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气

  • 营气卫气理论对针灸指导作用探析
    阳的作用[1]。营气卫气理论是中医学的主要内容之一,对针灸临床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无论是针刺过程还是针灸临床作用的体现,都与包括营气、卫气等在内的各种气有密切联系,《黄帝内经》中的刺营、刺卫之论更是与营气卫气理论密不可分。尽管很多文献对营气卫气理论对针灸的指导作用进行了论述,但尚不全面。本文试以营气、卫气的生成、性质、分布、功能等内容为出发点,探讨营气卫气理论指导针灸临床的意义,敬请同道指正。1 营气卫气理论对针刺得气的意义关于营气、卫气的生成和性质,《素问

    中国民间疗法 2023年20期2023-12-23

  • 《黄帝内经》营气理论解析骨折“和营”治法
    ”也有认为荣气和营气因富有营养,故而并称[13]。刘庆华[14]也认为荣气和营气可以作为互词使用,虽也有人认为“营”与“荣”是笔误问题,但《黄帝内经》中有多处关于荣气的表述,同时《难经》中也有“荣气之行,常与卫气相随不?”“当补之时,从卫取气;当泻之时,从荣置气?”之类关于荣气的论述。多处出现“荣气”表述故不能一概用笔误来解释,如果详加区分“荣”在表达富有营养的同时,更内涵升发和滋养之意。通过对“营”字含义的阐述,“营”具有环绕而居、经营管理、保卫守护、营

    中医药导报 2023年1期2023-04-06

  • 从“卫气内伐”探讨老年骨质疏松病因病机
    而夜入于脏腑,与营气并行,分布于四肢、分肉间的特点。《灵枢·本脏》言“卫气者,所以温分肉,充皮肤,肥腠理”,卫气温养脏腑,充实躯干肢体,以保护、维持机体健康。卫气的具体生理功能则基于其分布、循行及属性而实现,总结为:卫气分布于四肢五体之间,起到充实、温养机体的作用;卫气布散于体表,保护机体不被外邪所入侵;卫气于日间出于体表,于夜间入于体内与营气共同濡养脏腑,组成了人体的昼夜节律[4]。2 卫气内伐“卫气内伐”出自《灵枢·营卫生会》:“老者之气血衰,其肌肉枯

    按摩与康复医学 2023年2期2023-02-24

  • 《黄帝内经》“迎随补泻”本义探析
    与随的是人体内的营气与卫气的流动方向,因此要根据人体内营卫之气的流动方向来决定针刺的补泻手法与操作。从整体而言,迎随用于调节经脉的盛衰和经气流注的急缓,以平为期,使得人体内的经气流注顺畅,因此补虚泻实为主要依据[14]。气血流注于某一经脉时,此经脉的经气盛,经气将至时针刺为随为补,经气已过后再针刺为迎为泻。而营气又循行于脉内,与血同行,内入五脏六腑,外达肢节,营养全身,组成血液,卫气行于脉外,起到抵御外邪的作用,与五脏六腑的关系没有营气密切,因此与卫气相比

    江苏中医药 2022年3期2023-01-06

  • 《石山医案》辨治脾胃病特色探析*
    ,“阴不足”实就营气而言,而阴虚实指营虚,补阴则为补营,于是进一步将滋阴说引向补营说[2]。那么,汪机所述之“营”到底为何物?在《石山医案》中,汪机便运用哲学中“一分为二”的观点,对其进行深入剖析,他认为营气虽相对于卫气来说,属阴,然“营中亦自有阴阳焉”,可一分为二,兼有气血,气为阳,血为阴,补阳者,即补营之阳;补阴者,即补营之阴。根据阴阳互根之原则,亦可引申为,补营之气为补营中之血;补营之阴为补营中之阳,补营则需气血阴阳齐补。至此可知,阴、阳、气、血皆归

    光明中医 2022年8期2023-01-04

  • 基于《黄帝内经》原文探析三焦实质与功能❋
    脉外。”《灵枢·营气》也提出了相似论述:“营气之道,内谷为宝。谷入于胃,乃传之肺,流溢于中,布散于外。精专者,行于经隧,常营无已,终而复始。”而《灵枢·决气》对脉的生理功能的描述也证实了这一观点:“壅遏营气,令无所避,是谓脉”,可见《内经》对于这一观点的认识是高度统一的。正因为营气的运行受脉道约束,所以《灵枢·营气》所描述的营气运行路径与《灵枢·经脉》所描述的经脉循行次序是一致的。而《灵枢·营卫生会》认为“营出于中焦”,即营气于胃中化生之后由中焦而出,“上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22年3期2022-12-28

  • 试析针刺“从卫取气,从荣置气”
    精气之行于经者为营气是也”,卫气主要循行于肌表,散入孙络,缠布周身,营气则行于脉中,因此通常营卫在机体的分布有表里的不同[2]。叶霖所著《难经正义》对此解释为“取浮气之不循经者以补虚处,泻则从营置气,置犹弃置之置,盖从营置其气而不用也”[3],即表明了刺卫气取“浮气”以补虚处之气,刺营分置其气以泻的含义。《素问·调经论》亦有“取血于营,取气于卫”的论述与之类似。因卫有护卫肌表之功,其气覆盖肌表不循于经,因此当经气虚少时刺卫以引至虚处是补;营气循于脉中,当针

