫描轴位,病变呈多房状,边缘清晰硬化图4 与图2同一病例冠状位重建图5 与图2同一病例CT矢状位重建图像图6 CT轴位,双侧股骨头发病,右侧骨性关节面不连续图7 与图6同一病例CT冠状位重建图像,右侧股骨头骨性关节面不连续图8 右股骨颈见一类圆形骨密度减低区,边缘清晰、硬化图9 与图8同一病例CT轴位,病变

    河北医药 2013年1期2013-10-12

  • 右股骨头透明细胞软骨肉瘤一例
    右股骨头斑片状溶骨性破坏灶,轻度膨胀性改变,病变边缘清晰锐利伴有硬化边,病灶内可见斑点状钙化(图1、2)。MRI检查:病灶于T1WI上呈低信号,T2WI上呈高、低混杂信号,边界清,累及股骨颈,增强扫描示病灶大部分明显强化,病灶内有条束、斑点状不强化的低信号影。术中所见:右股骨头、颈部内见大小约4cm×3cm×2cm骨质侵蚀区,其内有白色肉芽样组织,血运好。病理诊断:软骨来源的恶性肿瘤,考虑透明细胞软骨肉瘤伴动脉瘤样骨囊肿。免疫组化结果:S-100、Vim弥

    放射学实践 2013年12期2013-09-27

  • 多发性骨髓瘤骨病89例临床分析
    致的骨质疏松、溶骨性破坏、病理性骨折、骨痛、高钙血症、脊髓压迫等。MBD是MM患者的特征性临床表现之一。约90%的MM患者在疾病的进程中均出现程度不等的骨病,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及预后产生重要影响[1]。现将本院2002年1月1日至2011年12月31日住院治疗的89例MM患者发生MBD的情况作一回顾性分析,以探讨MBD的临床特征及治疗疗效。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2年1月1日至2011年12月31日在本院住院治疗的MM患者89例。所有患者按

    重庆医学 2013年22期2013-08-24

  • 髂骨孤立性浆细胞瘤CT诊断分析(附6例报道)
    4例表现为髂骨溶骨性骨质破坏,并见周围软组织肿块形成明显,其中3例软组织肿块周围残留骨,呈多发条状、小片状及弧形。软组织密度与肌肉相似,2例中心见不规则片状稍低密度影。图1 患者影像学图示(左侧髂骨溶骨性骨质破坏并明显软组织肿块形成,未见骨膜反应、未见肿瘤骨、未见环形骨化影,软组织肿块周围可见多发条状、小片状、弧形残留骨,增强软组织肿块见中等程度强化,中央见片状坏死区无强化)4例增强扫描病例中,2例中心片状低密度区无强化,低密度区周围软组织中等均匀强化,其

    中国医药指南 2013年20期2013-06-28

  • 骨韧带样纤维瘤的影像学表现及病理对照
    线平片均示骨质溶骨性膨胀性改变,其内见根须样骨小梁,骨小梁粗细不等,灶内无骨化,边缘无硬化或局部菲薄硬化,骨皮质变薄,局部可不连续,无骨膜反应(见图1-3)。3例行CT检查,病灶密度均匀稍低于邻近肌肉组织,灶内无坏死和骨化,邻近骨皮质变薄,皮质内缘凹凸不平,有粗大的骨嵴隆起(见图4)。MRI检查3例,病灶在T1WI上与肌肉组织呈等信号,信号较均匀;在T2WI上高于肌肉组织信号,信号欠均匀,灶内可见条状或带状低信号。图4-8是同一患者的影像学资料。2.3 手

    温州医科大学学报 2013年12期2013-01-05

  • 少见部位骨转移瘤3例
    表现一般可分为溶骨性、成骨性及混合性,而本组病例骨转移瘤各有其独特之处,其X线表现及发病部位临床较为少见。患者1为皮质型,患者2为囊状膨胀型,患者3为枢椎齿状突转移瘤。骨转移瘤多见于中老年人,多数报道以男性为多[1]。本组3例患者X线表现均为溶骨性骨质破坏。溶骨性破坏可因肿瘤细胞产生各种刺激因子,如生长因子、前列腺素、核质溶解等,刺激破骨细胞使其数量增多或活性增强而引起溶骨,或由肿瘤细胞直接引起骨质溶解。溶骨性转移发生于长骨时,多位于骨干或邻近的干骺端,表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2年1期2012-12-08

  • 64排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对骶骨肿瘤诊断价值分析
    位于正中,可见溶骨性破坏,其内可见散在的钙化灶。图2.为转移瘤,溶骨性破坏,无钙化。图3.为骨巨细胞瘤,偏心性溶骨性破坏。图4.为神经源性肿瘤,可见骶孔扩大 ,软组织肿块不明显。图5.为软骨肉瘤,不规则的溶骨性破坏,软组织肿块明显。MDCT三维重建能够清晰地在各个方向、各个角度上显示骶骨肿瘤的情况,临床医生根据不同的情况选取不同的手术方案及治疗方案。其中脊索瘤12例X线片可见大片溶骨性破坏,以S3-S5多见,2例X线片未发现明显病灶。9例MDCT表现为大范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12年6期2012-09-04

  • 多发性骨髓瘤X线摄影体位的临床选择
    1)诊断标准,溶骨性病变是诊断本病的标准之一,因此相关的影像学检查具有重要的诊断意义。迄今为止,虽然CT、MRI和核素扫描等先进的检查手段应用于本病诊断,但传统的X线摄影,因其具有经济和骨病变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等特点,为本病影像学检查的首选方法。本文对本院经骨穿确诊的93例MM,从颅骨、腰椎、胸部和骨盆4组体位的骨改变的阳性率,灵敏性和征象的典型性进行分析,旨在探讨一组(2次曝光)发病阳性率高,X线显示灵敏度高、X线征象典型的体位,作为临床首选体位。1 资

    河北医药 2011年23期2011-06-07

  • 骨SPECT/CT显像对肝细胞癌骨转移诊断的增益价值
    CT图像表现为溶骨性、成骨性改变,SPECT图像有相应部位的放射性异常分布(或无异常);(2)非肿瘤骨转移:SPECT图像放射性异常分布区有手术、外伤、放疗病史,CT图像未见溶骨性和成骨性改变,CT图像表现为非病理性骨折,关节脱位,骨囊肿、骨岛及其他良性骨肿瘤性病变,骨质增生、硬化、骨赘形成、椎体压缩及其他骨关节退行性病变等,SPECT图像伴或不伴有相应部位的放射性异常分布。患者临床诊断的确定主要依据者的病史、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病理检查、其他影像学检查

    核技术 2011年7期2011-0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