    针灸临床杂志 2022年2期2022-12-11

  • 基于脉胀与高血压病的关系探讨高血压病辨病思路*
    灵枢·胀论》:“营气循脉,卫气逆为脉胀”[6],另一处为《素问·脉解》中所提:“所谓癃疝,肤胀者,曰阴亦盛,而脉胀不通,故曰癃疝也”[7]。笔者认为前者表述了脉胀之病机,后者则描述了脉胀之症状,因此笔者拟从病机与症状二者入手对脉胀进行探讨。1.1 营卫循行特点 脉胀基本病机描述了营气、卫气的“循”“逆”,因此分析脉胀的病机当从营卫循行的角度着眼,而营卫正常的循行当有以下特点。1.1.1 营卫循行相对独立 营卫二气均出于水谷精微,但二者不论在性质、功能或是循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2年19期2022-11-21

  • 针灸跷脉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
    通,卫气稽留”“营气衰少而卫气内伐”等论述,本病实由卫气实滞、稽留,阻滞经络血脉,内伐脏腑引起[7]。系统性红斑狼疮以坏死性血管炎为主要病理表现[8],这种病理表现与卫气阻滞经络血脉、内伐脏腑致自身损伤的特点一致。卫气属阳善动,一旦阻滞于脉中则易形成本病“瘀热”的病理因素,故《灵枢·痈疽》曰:“营卫稽留于经脉之中,则血泣而不行,不行则卫气从之而不通,壅遏而不得行,故热”。卫气内伐的基础是营气衰少,又与本病阴血虚的特点一致。故可认为“营气衰少,卫气内伐”与本

    中医学报 2022年2期2022-11-15

  • 《黄帝内经》“太阴主内,太阳主外”钩玄
    太阳,内、外分指营气、卫气,意在说明营气循行之始与终在手太阴,而卫气循行的始末之处为足太阳[2],《内经选读》教材中注解亦多从此论[3]。为此,现代学者提出质疑,张新渝[4]据原篇经旨立论:“太阴”之阴指营气,“太阳”之阳即卫气,而“太”为充盈、旺盛之义;内、外则分言行于脉中、脉外,意指营卫充盛而分别循行于脉内与脉外,此观点虽新颖,然不免囿于局限。任占敏[5]结合《黄帝内经》其他篇章的卫气循行理论提出,“太阴主内”为肾主卫气夜行于五脏,“太阳主外”为膀胱主

    中医学报 2022年1期2022-04-28

  • 痤疮反复,要调和营卫
    营气不从,逆于肉理,乃生痈肿。——《素问·生气通天论》青春岁月是人生的美好时节,但有了“青春痘”,这种美好就平添了几分烦恼。“青春痘”又名痤疮,是毛囊、皮脂腺的一种慢性炎症性皮肤病,以青春期多发。爱长“痘”的人,总有这样的烦恼。吃药、抹药后,“痘痘”便好了。可一旦停药,又立刻长出来,甚至更加严重了。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曾有一个上午,我接诊了6个痤疮患者。6人共有的特征是:1.“痘痘”反复发作,用药则消,停药又起。2.有程度不一的痘印,长时间不消除。3.脾胃

    大众健康 2022年1期2022-01-26

  • 贾跃进主任从气机的角度探讨不寐的阳不入阴*
    ,夜行于内脏,与营气相合,共助五脏之精,以养五脏之神,神安则寐。卫气的这种行阳入阴的规律,与自然界昼夜交替相呼应,从而决定了人的寤寐周期。《灵枢·大惑论》:“黄帝曰:病而不得卧者,何气使然?岐伯曰:卫气不得入于阴,常留于阳。留于阳则阳气满,阳气满则阳蹻盛,不得入于阴则阴气虚,故目不瞑矣”。 《灵枢·邪客》曰:“今厥气客于五脏六腑,则卫气独卫其外,行于阳,不得入于阴,行于阳则阳气盛……不得入于阴,阴虚故目不瞑”。 邪留脏腑,卫气不得入阴,留滞于阳则阳盛,在外

    光明中医 2021年19期2021-12-01

  • 痰、瘀关系病机理论发微与相关治疗方案的优化
    。”又云:“壅遏营气,令无所避,是谓脉。”《素问·举痛论》云:“经脉流行不止,环周不休。”《灵枢·痈疽》云:“中焦出气如露,上注溪谷,而渗孙脉,津液和调,变化而赤为血。”以上寥寥数节经文足以展示《黄帝内经》对血液物理性状的深刻洞察,即血液主要由营气和津液组成,是循行于脉中、流行不止、环周不休的红色液态物质。血之所以能“流行不止,环周不休”,从气血关系的角度而言,自然在于气的推动作用,正如 《冯氏锦囊秘录·痰饮大小总论合参》所云之“藉气周流”[17];而从血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1年12期2021-11-30

  • “从卫取气”“从荣置气”针刺补泻观探析
    分肉等表浅部位,营气主要分布于脉中。卫气能够温分肉而充皮肤,肥腠理而司开阖,营气化生血液营养周身。营卫二气互根互用,相互协调。笔者拟从营卫理论入手,归纳针刺补泻从“卫”从“荣”的理论内涵,并分析“从卫取气”“从荣置气”针刺手法技术的核心要素。1 《内经》的深浅补泻观《内经》的营卫刺法偏向于泻。《灵枢·寿夭刚柔》云:“刺营者出血,刺卫者出气。”“出气”与“出血”相对,说明刺营与血有关,刺卫与气相关。《难经》所提及的“从卫取气”“从荣置气”是依据营气与卫气分布

    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1年3期2021-11-11

  • 基于营气昼夜节律与脾胃相关性探讨高血压病机制
    芝霞,朱飞飞基于营气昼夜节律与脾胃相关性探讨高血压病机制何彦虎1,金华1,2,刘志军2,3,司美龙1,张俊鹏1,刘双芳1,凌必时1,胡芝霞1,朱飞飞11.甘肃中医药大学,甘肃 兰州 730000;2.敦煌医学与转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甘肃 兰州 730000; 3.甘肃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甘肃 兰州 730000“卫主气,营主血”,营卫理论是中医辨病辨证、据证选方、遣方用药的重要基础,长期指导临床实践。营气出中焦,是气血生成的重要物质来源,为脾胃所主,依精微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2021年10期2021-11-01

  • 黄帝内经
    黄帝日:营气之道,内谷为宝。谷入于胃,乃传之肺,流溢于中,布散于外,精专者行于经隧,常营无已,终而复始,是谓天地之纪。故气从太阴出,注手阳明,上行(至面),注足阳明,下行至跗上,注大趾间,与太阴合。上行抵髀(别本作脾),从髀(别本作脾)注心中。循手少陰,出腋,下臂,注小指(之端),合手太阳。上行乘腋,出烦内,注目内眦,上巅,下项,合足太阳。循脊,下尻,下行注小趾之端,循足心注足少阴。上行注肾,从肾注心,外散于胸中。循心主脉,出腋,下臂,出两筋之间,入掌中,

    家庭医学·下半月 2021年9期2021-09-29

  • 《黄帝内经》痈疽文献探析*
    不足,阳气有余,营气不行,乃发为痈疽。”《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有“热胜则肿”的记载。痈疽总的概括起来为阳热实证。《灵枢·痈疽》曰:“下陷肌肤,筋髓枯,内连五脏,血气竭。”可见,痈疽发展到后期也会成为一个虚证。2.2 外淫致痈《素问·至真要大论》很明晰地阐释了外淫可致痈疽。“少阴司天,热淫所胜……甚则疮疡胕肿”中的热淫、“少阳司天,火淫所胜……疮疡咳唾血”中的火淫、“阳明司天,燥淫所胜……妇人少腹痛,目昧眦,疡疮痤痈”中的燥淫、“太阳司天,寒淫所胜,则寒气反

    中医学报 2021年5期2021-04-17

  • 脾阴虚内涵及方证刍议❋
    枢·邪客》言:“营气者,泌其津液,注之于脉,化以为血,以荣四末,内注五脏六腑。”“泌”,《说文解字》释义:“侠流也。[2]”根据钱玄同记录章太炎讲授的记录:“侠流者,夹流也。夹之使沮剩而流清也。”由此可见,脾中所藏之“营”可划分为营气和营阴两个部分,营阴即自胃而来之水谷精微。其中营气通过夹带“胃中而来之水谷精微”注入脉中化而为血,一部分外达四末以濡养四肢,另一部分内注五脏六腑以濡养在内之脏腑。营气主转输,营阴化血主濡养,故脾中之“营”兼具转输和濡养的作用,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21年12期2021-03-29

  • 从脾论治甲状腺功能异常
    枢·邪客》言:“营气者,泌其津液注入于脉化为血以营四末,内注五脏六腑”。“泌”,《说文解字》释义:“侠流也”[13]。其中营气通过裹挟津液注入脉中化而为血,一部分外达四末以濡养四肢,另一部分内注五脏六腑以濡养在内之脏腑。由此可见,《内经》将营气及其所包裹之津液视为一个整体,此即后世所言之脾阴。脾脏通过营气挟带并转输水谷精微以灌溉四旁,构成了脾阴基本的生理功能。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临床多表现为乏力、怕热、多汗、消瘦、易激动、烦躁失眠、心悸、大便次数增多或腹泻

    陕西中医 2021年12期2021-01-09

  • 小议《伤寒论》《金匮要略》中营卫相关病变之证治
    邪故发热。进而使营气之行滞涩,故周身不通而痛。脉浮紧,病位在表而现寒凝营滞之象。虽为营卫俱病,但营气运行受阻之主导病机在卫。若风寒得散,卫气畅行,营气循行自然恢复。治用汗法,用麻黄汤辛温助卫气发散外邪,汗出寒解。若寒邪闭郁卫气更甚而见“不汗出而烦躁”,则用大青龙汤, 药虽异而法则同,专于辛温发散,以助卫气之通行。1.1.2 风水 “太阳病,脉浮而紧,法当骨节疼痛,反不疼,身体反重而酸。其人不渴,汗出即愈,此为风水”。风寒之邪伤及卫气,卫气闭郁而不能行津液,

    环球中医药 2021年11期2021-01-06

  • 合《伤寒论》探讨柴胡桂枝汤治疗胃疾的机理分析
    显改变,如卫气与营气等。将气的功能性归类于“以气命处”,其在不同的组织器官与不同的人体活动中表现出差异性功效与作用,如胃气、腹气与心气等。若营气与胃气处在并列状态,则本末倒置。在观察脾胃病变时,多会关注脾胃之气,认为营气与卫气仅限于人体肌表,无需考虑其在人体内部的作用。这种想法有悖于脾胃出入理论。中医学属于思维科学,起初从宏观角度认识人体,而后结合于自然现象与人文地理等观点,总结出“有升必有降”观点,并提出“脾胃以膜相连”的生理解剖学理论,得出“胃主降,脾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杂志(电子版) 2020年15期2020-12-10

  • 麻黄汤证“营阴郁滞”病机溯源与辨析
    卫气;风性疏泄,营气被风邪伤,卫气不固,营阴外漏则汗出,治用桂枝汤和营卫。也就是说,麻黄汤证的形成主要与卫气有关,与营气(里)关系不大。同时,它们不仅涵盖不了伤寒病正证,也涵盖不了太阳病正证。2 麻黄汤证病机内涵2.1 卫是津之气,营乃血之气人体之气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从属性阴阳角度二分,分为阳气与阴气;一类是从结构组成提出,根据脏腑经络、气血营卫分为脏腑之气与经络之气、营气与卫气2组。《伤寒论》曰:“荣(营)行脉中,卫行脉外”,用运行于脉内和脉外区别营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20年8期2020-01-13

  • 论五输穴向心排列与《灵枢·经脉》中经脉循行方向相悖*
    [1]。《灵枢·营气》指出这种循环走行,流注于其中的是营气(“谷入于胃,乃传之肺,流溢于中,布散于外,精专者,行于经隧,常营无已,终而复始”)。即按照半向心、半离心的走行规律而言,经脉中走行的是营气营气环流周身,在各经脉之间彼此接续。而全向心走行规律认为,经脉中走行的是原气。原气始于肾间动气,通行于三焦,出于井,溜于荥,注于输,行于经,入于合,有自身的一套出入规律。笔者整理了《黄帝内经》诸篇中涉及半向心、半离心和全向心循行两种观点的篇章,有如下发现:在言

    针灸临床杂志 2020年8期2020-01-11

  • 从“卫强营弱”探讨结缔组织病相关间质性肺病之自身免疫机制
    流与发展1.1 营气与卫气的生理《灵枢·营卫生会篇》云“人受气于谷,谷入于胃,以传与肺,五脏六腑,皆以受气,其清者为营,浊者为卫,营在脉中,卫在脉外”,营气与卫气为气的两种存在形式,其中卫气慓悍滑利,温分肉、肥腠理、司开阖,主要负责保护机体免受外界邪气的损伤;营气为水谷精微化生,和调于五脏,洒陈于六腑,主要负责营养与濡润自身组织器官。在人体内环境中,营气与卫气需要维持一定平衡,是一对阴阳的关系,具体表现为互根互用,相互协调[4]。丁元庆教授[5]认为,营卫

    环球中医药 2020年12期2020-01-10

  • 通经活络 正气畅通
    气有元气、宗气、营气、卫气、精气、阴阳之气、五行之气、水谷精微之气、脏腑之气、经络之气……为生命之本质,乃至宇宙之本体。友曰某老领导早起抱大树以吸取树之生命活力,甚以为然。《黄帝内经》在先秦儒道哲学思想基础上,提出元气、真气、宗气、营气、卫气、正气、邪气、五脏六腑之气而创立气化生命学说,中国哲学乃生命哲学,生命哲学核心是气,《大戴礼记·曾子天圆》曰“阳之精气曰神,阴之精神曰灵,神灵者品物之本也。”祖贻:气的学说受先秦“气一元论”唯物的哲学思想所影响。《素问

    中医健康养生 2019年5期2019-05-14

  • 《黄帝内经》荣气与营气辨析
    17“荣气”与“营气”在《黄帝内经》原文中多次出现,除《素问·生气通天论》“营气不从”外,《素问》俱书“荣气”,《灵枢》则均为“营气”。后世通常认为二者互为通用,有的认为是并列或从属关系。然笔者反复推敲《黄帝内经》原文,发现将“营气”“荣气”简单理解为互用存在一些疑问,探讨如下。1 字体演变及字义比较2 《黄帝内经》营气专篇《黄帝内经》中无“荣气”专篇,《灵枢·营卫生会》有“营气”专篇,阐述了营气的来源、概念、循行、功能等。明确“营气”的特点:气之“清者为

    浙江中医杂志 2019年4期2019-01-06

  • 营卫与皮肤屏障功能的关系
    如下。[关键词]营气;卫气;皮肤屏障功能;皮脂膜;“砖-墙”结构[中图分类号]R75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6455(2018)07-0155-03Abstract: The skin barrier function constitutes by weakly acidic hydro-lipid film and a“brick-wall”structure that can prevent the evaporation of m

    中国美容医学 2018年7期2018-10-31

  • 论营卫与气血关系❋
    气,可以化血,行营气之功。营卫二气因其用而为名,故“上焦出气”即指卫气之体,“中焦出气”即为营气之体,上中二焦所出最终为气与血耳。此亦《灵枢·玉版》曰:“胃之所出气血者,经隧也。经隧者,五脏六腑之大络也。”经隧是气血所行之道路。气血亦可言其行、言其动,然其行其动皆包含于营卫循行之中。故气血行于经隧正与营卫行于经络相合。由此可知,医家常言营卫与气血为体用关系的原因在此。营卫为气血之用,气血为营卫之体。然血不能完全等同营气之体,二者略有差别。正如《灵枢·营卫生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18年8期2018-09-12

  • 营卫补泻探微
    卫补泻本义。1 营气和卫气的概念与物质基础营气和卫气是中医学的基础概念,是建立在阴阳、表里、出入基础之上对人体之气的一种认知阐述,既可对生理、病理做出解释,又能据此行针刺之术,施补泻之法。1.1 荣气、营气之辨 古往今来,荣气、营气二词充斥于诸家著作,别之为二者有之,合之为一者亦有之,今试以《内经》条文而厘之,以资针法之用。荣气、营气,首见于《内经》。《灵枢·营卫生会》云:“中焦亦并胃中,出上焦之后,此所受气者,泌糟粕,蒸津液,化其精微,上注于肺脉,乃化而

    新中医 2018年10期2018-02-13

  • 中医“营卫和谐理论”与老年疾病发生的相关性研究
    于清柔、精华的为营气,偏于浊重、剽悍的命名为卫气。另外,“营卫”二气的命名还可从其功用方面探知,“营气”运行于脉中,具有营养、濡润的功用,故称之为“营”;而“卫气”运行于脉外,具有卫戍、防卫之功用,故称之为“卫”。2 “营卫和谐理论”阐释人体内“营卫”两种重要的营养物质不是完全对立的,其一“营养”一“护卫”之功用决定了二者的“和谐统一”对于人体健康的重要性。正如清代喻昌《医门法律》所述“营中有卫,卫中有营。[3]”说明运行于脉中的“营气”具有现代医学中血液

    吉林中医药 2018年4期2018-02-12

  • 桂枝汤调和营卫临床运用之思
    ,入于脉中,即为营气,性质刚悍的,行于脉外,即为卫气。具体描述了“精气”的生成来源于水谷,由胃部将纳入营养转换为气血。所谓“营”即指:由饮食中吸收的营养物质,通过血液进行生化,将营养元素散布于全身,而“卫”则是指人体的机体抵抗能力。1.2 营卫的分布与生理功能《素问·痹论篇》指出:人体的营养成分是通过脾胃将饮食中的元素化为营养成分,通过人体的脉络向全身扩散,供全身细胞吸收,在人体内营养可传入到五脏六腑,人体外可到各个关节,循环供养,无休止的进行。营阴、营血

    医药前沿 2018年17期2018-01-16

  • 营气:让我们永葆青春的活力
    ,其主要原因是“营气”不足,营气的产生跟脾胃有关,脾胃是气血生化之源。《黄帝内经》讲“阳明脉衰面始焦”,胃经是面部循行部位最长的一条经脉,循行路线在脸上呈现一个大“U”字形,营气在其中运行,负责面部大部分区域的气血供应。当脾胃功能减弱,胃经气衰,营气不能滋养到左右两颊和下颌,脸就开始松弛、下垂。还有一些人虽然年龄不大,但却老做噩梦,睡不踏实,到医院又查不出什么毛病。从中医理论上讲,这类人也属于营气不足。睡觉时整晚都似睡非睡,白天精神不振、健忘、注意力不集中

    现代养生·上半月 2017年4期2017-04-06

  • 帮您分清症状治失眠
    陈琦睡不踏实型 营气不足型。整晚都似睡非睡,白天精神不振、健忘、注意力不集中。治疗上以养血安神为主,可服用安神定志丸、参松养心胶囊等中成药,多吃些补血的东西,如大枣、阿胶等。入睡困难型 肝郁气滞型。胸胁时有胀痛感。治疗上以疏肝解郁为主,可多吃小米、牛奶、牡蛎肉、龙眼肉等食物。醒得早型 营血蕴热型。醒得早,但醒了又睡,迷迷糊糊到天亮,还经常伴有咽干、口干、长痤疮、盗汗的症状。可以按摩内关等穴位,平时多吃藕、槐花、绿豆、薏苡仁、冰糖柚等。时睡时醒型 脾胃失和型

    家庭科学·新健康 2017年3期2017-03-21

  • “盐之味咸”与高血压关系的探讨
    决气》曰:“壅遏营气,令无所避,是谓脉”,表明营气运行于脉中,脉道通畅无阻是营气运行的基础。营气运行不畅,则濡养脉管之力减弱,脉管久而久之弹性变小,收缩压升高,舒张压降低,脉压增大。《素问·痹论》云:“营者,水谷之精气也。和调于五脏,洒陈于六腑,乃能入于脉也。故循脉上下,贯五脏,络六腑也。”多食盐者可使血液凝滞,阻滞脉道,脉道不通,则营气运行不畅,不能到达脏腑,则五脏不调,六腑失于洒陈。又《素问·调经论》曰:“五脏之道,皆出于经隧,以行血气,血气不和,百病

    中医药通报 2017年2期2017-01-14

  • 卫气与神经系统关系浅谈
    的客观科学依据。营气和卫气是中医理论中的二个重要概念,特别是卫气,学术界对它的解释一直都比较宏观和抽象,大都从无形的“气”方面给予解释,缺乏客观的物质基础。作者探讨中医卫气与现代医学神经系统的关系,认为中医卫气与西医神经系统是二个相近相似的系统。卫气;神经系统;中医;西医营气卫气是中医解释人体各种生理、病理现象的一个重要概念,认为“营气是行于脉中而具有营养作用的气,卫气是行于脉外而具有保卫作用的气”[1]。这样的解释比较宏观和抽象,笔者认为营气和卫气是中医

    新中医 2016年11期2016-02-22

  • 营气卫气的体、象之辨
    450046)营气卫气的体、象之辨李具双(河南中医学院医史文献学科,郑州 450046)谷入于胃产生二象:精专者血入脉内,走五脏,功能是不停地营养五脏六腑周身,故曰营气营气是血的功能、血的象,产生营养功能的本体是血。营气、卫气之“气”是词缀,没有具体的意义,用以标识前面的词根是象。谷入于胃产生的另一个象是卫气,其功能是温煦肌表、抵御病邪。卫气是以胃为代表的六腑纳谷之后产生的功能,是六腑形于外的象,六腑是产生卫气的本体。营气;卫气;体;象体,事物的本体;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16年1期2016-01-31

  • 《黄帝内经》“清者为营,浊者为卫”析疑*
    阴津;清者入脉为营气,即营中之阳,浊者散表为卫津,即卫中之阴;清者温煦脏腑,浊者濡养肢末。《黄帝内经》;营卫;清浊;气血运行营卫源于水谷精微物质,循环周身,共同维系着脏腑官窍的生理功能和人体正常的生命活动。有关“清者为营,浊者为卫”的论述见于《灵枢·营卫生会》中,然根据营卫、清浊的阴阳属性,这一“清为营、浊为卫”的说法,似乎有悖于《内经》清阳浊阴、营阴卫阳之说。历代注家对此多是沿袭原文进行探讨,然现代医家又提出“笔误”之说。本文就《内经》有关“清者为营,浊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16年9期2016-01-31

  • 试论营卫与皮肤衰老
    的影响。中医学;营气;卫气;皮肤衰老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重视养生保健,以求延年益寿、延缓衰老,而皮肤的活力是衰老与否最直观的表现。皮肤衰老是一个复杂的渐变过程,可由多种原因引起,一般分为内源性衰老和外源性老化。前者属于自然衰老,后者多由外部环境改变引起,如日光中的紫外线辐射(ultraviolet radiation,UV)等。UV根据波长的不同,可分为长波UVA(320~400nm)、中波UVB(280~320nm)、短波UVC(200~280

    中国美容医学 2016年12期2016-01-23

  • 试析薛立斋“阴虚即脾虚”的实质
    得行于经隧,命日营气。”而《灵枢·邪客》亦言:“营气者,泌其津液,注之于脉,化以为血,以荣四末,内注五脏六腑,以应刻数焉。”以上两条一略一详,然又互相补充,从中可以总结出:水谷精华在肺中变化为血,血行脉中最终又化为营气,而营气的作用在于泌别津液,使津液注入脉中,与经脉中的水谷精华化合上注于肺,而化为血。从这里可以看出,血的生成和三个方面息息相关:首先,血为水谷之精华,为人身之大宝;其次,营气和血虽为二物,但可以互相转化;最后,水谷津液必经过肺的宣散和运化才

    生物技术世界 2015年3期2015-08-15

  • “损其心者调其营卫”治则的探讨※
    枢·邪客》云:“营气者,泌其津液,注之于脉,化以为血。”营卫与血液皆化生于水谷,营气充足则血液化生有源,营血密不可分,常合称营血,若营不足则血亦亏。气血与营卫是 “定位之体”和“流行之用”的关系,血正是无形之营气的有形表现,《医宗金鉴》云:“营即血中之精粹者也,卫即气中剽悍者也,以其定位之体而言则曰气血,以其流行之用而言则曰营卫。”故心主血亦即心主营。心主脉,是指心气推动和调控心脏的搏动和脉管的舒缩,使脉道通利,血脉通畅。《灵枢·决气》曰:“何谓脉?岐伯曰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4年8期2014-08-15

  • 伤寒“三纲鼎立学说”辩
    者联系,卫气较之营气更在体表之外,为营气之守,营气在卫气之里,为卫之根。寒邪,性凝滞收引,其速缓,易伤人阳气,卫气属气之阳分,寒邪伤之,邪实而正不虚,正邪相争,其表实证突出,病者恶寒体痛,其脉浮紧。风邪,性轻扬而窜,营气属气之阴份,风邪易越过表卫而伤之,营阴受伤,故发热汗出,恶风脉缓。太阳伤寒主之以麻黄汤,麻黄味苦、辛,性温,入手太阴肺经、足太阳膀胱经,入肺家而行气分,开毛孔而达皮部,善泄卫郁,专发寒邪[4]。全方其意以直取病邪为主,方中三两麻黄配二两桂枝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4年1期2014-01-27

  • 从经气的运行看人体的生命调控中枢
    文献的回顾,结合营气和卫气的特点及其循行分布,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即:营气和卫气的循行分布是以大脑和心脏作为中心,从而推导出大脑和心脏是人体经气的指挥调控中枢。并根据气和血是神和人体功能活动所必须的物质基础,进一步得出大脑和心脏是人体的生命调控中枢。营气;卫气;经气中枢;大脑;心脏在十二经脉系统中,存在着营气和卫气这两种能营周不休的物质,亦即经气;其中,营气是经气的主要部分,它既作为气来推动经脉中血的运行,同时又化生为血液,直接存在于经脉中,构成经脉的物质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3年17期2013-08-15

  • 子午流注开穴治疗时间性病症验案二则
    午流注纳支法,即营气每天循行十二经脉1周,于丑时由少阳胆经循行至跟足厥阴肝经,肝气郁滞而致营气运行于肝经时而出现症状。《灵枢》云:“病时间者时甚者取之输”。因此在此独取双太冲穴,平补平泻,以疏通肝经,肝经通畅,故汗止。2 三间穴治疗卯时手指麻木崔某,女,28岁,于2012年4月27日来诊。半年来右手中指无名指于每天清晨6点后开始不明原因麻木,活动后减轻,伴头晕、恶心,舌质淡胖。颈椎正侧位片提示颈4.5椎体骨质增生,系神经根型颈椎病。针刺独取三间穴,每日1次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13年5期2013-04-07

  • 浅析调畅中焦防治中风病
    如下。1 中焦与营气血脉早在《灵枢·营卫生会》中就有记载:“营出中焦……中焦亦并胃中,出上焦之后,此所受气者,泌糟粕,蒸津液,化其精微,上注于肺脉乃化而为血,以奉生身,莫贵于此,故独得行于经隧,命曰营气。……中焦如沤。”该段经文详细论述了中焦的生理功能、循行路线及其与经脉营气的关系。中焦泌别津液糟粕,转化输布精微营养物质而成营血,“营行脉中”,循行于经脉,称为营气,荣养周身,故中焦与血脉营气形成、循行及发挥荣养作用直接相关。而现代医学认为脑卒中多由脑动脉硬

    江苏中医药 2013年6期2013-02-20

  • 营卫关系、营卫病理中若干问题的分析
    题。方法 通过对营气、卫气概念、营卫之间的关系, 营卫不和的原因、营卫病理实质及表现形式几个方面对营卫关系及病理问题进行分析。结果 营行脉中, 卫行脉外, 能够营养、保卫机体、开阖腠理;营卫关系与气血、脏腑以及津液代谢联系密切;外感内伤或失治误治均可导致营卫不和;营卫病理实质主要表现为营卫运行失常、功能异常, 主要表现形式为营强卫弱、营弱卫强或营卫俱实、俱虚。结论 营卫在人体构成及生命活动中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 营卫调和则脏腑腠理得到充足濡养, 津液输布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3年3期2013-01-31

  • 伤寒营卫之营与温病营血之营辨析
    汗;卫气郁闭者,营气亦同郁闭,故无汗。换言之,营阴外泄,表现出来的是汗症,这与清代的温病学家认为营阴扰动后出现的“斑点隐隐”显然不同。何谓“营气”?要想深入理解营气的概念,必正本清源。首先是其来源,《灵枢·营卫生会》篇讲:“人受气于谷,谷入于胃,以传与肺,五脏六腑皆以受气,其清者为营,浊者为卫,营在脉中,卫在脉外,营周不休,五十而复大会。”可见,营卫来源于脾胃运化的水谷精微。至于营气的概念及营气与血的关系,此篇又云:“中焦亦并胃中,出上焦之后,此所受气者,

    天津中医药 2012年6期2012-08-15

  • 时空针灸纳子法解析及大通经临床效应
    灵枢经》五十营、营气、卫气、卫气行、营卫生会、骨度、经脉等篇章,其中“营气”篇的记载最为详细:“营气之道,内谷为宝。谷入于胃,乃传之肺,流溢于中,布散于外,精专者,行于经隧,常营无已,终而复始,是谓天地之纪。”其循环“气从太阴出注手阳明”,顺序经过足阳明、足太阴、手少阴、手太阳、足太阳、足少阴、手厥阴、手少阳、足少阳至足厥阴。足厥阴“其支别者,上额,循巅,下项中,循脊,入骶,是督脉也”“络阴器,上过毛中,入脐中,上循腹里”,这一段同任脉相沟通“入缺盆,下注

    世界中医药 2012年4期2012-05-14

  • 营气在外感病治疗中的作用
    腠理致密矣,”“营气者,泌其津液,注之于脉,化以为血,以荣四末,内注五脏六腑,以应刻数焉,”“阴者藏精而起极也,阳者卫外而为固也”。似乎已明确地言明行于脉外的卫气具有护卫肌表的防御作用,是人体内固表抗病的正气;而行于脉内的营气则只具有濡养身体的功能。但医圣张仲景在治疗伤寒时,不只重视卫气,更重视营卫和谐对治疗的重要性。仲景在治疗外感病时为何提及营气,在他看来,营气在外感病治疗中起何作用?明析营气的这些作用对治疗外感疾病有何启发?笔者试对此进行探讨。1 营气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2年3期2012-04-01

  • 浅析《内经》营卫运行理论与失眠的关系
    .1 营卫的产生营气是由水谷精微之精华部分化生而成,运行于经隧或脉中之气,具有营养全身、充盛经脉和化生血液的作用[1]。《灵枢·营卫生会》“中焦亦并胃中,出上焦之后,此所受气者,泌糟粕,蒸津液,化其精微,上注于肺脉,乃化而为血,以奉生身,莫贵于此,故独得行于经隧,命曰营气”;《灵枢·邪客》“营气者,泌其津液,注之于脉,化以为血,以荣四末,内注五脏六腑,以应刻数焉。”卫气是由水谷精微之悍烈部分化生而成,运行于脉外,具有充养皮肤分肉、调节腠理开合、护卫肌体和调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12年2期2012-01-25

  • 《内经》营卫关系探析*
    早见于《内经》。营气、卫气主要由脾胃运化而生的水谷精微组成,如《灵枢·营卫生会》云:“营卫者,精气也”,“人受气于谷,谷入于胃,以传于肺,五脏六腑,皆以受气。其清者为营,浊者为卫,营在脉中,卫在脉外”。营气具有泌津液、化生血、内养五脏六腑、外养肢体关节的功能。《灵枢·邪客》云:“营气者,泌其津液,注之于脉,化以为血,以荣四末,内注五脏六腑。”卫气具有温养皮肤肌肉、温煦肓膜胸腹、主司汗孔开闭的功能。《素问·痹论》说:“卫者,水谷之悍气也……不能入于脉也,故循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11年2期2011-02-12

  • 少阴血尿与复脉辈修复脉损止血论
    ·决气》以“壅遏营气,令无所避,是谓脉”而定其义。脉者,管道也,约束营血于腔内,循而行之,周而复始焉。脉络完整无损,即能“营在脉中,卫在脉外,营周不休,五十而复大会,阴阳相贯,如环无端”(《灵枢·营卫生会》)。反之“阳络伤则血外溢,血外溢则衄血,阴络伤则血内溢,血内溢则后血”(《灵枢·百病始生》)。后血者,古指便血,而尿血也当属之也。2 复脉辈方之释复脉辈源于张仲景炙甘草汤。因其治“伤寒脉结代,心动悸”而彰之,知为通心阳、调营卫、复脉律而创意。吴鞠通深明其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11年5期2011-02-12

  • 从营卫失和论治胸痹探讨
    灵枢◦决气》)。营气由中焦运化的水谷精微所化生,运行于皮肤、肌肉、筋骨、关节、脏腑等部位。《灵枢◦营卫生会》篇云:“人受气于谷,谷入于胃,以传于肺,五脏六腑,皆以受气。其清者为营,浊者为卫,营在脉中,卫在脉外。营周不休,五十度而复大会,阴阳相贯,如环无端。”营气之功能在《素问◦痹论》篇中谓:“营者,水谷之精气也,和调于五脏,洒陈于六腑,乃能入于脉也,故循脉上下,贯五脏络六腑也”。“营气者,泌其津液,注之于脉,化以为血,以荣四末,内注五脏六腑”(《灵枢◦邪客

    中国民间疗法 2011年7期2011-02-10

  • 宗气、原气、营气、卫气的自然原型初探
    ——宗气、原气、营气、卫气,更是首当其冲。《素问·气交变大论》说:“善言气者,必彰于物。”本文欲从四大主气的原创思维入手,探讨其各自在自然中的初创原型,以此化解人们心中的疑云。四气出处与相互关系宗气、营气、卫气出自《内经》,原气则出自《难经》,宗气、营气、卫气因为同出《内经》,有关三气的关系在《内经》已有明示,历代医家虽有阐发,但不出《内经》左右,故不赘述。由于《内经》既无原气之名亦无元气之名(在古籍中,元气之名虽早于原气,但被引入到中医领域则是源于《难经

    中国民间疗法 2010年8期2010-08-15

  • 膏脂精微概念与脂凝、脂结关系
    分,水谷精微即是营气营气行于脉中并具有推动血液运行的作用。实际上,任何物质当其在阳气或其他因素的作用下,能够分散到一定的空间或物质当中,就可以看作为一种气化表现形式。现代医学证明,存在于血液之中的脂类是通过与蛋白结合,以脂蛋白的形式存在于血液之中并进行运输的。3 膏脂精微是水谷精微的组成部分我们知道,经脉中除血液以外还有营气。如《灵枢·营卫生会》说:“人受气于谷,谷入于胃,以传于肺,五藏六府,皆以受气,其清者为营,浊者为卫,营在脉中,卫在脉外。”营气又称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10年12期2010-02-12

  • 运用《内经》营卫理论治疗急慢性乳腺炎的探讨
    灵枢·痈疽》云“营气稽留于经脉之中,则血涩而不行,不行则卫气从之而不通”,“营气不通,则血归之”;《伤寒论·平脉法》曰“营卫不行,血凝不流”;《外科证治全书》载“痈疽何为而发也”,“人之一身,气血而已,非气不生,非血不行……苟六淫外伤,七情内贼,饮食不节,起居不慎,以致脏腑乖变,经络滞隔,气血凝结,随其阴阳之所属,而攻发于肌肤筋脉之间,此痈疽之所以发也。寒邪客于经络之中,则血泣,血泣则不通,不通则卫气归之,不得复反,故痈肿。营气稽留于经脉之中,则血泣而不行

    中国中医急症 2010年4期2010-02-12

  • 从营卫的实质探讨营卫关系
    得行于经隧,命曰营气。”“卫出于上焦……上焦出于胃上口,并咽以上,贯膈而布胸中,走腋,循太阴之分而行,还至阳明,上至舌,下足阳明,常与营俱行于阳二十五度,行于阴亦二十五度,一周也。故五十度而复大会于手太阴矣。”《素问·痹论》:“荣者水谷之精气也,和调于五藏,洒陈于六府,乃能入于脉也;故循脉上下,贯五藏,络六府也。卫者水谷之悍气也,其气慓疾滑利,不能入于脉也,故循皮肤之中,分肉之间,熏于肓膜,散于胸腹。”《灵枢·邪客》:“营气者,泌其津液,注之于脉,化以为血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10年7期2010-02-11

  • 《黄帝内经》中的荣卫辨证
    经气之行于经者为营气”;《灵枢·邪客第七十一》中又说:“五谷入于胃也。其糟粕津液宗气,分为三隧,故宗气积于胸中,出于喉咙,以贯心脉而行呼吸焉,营气者,泌其津液,注之于脉,化以为血,以营四末,内注五脏六腑,以应刻数焉,卫气者,出其悍气之慓疾,而先行于四末,分肉皮肤之间,而不休者也。”这些都是对于“营气”、“卫气”概念的描述。应该说对于营卫的划分,是在中医学“气”的概念的基础上更加深刻而细腻的一种划分,这一组对立展示了“气”的阴阳、表里以及功能上的划分。从基本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10年6期2010-02-11

  • “太阳主表”新识
    灵枢·邪客》云“营气者,泌其津液,注之于脉,化以为血”。《灵枢·本藏》中又说“卫气者,所以温分肉,充皮肤,肥腠理,司开阖者也”。故营气有化生血液,营养机体脏腑组织的功能,而卫气则有防御外邪,温煦机体组织,控制腠理开合的作用。《伤寒论》平脉法载“阴阳相抱,荣卫俱行,刚柔相搏,名曰强也”。成无己注云“阴阳相和,两气相抱,而不相戾,荣卫流通,刚柔相得,是为强壮”,深刻揭示了仲景将荣卫流通而调和视作抵御外邪而能保持健康的标志。一般认为营气行于脉中,卫气行于脉外,但

    中国中医急症 2010年3期2010-02-10